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颅骨—系统解剖(图文)

(一)颅的组成
按颅骨所在的部位,颅骨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通常以经过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分界线。
1.脑颅(bones of cerebral cranium)  位于颅的后上部分,有8块,它们共同围成颅腔,容纳脑。脑颅包括:额骨(frontal bone),1块,突出向前;顶骨(parietal bone),1对,头顶两侧;枕骨(occipital bone),1块,突出向后;颞骨(temporal bone),1对,颅两侧;蝶骨(sphenoid bone),1块,蝴蝶形,位于颅底中部;筛骨(ethmoid bone),1块,位于颅底前部。

 
2.面颅(bones of facial cranium)  位于颅的前下部分,有15块,它们构成面部支架,并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容纳视器、嗅觉和味觉器官。面颅包括:下颌骨(mandible),1块,位于下方,可活动,有牙齿;上颌骨(maxilla),1对,与下颌骨相对应,有牙齿;腭骨(palatine),1对,位于上颌骨之后;鼻骨(nasal bone),1对,位于两上颌骨之间形成鼻背;颧骨(zygomatic bone),1对,位于上颌骨外上方,形成面颊部的骨性突起;犁骨(vomer),1块,位于鼻腔正中后下方,参与鼻中隔的形成;下鼻甲骨(inferior nasal concha),1对,位于鼻腔外侧壁下方;泪骨(lacrimal bone),1对,位于两眶内侧壁;舌骨(hyoid bone),1块,游离于喉上方的舌肌群中。
(二)下颌骨和舌骨
1.下颌骨(mandible)  呈蹄铁形,分为中部的下颌体及两侧的下颌支,二者相交于下颌角。下颌体下缘称下颌底,上缘为牙槽弓,弓上有窝,有容纳牙根的牙槽。下颌体前外侧有一对颏孔,体后正中有突起称颏棘,体内面下部有一三角形浅窝称下颌下腺凹。
下颌支向上有两个突起,前方尖锐者称冠突,后方宽大者称髁突,髁突上端膨大称下颌头,其下方缩细称下颌颈。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一开口向后上的下颌孔,向下经下颌管通颏孔。
2.舌骨(hyoid bone)  呈“U”形,位于喉上方,借肌连于下颌骨及颅底(图2-21)。其中部称为舌骨体,自体向后伸出一对大角,体与大角结合处向上伸出一对小角。
(三)颅的整体观
1.颅的上面观  颅的上面称颅顶(calvarir)呈卵圆形,光滑隆凸,由顶骨、额骨及部分颞骨和枕骨构成。有三条逢,即冠状缝,位于额骨与顶骨之间;矢状缝,位于两顶骨之间;人字缝,位于顶骨与枕骨之间。这些缝一般40岁以后逐渐融合。沿颅顶内面的正中线处有上矢状沟,沟两侧有许多颗粒小凹。在矢状缝中后部两侧常有顶孔,有导静脉通过。
2.颅的侧面观  中部有外耳门,向内通外耳道。外耳门前方有一“骨桥”称颧弓,外耳门后下方有一突起称乳突,二者均可在体表摸到。颧弓内上方有一大而浅的凹陷称颞窝,窝的上界为弓形上颞线,窝内侧面的前下部有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四骨相交而成的“H”形缝称为翼点,此区域骨质薄弱,其内表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当此区外伤或骨折时,易损伤该血管引起颅内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可压迫脑组织。针灸的所谓“太阳穴”即为翼点处。颞窝下方的深窝称颞下窝,二者以颧弓平面为界,颞下窝内有三角形间隙称翼腭窝,它是鼻腔、眶腔、口腔和颅腔的交通“要道”。

3.颅的前面观  上部为额骨的鳞部,即“额头”,其下方两侧有一对弓形隆起称眉弓,左右眉弓之间较平坦称眉间。眉弓的外下方有一对腔称眶,眶的内下方为骨性鼻腔,骨性鼻腔的下方是不完整的骨性口腔。

