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栀子拾珍

 

1、朱致纯经验 鼻衄一证,大多为火行血燥,迫血外溢,上出于肺系而为鼻衄。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朱致纯老中医常用栀子、生地黄、麦冬配伍治疗上证无不灵验,其治愈者不计其数。朱老师认为衄之大法在于清火凉血,并指出:“清火则火不行,凉血则血不燥,火不行,血不燥则鼻衄必止。

章次公经验 栀子之解热,久为世医所乐道,而止血尤为其特长。忆某杂志载一贾人,以操劳过度,偶晨起微感满闷,比薄暮呕血如泉涌,杂以紫黑块,约三四器,延医诊之,见其两颧绯红,唇燥口渴,脉搏甚疾,吐后胸中反觉清爽,即为之注射Coagulen(可阿库连,即凝血酶)止血针,且令内服止血药,均无其效,当此思穷技竭,医者偶以黑山栀一两,试今令煎服,讵一服而呕血即止,再服而诸证云散。翌年以嗔怒故,旧疾复发,乃更服栀子而止。方书中如《易简方》、《经验良方》亦以栀子为止血之良剂,栀子止血之奇效,诚有足多也。

指月按:吐衄必降气,上越令下行,栀子能引三焦火热上越之势下行,所以善于治疗头面五官各类火毒上攻出血诸症。

2、张德林经验 热郁胸痛 用栀子、杏仁按2﹕1配伍,研为细未,加白酒调为糊状,于睡前外敷于膻中穴,用汗巾捆好,隔夜取下,局部呈现青紫色,闷痛即止。曾治一男性患者,心中虚烦懊侬,身热不去,胸脘闷痛,连服2剂“栀子豉汤”收效甚微,外用敷贴1次闷痛立止。

指月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若辩证准确,其效立显,胸膈郁热,可用栀子豉。

3、《丹溪纂要》记载有“胃脘火痛,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立止”。

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载有越桃散一方,“治下利后,腹中虚痛不可忍者”,方用“越桃(即栀子之大者)、高良姜各三钱,研,米饮或酒调下。”王旭高释曰:“栀子从肺入肠泄其郁热,良辣宣发胃阳,辟除冷积,阴阳和,痛立止。”此方不仅用于下利后腹中虚痛,只要痛因寒热混淆者,投之咸宜。近世名医程门雪尝用此方治腹痛,足见其疗效之可靠。

指月按:胃痛须分寒热,若胃中热痛明显,烦躁口干,睡卧难下,栀子便可清胃热而镇痛。配合生姜汁,能够开胃气下行之路。但要注意,栀子虽然是一味非常好的镇痛药,但必须是脏腑经脉因火郁作痛才可酌情使用,如若寒热夹杂,可用栀子配合姜桂附,寒温并用,令气血通和,解除寒热搏结作痛。

4、赵荣胜经验 治顽固性痛经时,每于方中加栀子一味,多获良效。栀子既是清热利湿之佳品,又是解郁化瘀止痛之良药。如《伤寒论》中用栀子豉汤治“心中结痛”,丹栀逍遥散解肝经火郁作痛,民间治跌打挫伤肿痛常用生栀子末调鸡蛋清外敷等。故发前人之意,移治痛经,多年应用。每随栀子用量增大而效果更佳。对寒凝血瘀者,与姜、桂配伍,恒用30~50g。如乔某,30岁,患痛经4年,进行性加剧,遇寒尤甚,近年来,每次行经须卧床休息,痛甚则恶心呕吐,汗出肢冷。月经周期正常,持续4天,量偏多,色紫黑,有血块。平时畏寒,少腹坠胀,大便质稀,苔薄白,脉沉弦。B超检查:左侧巧克力囊肿(5cm×5cm×5cm)。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婚3年未孕,其丈夫精液检查正常。余予以少腹逐瘀汤加栀子40g,令其每周服3~5剂,经期每日1剂。患者连服50余剂,痛经基本消失。后受孕,顺产一女婴。

指月按:瘀去新生,少腹逐瘀汤祛逐寒瘀之力有余,清局部郁热之力不足。而局部寒瘀日久,容易化热,这些热结就必须靠栀子来清泄。这样寒瘀得通,热结得清,子宫清宁,易于种子受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 | 术】中医妇科用药经验选编(二)
名医方录(91-96)
​国医大师邓铁涛对药运用心得——吴茱萸、川黄连
背方歌(56):今天,我们来背诵咳血方!
温清饮—治疗妇科病,皮肤顽疾
大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