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宦官,宦官,又是宦官
userphoto

2023.10.25 湖北

关注
公元755年十二月十六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举兵叛唐。
玄宗皇帝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去东京招募兵马,抵抗叛军。
任命高仙芝为讨贼副元帅,屯兵陕郡。
叛军一路杀来,势如破竹,洛阳一战,封常清临时招募的部队溃败,东京失陷。
封常清带领残部与高仙芝在陕郡汇合,依旧顶不住叛军的攻势。
二人决定继续后退,固守潼关。
潼关一破,长安不保,玄宗很不放心,便任命宦官边令诚为监门将军,去前线至陕州监军。
边令诚很活跃,不停地给高仙芝提着各种意见。
高仙芝打了一辈子仗,怎么可能听一个阉人,把他晾一边,懒得搭理他。
等到唐军退守到潼关时,边令诚跟玄宗告状,说封常清召了一堆乱贼,高仙芝畏敌,故意放弃陕郡,还克扣军饷。
玄宗大怒,敕令去军中斩杀封常清和高仙芝。
封常清派了三路使者去宫中辩解,皇帝都没有接见。
封常清临死前给皇帝写了遗表,希望朝廷不要轻视叛军,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边令诚带了百余陌刀手去见高仙芝,说,雷霆雨露皆君恩,让你死,也是皇帝的恩命。
高仙芝悲愤无比,我没打过敌人,我认了,但说我克扣军饷,那可是天大的冤枉。
士兵们跪满一地,帮主帅求情,冤声震天。
但无果,边令诚还是冤杀了高仙芝。

九年前,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带兵攻打小勃律国。
高仙芝将部队分成三路,约定某时在吐蕃要塞连云堡会合。
高仙芝自己带领一路,陪同的还有监军中使边令诚。
唐军攻下连云堡后,准备继续深入地境,扩大战果。
边令诚觉得再往前很危险,高仙芝很体贴地将他留在连云堡,还拨给他三千人,明面说辞是请他帮忙固守连云堡。
高仙芝又花了二个月时间,大破敌军,俘虏了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
唐军大胜,高仙芝向朝廷上奏捷报。
不料这个举动,惹恼了高仙芝顶头上司,安西节度使夫蒙灵詧。
都不跟我商量,就直接上报朝廷,你还把我这个节度使放在眼中么?你的官位是谁给你的,你信不信我现在就砍了你的脑袋。
夫蒙灵詧口出秽言,大骂高仙芝,高仙芝跪在地上,不住地谢罪。
边令诚看不下去了,向玄宗奏明实情,说了高仙芝如何立下战功,又如何被上司嫉恨,高仙芝每天都在担惊受怕。
玄宗便将夫蒙灵詧调回长安,让高仙芝做了安西节度使。

边令诚先前为高仙芝美言,这回却又要构陷高仙芝,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高仙芝大捷,皇帝很高兴,这时帮高仙芝说话,既能取悦皇帝,又能施恩于高仙芝,收获两份好处。
守卫潼关时,皇帝每日着急上火,随时准备弃长安而逃,边令诚构陷高仙芝,可以给皇帝制造一个借口。
高仙芝畏敌,所以才被叛军一路打到了潼关。不是君王无德,而是臣下无能。
因此,边令诚刚进完谗言,皇帝丝毫不做调查,立马就让他去杀人,他说到了皇帝心坎上。


公元765年九月初一,仆固怀恩造反了。
引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总共数十万人,进犯大唐。
说起来,他的造反极其郁闷,本没有想过反,但生生地被朝廷逼反了。
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人功劳最大。
郭子仪年高德勋,当朝无人能及,招惹了无数的猜忌,其中包括了肃宗皇帝。
九大节度使一起出征安庆绪时,皇帝借口军中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大佬,谁也不好听谁的,决定不设元帅,而是派了宦官鱼朝恩去做观军容处置使。
于是,鱼朝恩成为了实际的前线总指挥,结果是唐军大败,被史思明五万精兵击溃。
鱼朝恩借此败,在肃宗面前进谗言,肃宗召郭子仪回京师,给个闲职养着。
郭子仪坦坦荡荡,空着双手便回了长安。
有一年,郭子仪家的祖坟被盗贼挖了,满长安都说是鱼朝恩派人干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鱼朝恩讨厌郭子仪。
郭子仪功高于天,却极其低调,从不违背圣意,也不得罪小人。
宰相卢杞睚眦必报,微时去拜访郭子仪,郭子仪礼数极其周到,就是怕不小心见恨于他,让后人蒙难。
后来,郭子仪以宽大的胸怀和高明的手段,搞定了鱼朝恩。
鱼朝恩抚胸拱手,痛哭流涕,彻底服气,此后再也没有为难过郭子仪。

