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是最初的老师文选1

妈妈是最初的老师>


作品相关 自序(1)

    自序

    爱的双结

    看过这本书初稿的人,很容易产生两种不正确的印象:第一,我们家有两个毫无问题、非常优秀的女儿;第二,我当妈妈当得轻松愉快,信手拈来。这两点如果不稍加说明,我担心本书因此可能会失去与读者的共鸣以及对读者的鼓励。

    这份亲子生活记录整整持续了十年,十年来我从不认为有结集出书的可能。它们最大的功能原是使我平静下来,储备好足够的力气再出发;有时候,我也会把这些记录传给同为父母的好朋友看,当做是随手写下的生活报告与教养孩子的心得交流。每一次提笔,都是为了鼓励自己从内在的挣扎中找到出口,借着文字平息一时产生的沮丧与愤怒。我记录的方式不是尽情抒发不平之气,而是从整理思绪中,寻找下一个希望或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因此,它们看起来总是云淡风轻。

    当出版方提议出版这份记录时,我也曾考虑过,要不要借着回忆来补足那些生气或痛苦的体验,但是如果真的这样做,这份记录对我来说就不真实了,因为这完全不是我的生活信念。母亲在教养子女上所拥有的力量真奇妙,一如生产的身体之痛,过后就忘了。即使凡事都十分计较的母亲,也很少刻意存留孩子所带来的失望或愤怒;也许是这份永远期待有转机的希望,为许多痛苦裹上糖衣,让父母选择忘记并不难;也或许是,我们都清楚,孩子在每个阶段都会有许多状况,根本不能停留在情绪的难关,提振精神、面对问题才是养儿育女的不二妙方。

    两个女儿有时非常可爱,有时十分恼人。在本书中,我之所以看起来平心静气,是因为该发的气都直接对她们发完了,没有残余。我从来都没有办法把孩子的问题放到第二天,当面讲完之后还会写下来,但是因为讲过了,写起来就会温和许多。

    我是个既脆弱又坚强的母亲,爱哭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孩子。记得大女儿乐旂第一个学期回台湾家中过圣诞节后要返回美国,那一次因为我们考虑她飞抵纽约后还要转车回费城,不能选择半夜到达的直航班机,所以决定让她搭乘国泰航空由香港转机。一个刚满19岁的女孩带着两只大行李箱只身出发,从肯尼迪机场先乘车到纽约中国城,再转巴士回费城。到费城已经天黑,基于安全也不敢让她乘出租车,得乘地铁到校区,再联络学校来接。那天清晨5点,在中正机场送她的时候,我一想起这条远路就心疼得止不住眼泪,乐旂抱着我说:“妈咪!不要哭!不要哭!回学校没有那么难,我会安全到达的。”19年来,我从来不曾希望过她是个男孩,但在那一刻,我心中无比自责,生女儿却不能娇宠地将她捧在手心,为了求学得让她渡重洋、赴他乡。

    虽然脆弱,但是生活并不容许当母亲的过度多愁善感。我的坚强都是跟前辈母亲们学来的,那就是把日常生活的力量展现扩大,不管处境如何,都要维持一个家庭生活的温暖与正常的节奏。我从小常听别人给我那极为忙碌的母亲一个“文武双全”的评语,一直到自己当了母亲好多年之后,我才发现,母亲之所以什么都会,不是因为她有过人的智力,而是因为那份独属于母性的“责任感”。那种性格的力与美,让我十分仰慕,我但愿自己永不忘记她给我的启示与教诲。

    然而,似乎有更多的时候,当母亲的是既坚强又软弱。2006年8月,乐旂要从新加坡的家出发去赴大二的开学,前一天传来她即将搭乘的那班飞机从纽约起飞后引擎出现故障、机身冒烟,回纽瓦克机场紧急迫降的新闻。妹妹书旂一得知消息后,马上担心地问姐姐:“明天还要出发吗?”乐旂对她坚定地点点头。我心中一时非常慌乱,但强做镇定,帮她收拾行李时,忍不住拉起她的手问:“会害怕吗?”她笑笑说:“我想发生事情后航空公司会特别小心,反而最安全。”我借故跑到洗手间,一次又一次把蓄积的眼泪偷偷擦掉。她绝对不会没有压力,我不能再让她抱着我说:“妈咪!不要哭!不要哭!”第二天早上,在樟宜机场送她启程之后,那18个半小时我就像一直陪伴着她一样,身体与心灵一刻都没有休息过,直到从网上查到飞机平安落地的那一刻,我才觉得全身放松下来。

