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仁政宽容宋仁宗

宋仁宗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弱者同情,对世事宽仁,对自己严格要求,知人善任,因而在位期间名臣大家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北宋可谓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历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他去世时,不仅本国百姓哭得涕泗横流,更是引得邻国百姓和皇帝痛哭。这样的君主,历史上凤毛麟角。

“远近皆哭”宋仁宗

公元1063年,统治北宋42年的宋仁宗赵祯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后,市民们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当时,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路经剑阁时看见那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宋仁宗。

当宋仁宗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宋仁宗深深影响着后世。在他去世700多年后,自我感觉良好、自称“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承认,有三位帝王却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赵祯。乾隆一向自视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却被宋仁宗所折服,宋仁宗的魅力可见一斑。

不仅是乾隆皇帝,在很多史学家眼中,宋仁宗的确是历代帝王中排名靠前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一个国家的皇帝去世了,让本国黎民百姓哭得涕泗横流的事屡见不鲜,但是引得邻国百姓和皇帝痛哭,甚至连敌国也表达出由衷的尊敬与哀悼,这样的君主并不多见。事实上,赵祯既没有宋太祖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也不像宋徽宗那样多才多艺,但论生前身后的名声,他却是两宋时期最好的一位皇帝。

赵祯庙号“仁宗”,“仁”就是对他的盖棺论定。“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也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所谓“为人君,止于仁”,这是对君主的最高评价。宋仁宗的过人之处,即“仁”, 在大多数宋人眼里,“仁宗盛治”远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仁宗亲政后对臣僚、百姓比较宽容,正史及宋人笔记都多有记述。宋仁宗在位42年,知人善任,因而在位时期名臣大家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嘉祐四年,这时距赵祯驾崩还有4年,以宰相富弼为首的群臣连续5次上表请求给他加尊号为“大仁至治”,但是赵祯都没有批准。但他死后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给他加上“仁”的尊号了。翰林学士王珪等群臣给他写谥曰:“臣闻元精磅礴,济万物而不昭其迹者,荐名曰天;至德汪洋,泽万世而不有其功者,建谥于帝……维其历古圣贤之君,莫不极所以尊明令显之称,又或至于代相袭之。夫仁者圣人之盛德,岂独未有以当之耶?抑当时鸿儒巨学,反略于稽求,抑又天之所启、期以克配先帝之庙乎?《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此之谓欤?惟功以创业为祖,德以守成为宗,皆尊尊之大义也。先帝尊谥,宜天锡之曰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曰仁宗。”

北宋学者邵伯温这样赞美“仁宗盛治”:“盖帝知为治之要:任宰辅,用台谏,畏天爱民,守祖宗法度。时宰辅曰富弼、韩琦、文彦博,台谏曰唐介、包拯、司马光、范镇、吕诲云。呜呼,视周之成、康,汉之文、景,无所不及,有过之者,此所以为有宋之盛欤?”北宋政论家陈师锡这样怀念“仁宗盛治”:“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庆历、嘉祐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

大文豪苏轼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天圣、景祐都是宋仁宗的年号。即使目空无人的南宋宰相秦桧也曾说:“昔我仁祖临御,亲选天下十有五人崇论宏议,载在方册。庆历、嘉祐之治上参唐虞,下轶商周,何其盛哉!”

元人修《宋史》时赞叹宋仁宗朝“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并且认为宋朝后来的败亡,是因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即使是对宋代政治颇多讥诮的明末大儒王夫之,也不得不承认“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特别是北宋。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认为“造极”的“赵宋之世”,主要是指宋仁宗统治时期。

其实,在宋仁宗即位时,爱面子讲排场的宋真宗留给他的是一个边患多、国库空虚的烂摊子,要多难有多难。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宋仁宗却做出了一系列的业绩,让后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一代明君的传奇身世

宋仁宗于公元1010年出生,是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因其之前的皇子一个个夭折,故起名“受益”。 大中祥符七年封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进中书令,天禧二年进封升王,时年九月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二月,宋真宗驾崩,宋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第二年改元天圣。

