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子兵法》有怎样的思想精髓?
《孙子兵法》十三篇堪称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巅峰之作,明人茅元仪说得好:“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此十三篇的顺序为: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其中,孙子以正道为本,以轨道为辅;以仁义为本,以权谋为辅,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并升华了中华民族在春秋以前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智慧,写下如此奇书,成为后代兵家圭臬,被人称为“兵圣”殊不为过。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首先推出全书总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了重兵和慎战思想,而战争的胜负则取决于谋略。孙子认为:要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向方面,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能够探索出敌我双方胜负的可能。要比较分析哪一方的君主更开明,更得人心,哪一方的将帅更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令能彻底贯穿施行,哪一方的武器装备更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更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据此综合分析,就可预知胜负。这就是孙子“未战而庙算胜”先胜战略,也是其战争决策的基本依据。
《孙子兵法》重谋略,但是,其最大的谋略还不在于如何在战场上打败对手。兵法有云:“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用兵的原则是:使一个国家完完整整的屈服为上策,用武力击败这个国家就次之;同样是一个军,一个旅,一个卒完完整整的屈服是上策,用武力去征服他们就次之了。因此说百战百胜算不上高明中的高明,不开战就能让敌军屈服,这才是高明中的高明。
孙子认为战争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对方屈服,如果能够不让士兵流血、生灵涂炭,那为什么还要大战呢?战争只是最直接的解决问题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而智谋才是用来寻找解决问题。尽可能地避免损伤。战争不到万不得,不能使用。而且就算已经是剑拔弩张了,也要利用开战之前的紧张和威慑力,给对方最后一次机会。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手,就是大战100次也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手,但是了解自己,胜负的可能性各占一半,不了解对手也不了解自己的,只要一作战就会危机重重,每战必败。故而在交战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运筹。而且不仅战争中需要妙算,一个人在设计自己的生活时也需要妙算,只有对现实详尽分析的人,才能正确地为自己设计出好的生活。这也是《孙子兵法》超出兵法之外,对人生具有永恒意义的警示。

《孙子兵法》是孙武一生智慧的结晶。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从而制定不同的策略,施行不同的战术。孙武“提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认为战前要先摸清敌我双方情况,分析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行军中要注意地理环境,军事实力,情报收集,让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取胜。孙武虽然是身经百战的统帅,可他却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大的赢家,这反映了东方军事家超出流血搏杀之上的人性光辉。
兵法十三篇广为流传,其作用日见彰显,被历代兵家视为不可或缺的用兵宝典。战国大思想家韩非子称:“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亦记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三国时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曹操赞叹道:“吾关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蜀汉丞相诸葛亮则评价说:“孙武所以有制胜天下者,用法明也。”一生身经百战的唐太宗对《孙子兵法》更是推崇备至,他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到了近代,更是如此。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说:“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了中国的军事哲学 。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多少人从没读过《孙子兵法》?带你领略孙子兵法⑴始计篇的魅力
有趣的兵法
【名著选读】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科学价值及为将之道
【智慧】《孙子兵法》中最经典的十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