作品相关 自序(2)

    我很庆幸曾这样逐年逐月地记下自己当母亲的心情。这些篇章不是回忆录,所以文字当中显露的教养方式,无论是青涩或成熟,是过虑或豁达,它们都给我提供了重温自己当时心情的机会。孩子使我随着她们的成长而成熟,在当母亲满20年的此刻回头看,我学到的东西超乎想象。

    跟所有因为工作而无法兼顾团聚与教育连贯的家庭一样,1996年我们第一次做出重大的决定。那个决定表面上看起来只是离开台湾,移居到丈夫新赴任的曼谷去,但背后真正的原因,包括中止某些已经稳定的梦想与工作,改变既有的生活安定感,当然,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教育方向因此将完全改变。

    五年之后,第二次迁移对我们来说更加困难——对孩子而言,要保留好不容易开出花朵的英文教育,还是选择全家团聚再转回台湾受教育?那是2001年的6月,八年级的乐旂不但文化课、体育、音乐都出色,还是中学部学生会会长。而书旂也快乐地悠游在知识与艺术的海洋,是无忧、充满创造力的小学五年级学生。然而,我们的大家庭出事了,已经病了一年的婆婆病情非常不稳定,身为长子的丈夫,心头的重压无以言表,却每每写在紧锁的双眉中。我们开始非常害怕夜间10点之后响起的电话,忧虑随着空间的距离无限放大。我跟丈夫好好沟通了一次,我建议他调整工作,准备搬回台湾。那一刻,宽慰与疑惑同时出现在他那忧愁已久的面容上,他问我:“孩子怎么办?”我说:“一起回去吧!两个孩子都懂事,她们会知道现在谁最重要。”

    虽然这是个困难的决定,但我的信心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我发现向来最黏腻的书旂,以往我一出国她总是哭,但自从知道奶奶病后,我几次离家回台北,她不但不掉一滴眼泪,还总是在每天跟我的通话中,用她那最甜美、最体贴的声音告诉我:“妈妈,我们很好!”我确定,回到台湾,我们一定可以克服种种教育难题。

    在我们考虑回台北的时候,曾有许多朋友劝我们把孩子留在曼谷,或送到美国的寄宿学校继续英文教育,我们几经思量,还是决定全家一起行动。理由很简单: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不只是生活照顾,父母也是知识与品格教育的直接影响者。在她们高中毕业前,我们不想因为学校或教育制度的优势而考虑舍弃家庭所能给予的生活力量。

    一年之后,我们再次回到曼谷,并在2004年再赴新加坡,这两次迁移因为有了前两次经验的支撑,适应已不再是艰难的挑战。孩子从初中进入高中,我一步步认识到不同教育阶段中,亲子协力可以渡过许多难关,大女儿也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更加了解父母的关怀对她有很大的帮助。

    我很高兴这本书是在乐旂经历过一年大学生活后才将出版,因为如果少了孩子在外独立的经验,我将难以证实自己坚持的生活教育是不是值得与大家分享。乐旂如今远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不只努力求学也勤奋工作,我为她有充实的大学生活而感到非常欣慰。18年来点滴的琐碎教导、无数次的讨论,或曾有过的冲突,都在她离家后才证实当时的坚持并没有白费。

    印度有句谚语说:“孩子小的时候,给他深根;长大之后,给他翅膀。”这一直是丈夫和我教养孩子的指导准则。在养育“十全十美的孩子”与做个“尽心尽力的父母”之间,丈夫与我毫无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对我们来说,那才是有可能达到的目标,也是此刻我们陪伴还在读高中的书旂,感到特别珍惜的原因。

    这本书看起来虽然只是一位母亲的手札,但在文字的背后其实是一对父母给两个女儿爱的双结。如果我们的家庭在别人的眼中总是努力向前,那并不是由于用笔记录的我在前面指引,而是因为宽厚耐心的丈夫默默地在后面推动、守护着全家。我把这本书献给他,相信这不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也一定是两个女儿的心愿。

作品相关 推荐序

    推荐序

    教养孩子是爱的事业

    我在学校念书时,主修的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辅导;离开学校进入医院的第一个工作,也是在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从事儿童的偏差心理和行为治疗。因此,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的教养问题,理应是我写书时最“正确”的题材。但事实上,这个主题却是我最关注、但也最不敢轻易涉入的领域。