关于赵祯的身世,千年以来有着种种传说。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有一种说法,即“狸猫换太子”。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故事称刘氏、李氏在宋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氏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氏生下了妖孽。宋真宗大怒,将李氏打入冷宫,而将刘氏立为皇后。后来,天怒人怨,刘氏所生之子夭折,而李氏所生男婴在经过波折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即宋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已双目失明的李氏相认,而已升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自宋朝以来,由于小说、戏剧等各种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演绎,宋仁宗的生母之谜日益鲜活生动,受到世人关注。尽管历朝历代增加、删改了不少或虚假或真实的内容,而且,戏曲和小说中情节也不尽相同。然而,宋仁宗究竟是宋真宗的皇后刘氏之子,还是妃子李氏亲生,无论是小说还是戏曲,几乎众口一词,认定宋仁宗是李妃所生,而非刘皇后之子。

乾兴元年,13岁的宋仁宗即位,刘氏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权倾朝野。后人或许是出于男权意识,或许是基于正统观念,将刘氏比作唐代的武则天,而对她当政非议甚多。加上宋初有过兄终弟及的先例,而宋真宗确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弟弟泾王赵元俨,便出现了许多传闻。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称,在宋真宗病逝前最后一刻,宋真宗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又伸出五指,再展三指,以示意叩榻问疾的诸大臣。当时就有人臆测,当时宋真宗是想让自己的弟弟,这也就是小说戏文中知名度极高的“八千岁元俨摄政并辅佐赵祯”。但刘皇后于事后派人对大臣解释说,官家所示,仅指三五日病可稍退,别无他意。赵元俨闻听此事后,为了避免遭到残酷政治打击,他立即闭门谢客,不再参与朝中之事,直至宋仁宗亲政。

事实上,宋真宗晚年,刘皇后的权势越来越大,基本上控制了朝政。宋真宗留下遗诏,要“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相当于让刘氏掌握了最高权力。

这样,宋仁宗就在养母的权力阴影下一天天长大。刘太后在世时,他一直不知先皇嫔妃中的李氏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在刘氏一手遮天的情况下,是不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告诉宋仁宗的身世秘密。等到刘太后病逝,宋仁宗亲政,这个秘密也就逐渐公开了。据宋史记载,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宋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庄懿。 蒙受了20年的欺骗,生母在明道元年不明不白地死去,因此宋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其震惊无异于天崩地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一面亲自乘坐牛车赶赴安放母亲灵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刘氏一族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实真相后作出处理。此时的宋仁宗不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而且听说自己的亲生母亲竟死于非命,一定要打开棺木查验真相。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氏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宋仁宗这才叹道:“人言岂能信?”随即下令遣散包围刘宅的兵士,并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李氏。

事实上,李氏是在临死时才被封为宸妃的,刘太后在李宸妃死后,最初是想秘而不宣,准备以一般宫人礼仪举办丧事。但宰相吕夷简力劝大权在握的刘太后:宋仁宗的身世秘密是隐藏不了的,要想保全刘氏一门,就必须厚葬李氏。刘太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以高规格为李氏发丧。宋仁宗亲政后,经过朝廷上下一番激烈争论,最终将宋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庙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李氏的牌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奉慈庙的建立,最终确立了宋仁宗生母的地位,同时意味着年轻的宋仁宗在政治上的日益成熟,逐渐摆脱了刘太后的阴影。

开创“仁宗盛治”

南宋人施德操的《北窗炙輠录》记录了一桩轶事。一日,宋仁宗“在宫中闻丝竹歌笑之声,问曰:‘此何处作乐?’宫人曰:‘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宫人因曰:‘官家(指皇帝)且听,外间如此快活,都不似宫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曰:‘汝知否?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为渠,渠便冷落矣。’呜呼,此真千古盛德之君也”。

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宋仁宗为何能创造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时代。这与他仁义、务实的行事风格有关。宋仁宗在位的42年间,北宋称得上海晏河清、国泰民安,这从东京城民间彻夜不息的“丝竹歌笑”便可窥见一斑。相比之民间市井的繁华喧闹,宫中倒显得冷冷清清。难能可贵的是,宋仁宗能够认识到宫中的热闹与民间的繁华乃是反比例关系。

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城市景观与城市制度,比如临街开设的商铺、繁华喧闹的街市、彻夜不打烊的酒家、丰富的城市夜生活、供公众游乐的城市公园,并非自古皆然。对于生活在宋朝之前的人们来说,这些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宋仁宗的治理下,东京城才形成了这些富有近代色彩的城市形态。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其主要推手就是宋仁宗。宋仁宗率先打破百姓居住的“坊”和交易的“市”的界限,使开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在处理民生和皇权之间的矛盾中,宋仁宗和大臣们不仅同意坊市合一,而且解除了宵禁制度,逐渐形成了夜市和晓市。京城里设立了观火楼和消防队,包拯权知开封府时还亲自处理了权贵在河道乱搭乱建现象。如此卓有成效的管理,才催生后来“人口逾百万,富丽天下无”的超级大都市。

