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轻负担高质量”的特色建设之路


  “轻负担高质量”是无锡老百姓对一中的赞誉,是全体一中人共同的价值取向,更是一中的学校文化自觉,一中的鲜明办学特色。我们对“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已成功申报为全国特色高中重点课题。全校教师通过实践、反思、研究、探讨,对“轻负担高质量”的内涵认识不断深入,逐步取得共识。

  “轻负担高质量”,就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三年高中学习阶段中,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发展的空间,更多自己选择的机会,在成长中不断收获成功、感受幸福;“轻负担高质量”,就教师而言,是指以学为本,因学论教,通过精心预设实现精彩生成,师生都能在每一天、每节课中收获成功、感受幸福;“轻负担高质量”,就学校而言,就是构建多元的课程,打造高效的课堂,不断追求卓越,让每个学生、每个教师都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收获成功、感受幸福。无锡一中人对“轻负担高质量”的理解是基于实践的思考,是与时俱进的。

  一、德育为先五个“引领”,“轻负担”催生“高质量”人才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想教育、班集体建设、校园读书系列活动,曾经是我校一张张响亮的名片。如今,学校德育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德育品牌,形成了鲜明的校本特色。

  1、引领学生走向书籍,在知识海洋里拓宽视野。“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是我校的传统文化项目。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校举办了题为“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校园读书节活动,各学科的老师向全校同学推出了校本读书推荐优秀书目,新华书店在我校专门开设“一中新书市”,学校图书馆还精心推出“校友捐赠图书展”、“校本推荐图书展”和“优秀电子读物展”,学校二泉文学社组织了专场读书会,校学生会举办了读书节会标设计大赛等。读书节注重引领学生从读知识的书出发,进一步读好社会的书、生活的书,读好自己人生的书。

  2、引领学生走向校外,在社会环境中培养坚韧的品格和高度的责任心。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大气候”与“小环境”,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学生关注的话题切入,开展了许多主题教育活动。2008年,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强化“责任与使命”的教育,以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强化“协作与拼搏”的教育;2009年,进一步开展“责任”主题教育。高一年级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高二学生举行爱国歌曲大合唱比赛,高三年级则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2010年,我们开展了“百年校史”主题教育,让高一新生寻找老校友,由高二学生向高一新生宣讲校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百年一中深厚底蕴。

  3、引领学生走向“舞台”,在五彩缤纷的活动中展示自我。“领袖的才能,平民的情怀”——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多姿多彩的社团,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活动中一方面展示自我,挖掘潜力,锤炼领袖的才能;另一方面关注社会,回归生活,体味人生。截至目前,无锡市第一中学已有学生社团24个,在学校传统的“体育节”“科技节”活动中,在每年5月的社团巡礼周和9-10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在无锡太湖博览会的开幕式上,在无锡市图书馆、博物馆的志愿者队伍中,在与社区共建中,还有在其他许多富有特色的活动中,都可以见到一中学子的身影。高中学业生涯规划,由优秀高三毕业生介绍高中学习经验;“微笑每一天”系列德育活动,由学生具体操作落实;每学期初的爱心义卖,由学生自己搭台唱戏;各种寻访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干部夏令营),由学生规划实施;慰问离退休老教师,由学生去走街串户、登门拜访;陈荫川奖学金的发放典礼,由学生担任司仪和协管……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培育了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4、引领学生走向阳光,在多层次、全方位的心育课堂中获得爱和希望。学校专门设置了“心天地”、“活动坊”、“导航室”、“心视窗”、“感悟吧”,并开通“一中心室”网站,形成了市内首屈一指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天中午,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协会会员准时到岗值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关注学生心灵的基础上,我们有针对地开展了学校层面、班级层面、心理社团层面、家校结合层面、班主任层面的系列活动;我们将德育现代化课题研究引向深入,完成了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课题《心育个案研究与班级现代化管理》的中期评估,“构建心理服务体系,开拓德育创新途径”被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评为“市属院校第二批德育创新举措”。

  5、引领学生走向世界,在中外文化交流的体验中增强爱国热情,提升国际意识。学校请国外教育专家以及海外创业成功的一中校友来校开设各种讲座报告,让学生开阔视野,思考未来;带领学生走出国门,让学生在中外文化的交融中开拓胸襟,培养志向。2009年我校学生参加二十一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访日活动,在中日文化碰撞中经受了锻炼,他们自信而又不卑不亢的气度、多才多艺的形象、敏捷灵活的思维、流利雄辩的口才赢得中外专家的高度赞誉。我们接待了各国的朋友,其中就有美国校长团。听课,使他们感知了我们学生出众的英语口语水平;欣赏中西合璧的音乐会,更让他们了解到我们的学生是高素质的人才。无论我们的学生,还是我们的学校,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育“五引领”,“轻负担”催生“高质量”人才。在我们看来,“高质量”就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协作的态度,创新的意识,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情怀、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国际人才。

  二、校本研究“十一”工程,“轻负担”塑造“高质量”的教师

  一中教师普遍认为“轻负担高质量”首先是师德的表现,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更是教师责任的表现。教育的质量源于教师的质量。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离不开教育科研。

  在校本研究的内容方面,近年来我校实施了“十个一”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层次。这十个一工程是:

  1.确立一个目标:以研促教,科研兴校。

  2.打造一支梯队:第一层次是学科组骨干,他们是各学科教科研积极分子;第二层次是教科研骨干,一般是教育科研的领头人,市级以上课题负责人;第三层次是教科室成员,他们是学校教育科研的核心人物。