仆固怀恩跟郭子仪不一样,他是胡人,出身是一道原罪。
平定安史之乱后,皇帝暗中复盘,为什么会引发这场祸乱?
是因为不该任用胡人,还是不该信任武将,或者说二者兼之?
如今打赢这场战争的三大功臣,郭子仪是汉人,李光弼是契丹人,仆固怀恩是铁勒人,那么这二位还值得信任么?
屠龙者会不会变成下一条恶龙?
皇帝的心思,宦官最了解。
宦官无寸功而居高位,唯一能依仗便只有君王,自然要全力为其分忧。
宦官的职能之一,就是将皇帝的意志外化,并且刻意放大,以示忠心耿耿。
皇帝猜忌一分,宦官便将其渲染成十分。
其时,李光弼已经在河南郁闷地死去,宦官们便将矛头指向了仆固怀恩。

当年,史朝义被打得溃不成军,曾跑去找回纥的登里可汗,说唐朝快完了,你现在出兵,咱们两面进击,定能攻克中原。
登里可汗听信了,带了十万精兵进犯关中,唐朝听闻,朝野震惊。
代宗赶紧派人去议和,登里可汗说,我要见见我的老丈人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先后将二个女儿,远嫁到了外夷,目的是为国和亲,这位登里可汗便是女婿之一。
仆固怀恩不愿意去,这么敏感的时期,跑去见回纥可汗,万一人家说翁婿二人互相勾结,那就百口莫辩了。
皇帝赌咒发誓,还给了他免死铁券,仆固怀恩这才孤身前往,说服了可汗,调头跟大唐一起打史朝义。

仗打完了,宦官们就拿这来说事,说仆固怀恩拥兵自重,跟回纥眉来眼去,这肯定是造反。
仆固怀恩赶紧上奏折去辩解,皇帝说,我派人接你来长安,到我面前亲自解释。
仆固怀恩不敢去,担心去了被宦官们弄死。
宦官们见状,跟皇帝说,他不肯来长安,肯定心里有鬼,说他要反没错吧。
代宗又派颜真卿去做说客。
颜真卿说,只有辛云京、骆奉仙、李抱玉和鱼朝恩四个人说仆固怀恩要反,其他人都知道他是冤枉的。
如果陛下真的要保全仆固怀恩,不如派郭子仪去代替他,可以不战而使他服从。
颜真卿其实是一番好意,解了兵权,也就是去了猜忌。
皇帝同意了,派汾阳王去接收仆固怀恩兵权,然后带他回长安。
谁知这一举动,成为压倒仆固怀恩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环顾左右,已无路可走,不得不反了。
汾阳王一露面,对面全是以前的小弟,这场仗没法继续打下去。
仆固怀恩逃去了鸣沙城,几天后,病死。
这位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不世名将,最终以叛贼的身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在紫宸殿朝会。
百官站好后,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突然跑到第一排,跟皇帝说,左金吾政事厅后面石榴树上降有甘露。
甘露,“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是传说中的祥瑞。
宰相李训跟一众朝臣跪下来道喜,又劝皇帝亲自去看看。
皇帝喜滋滋地去了,一会传来命令,叫大家去看,不论朝臣,还是宦官,所有人都去。
右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等宦官先走,其他大臣紧随其后。
到了政事厅,仇士良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察看甘露,无意间看见韩约站在一边瑟瑟发抖。
仇士良问,韩将军,你抖什么?
韩约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仇士良再一看,政事厅后幕布被风吹动,隐隐绰绰藏着不少刀斧手。
仇士良大惊,不好,有埋伏,立刻喊着自己人,赶紧走。
守门人准备关门,慌慌张张没关上,宦官们一拥而出。
李训的人带着几百士卒追了出来,跑到大殿上,一顿砍杀,死伤了十几位宦官。
这时,宦官的人来了,神策军开始反杀。
宦官们杀红了眼,不管你是不是李训的人,统统杀光。近千名官吏满身是血,蜂拥往宫外逃。
不久,神策军关闭了宫门,留在里面六百多人全数被杀。
神策军派出骑兵,继续出宫追杀,大索京城。
长安城内的一些凶恶少年,也趁机跑出来侵扰良善,杀人劫掠。
是夜长安,如同炼狱。

