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雨季节祛湿,除了煲汤,还可以这样做
最近多雨,天气时冷时热,湿气又重,不少人都觉得昏昏沉沉、完全提不起精神。总感觉脸上油乎乎、黏腻不舒服,食欲下降,其实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中医认为,湿是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如果不及时袪湿,会使人身心不畅,已经患病的人病情迁延难愈。

其实除了煲汤祛湿之外,生活起居、饮食习惯都要注意“避湿”。此外,人的身体上也藏着有效的“去湿穴”,闲暇的时候多按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祛湿的作用。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



1、看大便

大便不成形,而且便溏,又或者是大便粘马桶,很难冲,都说明体内有湿气。如果是既有便秘,解出来时大便又不成形,这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

2、看舌头

如果舌苔黄中带腻,说明体内有湿气,舌苔越黄越腻,说明湿气越重。

3、看皮肤

身上出现瘙痒或皮疹,特别是在下半身阴囊、脚等部分,也说明体内有湿。

4、看精神

如果每天早上起床时总觉得困,头发昏,像是有东西裹着,就是中医里说的“湿重如裹”,打不起精神来,也懒得动弹,说明你的体内湿气已经很重了。
如何有效祛除湿气?


中医祛湿一般采用渗湿、利湿、健脾、益气等方法,使脏腑气血调和、水液代谢有常。广东地区夏季常用的祛湿中药有茯苓、白术、五指毛桃、苍术、绵茵陈、五加皮、赤小豆、扁豆、芡实、砂仁、茅根、薏米、灯芯花、木棉花等。不过,建议大家在医师的指导下,依据个人体质来使用。

在这里根据最近的天气情况,推荐几道茶饮汤方:

广藿香紫苏茶


材料:广藿香3克,紫苏3克(1人份)。

做法:加入150毫升沸水,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祛湿解表和中。尤其适用于夏日贪凉吹空调太过受寒导致的感冒,出现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舌淡红,苔白腻等。

白术黄芪茶


做法:取白术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用开水冲泡当茶饮。

功效:甘香健脾,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体质较差、容易感冒的人群。 

五指毛桃土茯苓煲瘦肉


材料: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50克,瘦肉1斤,陈皮5克,盐少许。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净后浸泡片刻;瘦肉洗净切成块,汆水捞起备用;用汤煲煮水,沸开后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钟再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益气健脾。

赤小豆粉葛煲鲮鱼汤


材料:赤小豆30克,粉葛500克(鲜品),陈皮少许,鲮鱼50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陈皮洗净;粉葛削皮洗净,切块;鲮鱼去鳞及内脏,洗净,慢火煎至微黄;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放适量食盐调味便可。

功效:具有清热利湿,解肌消肿。尤其适用于外感湿热之邪,症见热毒痈疮、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黄之人服用。

除了煲汤,“祛湿”还能这样做


环境避湿

潮湿多雨的季节里,注意不要长时间呆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经常开窗透气;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要及时清洁擦干足部,保持干爽。

运动袪湿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比较喜欢饮食油腻,又缺乏运动。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于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运动时间以清晨和傍晚最佳,同时运动出汗量不宜过大。

如何检测自己身体祛湿的效果呢?比如连续运动半个月,感觉自己的身体比以前轻盈了,起床的时候没有那么疲累乏力,没有了湿重如裹的感觉,同时发现大便不怎么或者不粘马桶了,这就表示达到了祛湿的效果。

饮食避湿

在多雨潮湿季节,如果饮食不节,也会易生内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凤斌教授提醒,以下食物易生湿,“怕湿人士”要注意少吃:

● 煎炸、烧烤食物

如炸薯条、炸鸡、烧鹅、烧乳猪。广东人多湿热,不仅是因为地处亚热带,潮湿、气温高,还跟饮食有关。高温烤制、煎炸、烧烤食物较为油腻,不易消化而酿生湿热,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久而久之则伤脾胃。

● 辛辣食物

如麻辣火锅、川菜、湘菜。过食辛辣食物,也会生内热,热常与湿相合为病。

●冰凉食物

 如凉菜、冰饮、酒、雪糕。过食冰凉食物,易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酒本身就“性热而质湿”,白酒湿气更重,大量喝则伤脾胃阳气,而助湿邪。

● 凉茶

清热解毒类的凉茶如癍痧凉茶、廿四味凉茶等。频繁饮用凉茶也可导致脾胃虚寒。相对而言,薏仁祛湿茶,五花祛湿茶没那么寒凉,但如果喝太多,也对脾阳有损,反而越祛越湿。特别当喝凉茶后出现没胃口、拉肚子时,往往意味着脾胃受损,应马上停止饮用。

● 湿热水果

如芒果、菠萝、榴莲等。热带水果多湿热,注意不宜多吃。

穴位排湿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曾红文介绍,人身体上藏着有效“去湿穴”,没事儿的时候常按揉,也有助于祛除体内的湿气,操作简单、方便。

常用的“排湿”穴位有:阴陵泉穴、丰隆穴、大横穴、足三里穴、委中穴,认准这几个“排湿口”,助您轻松祛湿。 

阴陵泉穴:阴陵泉穴是属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有排渗脾湿的功效,是常用的“祛湿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点按为主,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10~15分钟。

丰隆穴: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主治脾经及胃经的疾病,有沉降胃浊、化痰湿的功效,是“祛湿化痰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持续5~10分钟为宜。 

大横穴: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之穴,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左右各一,有运转脾经水湿之功效,全身的湿气都能由它驱除,同样是“祛湿大穴”。

按摩方法:用两拇指同时点按左右两侧的大横穴,持续3~5分钟。或用手掌以顺时针的方向摸腹30圈,同样能有助通便祛湿。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拇指指关节横度)处,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是“强身健体大穴”。

按摩方法:一是每天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5~10分钟,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酸胀、发热的感觉。二是可用艾条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伤皮肤为度。

委中穴:该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位置,简单来讲就是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正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

按摩方法: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来源:内容综合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满养生,做到这俩字就够了!
健脾养胃去湿气配方,无湿一身轻,爱美的女孩都要懂
春天家长必知:如何判断孩子湿气重?
[饮食]夏季常吃它健脾祛湿效果很赞
湿气有不同 祛湿分体质
雨季到湿气重 推荐夏季祛湿的食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