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去一次网红打卡地,智商下降10%

“苏大强在家吗?”

凌晨一点,苏州同德里一户人家的门被敲响。

屋主——两个年逾半百的老人早已睡下,起身开门一看,门外空无一人。

这种闹鬼般折磨,这一个月来已经成为了两个老人的“新常态”。

因为《都挺好》的热播。

剧中主角家——苏家老宅,就是在同德里取景,也让这里迅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游人如织。


白天,他们不由分说地鱼贯而入,架上自拍神器,挂上标准的“游客笑”,再拉上屋主老奶奶,咔咔拍完朋友圈九宫格后,满足地扬长而去;

白日里折腾,夜晚,他们也没有闲着。

凌晨,他们路过这苏家老宅,还要上前叩门,完成一次别出心裁的“朝圣”。

大半夜来敲门的游人,比比皆是。

于是,两位老人——一个本就有抑郁症,一个身体不好,被连日来的朝圣者,活活吓得进了医院。

的确,世界上有不少地点因作品而得名,成为粉丝心目中的圣地。

《灌篮高手》中的镰仓的轨道。

《喜剧之王》的石澳。


《爱乐之城》和《无因的反叛》都致敬过的格里芬斯天文台。


也引得不少影迷特地前往,拍照留念。

但,也仅限于此。

绝不该包括打扰当地秩序,强迫他人配合刻奇的演出。

“苏大强在家吗?”

试想下,有人到了镰仓,上了火车,然后问火车司机:樱木花道在车里吗……

有病吧。

但这种病,越来越流行了。

01

这并不是入戏太深的“剧迷”们,第一次拉着全世界陪他们演戏了。

14年,《离婚律师》播出,第16集里,出现了“小三”角色罗美媛的电话、QQ、微博和陌陌账号。

奇妙的是,除了名字和电话号码,其它信息全都指向现实中一个名叫小谭的重庆女生。

△ 在《离婚律师》的现存版本里,关于“罗美媛”的个人信息已经打码

于是,短短几天,小谭的QQ、空间、微博上,涌入大量的类似“小三去死”的辱骂,甚至连手机号都被人肉出来。

制片方在虚构人物时不够谨慎,随意在网上复制了个人信息却不做脱敏处理。

这锅,制片方得背。而那些被剧情一煽动,就一条直肠通大脑地对陌生人进行人生攻击的观众,就真的“无可厚非”吗?

9102年了,难道还会有人不明白“本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道理?

当然不会有,有的,只是在情绪面前,主动放弃思考的狂欢者。

在自己急于宣泄的、比如愤懑、鄙夷、憧憬、喜爱等极端而狂热的情感面前,他人的感受、对他人基本的尊重,又算得上哪根葱。

那些骂着“小三去死”的人真的是出于正义感吗?

出于新奇更多吧。

新奇在于——

一个爆火虚拟形象,居然在现实中找到了对应物。

他们如何不知道这是一场戏?

一想到自己平庸的生活,居然和屏幕里播出的内容发生了交集,他们更要假戏真做,体验打破次元的新奇。

通过对剧情的模仿,他们仿佛共享了电视剧的热度和流量,刷出了自己的存在感。

02

可以将一个无辜的人大加挞伐。

就可以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捧上神坛。

“流浪大师”沈巍。

面对这种横空出世,深具颠覆性气质的“偶像”,多少狂热的信徒,扑通一声献上了自己的膝盖。

哪怕这份喜爱,说起来也毫无根据。

正应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大师你坐下讲讲国学吧,(其他人)赶紧下跪啊!”

但大家是为学问而来的吗?

不。

沈巍最具辨识度的身份,是一个在上海捡了26年垃圾的拾荒者。

乍一看,和路边,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行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脏臭流浪汉无异。

——和普通流浪汉不同的是,沈巍很喜欢读书。

他经常在地铁和路灯下,阅读《论语》《尚书》《左传》等古籍。

谈吐也不凡,动辄引经据典、随口博古论今。

“用人之道,分四种人,德才兼备最好,第二种用有德无才的人,最后才用有才无德的人。”

“始作俑者的原意,跟我们今天讲的意思有点区别。因为古人废除了殉葬制度,把木头人代替活人埋在棺材里,即使这样,孔子也觉得很不好,所以他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还写得一手好字。

于是越来越多人,把沈巍当成中国知识分子的标杆。

给他扣上国学大师的高帽子,还把“大师”的书法,拿来与书法家田英章的作品相比。

这还算是比较高级的跪舔了。

甚至有大批女粉丝,声称要嫁给他,借此“嫁给知识”。

还有一名男网红,每天缠着沈巍,要认他做父亲。

在大马路上声嘶力竭地叫“爸爸”,下跪磕头的动作,三下五除二做得麻溜利索。

甚至质问沈巍:“爸你火了为什么就不认我了?”

“偶像”面前,丑态毕露。

然而“流浪大师”能传授给他们的知识,真的能让人醍醐灌顶吗?