  
(1)眶(orbit):为四面锥体形腔,容纳眼球及附属结构。眶口略呈四边形,朝向前下,口的上、下缘分别称眶上缘和眶下缘,眶上缘的内、中1/3交界处有一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的中点下方有眶下孔,分别有同名血管和神经通过。眶尖朝向后内,有一圆孔称视神经管,通入颅中窝。眶有四个壁:上壁与颅前窝相邻,其前外侧面有一深窝称泪腺窝,容纳泪腺;下壁中部有眶下沟,向前导入眶下管通眶下孔;内侧壁最薄,其前下部有泪囊窝,容纳泪囊,此窝向下经鼻泪管通向鼻腔;外侧壁较厚。上壁与外侧壁间的后份有眶上裂,通颅中窝;下壁与外侧壁间的后份有眶下裂,通颞下窝,二裂均有血管和神经经过。
(2)骨性鼻腔(bony nasal cavity):位于面颅中央,上至颅底,经筛骨的筛孔通颅前窝,下邻口腔,经腭骨的切牙管通口腔。骨性鼻腔内有正中矢状位的骨性鼻中隔将骨性鼻腔分为左、右两部分。骨性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和梨骨构成,多稍偏向于左侧。左、右鼻腔共同的前口称梨状孔,通向外界;后口有两个称鼻后孔,通向鼻咽部。每侧鼻腔的外侧壁自上而下有3个向下弯曲的骨片,分别称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鼻甲的下方都有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上鼻甲的后上方与蝶骨体之间有一浅窝称蝶筛隐窝。
(3)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又称副鼻窦或鼻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是位于上颌骨、额骨、蝶骨和筛骨内的含气空腔,它们都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上颌窦,容积最大,窦口高于窦底,人体直立时不宜引流,开口于中鼻道;额窦,位于眉弓深面,左右各一,窦口向下开口于中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有骨板分为两腔,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是筛骨内蜂窝状小房的总称,分前、中、后三群,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下鼻道由鼻泪管开口。鼻旁窦对发音共鸣、减轻颅骨重量有一定作用。
(4)骨性口腔(bony oral cavity):由上颌骨、腭骨和下颌骨围成。顶为骨腭,前壁及外侧壁由上、下颌骨的牙槽和牙齿构成。底缺如,由软组织封闭。
4.颅底内面观  凹凸不平,前部最高,后部最低,由前向后呈三级阶梯状的三个窝,分别称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1)颅前窝:由额骨、筛骨、蝶骨的部分构成,容纳大脑额叶。窝底正中有一向上突起称鸡冠,其两侧的水平骨板称筛板,板上有许多小孔称筛孔,通鼻腔。
(2)颅中窝:由蝶骨、颞骨的部分构成,容纳大脑颞叶。中央有马蹄形的结构称蝶鞍,鞍的正中有垂体窝,容纳垂体,窝前是横行的交叉前沟,此沟向两侧通向视神经管,窝后的横位隆起称鞍背,垂体窝和鞍背合称蝶鞍,其两侧有浅沟称颈动脉沟,此沟向前通眶上裂,向后通破裂孔,续于孔内的颈动脉管。在蝶鞍两侧,由前向后外依次排列有圆孔、卵园孔和棘孔。卵园孔和棘孔的后方有一三棱锥状的骨突称颞骨岩部。岩部外侧较平坦称鼓室盖,为中耳鼓室的上壁。