    让我却步忐忑的原因有几个:

    其一是,书店里有关亲子教育的书籍已经有很多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相当专业和精彩的论著。凭良心说,有时漫步书店,看见陈列亲子教育丛书的专区里琳琅满目的书籍,多得让我有时甚至觉得年轻的父母会不会接受了太多的教导了?!我担心,再多一本教导怎么养育孩子的书,只会让年轻的父母更无所适从,更忘记教养孩子是爱的事业、是心灵的事业,而不仅仅只是照本宣科的纯理性事业。

    其二是,养育孩子是个关乎“人”的事业。一个生命的成长,包含了许多的赞叹和奇迹,我一直以敬畏的心情看待它,深怕偏颇武断的理论和看法耽误了孩子本该美好的成长经验。因此面对孩子的教养问题时,我素来思虑谨慎不敢或有轻忽。

    因此,不瞒您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颇有疑虑的!

    但是当我花了两天的时间细细读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后,竟有泪承于睫的感动。我自己曾经安静的思考,令我感动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几个:

    首先,我和作者都是母亲,都有魂牵梦系的宝贝孩子远在异乡求学。我的儿子在刚满十岁后就独自一人到英国寄宿学校念书,我至今还清楚记得每个无眠的夜里,我锥心刺骨地想念他、担心他、心疼他的心痛。这种只有母亲才能体会的心情,我在《妈妈是最初的老师》的许多篇章里碰触到,那跃然于纸张上的澎湃心绪至今仍鲜明地跳动在我的胸臆间。

    其二,我喜欢作者细腻的心思。我相信她和我一样,并不打算告诉读者「应该怎么做」或「不应该怎么做」,她只想分享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感动、自己的心得,以及自己的信仰。只想成为温暖的背景、柔和的参照坐标,而不是书房里那个指手画脚的专家。

    最后,我喜欢作者洗炼优美的文字。那不是文学巨著的书写方式,而是几个母亲围坐在桌前促膝谈心的娓娓道来,你很轻易地就了解到她想说些什么,也很轻易地就浸润在她温暖的、智慧的、属于母亲的大爱之中。

    金韵蓉

作品相关 目录

    第一部深根

    真金不怕红炉火/012

    四个月结出美好果实/015

    有实质意义的成绩单/019

    培养学习的好习惯/022

    乐旂的偶像/025

    我的小小艺术家/029

    今天可不可以不洗碗?/032

    营造妈妈气氛/035

    书旂的寻根工程/038

    炒虾的学问/041

    令人激赏的教学参观日/044

    太空之旅/047

    春风化雨/051

    写在书上的笔记/054

    别出心裁的健康课/057

    青春少女的毕业舞会/060

    第二部蓄积

    196道题的数学作业/064

    读书读饱了吗?/068

    牵你的手,我们一起慢慢走/071

    乐在学习中/074

    杀鱼?鲨鱼!/078

    书旂的学习报告/082

    要晚餐不要“夜辅”/086

    一想到书法就兴奋得要发抖/090

    是做功课还是抄功课?/093

    给“国三义”同学的一封信/096

    渡过自己的英吉利海峡/100

    带着愉快的心情扫地/103

    妈妈跟你谈友谊/106

    解读成绩/110

    决心让梦想成真/113

    第三部展翅

    家在心就定/120

    珍惜每一双大小脚印/123

    青春的制服宣言/127

    发现弱点才能成长/130

    在社区服务中体验生活/134

    第四度转学/137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140

    法语课的挫折/143

    当射手座遇到西班牙人/147

    选课量身定做/150

    陪女儿挑灯夜读/153

    姐妹俩,大不同/157

    少了耶鲁,你仍是最棒的孩子/161

    芝加哥大学动人的录取信/166

    温馨满溢的宾州大学/170

    从贴身母亲到远距母亲/173

    我真爱大学生活/177

    送她展翼高飞/18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人带孩子常说这4句话, 毁孩子不说, 长大还任性不懂事
“天才少女”福原爱的家庭教育,有每个妈妈都想学的教育经!
孙复初教育问题系列谈之261 对子女严格要求是爱 ,溺爱是害
公益短片《Boys don"t cry!》:男孩不哭,反转家暴根源
教养是家庭传承给孩子最原始的灵魂
不要哭得太大声了,会把我们吵醒的(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