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追问]纪委监委作出的诫勉决定 到底有没有影响期?

        [最新发现]纪委监委作出的诫勉:似乎也有影响期!

上图拍自畅销书纪检监察法规一本通

上图拍自畅销书《纪检监察法规一本通》

       解析:《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项规定,公务员只要受到诫勉、组织处理或者处分等影响期未满或者期满影响使用的,就不得晋升职级。至于诫勉决定,是组织部作出,还是纪委监委,抑或是党委(党组)按规定作出,在所不同。这就是说,不仅仅组织部作出的诫勉决定有六个月的影响期,而且党委(党组)、纪委监委作出的诫勉决定,也有六个月影响期。

         下面这个视频,可以免费观看,学到5个知识点。

关于诫勉的核心规定及六个月影响期梳理一览表

法 规 名 称

条 规 原 文

知识点提醒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20031231日)第三十二条

  发现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党委(党组)、纪委和党委组织部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该领导干部提出的诫勉要求和该领导干部的说明及表态,应当作书面记录,经本人核实后,由组织(人事)部门或纪律检查机关留存。

早期,诫勉谈话是可以适用于苗头性问题的。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二十一条

 坚持党内谈话制度,认真开展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发现领导干部有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对其提醒谈话;发现轻微违纪问题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对其诫勉谈话,并由本人作出说明或者检讨,经所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

请注意诫勉谈话的适用条件:轻微违纪问题;苗头性问题适用措施是提醒谈话。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九条

  对于党员违犯党纪应当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但是具有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本条例分则中另有规定的,可以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或者组织处理,免予党纪处分。对违纪党员免予处分,应当作出书面结论。

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同一位阶,诫勉与组织处理并列,说明诫勉的性质不属于组织处理。

      …………

     上表摘录自畅销书《纪检监察法规一本通》第877页--881页,更多干货,请认真研读该书,该书京东、天猫均有售(也可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密密麻麻的讲解,让您相见恨晚。《纪检监察法规一本通》,已征服包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有关同志在内的1500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

…………

20151019日,中央纪委法规室回复:诫勉谈话是否影响表彰、提拔?

诫勉谈话,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存在虽不构成违纪但造成不良影响,或者虽构成违纪但根据有关规定免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问题,由党组织对其进行谈话教育,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其目的在于对领导干部进行教育、提醒、警示,不属于组织处理。

  关于诫勉谈话的影响期以及对晋职晋级、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等事项的影响,各级各地各部门出台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均有不同规定,标准尚不统一,比如,根据中央组织部出台的《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受到诫勉的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本任期考核评优和各类先进的资格,六个月内不得提拔或者重用。因此,诫勉谈话的影响期应当在实践中依据有关规定来判定。

“诫勉谈话的影响期应当在实践中依据有关规定来判定”

20171116日,中央纪委法规室回复:诫勉谈话适用于一般党员干部吗?

诫勉谈话作为组织处理方式之一,是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具体措施,发挥着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作用,体现严管就是厚爱、抓早抓小的精神。它不仅适用于党员领导干部,也适用于一般党员干部,根据《党内监督条例》等法规,党组织发现党员领导干部有轻微违纪问题的,应当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由本人做出说明或检讨。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所属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按要求做好诫勉谈话相关工作。

诫勉谈话适用于一般党员干部

       上表摘录自刘飞同志畅销书《纪检监察法规一本通》第877页--881页,更多干货,请认真研读该书,该书京东、天猫均有售(也可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密密麻麻的讲解,让您相见恨晚。《纪检监察法规一本通》,已征服包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有关同志在内的1500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

          更多注解,请见《纪检监察法规一本通》。    

京东、天猫均有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诫勉谈话不该只是一道程序
早打预防针 常敲警示钟
诫勉谈话的主体责任究竟是谁的?
周光林:正确使用诫勉谈话的实践与思考
【洞见】“党内谈话”的种类和运用:您真分清用对了吗? | 241
纪检实务|做好谈话函询基本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