文宗皇帝其时已经登基九年,最苦恼的事情是,处处受制于宦官。
宦官不仅专权,还干涉皇帝废立,几任皇帝都是宦官选的。
文宗决心改变局面,诛杀一批宦官。
几年前,跟时任宰相宋申锡谋划过一次,宋申锡找的同伙不靠谱,转头就向宦官泄密。
宦官反过来诬告宋申锡,阴谋拥立漳王李凑为新皇帝。
文宗看到奏折,知道事情黄了,便将一口锅扔在宋申锡身上。
宋申锡获罪,贬往边地,三年后,死在贬地。
唐文宗并未死心,准备继续扳倒宦官,目标对准了大宦官王守澄。
文宗做了两件大动作,先提拔王守澄的亲信李训为宰相。
李训是聪明人,知道皇帝意图后,决定反水。
王守澄对李训有大恩,这么多年攒下来,恩情已经无从报答,大恩如大仇,是时候干倒他了。
再说,谁也不愿意久居人下,弄倒王守澄,这天下不就是他的么?
然后皇帝提拔另一位宦官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仇士良跟王守澄不和,借他来打压王守澄。
皇帝又擢升王守澄为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
既然级别上去了,有些具体的事务就要分给下面人,名为升职,实为夺权。
皇帝觉得时机到了,于是一杯毒酒毒死了王守澄。
然后,皇帝发现了,王守澄死了,宦官集团仍在,仇士良变成了下一个王守澄。
李训说,陛下别怕,我们来个大招,谋个局面,将宦官们一网打尽。

甘露之变,诛杀宦官未成,朝廷迎来了宦官的疯狂报复。
李训换了一身布衣,慌忙逃出了京城,走在半路,被当地士兵抓获,但并未被识出身份。
李训担心进了监狱要遭受酷刑,跟士兵说,我是神策军缉拿的要犯,你拿我的人头去,可以得一场富贵。
士兵觉得有道理,杀了他,将他的首级送去了长安。
神策军不依不饶,继续追捕李训余党,除了皇帝先放一放,其他人都要一追到底。
神策军押着他们游街,又令百官到场观看,腰斩于东市,人头挂在兴安门外。家属不论亲疏,全数杀死,小孩子也不放过。
还有些官员,比如宰相王涯、贾餗等,根本没参与甘露之变,但宦官们不管的,以谋反的罪名,一并诛杀。
事情是皇帝发起的,暂时动不了皇帝,那就把你身边的人杀得干干净净。
神策军在京城里横行霸道,京兆尹完全不敢管。
这时,边将们看不下去了,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奏折来质问甘露之乱。
如果他们再这么瞎闹下去,我就要带兵进京,清君侧,诛佞臣。
边将发话了,宦官们这才有所收敛。


事情过去了四年,唐文宗还是不能释怀。
问身边的值班学士周墀,我能跟过往哪个皇帝相比?周墀客气地说,陛下能比尧舜。
皇帝说,你怎么能瞎说呢,我自己什么样子不清楚么,哪敢比尧舜,我连周郝王、汉献帝都不如!
周墀大惊失色,说,皇上您也不能太菲薄了,这二位都是亡国之君啊。
皇帝说,他们好歹受制于诸侯,受制于秦昭襄王,受制于曹操,我呢,被一群宦官、一群家奴拿捏着,我还真不如他们。
不久后,唐文宗病逝于太和殿,时年三十一岁。

文宗临死前,命令将太子迎进宫,要托付国事。
仇士良等觉得,让太子做了皇帝,自己不仅没有功劳,反而可能会被清算。
于是,以太子年幼,没受过教育为由,强行改成立颍王李瀍为皇太弟。
当天便带着军队去了颍王府,将颍王迎入皇宫。
第二天,文宗去世,十天后,颍王登基,是为唐武宗。
仇士良劝说武宗处死文宗的皇妃、前太子等人,说是给先帝陪祭,武宗同意了。
仇士良觉得武宗上位,全是自己的功劳,开始各种拿捏皇帝。
武宗城府很深,逆来顺受,脸上毫无不悦神情,暗中谋篇布局,任命李德裕为宰相,目的是对付仇士良。
李德裕是个高手,排挤得仇士良步步后退。
仇士良手中还有禁军,于是决定做个阴谋来搞死李德裕。
某日,仇士良跟禁军们说,皇帝马上要颁布敕书,以后禁军粮待遇都要减半,这是宰相李德裕给出的主意。
禁军顿时哗变,冲到南省,要当场杀死李德裕。
李德裕赶紧往皇宫里跑,武宗也听到消息,马上派人出来接应他,正好碰见气势汹汹的禁军。
使者宣讲了皇帝旨意,敕书里根本没有这些内容,再说了,就算有,那也是朕的意思,跟宰相无关,你们瞎胡闹什么!?
禁军乖乖退下,仇士良觉得风向变了,皇帝既陌生又可怕。整日惶恐不安,决定辞官回家。
皇帝批准了,给了他一个体面。

