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球演义】锦鳞记3:还记泥中曳尾时

题句出自宋 陈岩,《灵龟石》



  脊椎动物在泥盆纪晚期终于登上陆地,这是继上下颌出现后的又一大里程碑事件。那些似鱼非鱼,布满粘液,笨拙地拖曳着沉重的身体,在浅沼泥污中艰难爬行的动物,注定将要彻底改写地球生命的演化进程。

晚泥盆世提塔立克鱼(Tiktaalik)化石(上图来源自[1])和登陆想象图(下图来源自网络)。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接近四足动物祖先的肉鳍鱼类。


  无论是在直觉常识,或者文化传统中,“鱼”和“水”总是绑定在一起的,似乎从出水的那一刻,鱼就成了咸鱼。当然,我们知道其实并没有这么夸张,但水生动物登陆确实面临极大的困难,几乎所有的身体结构,包括呼吸,运动,捕食,消化系统,乃至繁殖行为和发育过程,都要升级换代。如此浩大的工程,到底是如何起步和实施的呢?最初驱使它们离开水线的动力又是什么呢?

提塔立克鱼的演化地位,它正好填补了四足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图片来源见水印。


  严格地说,用“工程”来比喻生命的演化是不恰当的,因为演化根本没有计划,没有目的,也没有方向。泥盆纪的肉鳍鱼并没有“选择”登陆,也完全不知道如何改造身体。它们只是被自然筛选,不能耐受缺氧和干旱的个体死去,有利的性状则在幸存者的后代身上不断积累强化。

  这些“有利的性状”包括能够和大气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辅助呼吸系统,可以在鳃丝不能工作时避免窒息。许多表面积足够大,密布血管并且能够维持湿润的器官都可以实现这个功能,比如体表的皮肤,咽喉和肠壁的粘膜,以及特化的鱼鳔(肺)。

水田里常见的泥鳅和黄鳝都的皮肤都有呼吸功能。此外,泥鳅的肠壁,黄鳝的口腔内膜也可以吸收氧气。它们也都能够钻入池底的淤泥中度过枯水期。图片来源自网络。


  另一项“有利的性状”是离水后的运动能力,这很可能是登陆最关键的必要条件。大多数鱼类在水体上层快速游动,纺锤形或侧扁型的身体可以提高速度,减少阻力。但由于空气无法像水一样提供足够的浮力和推进力,这样的体型离水后只能侧躺,尾部原本拨水的动作由于和地面的直接碰撞,变成了疯狂的翻腾弹跃,不但不能定向前进,徒然损耗能量,甚至损伤身体。平扁形身体的鱼类(最典型的是鳐鱼和比目鱼)主要栖息在水底,潜埋在泥沙中。它们靠波浪状地划动身体缓慢游动,一旦脱离水的支撑,就会寸步难移。对这些鱼类来说,枯水时不能逃入周边的水塘,或者钻入潮湿的淤泥中,即使有辅助呼吸系统,也不过多支撑一段时间,终究会被烤成鱼干。

也就是说,如果出水后只能是这些姿势,那基本上可以不用挣扎了。图片来源见水印。


  而圆筒形的鱼类则有着天然的优势。它们在陆地上很容易保持直立,平阔的腹部紧贴地面,在强健的体壁肌肉的牵引下,身体左右扭曲,配合偶鳍的支撑和划动匍匐前进。虽然速度不快,但在泥水淋漓的湿地上可以爬行很长距离,而且能够控制方向。

也就是说,如果在陆地上还能保持这个姿势的话,我认为还是可以再抢救一下的。图片来源见水印。

攀鲈,乌鳢和塘鲺都能用这种类似蛇行的方式在陆地上移动,它们也都有辅助呼吸的器官,在离水后可以存活很长时间,自由出入水塘和池沼。图片来源自网络。


  前面所举的例子都是辐鳍鱼类,其实早期的肉鳍鱼类虽然演化出能呼吸空气的鱼鳔(肺),但它的效率很可能并不比泥鳅的肠壁,或者黄鳝的口腔更高。至于偶鳍根部的骨骼和肌肉,能够提供的力量也未必比得上辐鳍鱼——至少,还没有迹象表明哪种肉鳍鱼能像弹涂鱼一样用胸鳍轻巧地上窜下跳。

——“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一条废(肺)鱼了!”

