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效教学从读懂教材开始

我的教学主张

——有效教学从读教材开始

佛山市鸿业小学 邓凤鸣

摘要:

第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即将结束,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方面谈谈如何因应教学需要,有效进行教学。

本文主要阐述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把握教材,明确年级段的教学要求。(2)根据教材特点,及时有效地进行复习。(3)根据教材需要,创设开放式课堂。(4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5)把应用题教学与计算教学相互渗透。(6)把教学机智作为教师基本功内容之一。

关键词:课程改革 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 教学探讨

正文:

20029月以来,我们经过了六年的新课程实验。在这一轮新课程改革当中,小学数学从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作了较大调整,这无疑是对教师的极大挑战。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方面谈谈如适应教学需要,有效进行教学。

一、把握教材,明确年级段的教学要求。

新课程小学数学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呈现的是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架构,知识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同一内容领域的知识,贯穿整个6年学习阶段。比如,《统计》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有所体验,在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如统计图、平均数),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就是简单的统计推理)”。在第二学段(46年级)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熟悉的素材,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处理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统计图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句册和预测,并能对某些简单问题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判断。”在教学《统计》第一学段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明确该学段的要求,不要过早要求学生进行设计统计图表等学习。又比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很多一年级老师们会觉得这个单元很难教,说学生往往不会解答“元、角、分”知识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的题目。我对比了教材和该一年级老师使用的教学辅导材料,发现该辅导材料编写的练习题程度远高于书本的教学要求,在学生还没掌握三位数减的情况下,出现如要求学生解答“10元减去2角剩下多少钱?”的题目。教师应该在把握教材的情况下,对教学辅导材料上的练习有所删减,避免拔高要求,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学压力过大的情况。这种现象比较多出现在曾经任教高年级的老师身上,因为他们很容易从这一知识点联想到必须掌握的内容,而忽略的该知识点的学段要求,必须引起注意。

二、根据教材特点,及时有效地进行复习。

由于教学内容不再象旧教材那样在一个学期里前后连贯,而是纵跨6个学年,所以每学期里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基本不衔接,比如:四年级下学期数学9个单元分别是:“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学生很容易学了后面的单元,就把前面学习的单元知识忘记,所以在教学当中要注重复习。首先在教学当中,要边教学新课边复习,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把零碎的不成系统的知识作近期的通盘整理,可以用设计周末练习的方式进行。

学科的基本结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必要性首先在于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所以,尽管一学期内各单元知识不衔接,但是前学期的知识的递进,所以在学期末,要注重知识整理,先进行按知识点的复习、梳理,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比如,四年级下学期,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加减法运算结合复习,同时根据学生知识薄弱点,进行薄弱环节进行单项训练,如:应用题专题复习、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专题复习等。然后,再渐进式进行通盘的综合练习。

三、根据教材需要,创设开放式课堂。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从教学手段上考虑,充分让学生动口、动手。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教师是这样引入的:“请同学们把班里的同学分类,可以按什么分?”学生首先回答的是按性别分,有学生回答按出生月份分后,课堂就变得活跃起来了,有学生说可以按头发长短分,还可以按出生年份分等等,老师再问:“如果把老师也算进去,怎么分?”这下子学生更活跃了,可以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分,可以还是按性别分,可以按戴眼镜和不戴眼镜分。这时候,老师指出,分类方法不一样,分出来的结果就不相同,有些分法把老师融入了你们的集体,有些分法把老师和你们分隔开来了。学生当时关于班里同学和教师分类的精彩回答,着实令老师意想不到!这就是学生智慧的闪光!而这样的引入,为学生学习三角形按边分和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方法的建构过程打下经验基础,也同时营造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学习氛围。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概念的时候,“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中“围成”是关键词。怎么让学生掌握“围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摆三根小棒成三角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形的其中两根小棒分开,问:“这时候还是三角形吗?为什么不是?”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之后,教师设问,学生能从学具的直观演示中得出“不是三角形,因为图形不封闭了。”的答案。“围成”这一关键词,自然就强化了。

