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淡泊何以明志,宁静何以致远?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的品行,是以“静”修身的,是以“俭”养德的。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心静性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格外看重“淡泊”和“宁静”的。

54岁的诸葛亮教8岁儿子以“静”来致学,以“俭”来修身。静,后文“宁静”与之呼应;俭,后文“淡泊”与之呼应。这里的“俭”不是“节俭”,而是通“简”,即“简朴”。君子要保养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就要返朴归真。“非淡泊无以明志”,突显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治学。

那么淡泊何以明志,宁静何以致远?

有人认为,诸葛亮的这些话秉承了我国儒家传统思想,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道家思想要更加确切。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写道:“致虚极,守静笃。”这里的“虚”和“静”就是心境的空明宁静。心境受外界干扰、诱惑,心灵就会蔽塞或不安,必须“致虚”和“守静”,才能恢复心灵的清明。

“致虚极”,造其极曰“致”。“致”是动词,是做到、达到的意思。真空无象曰“虚”。“虚”就是佛家所说的“空”。以往道家只讲“清”与“虚”二字。“清”是形容那个境界的,“虚”则是象征那个境界的空灵的,二者相通。虚而至虚曰“极”。“致虚极”,就是要“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与污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

“守静笃”,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守静笃”讲的是修炼功夫,要一心不乱、专一不二地“守”住心。如灵猫捕鼠一般,目不转睛,聚精会神,思想高度集中。又如母鸡孵卵,紧闭双目,精神内守,专注在所孵的鸡蛋上。这是一种修定的功夫,也是虚静到极点的比喻。

荀子《解蔽》上说:“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荀子认为“解蔽”方法就是“虚一”和“静”。所谓“虚一”,就是虚极而达“道”;所谓“静”,就是思想宁静。荀子认为“心”要达“道”,就必须做到虚心、专心、静心。这就是“宁静”。

老子曰:“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淡泊是道家一种思想,淡泊是心境怡适的一种境界,用恬淡净清来透悟人生。庄子亦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之间的交情要像水一样清纯洁净,不参杂一丝杂念。这就是“淡泊”。

“非淡泊无以明志”,其根在于“虚极”;“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基在于“静笃”。所以淡泊方可明志,宁静方可致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17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至理名言”!!!——2017年7月31日——丁酉年闰六月初九日。
诸葛亮的主要思想(转)
诸葛亮·诫子书
【经典励志名言】10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