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乡村化一一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一)“城中有田”,古代城市的重要特征

  城市与乡村相区别,城市又是由村落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村落散布于田间地头,所谓“田中有庐”(《诗经》)。在庐发展为村落,村落发展为镇为城后,农田并未从城镇中完全褪去,从而形成“城中有田”现象。

  历史上,“城中有田”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法国学者费尔南·罗布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写道:“事实上,城市和乡村从来不会象水和油一样截然分开……,直到18世纪,甚至大城市里也保有某些农村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中有牧人、乡村警察、农夫、葡萄种植者(在巴黎城内就有);城市在城墙内外拥有一批菜园和果园;有的城市,如法兰克福、沃尔姆斯、巴塞尔、慕尼黑,还有更远的地方拥有三年轮作的耕地”。罗布代尔还特别指出,小城市由于刚从乡村生活中脱颖而出,因此,其农业化程度更高,甚至可以说是“农村城市”,城市中生产葡萄、葡萄酒、小麦、油、肉一类产品。

  在中国,由于受到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建设规划思想的深刻影响,古代城市的乡村化较之西方城市更是明显和突出,上至国都、下到郡县所在的城市,均有大量的农田发布其中,建有各式各样用于种植植物、饲养动物的园圃,生产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汉代发明的区田法,使得丘城之上,“皆可为区田”。“种麦之家,多在城郭”(《后汉书·伏湛列传》)。唐代山西文水县“百姓于城中种水田”(《元和郡县志,卷十六》),宋代黄州“引水种稻官街旁”(张耒,《柯山集》),明正德年间上海“城内多田,草屋盈目”(《崇祯松江府志》),清代四川德阳“城中及附郭村庄,多种小麦,一亩可收稻田数亩之利,遂为左绵第一土产”(《嘉庆十九年《直隶绵州志》)。1853年,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于城中利用原有园圃种植蔬菜、小麦,供军队食用。中国历代王朝的所在都城,宫殿附近的空地——宫壖地,大多也用作农地,汉武帝时代赵过的代田法试验就是在宫壖地上进行的(《汉书·食货志》);宋真宗在推广占城稻的同时,就在玉宸殿等地做过许多的试验和观察,后苑宝岐殿则有麦的种植(《宋史·食货志》);清康熙在位的几十年里,内膳用稻米即来自皇宫内禁地中南海丰泽园生产的御稻。

  (二)风水轮流转:回归自然

  人类从乡村到城市,目的在于摆脱乡村的荒昧、寂寞,追寻繁华、富裕、方便的生活。城市发展到今天,尽管它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富裕和方便,灯红酒绿、奢华无比,然而,工作之余,逃离城市,逃到没有多少文化积累、荒昧、落后的偏僻山村或其类似地方,回归自然,吃自己采摘的野菜、渔猎的动物,不用电视、电脑,也不用移动电话,尽情体验和享受慢节奏生活、稀疏的村落、土朴的房舍、原生态的幽静环境、洁净的天空、新鲜的空气、清澈的饮水……所带来的无限情趣,正日益迅速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城市居民的一种追求和时尚,现代城市成了人们最不愿在此生活的一种地方。

  在德国,据德国未来问题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开始摒弃消费社会的享乐模式,渴望过一种简单朴素、惬意愉快的“原始生活”。他们希望生活得好,但并不需要拥有很多的东西。近年来,德国不少乡村主题杂志,如《可爱的乡村》、《乡村情趣》等很是热销。一些居住城市的家庭开始逃离城市,全家搬到乡下去当农民。他们在乡下买上一块地,盖上一个小木屋,自己开地种植粮食和蔬菜瓜果,自产自用,平时用的电也是“原始电”——太阳能,家里不用电视、电脑,也不用移动电话,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以寻找生命中的简单真实。对于这股“原始生活风”,德国未来问题基金会专家认为,这反映了德国人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原始生活”也成为很多法国人所向往的方式。法国《费加罗报》发布的一份独家调查显示,近80%的法国人梦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该报讲述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一对曾经双双都是白领的巴黎夫妇,由于厌烦巴黎的拥挤交通和工作中的巨大压力,于是带着4个孩子移居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农场,在那里开起了自己的家庭旅店。在巴黎,近年来搬到远郊甚至外省乡下居住的人已开始越来越多。

  发达国家城市居民近年来追寻“原始生活”方式、回归自然的另一走向,是利用自家门前的私人空间种植粮食和蔬菜,使昔日的私家花园变成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小型农园。