  3.完善一套制度:教育科研活动制度(包括课题研究指导与管理、学校教科研活动、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

  4.研读一本书籍:每年都开展“求进杯”教师主题读书活动。

  5.培养一种习惯:通过“科研沙龙”交流思想,以教科研的眼光审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掘科研的增长点。

  6.整理一份档案:为每位教师建立教科研档案,记录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以及教科研成果。

  7.做好一组课题:全校的核心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我校传统特色‘轻负担高质量’的研究与实践”,另有四个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两个省教研室课题以及多个教师个人专项课题。

  8.编辑一份杂志:每年编辑四期《求进学刊》。

  9.举行一次大会:每年一次教科研大会,确定一个主题,形成发展系列,不断推动深入。

  10.营造一种文化:“教研一体、以研促教”,从专家的理论引领,走向广大教师的实践探索,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创造以“求进”精神为核心的校本教科研氛围。

  在校本师训方面,无锡一中着眼于“解决教师教学的实际问题”,制定了整体计划,采取“多线并进”的方式开展校本师训活动。其一是举办“职初期教师培训班”。 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学常规、班主任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培训。其二是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原有的青蓝工程的基础上,扩大教师结对范围,实施“骨干教师结对成长行动计划”。其三是立足教研组,构建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将科研与教研活动有机整合。

  一中老师真切感受到: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观。学校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即尊重自己的职业生命和专业尊严;理解学生即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素养;服务学生是专业化教师的权威之本。“尊重、理解、服务”既是一中教师的行为准则,也是他们身上特有的精神烙印。

  对“轻负担高质量”的执着追求,使一中拥有一大批富有个性、充满魅力、对学生具有影响力的老师。目前我校在职教师中有江苏省特级教师7人,教授级高级教师6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无锡市名教师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80余人;有2人被聘为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有3人被聘为江南大学客座教授。

  三、学校实施两大举措,“轻负担”成就“高质量”的教育

  1、构建多元课程,促进学生成长。除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设所有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我校加大了自主选修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综合活动实践课的建设力度,增设了“演讲与口才”、“雅思课程”、“无锡传统文化遗产保护”、“走进韩语”、“填词谱曲”、“素描”、“DIS实验研究”、“轮滑”、“陶艺”、“健美操”等富有个性的学校课程。学校提供的105门选修课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全方面、有个性的发展需求,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研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周圣松同学的《“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为市政府防治太湖水污染提出了创造性建议,并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成果二等奖;张耘启同学凭借《从无锡荣巷的变迁谈无锡城市建设的保护性开发》一文赢得了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青睐,获得了在无锡地区仅有的三套贵宾票中的一套;2010年7月,主题为“我们都是艺术家”的学生油画作品展获得专家好评。

  除了各类校本课程,一中还为师生们搭建了更为开阔的国际平台。我们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二十多所学校结成了姐妹学校,定期组成师生代表团互访。2008年,我们引进了世界两大金牌课程体系之一—剑桥国际高中课程体系(A-level),并从国外聘请了一流的教师,直接为一中学生授课。在中西教学的碰撞与交流中,一中的双语老师在探索如何将中西方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追寻着教学最优化的“度”。这些老师用智慧打造出高效课堂:今年一中首届A-level课程毕业班学生都已被国外名牌大学录取,其中邹昀益同学被牛津大学录取。2008年,我们还选派了两名教师分别在美国的四所中小学开设“孔子课堂”,帮助那里的中学生学习汉语。她们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学校师生的极大欢迎,并获得了州长的嘉奖。学校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到英美开设自己的孔子课堂,真正把中国的高中课程推向国际!

  2.关注教师评价,促进教师发展。好的教育需要有好的教师。如何让教育评价有效并能引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反思过去,我们有以下的思考。

  (1)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是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是给教师创设更多的生长点、更大的自由空间,有利教师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我们学校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2)评价标准对教师要公开。评价标准的内容对教师来说是容易明白和理解的,评价标准对教师公开,便于教师自我评价,改善教育行为。而在评价汇总时也不应轻易地叠加,以避免教师某项个性的消失。

  (3)评价环境必须安全。提供一个安全的评价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拥有安全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不懂,而不必顾忌学生、外行以及环境给予的评价。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让学生评价老师,最大弊端是让老师在心理上感觉不安全,这会使老师在行为上会表现出原则上的不够坚持,甚至有迎合学生的倾向。

  (4)评价的过程必须是持续性的。在持续的评价过程中,评价可以是非正式的(如交流、讨论、观察、或开放式思考),也可以是正式的(如建立在评价标准表基础上的考试、正式的反思)。这些标准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而不是在教学结束以后。重点在学习和发展,而不是评分或划分等级。要学习和发展,就要不停探索和实践,就要持续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追求发展中的增值。

  (5)评价者可以是多元的。我们可以帮助配对或者找到知心的同行,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互相成为评价者。评价方式可以因评价者和执行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特色不是一日之功,是一个长期性的发展过程。办学形成特色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学校特色建设必须遵循规律。追求卓越,是无锡一中近百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办学风格。一中人,将以现有的成绩为基础,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在“轻负担高质量”的特色建设之路上不断奋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色学校建设经验汇编
2011~2015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延吉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06.9—2009.8) -- 杨浦教育信息公开管理系统
加强课题“校本化”研究  突显学校科研特色
草根课题遍地开花
小学“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杨老师在线--计划总结-各类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