四、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应注重结合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

新课程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其中降低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以三步为主。在信息时代,电脑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都远远超过人工计算,还要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学习四则运算,是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我看来,还是培养首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的机会。

计算难度是大大降低了,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运算准确率依然是令数学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根据教学中获得的经验,计算的准确率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密切相关,由于《标准》对计算的要求是“熟练、正确和会”,“正确和会”没有速度上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让学生明确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学生计算的过程没必要强调熟练和速度,而是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安静下来”,“把速度放慢”,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五、把应用题教学与计算教学相互渗透。

新课程不设“应用题”单元,很多老师说现在的应用题不知道怎么教了。我们老师要明确,应用题教学作为新课程对原教材教学内容的改动之一,把之前按类型单独成章的应用题教学融合在计算教学里,计算教学和应用题教学紧密相连,让学生通过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明算理,同时让学生在建立数学概念和原理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把握时机进行应用题的教学,设计与生活为背景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真实有趣的应用题;其次,由于新课标应用题不存在类型题的教学,建议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使用从问题入手的“分析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思路出发,避免机械套用列式方法,从而达到灵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把教学机智作为教师基本功内容之一。

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两边和一定大于第三边”的时候。教学设计是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尝试把三组分别为“A:6cm、7cm、8cm B:4cm、5cm、9cm C:3cm、6cm、10cm”的小棒拼三角形,看是否能拼出三角形来?教学之前,我已经做了教学预设:学生在拼小棒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没把小棒两端不相连,而是重叠拼接的情况。所以在学生操作之前强调了这一点。但是,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会认为“B:4cm、5cm、9cm”能拼成三角形的可能。结果,在汇报实验情况的时候,有三个小组的学生认为B组可以拼成三角形。于是,我拿B组小棒作示范,想说明这一组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可是,我在拼图的时候才发现,由于小棒比较粗,4cm和5cm两根小棒越接近9cm小棒,就越是近似于是一个三角形。当时,我只是很无奈地跟学生解释:由于学具比较粗糙,小棒比较粗,所以形成了拼接误差,实际是不能拼成三角形的。如此牵强的解释,都过不了我自己的关,从下课一直到走回办公室,我都在心里都很不安,如何向学生解释清楚呢?回到办公室冷静下来,我一下子想到了答案!我完全可以从长度说明问题:当4cm和5cm两根小棒两端跟9cm小棒两端相连的时候,它们形成的是平行线的关系,在课堂上如果能马上反应,用这样的解释完全能说明问题,我甚至还可以用教坛上现成的两把米尺,拼在一起比一比,学生就会更明了。可是,我没有能够有这样的教学机智,做到因势利导的话,学生比这一知识的掌握不但不会含糊,而是更加清晰。

传统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一般是指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但新课程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那么,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也就不能停留在“三字一话”上了。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了教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要求下,如果教师善于捕捉课堂随机生成的资源,适时点拨,用灵活的方法去驾驭、引领课堂,那么才能达到开放式课堂所要收到的教学效果。

课改之初,那一幕依然历历在目:我们班上一位学生的外婆,一位具有丰富数学教学经验的退休多年的教师,在一天放学后,在办公室门外把我叫出去,捧着二年级数学书非常客气地跟我说:“几个几相乘的列式怎么不让学生区分每份数和份数了?是不是教错了?”这是出于老教师对晚辈的关爱,也可见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的变动之大。参与课程实验改革六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课改的春风下做了前所未有的探索和尝试,此文是基于探索与尝试之后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希望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课改的步伐能够迈得更加坚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学课标教材的使用与教学思考
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
从“传统三角形”走向“黄金三角形”——优教材结构活教学结构促有效建构“三构一体”提高课堂效率策略探寻
专题三:“应用题”教学及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一讲(上)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