在“庆历新政”中,宋仁宗支持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的“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一揽子改革计划,陆续以诏令形式颁行全国。但是由于改革派操之过急以及夏竦等人的陷害,赵祯怀疑改革派要行废立之事,范仲淹、富弼等人无奈申请出京外调,“庆历新政”中断了。但是,务实的赵祯却没让改革停止,他起用能够体察圣意的文彦博为宰相,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措施继续施行新政,并提拔王安石进入政治权力的中心。

宋仁宗时,北宋的人口和财税堪比汉唐。人口是衡量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方面。苏轼曾说:“古者以民之多寡,为国之贫富。” 南宋文学家朱弁在《曲洧旧闻》中说:“汉文帝时,户口繁多,而隋开皇过之,元祐间(宋哲宗时期)又过于开皇。予亲见前辈言此事,古所不逮也。本朝地土狭于汉、隋,而户口如此,岂不为太平之极也!”

宋真宗统治末年,人口达到867万户、1993万口(丁男)。宋仁宗统治末年,人口增加到1246万户、2642万口(丁男)。宋仁宗统治时期,人口增长了379万户、649万口(丁男)。而唐太宗、唐玄宗交出的答卷就相对寒酸了,宋仁宗时期增长的379万户相当于唐太宗贞观时期的总户数。

至于国家的财政,宋仁宗更是开创了一个纪录。嘉祐八年,全国人口达到1246万户,丁男2642万口,42年国家人口净增长379万户。这增长的户数就相当于唐太宗贞观时期的总户数。由于朝廷实行“藏富于州县,培护本根”的政策,嘉祐年间的国家税收增至3680余万缗,这是唐朝最多货币岁入时的4倍。而百姓的皇粮国税却并非多如牛毛。南宋理学家叶适在《应诏条奏财总论》云:“祖宗盛时,收入之财,比于汉唐之盛时一再倍。”这里的“一再倍”指的是4倍。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国初至绍熙天下税收数”中记载道:“国朝混一之初,天下岁入缗钱千六百余万。太宗皇帝以为极盛,两倍唐室矣。天禧(真宗年号)之末,所入又增至两千六百五十余万缗,嘉祐(仁宗年号)间又增至三千六百八十余万缗。”宋太宗时期,一年国家税收货币岁入数已是唐朝最多货币岁入时的两倍了,到宋仁宗时已是4倍多。

北宋时期,尤其是宋仁宗统治期间,税赋是相当轻的。崔伯易在《感山赋》中曾说:“以皇祐(仁宗)之版书,较景德(真宗)之图录,虽增田三十四万馀顷,反减赋七十一万馀斛。”就是说宋仁宗时期的田地开垦程度较宋真宗时期大大增加了,而税收却减少了。宋仁宗时期庞大的国家财富来自于商税,除农村、农业、农民外,更来自于城市、商业、商人。宋太宗时,一年的商税收入约400万贯。宋真宗景德年间,商税也不过450万贯。而宋仁宗庆历年间,商税竟猛增到2200多万贯。由此可见,宋仁宗统治期间商业的巨大发展与繁荣程度。正是在宋仁宗以后,宋朝已经摆脱农业社会进入商业社会。所以美国学者费正清、赖肖尔、克瑞格在《东亚:传统与变迁》中感慨:“事实上从宋朝开始,农业的经济价值已日益变得无足轻重。”

宋仁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这一时期,一度出现贤相增多、君子满堂的盛世景象。寇准、王曾、晏殊、鲁宗道以及范仲淹、包拯、富弼、狄青、欧阳修、王安石,还有被宋仁宗朝简拔或科举入仕的“三苏”、沈括、米芾等,都是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和读书人的楷模。

这一时期,文化大繁荣。“唐宋八大家”中除去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两人,其他6人都活跃在宋仁宗时期。宋词在晏殊、柳永、范仲淹、苏轼等一大批词人的推动下发扬光大,奠定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翘楚地位。而说书、小说、杂剧等文学形式也得到了萌芽和发展。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宋仁宗朝有三大发明得到了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火药的发明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等兵器的革命,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发挥了作用。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使宋朝拥有当时世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毕昇的活字印刷术问世后,使宋代大量的典籍得以保留。王惟一发明的针灸铜人,完善了中医针灸体系。朝廷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官交子”,对于世界经济和金融史的贡献不可低估。