临走之前,无数党羽来送行。
仇士良看着跪满一地的大小宦官,讲述了自己的心得,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皇帝。
你们一定不能让天子闲着,要想尽一切花样来诱惑他,各种奢华迷离的玩意来吸引他,使他沉迷声色享乐不能自拔,没有闲暇去管理正事。
千万不能让天子接近儒生,不要让天子读书,更不要让他知晓前朝过往兴衰教训。
这样,天子才会受控于我们,我们才能为所欲为。
大家连连点头,表示明白,会按此思路继续践行。

武宗病逝,继位者为他的叔叔李怡,是为唐宣宗。
唐宣宗是唐宪宗的儿子,宪宗死后,传位为儿子穆宗,穆宗传位给儿子敬宗。
敬宗往后的文宗和武宗,都是兄终弟及。
武宗去世后,几个儿子年幼,宦官们借此说要找个年长德高的人,于是看中了李怡。
李怡一直很低调,甚至被人看做傻子,故而宦官们才选中了他,想的是便于控制。
谁知,李怡成为唐宣宗后,露出了本来面目,沉稳果断,从谏如流,节俭恭谨,进退有度。
主政十年,颂声载道,成就了大中之治,大唐最后一抹盛世,被誉为小太宗。
宣宗即位后第八年,跟二位心腹韦澳、令狐绹聊起宦官,问大家,最近內侍掌权情况怎样?
韦澳说,陛下您大权在握,比前朝强多了。
宣宗闭着眼睛连连摇头,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朕还怕着他们呢,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强如宣宗,也无法彻底搞定宦官。

再往后的唐懿宗、唐僖宗,继续被宦官们吃定。
田令孜等宦官深得仇士良真传,哄好小皇帝,便可以为所欲为。
君王荒淫无度,宫外则是水深火热。
连年灾害,地方官不闻不问,因为问了也是白问,朝廷不可能有丝毫举措。
百姓流离失所,转于沟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君王昏聩,权臣专横,庙堂失衡,官吏糜烂,灾害频繁,民不聊生。
局面演变到如此境地,剩下的便只有一个出路,不愿就死的人们抱团奋起。
黄巢起义,皇帝狩猎去了蜀地。
藩镇骄横,僖宗数次奔离长安。
不论时局如何溃烂,宦官总是在想尽办法取悦皇帝,成为皇帝口中的最后一滴蜜糖。
讨好皇帝的对价,则是可以继续肆无忌惮地侵蚀已然残败的大唐江山。


唐朝宦官祸乱,起于玄宗,盛于代宗,大成于德宗。
起先是玄宗皇帝,不放心外将,以宦官为监军作为耳目。
宦官到了前线,经常瞎指挥,干涉将军作战。打赢了,功劳是他们的,打输了,便肆意凌辱领将。
裴度在淮西打吴元济,出发前特意跟宪宗皇帝说好了,撤回所有监军。
监军们撤走后,官军觉得顿时呼吸顺畅了,士气大涨,仗也最终打赢了。
然后便是德宗年间,宦官开始掌领禁军,事情便一发不可收拾。
宦官出任枢密使,进而控制宫闱,最终把持皇帝的人选。
东汉的宦官看似跋扈,但始终听命于皇帝。分别在于,唐朝宦官有军权,汉朝则没有。

终于,到了昭宗年间,尚有血性的皇帝在朱温的帮助下,杀光了所有宦官。
唐朝的宦官问题彻底解决了,但唐朝也不复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敌战神李光弼竟宦海失意 性格弱点酿悲情人生
唐之殇:甘露政变,其影响远甚安史之乱
甘露之变
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唐文宗李昂
一心铲除太监的皇帝,却被太监踩在脚下
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揭秘血洗大明宫的始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