(3)颅后窝:由枕骨和颞骨岩部构成,容纳小脑和脑干。此窝位置最低,中央有枕骨大孔,孔前上方的平坦斜面称斜坡,孔后的十字隆起称枕内隆凸,由此凸向上的浅沟延伸为上矢状窦沟,向两侧续于横窦沟,转向前下呈“S”形的沟称乙状窦沟,再经颈静脉孔出颅。颅后窝的前外侧,颞骨岩部后面中央有一开口称内耳门,通内耳道。
5.颅底外面观  高低不平,孔裂甚多。后部正中有枕骨大孔,其正后方的突起称枕外隆凸,它的两侧有弓形骨嵴称上项线。枕骨大孔两侧有椭圆形关节面称枕髁,与寰椎形成关节。髁前有一边缘不整齐的孔称破裂孔,髁的前外侧有颈静脉孔。在颈静脉孔前方有颈动脉管外口,向内通颈动脉管续于破裂孔。枕髁外侧有明显骨突称乳突,其前内侧有细长茎突,二突间有一小孔称茎乳孔,向内通面神经管。枕髁根部有一向前外方的开口称舌下神经管外口。茎突前外侧有明显的关节窝称下颌窝,窝前的横行突起称关节结节。
颅底外面前部上颌牙齿围绕的部分称骨腭,其前部正中有一小孔称切牙孔,腭后部两侧有腭大孔。鼻后孔两侧的垂直突起称翼突,翼突根部的后外侧依次有卵园孔和棘孔。

  
6.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生后的变化  新生儿颅,高度与身高比较,相对较大,约为身高的1/4,而成人约占身高的1/7。由于牙齿未萌出,鼻窦未发育,咀嚼功能不健全;而胎儿脑及感觉器官发育较早,所以脑颅大于面颅,新生儿面颅约为全颅的1/7~1/8,到成年期,由于牙齿和鼻窦的发育,使面颅迅速扩大,约占1/4;老年人骨质因吸收变薄,牙齿磨损脱落,面颅再次变小。新生儿颅顶各骨间有一定的缝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缝隙交接处的膜称囟,其中有较大的前囟和后囟,二者分别位于矢状缝的前和后。前囟一般于一岁半左右闭合,后囟于生后不久即闭合。前囟闭合的早晚可作为婴儿发育的标志和颅内压力变化的测试窗口
新生儿颅盖只有一层骨板,一般于四岁时开始逐渐分内、外两层,其间夹有松质称板障。
(四)颅骨的连结
1.颅骨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  颅盖各骨之间,大多借结缔组织膜相连结,构成缝;颅底各骨之间则为软骨连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缝和软骨可转化成骨性结合。舌骨与颞骨茎突间借韧带连结。
2.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又称下颌关节,是颅骨间唯一的滑膜关节,它是由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节与下颌头构成。关节囊松弛,前部较薄弱,外侧有韧带加强。关节囊内有椭圆形的关节盘,将关节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颞下颌关节属于联合关节,两侧同时运动,可使上颌骨上提、下降、向前、向后和侧方运动。由于关节囊较松弛,当张口过大时,下颌头有可能向前滑脱,离开关节窝,进入颞下窝而不能退回关节窝,造成下颌关节脱位。

 
(五)颅的骨性标志
1.枕外隆凸  在枕骨后面的正中,是一明显骨性隆起。

2.乳突  是耳廓后方的锥形隆起,较硬,可摸到。
3.颧弓  是外耳门前方的横行隆起,其中点上方4cm处即为翼点。
4.下颌角  沿下颌骨下缘向后可摸到,为一钝角。
5.下颌头  位于外耳门前方,张口时触摸明显。
6.眶上缘和眶下缘  为眶口上、下的骨性标志,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中点的下方有眶下孔,均有神经通过。

以上资料来源网络,版权归原著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宋永忠教授


宋永忠老师,世界中医骨伤联盟主席、CCTV-1健康顾问、天天养生堂健康嘉宾、北京北苑中医门诊部院长、团中央青企副秘书长、中医师承导师、中医世家、骨伤专家。

宋永忠大夫:副主任医师、出身名门、中医世家、秉承医理、自成一脉;以宋氏中医正骨、宋氏气血通调理,成为中式正骨的传承核心 (治疗患者十多万人,培养正骨学生上万人,收徒200多人)

出版著作:《中国推拿治疗学》《颈椎整脊学》《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症与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国际中医骨伤推拿医师交流手册》《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整脊技术学》《腰椎整脊学》《整脊保健学》《捏捏揉揉小儿安》《中医养生学》等三十余部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动系统(三)
【博骨通筋】颅骨的解剖Ⅰ
颅骨图片
「博骨通筋」颅骨的解剖Ⅱ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之颅骨!附:颅底
颞下颌关节影像解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