  据英国《观察家》报道,英国近年来在城市,蔬菜种子开始变得特别的热销,卖得比花卉种子多。“城市住宅区花园、阳台、庭院甚至窗台都是种植蔬菜的好地方,适合种植的蔬菜有西红柿、黄瓜、萝卜、青椒、芦笋、土豆、茄子、草莓等,吃着自己种的蔬菜水果,想不幸福都非常困难。”英国的市民如是说。

  在美国,纽约、密尔沃基和芝加哥等大城市,近年来市民庭院种植也甚是流行。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称,近些年来,在自家种蔬菜的美国人的人数急剧上升。美国花园写作协会说,发展到现在,拥有后院的家庭中有超过40% 的家庭种植了蔬菜。

  发达国家或地区城市居民的这种追求向往,原因是多方面的。拥挤的城市、密集的人群、汹涌的人潮所代表的并非真正的文明,而是一种比自然之地的荒昧、落后、野蛮更加荒昧、野蛮的非人性化的文明。这种非人性化的文明,在现代城市中的表现随处可见,无时不现:过度的工业发展,过度的消费,过度的排放,过度的竞争,过度的占据空间,以及知识炫示的过度,雕虫小技的过度,口舌是非的过度,文字垃圾的过度,无效构建的过度,信息制造的过度……,面对如此灾难的爆发式反抗,人们所能够做出的选择,就是宁愿接受荒昧和野蛮的自然之地,也不能不逃离这已被高度荒昧化、野蛮化了的所谓文明世界。

  人们需要富裕和方便,但更需要宁静、秩序和“诗意的居息”。在非人性化的文明与粗粝的自然之间,粗粝的自然还是要比非人性化的文明更具生活的韵味和意义。

  (三)城市农业,改造现代城市的必然选择

  利用城市建成区间闲土地和可以加以农业利用的空间资源,包括城区绿化用地、建筑物间隙地、街道路旁和单位场院用地,以及居室阳台和生态建筑的墙面、屋顶等发展农业种植,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一种农业形态——现代城市农业,既是当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更是现代城市从其非人性化文明状态中摆脱出来,使城市更具生活韵味和人性化的必然选择。

  现代城市农业与历史上的城市农业相差别。历史上的城市农业是城市扩张进程中弱势群体以残留农业谋生而保留下来的一种变形农业,属夕阳产业范畴。现代城市农业源于城市及农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与结果,属新兴产业范畴,是以市民为主体,以休闲、体验劳动为基点,集生产、观赏、休闲、体验、展示、教育、娱乐、文化传承、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等活动方式于一体,融生产、生活和生态性功能于一身,城市建设与农业发展相交融的优质、高效农业产业系统。现代城市农业的地域范围,涉及城区和城市近郊地区农业经济活动的,是为广义的城市农业;仅指城市建成区内农业经济活动的,则为狭义的现代城市农业。

  农业重新进入城市,城市乡村化、农业化,农业城市化,农业成为现代城市中的重要产业,对开创当代农业及城市经济发展新局面、改进城市发展模式,满足人们对高质态、多角化生活方式的追求,提高城市资源利用率,增加社会财富,扩大就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现代城市农业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包括:

  (1)保护城市生态。现代农业是从事产品生产和资源及环境、生命及生活等生产的统一体,除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食品、衣物原料等重要产品外,还在保护环境,调节生态平衡,确保自然资本储备的不断良化与改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现代城市农业利用城市绿化用地和其他可以利用的土地及空间资源,包括生态建筑墙面和屋顶,种植可以悦目和绿化美化城市市容,进而保护、治理、净化城市生态的树木、花草及其他特定用途的植物(如城市生态建筑及室内农业用植物)等,为城市生活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2)扩大农产品生产。现代城市农业作为乡村农业的重要补充,在利用城市可利用的土地及空间资源和有利的科技及市场条件,就近生产城市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含量高、经济价值大的安全、营养、卫生的鲜活农产品,从而增加和丰富市场供应、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消费需求方面具有其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发展服务型农业。现代城市农业作为整个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农业、亲近自然,通过农事活动陶冶情操、品味生存的快乐与韵律、培养宽容与自主的生活体验、体验与娱乐服务,改进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开展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进行农业科普与环保教育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扩大就业与增收。现代城市农业是城市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城市提供新的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城市居民的收入来源和(或)降低市民的生活消费支出,有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改进。

  (四)城市农业产业开发取向与发展潜力

  现代城市农业产业开发,根据其所要达到与实现的目标预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取向:一是充分利用所在城市的特有资源优势,开发生产满足所在城市生活与生产消费或进行国内、外贸易所需产品或服务的资源利用型农业;二是开发以提供生活休闲、教育示范及环境绿化、美化和净化等各种生活、生产与生态服务为目标或目的服务型农业;三是发展以向城市居民提供通过参与农事活动实践体验农业劳动、乡村生活乐趣为主要目的或目标的体验型农业。具体的农业形式或形态主要包括:

  (1)市民农业

  市民农业源自中世纪德国的市民农园。当时的德国人多在自家庭院内划出部分地块作为园艺用地,享受亲自栽培作物的生活情趣和乐趣。至19世纪初叶,德国政府开始为每户市民提供小块土地以建立其自有的“小菜园”,鼓励市民实现自给自足的蔬菜生产。到19世纪后半叶,德国正式建立“市民农园”体制,市民农园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形式,即市民农业。进入20世纪后半期,市民农业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欧盟各国、日本、俄罗斯和非洲的一些国家等,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城市农业和城市生活发展的重要形式及方向之一。市民农业的实现形式可以并行发展以下3种形式:

  一是在城市建成区内,利用可用于农业开发的零星地块、建筑物间隙地和单位、居住小区庭院土地等,建立以市民为主体、以休闲和体验农事活动乐趣为主要目的的市民庭院农业。

  二是在城市建成区内及其周围地带和近郊区,利用可用于农业开发的零星或成片土地,建立以蔬菜种植、水果生产和(或)畜禽养殖为主,以小块土地出租、市民承租为形式的市民农园。

  三是在城市中、远地带,建立以城市社区(包括居住小区、企事业单位)和耕作社区为单位,通过互助合作形式,由农民生产、市民提供产品消费市场,农民和市民共同负担产品生产成本、风险和盈利的农业园区。这种类型的市民农业,在美国已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2)示范农业

  利用城市对外所具有的“吸引”与“辐射”功能及其作用,在城市郊区或(和)其建成区内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或示范)园、农业新技术应用试验(或推广)园、农业科学教育园、新农业产业(示范)园、农业博览园等,率先成为各种高新技术农业、新兴农业的生产基地及直观展台,向农区展示、传播新兴的高新技术成果(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及其产品,以及新的农业组织方式、经营理念及其方法、手段等,引导和推动一般农区的新兴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发展进程。

  (3)生活休闲农业

  适应城市居民日益增长与发展的生活休闲、游娱等消费需求,在城市郊区或其建成区内建立独具特色的各种景观农园(如果园、菜园、花圃等)、民俗村、农业公园、植物园、森林公园、教育农园、游娱农庄等,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休闲、游娱方面的良好服务,使农业由单纯提供物质性产品向以提供服务性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方向转变或延伸。

  (4)绿化农业

  绿化农业,是以选育和扩繁城乡绿化、美化用树木、花卉、草坪和其他特定用途的植物生产为起点,参与城市绿化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城市绿地管理与抚育全过程的一种农业性生产经营活动。绿化农业的开发领域及内容:

  一是建立绿化农业产业园,用于生产城市绿化、美化用各种苗木、花卉、草坪和室内盆栽植物幼苗等。

  二是城市绿地建设与管理及其树木、草坪、花卉的日常抚育,植物产品的采集与加工。

  三是城市生态屏障及生态建筑的植物种植与抚育、管理,等等。

  绿化农业为城市提供其所需要的生态服务,在有效治理和消除城市环境污染、净化和美化城市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无土农业

  包括从事无土栽培、动物饲养、微生物扩繁或养殖的工厂化农业,以及利用城市生态建筑而发展的屋顶农业、室内农业等具体形式。利用无机营养液或(和)有机栽培基质培育绿色作物,农产品生产如同工业品一样在“植物工厂”里进行,被认为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及其突出特征之一。目前世界上采用的无土栽培技术已有30~40种之多。

  城市农业由于地处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地区,不但其发展的条件十分有利,而且潜力也十分可观。中国城市正处于快速扩张的重要阶段,当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到45%左右时,按照城市人口平均每人90~125m2的合理占地水平,全国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将达到6.075~8.45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道路长度67.5~94.5万公里,建成区绿化用地202.5~303.75万公顷,根据相关试验数据测计,城市道路、绿化用地的年产出潜力按照现有价格水平,有望到达175.50~260.89亿元人民币。将这一部分初级产品用作工业原料,投入工业生产过程,工业增加值与初级产品产值比例按3:1计算,最终产品产值将达700~1043.5亿元人民币,可容纳280~417.5万人就业,相当于目前中国中等水平的一个省(自治区)的农业总产值规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民和市民共赢,城市农业公园正在兴起!
新时代“陶渊明”,不顾家人反对,14年深耕乡村建设,只为乡村梦
做都市农业,五种典型发展模式你不得不懂
“农家乐”建在市中心,引爆未来20年农业财富风口!
外国极富创意的8种“城市农业”
国内外创意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