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田县拉依喀乡的古水磨房

和田县拉依喀乡的古水磨房

2014-06-07 



水磨的产生距今至少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能源,让自然为人类谋福利的实物见证,据史料记载,水磨除了磨面的基本作用以外,多用于酿酒业、造纸业、制香业、榨油业,是古时最广泛的一种动力装置,它推动了石工、木工、铁工的发展,既是古老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和田依傍昆仑山脉,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和田人民从“农耕时代” 开始,充分利用大自然馈赠,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努力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和田县拉依喀乡水磨房距乡政府300米,占地面积1.5亩,凌空架设在该乡中心闸口之上,其主体由上下两层极富民族风格的楼房组成,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一楼是工作区,二楼是接待储藏室。远眺水磨房恰似盘居在玉河之上的一条姣龙,又似一位传承历史歌谣的吟唱者。



据当地人讲:古水磨坊距今几百年啦。和田地区现今仍然在使用的古代水磨共有12个,分双排同时运转,每个水磨每天可磨500千克小麦或玉米,一年运转10个月,是现今为数不多的古代工具使用展示点。



虽然现代人都吃大机器磨出来的面粉,但当地人偏食水磨房磨出来的面,并把此看作是一种享受。因而,每天来此磨面的人排成长龙。



虽然时至深秋,河水已枯,水磨坊已是门庭冷落。但这样的场景仍然会把我们带进机声隆隆、人声鼎沸的那个时代。雷霆之鸣夏天歌,清凉渠水纵横河。百年石磨传承唱,碧树浓荫亦怀乡。



置身颤动轰鸣的水磨坊,转目顺流看去,千吨石磨轴心与木轮相连飞转,一对年逾花甲的维吾尔族老农从容不迫地将金子般的玉米粒小心翼翼地配合着倒入一个开口朝上的喇叭形木斗,木斗下端设有一个小机关,只见这个小机关随着磨盘中心的急速旋转而微微开启,金黄的玉米粒顺着小机关的出口流入磨盘中心碗口大的入口,就像磨豆腐一样磨盘缝里缓缓溢出了细腻的玉米粉,整个磨房刹时就飘满了浓郁的新鲜玉米粉的香味,令人陶醉入迷,闻名和田保存耐久、色泽鲜艳诱人、十分香甜独特且不失原粮有效营养成份的纯天然绿色美味佳品就这样磨成了。



据说清朝名将左宗堂(一说刘锦堂部)痛击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匪帮,收复于阗田时,行军至此亲口品尝了这里磨出的美味玉米粉后连声赞口不绝,念念不忘,临走还让身边的军士买走了几十袋子玉米粉。随后清军左宗堂的部队在吃了水磨坊的玉米粉后顿觉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士气大增,连克敌寇,顺利收复了于阗、新疆,和田水磨坊从此声名大噪,传为一段佳话。



置身凉爽宜人的水磨坊,眼前夏日洪流声形粗犷豪放,尤如黄河壶口瀑布气势排山倒海,蔚为壮观。近观高处顺势而泻的湍流震耳欲聋,好似海天呼啸,万马奔腾。又似松涛阵阵,回音不绝。此时脚下被洪水震得颤动酥麻起来,真是惊心动魄,拙笔难描。偶尔片刻闭目凝神,便有物我两忘、四大皆空之感。其实,水磨坊并非和田独有,在喀什地区境内的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盖孜河、克孜勒河、吐曼河的流域一带,在熙来攘去、鸣鸟啁啾之处,于炊烟袅袅、绿树掩映之中,偶尔可见一座独立于绿光水色中的水磨坊。它既是古老的生产工具,也是传统的民俗文化象征,苍黑的屋顶,废弃的磨盘,见证着昔日的喧闹和辉煌。



水磨坊是由引水道、水轮、磨盘和磨轴等部分组成,它日夜旋转,磨面千斤,不但节约能源,而且是无污染的环保磨面工具。北宋文学家王禹称描写磨面人家的诗句:“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逐渐演变为水磨坊的专用对联。成为田园诗中流传千年的主题。在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沿河上游沿岸的每个村庄里,都有一渠清水沿田埂、绕村舍款款奔来。临近水磨坊坊处水流加急,靠渠水为动力,带动木轮引擎石磨昼夜不停运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古老的水磨坊大多数都被现代工艺所取代,日渐退出历史舞台。唯有和田水磨坊,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如一曲不朽的歌,从古唱到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山猫】 庞家磨村水磨坊打油诗一首宣传咱们故乡
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行将消逝的水磨坊
好似世界的尽头,犹如天堂般美丽的甘南村庄
新疆和田黑山料的产出与特点
新疆和田,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即将涌来大批人马!
和田一姑娘的求职简历太劲爆,各大单位抢着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