——“我也是!”(图片来源自网络)

现代多鳍鱼是一种原始的辐鳍鱼(软骨硬鳞类,参见第一百五十二回 锦鳞记1:鱼龙潜跃水成文)。它的胸鳍中没有中轴骨支撑,仍然可以抬举头部,推动身体前进。泥盆纪的四足动物先祖很可能就是采用同样的方式穿过泥泞。图片来源见水印。


  另外,现代美洲肺鱼和非洲肺鱼的胸鳍和腹鳍都已经退化成细鞭状,而黄鳝的鳍更是完全消失,但并不影响它们在淤泥中蠕行和钻洞。这似乎也说明,肉鳍鱼类的“肉鳍”在登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

泥盆纪的四足形肉鳍鱼潘氏鱼Panderichthys,提塔立克鱼和棘螈Acanthostega复原图。它们属于希望螈目Elpistostegalia,都是圆滚滚的筒状身体,但在陆地上的移动能力很可能还比不上一些现代的辐鳍鱼类。图片来源自网络。


  肉鳍鱼类真正优于辐鳍鱼类的,是后续开发升级的潜力。肉鳍中的骨骼虽然短小柔弱,但在漫长的演化中变形和重排,最终形成肱尺桡股胫腓骨以及掌骨指骨和趾骨的组合,使四足动物可以更有效地支撑身体,从泥沼滩涂进军干旱的内陆成为可能。

肉鳍鱼类和四足动物附肢骨骼同源性对比。辐鳍鱼类(最下方)的偶鳍从一开始就没有这种演化的可能。图片来源见水印。

真掌鳍鱼(上),棘螈(中)和现代巨蜥(下)的骨骼结构对比。除了四肢演化成型,联结肢骨和脊椎的肢带骨骼(图中着色的部分)也相应调整,最终演化成锁骨,肩胛骨和髂骨。图片来源自[2]。


  呼吸器官的演化也是一样。皮肤如果承担气体交换的任务,就必须湿润薄弱,牺牲保水能力。肠壁和口腔呼吸也有着天生的缺陷。只有鱼鳔,随着内鼻孔的出现,形成独立的气体通路,和吞咽、消化分开,成为高效的呼吸器官,在干燥的气候中也可以工作。

和真掌鳍鱼(下)相比,提塔立克鱼(中)和棘螈(上)的肩带骨骼和颅骨分离,赋予颈椎一定自由度,把眼睛和鼻孔露出水面,观察和呼吸。没有辐鳍鱼能做出“抬头”的动作。图片来源自网络。


  经过一系列的改良,这些肉鳍鱼逐渐冲破水的束缚,呆在陆地上的时间越来越长,渗透进内陆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就像《三体》里说的:那些上岸的鱼再也不是鱼了。它们的故事已经超出《锦鳞记》的范畴,将在其他系列中讲述。

泥盆纪的肉鳍鱼类是幸运的,当时盘踞陆地的节肢动物无力阻挡它们的攻势。当四足动物站稳脚跟后,其他动物成功登陆的机会就极其渺茫了。图片来源自网络。



地球名片

生物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肉鳍鱼亚纲-四足形次亚纲

存在时间:晚泥盆世 至 现代

现存种类:所有四足动物均是其后裔

化石种类:不明

生活环境:海洋,淡水,陆地

代表特征:四肢,肺,内鼻孔

代表种类:根齿鱼,潘氏鱼,提塔立克鱼, 棘螈


参考文献:

[1] Edward B. Daeschler, Neil H. Shubin, Farish A. Jenkins Jr, A Devonian tetrapod-like fish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tetrapod body plan. NATURE, Vol 440 (6), April 2006, doi:10.1038/nature04639

[2] Tom Hogervorst, Heinse W Bouma, John de Vos, Evolution of the hip and pelvis. ACTA ORTHOPAEDICA SUPPLEMENTUM NO. 336, VOL. 80, 2009



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攀缘的井蛙。每天琢磨点新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泥盆纪(上)建鱼大业
如何从鼻孔中,找到我们的祖先?
鲸鱼没有手,为什么长着人手一样的骨骼?
[地球演义]第一百五十三回 锦鳞记2: 浊水浑鱼每相似
鱼类的崛起
过去认为这个鱼类3.6亿年前已经灭绝,但我们的研究发现,它的一支变成了人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