此外,哲学领域更是流派纷呈,为现代中华国学打下了坚实基础。“二程”提出的“天理”命题,为沉闷的哲学界吹来了一阵清风,同时也为赵宋为何受周禅以及建立封建统治秩序提供了理论支持。王安石提出了实学理论,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他后来的变法提供了理论指导,储备了干部队伍。

宋仁宗在位期间最主要的军事冲突是与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后,改变其父夏太宗李德明的国策,发动宋夏战争。由于连年征战,最后两国和谈: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13万匹、白银5万两、茶两万斤,史称“庆历和议”,两国由此取得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但是,在宋仁宗执政时期,冗兵特别严重,全国军队总计125.9万人,占国家赋税的7/10。此外,土地兼并更严重,公卿大臣大多占地千顷以上。

然而,无论如何,这一时期的北宋可谓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历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宋仁宗的重要个性特征是对弱者同情,对世事宽仁,对自己严格要求。这既成就了他的个人魅力,也成就了他为帝的业绩。

据史书记载,有一天,宋仁宗处理事务直到深夜,既累又饿,很想喝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皇后第二天知道此事,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喝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但是,他却告诫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面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喝了羊肉汤,御厨以后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就要数百只。若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更不堪算计。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伤生害物,朕于心实在不忍。因此我甘愿忍一时之饥。”

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回头看,随从们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宋仁宗回宫后,着急地对嫔妃说:“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宋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忍着口渴呢?”宋仁宗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朕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朕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苏辙、苏轼与其父苏洵在“唐宋八大家”中占了三席。嘉祐二年,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在这次考试中,年轻气盛、心忧天下的苏辙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言,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当今圣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试卷一出,考官们一致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建议皇帝对其严厉制裁。然而,宋仁宗听完后却很淡定:“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血气方刚的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科举考试中“妄议”朝政,且矛头直指皇帝,若是在“康乾盛世”,难逃被诛九族的命运。宋仁宗的宽容心胸,由此可见一斑。

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宽容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由于屡试不第,于是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一看,吓出一身冷汗,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便把他缚送京城,请朝廷制裁。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对这个出言不逊、有“煽动造反”之嫌的读书人,一定会以“谋大逆”严惩。但是,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于是,这个读书人被授予司户参军。

宋仁宗的善于纳谏还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宋仁宗的脸上,但宋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是接受了他的建议。南宋文学家朱弁的《曲洧旧闻》记载,宋仁宗想提拔张贵妃的兄长张尧佐当宣徽使,但在廷议时未能通过。过了些时日,宋仁宗被张贵妃吹了枕边风,又想将这项人事动议再提出来。这日临上朝,张贵妃送皇上到殿门,抚着他的背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皇上说:“得,得。”果然下旨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不曾想包拯极力反对,“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最后,宋仁宗只得收回成命。回到内廷,张贵妃过来拜谢。宋仁宗举袖拭面,埋怨道:“你只管要宣徽使,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宋仁宗一朝不仅出现了包拯,还出现了“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宋仁宗的“庆历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场社会改革,更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20多岁时赴京应考,结果榜上无名,几年后再考仍是名落孙山。这让他郁闷之至,于是写下了大发牢骚的《鹤冲天》,其最后的句子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事让宋仁宗知道了。当他第三次应考时,虽然考官录了他,但最后关头,宋仁宗临轩发榜时,御笔一挥,勾掉了柳永的名字,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来,柳永一头扎进青楼,写词赚取银子,并反唇相讥宋仁宗说他这是“奉旨填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然而,讥讽皇帝的柳永不但没被杀头,填词也没受影响,且填得更加放肆,这就非同寻常了。正因为这样,柳永后来还为宋仁宗高唱赞歌“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意思就是说,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仪仗,瞻仰宋仁宗的风采,天下百姓都拥戴宋仁宗。而这正是对宋仁宗的极大褒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浒》人物考之宋仁宗
解密“仁宗盛治“--宋仁宗
狸猫换太子真相:刘皇后其实善待仁宗生母,死后按照太后规格下葬
狸猫换太子
她是少数被正史高度评价的女政治家,却在明朝被抹黑成一代奸后
揭秘“狸猫换太子”背后的历史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