沈巍的确具有一定的国学知识,但,也就是一个文化爱好者而已。

有自己的理解。

但没有独特的创见。

说到底,人们围观的并不是所谓的知识和学问。

而是“乞丐讲道理”这种奇观本身。

本质上,和围观狗熊算术、鹦鹉学舌并没有多大区别——

你看,它(他)居然还有点人样。

背后的心态,是把知识,当作了一种滑稽的杂耍。

这既是对知识的轻蔑。

也是对沈巍人格的轻蔑。

03

讽刺的是,作为风暴中心的沈巍,却是这场狂欢中最清醒的人。

沈巍也明确说过,自己并不是什么大师,和真正学院派的教授、学者,没有可比性。

如果是个教授他觉得

我不是迷信教授

只是说我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

但是我热爱学习这是真的

我的确读了很多书也是真的

但是问题是这不等于我确实很有文化

或者很有知识 只是这么说

但,沈巍的清醒在粉丝看来是自谦,更为他们心中的“大师”形象添砖加瓦。

对于连日来“信徒”们的追捧,“大师”本人最大的感受不是高兴,而是不适。

就那个头一次发视频的那个

假如我要碰到他的话 我就骂他一句

你这个始作俑者

天天没有宁日 就是他造的

好像这种本来就不应该让人家关注的东西

怎么会一夜之间这么关注

火到这个程度 像疯了一样

……

而且接下来如果大家不尊重我的话

我一句话都不说了

好吧 大家都散掉吧

但“偶像”沈巍说的这些话,“信徒”们听吗?

不,他们选择性失聪,他们只想听他们想听的内容。他们的“偶像”,是他们臆想中的那个大师沈巍。

沈巍是被绑上神坛的。

他真正的感受不被尊重,他真实的观点,粉丝们从不体悟。

所以,当“信徒”们在跪拜沈巍时,他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在跪拜什么。

对于这群狂欢者来说,霍金的成就和沈巍的成就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两个只是一个标志,供他们宣泄文化崇拜情怀的神像。

无论是沈巍、苏家老宅,还是《离婚律师》里的小三罗美媛,他们的存在本身的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

因为他们对于大众的价值,并不基于思考,而是基于情绪。

你永远无法想象,在情绪面前,事实的真相是可以多么卑微,人们的智商可以多么低下。

一部97年的美国电影《摇尾狗》,就描写了这么一桩用“情绪”玩弄社会智商的闹剧。

美国大选前两周,总统尼尔被爆出性骚扰未成年少女,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总统尼尔几乎被舆论宣判失去连任机会。

于是,总统紧急call来政治计谋家布里恩博士来收拾残局。

布里恩的思路很简单——搞一件大事,转移大众注意力。

注意,是转移,没必要证实。

因为,布里恩搞的“大事”,大得荒唐。

他要凭空“表演”一场并不存在的战争——“阿尔巴尼亚战争”。

布里恩找到好莱坞金牌制作人莫斯,制作阿尔巴尼亚战争的视频材料。

用几个阿尔巴尼亚暴徒欺压百姓的视频、一些炸弹和国旗的视觉材料来构造“事实”;

再用几首呼吁和平的主题曲,来调动民族情绪。

在这一系列的哄骗下,美国群众立马热泪盈眶地忘记了总统的性丑闻,认为他是一个拥护人权、热爱和平的反战英雄。

布里恩劝服莫斯帮他拍片时,他的一段话,讽刺得深入人心。

莫斯对布里恩的计划充满疑虑,布里恩这么说——

战争,是演艺界的事,所以我们来找你。

满身都是凝固汽油的赤裸女孩

代表胜利的V型手势

5个陆战队员在折钵山竖立国旗

这就是美国人民所相信的战争

擅长操控舆论、谙熟大众传播规律的布里恩认为,大众所认为的“事实”。不过,都是一场表演,所相信的“真相”,不过是一些视觉材料的堆砌和情绪的煽动。

在二十年后的今天。

政治谎言的造神并没有结束。

更近一步地,人们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已经学会自欺欺人和自我入戏。

在有神的年代,神被众人瞩目。

在神像坍塌的年代,被瞩目的,也就成了神。

为什么苏家老宅被朝圣?

为什么沈巍被奉为大师?

因为一旦你与网络爆款发生接触,仿佛空洞的生活就得到了开光。

流量,是群氓的新神。

造得快。

毁得也快。

于是我们追逐知识,挤爆了知识;

追逐美,踩坏了美;

追逐侠气,摔坏了侠气。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失去了恒定的标准。

标准变成了,以大多数以为的为准。

如果你再问,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美。

估计已经很少有人会思考这些概念的本质。

而是扭过头继续问问周围的人。

但这样。

我们真的能得到答案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师沈巍流浪26年 读书万卷通古博今 他却说我不是大师
流浪大师沈巍 走红一年访谈录
流浪大师“沈巍”被央视报道,白岩松六字点评可谓犀利!
流浪汉沈巍近况开设了直播间 大师沈巍女朋友是真的吗?(3)
流浪大师沈巍走红一年后:从一片狼藉回到另一片狼藉【Aha视频】
自私、凉薄和无耻!那些被娱乐至死毁掉的年轻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