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中医特别强调食疗!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当今不少的人认为中药大多数源出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纯中药制剂,比化学药品的药性平和而安全,总认为不会发生药物毒副作用。其实不然,如果任意滥用,乱役药石,同样亦会发生毒副作用。


       中医学上的”毒“和西医的”毒“是完全不一样的。西医看待药物是否有毒主要是看它是否含有重金属离子,如近期国际上对中药毒性问题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不少被中医认为是补药的东西被认定有毒,如何首乌。而中医对毒的认识是辩证的,它认为不管是什么?对人体有利就是好的,对人体有害就是坏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馒头没毒,但吃多了也会生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馒头就是有毒的。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医把中药都称为毒药,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中医学上,疾病都是由于整体上的不平衡引起的,它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和变形,导致了整体管理上的失控。中医治病就是以恢复整体的平衡为核心的。只要恢复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中药治病的本质就是以偏治偏,但它往往在恢复局部大的不平衡的时候,又在其它部位产生了新的小的不平衡,因此,所有药物都是有毒的。


       理解了中医治病的原理,就知道中药的”毒“的含义了,它其实就是该味药的偏性,即偏于温凉寒热的药性。中医所谓的“以毒攻毒”,用《黄帝内经》的话来说便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就是要利用中药的寒热偏性(也就是“毒”性)来祛除(或中和)人体内的热寒病邪的偏性,这才是中医“以毒攻毒”的正确理解。而如果用反了,便会偏上加偏(即“毒”上加“毒”),邪者益邪,如同火上浇油或者雪上加霜,便会加重病情,甚至要了人命,如不少体质虚弱的人,滥服六味地黄或洋参虫草,其实就是阴药补阴邪,最终导致死亡。从错用方药这个意义上说,倒是可以用今天“毒”的含义来理解了。


       就中药来说,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有三分以上偏性(即“毒性”)的东西才叫药。萝卜、白菜、大米、黄豆、苹果、鸭梨等都有偏性,但只有一二分,所以可以当饭菜、当水果天天吃或经常吃。而不是说只要是中药就有“毒副作用”,比如中医认为西瓜是偏性(“毒性”)寒凉的水果,任何人吃西瓜吃多了大便都会不成形,甚至拉稀。所以对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应当慎食或禁食西瓜。类似西瓜的,偏性较大的水果,如龙眼,和西瓜一样,食用就要因人而异,要有节制;后世有人把它入药,弄出个“归脾汤”,就因为龙眼的偏性(“毒性”)充其量两三分而已。


       中草药的“毒性”,以被今天的医生称为“有大毒”的附子来说吧,它就是有大热的偏性,遇到寒邪盛的病人非它不能起死回生。而我们的药典和教科书都说每剂方药中附子的用量不能超过15克,各中药房也都在执行这个规定,有的药房甚至对超过5克以上附子的方子都予以拒绝,卖给你3克附子,而且你只能见到炮制过的(即“战斗力被大大削弱”的)黑附子,甚至在某些医院炮附子不仅被碾成粉末,医生还要对患者千叮咛万嘱咐,这5克一包的炮附子粉末必须先煎一个小时,不把附子的药性彻底破坏殆尽决不罢休。但在医疗实践中,如果患者阳气衰亡时,用大量的附子如100克、200克还会成救命仙丹,这样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案例在中医学中屡见不鲜。


        中医是用多种药物组成的方剂给年龄、体质、病情各异的病人诊治,其中变化的玄机博大精深,绝非西医那点儿科技知识所能参悟领会。他们仅仅通过对单味药的提取物在健康小白鼠身上做实验得出的数据就给中医定立了规矩(如限用炮附子、禁用生附子、关木通等),而且就是那么自以为是地认为“科学”。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把中药当成了补药,而忽视了它真正治病的原理。


       中药治病的原理就在于对微循环的疏堵上,对付功能亢进的组织就需要用重毒堵塞微循环,使之营养缺乏,恢复原有状态,而对付功能低下的组织就用轻毒疏通微循环,使之信息畅通,恢复整体对它的营养供给。一个高明的医生就是根据人体各组织的实际情况亢进则堵之,迟缓则通之,药也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存在某味中药的神奇疗效,关键在于合理运用。运用好了,重毒也会变成良药,运用不好,补药也会致人于死地。


       中医治病讲究食疗,就是因为食物本质上也有药性,只不过它的药性相对于中药来说较轻罢了。药性轻,当然副作用就小,但如果经常服用,它的累积性药性和中药无异。因此,用食物治病,不仅能够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而且还能够治病于无形。也正是如此,古代的医学家都特别强调食疗。如唐代的著名医家孙思邈就倡导:“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金代名医张从正也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这些都说明了食疗养生的重要性。


       显然,食物和药物一样,都有偏性,也都能治病,只是偏性不同罢了。中药治病讲究辩证论治,食疗当然也需要辩证论治。即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现在很多人以为补药都是好药,说什么“补药无害,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其实,这是挺严重的误解,如人参、党参、黄芪等滋补药,如果滥用乱服同样也可导致毒副作用。曾有病例报道,有这样一个人,本来身体已是健康无病,就因服用了一支东北人参,结果导致胃部胀满疼痛、头晕、面部潮红、血压升高、大汗淋漓,经诊断其症状乃因服用过量人参而致“人参综合征”。此人病好后,在很长时间乃食欲不振。诚然,补药也不能随便滥用,无病照样伤身。


       农谚云:“千补万补,不如饭补”,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人的营养应依靠主要的饮食来保证。就我国人民现实生活水平状况而言,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是正常的,膳食结构是科学的、合理的,那么营养组的摄取一般来讲是足够的,并不会造成特别的营养缺乏,也就是没有必要营养上专门补充。当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条件通过特殊的渠道来补充一些容易缺乏的营养素,这也不等于非得吃药不可。可以这样说,除了老年人、婴幼儿,或者孕妇、病人等身体状况特殊状态的情况下,需要补充某些营养素以外,更多的时候人们是不必要专门用药物来补充营养的。而且,即使是需要补充,也一定要接受医生的指导,并且严格掌握因缺而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能盲目,不能滥补。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平日的饮食营养和食物调补,并在此基础上,注重运动养生,增强体质,这才是我们的健康长寿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分钟读懂药性,轻松慧眼识药!
5.1特刊 | 不懂药性,何言懂中医?
秋冬进补 当心药膳变“毒膳”
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最齐全版本)第一讲(1)
中医养生400味药·药性歌|||中医中药多达几千种
著名营养学家说药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