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权衡义与利?管理者的必修课

今天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辩论:“公司发展是应该重义轻利,还是应该重利轻义?”这其实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答案,但是很多企业却不这样做。

《孟子》卷一:梁惠王上中说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一个企业如果上上下下都谈利益,那么就比较危险了。但是对于当代资本社会,特别是销售型企业,天天看的就是自己的那点毛利率。

企业也会通过各种利益来刺激员工的欲望,等到员工欲望大到无法满足时,他就想取代自己的领导,甚至取代自己的老板,企业永远也得不到人心,总说员工归属感不强。甚至有人说不要跟员工谈归属感,谈钱就行了,没钱确实谈不上什么归属感。但如果缺失仁义,有钱也没有归属感。

所以孟子说: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了,他们拥有的也不少了。但一旦谈利益,就会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够,所以就起了谋反,这是不懂得知足。

仁义皆由心发,人人本就具有,不在外求,所以孟子提倡“性善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见幼童落水,心中自然会生气恻隐之心,这就是“仁”最开始的表现,是实行“仁”的开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没有,一定是被私欲遮蔽了恻隐之心的发挥。

如果觉得老板没有仁爱之心,并不是老板自己心中没有仁爱,他对他的孩子一定很有爱,只是因为他被自己的私欲遮蔽了,一心只追求利益。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当发现比别人差,或者违背道德伦理时,内心自然会升起羞恶的心,就像每个人都有耻辱心,当羞恶之心发挥作用时,就会知耻而后勇,勇跟义是一起的,所有才有'见义勇为’的行为。

所以羞恶之心,是“义”最开始的表现,是实行“义”的开始。“义”者,宜也,只要是合时宜的,正确的事,都是“义”的体现。认为不正确的事,不符合义的事,内心会升出羞恶耻辱之心,就会见义勇为。

因为羞恶之心,也是人人本来就具有,当事情发生时,自然会流露,如果流露不出来,一定也是被自己的私欲遮蔽了。

所以孟子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绝对不会抛弃自己的亲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老板,下属就一定会忠于他。大学有云:“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在上位的人对下属'仁’,下面的人做什么事都符合'义’。

“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一旦下属按照'义’行事,那么就没有做不好的事,任何事都能做到有始有终。'义’是心中一旦认为是正确的,是合时宜的事,就会勇往直前,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这叫见义勇为。

有了这个'义’作为前提,才有稻盛和夫说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拼命工作,额头流汗”等,否则你让他努力工作,他只会跟你谈利益,你给多少钱,我就做多少钱的事。

'义’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内驱力,其实每个人本来就用,有人的在到小孩落水后,仁义之心油然升起,就有勇气下水去救。那些国民英雄同样如此,一旦仁义之心升起,就连舍身赴死的勇气都有了。

老板更多的要经营员工的'义’,而羞恶之心,是义之端也,所以要经营员工的'羞恶之心’。而现在很多老板是如何灭杀掉员工心中的'义’呢?比如,一个从来没有迟到过的员工,在一次晨会上迟到了。然后这位员工内心充满了愧疚之心,内心知道迟到不对,这就是羞恶之心,所以员工想着下次一定不能迟到了。

然后领导不管三七二一,直接一个罚单开过去,于是员工心中愧疚之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更有甚者会生出抱怨情绪,一天都在负面情绪里度过,甚至影响其他同事。

当然,并非说迟到罚款不对,迟到要罚款,但不是为了罚款而罚款,罚款是为了让他下次不再迟到。明显对方已经知道错了,罚款只能起到负面作用。

只有那些经常迟到,屡教不改的,就要重罚,那是因为他们私欲太重了,连基本的羞恶之心都没了。而对于从未迟到过的员工,就要视情况而定了,常言到事不过三,是有一定道理的。

'执中无权,犹执一’,保持中正之道,要懂得权衡两端,所以孔子是圣人中最识时务的,因为孔子懂得把握'中’道,不会出现过与不及。所以不要制定一个制度,就全然按照制度执行,又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也许会有人说不迟到,这是基本的原则,做人就得遵守原则,一个人一旦为了原则而活,就失去了审时度势,识时务的能力。且原则不是任何情况都适用的。很多人活在一个原则,或者一个道理里面,殊不知这已成为自己一个私欲,因为一个原则伤害身边亲近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你明白诚实就是讲真话的道理,当被敌人抓住,询问我方情况时,你敢为了让自己坚持诚实这一原则,而去讲真话吗?明知道有些话诚实的说出来会伤害到人,你还会为了讲真话的原则而去说吗?有时候也要有善意的谎言,说到底还是一个诚意而已。

再比如,员工每月业绩都突出,唯独这个月业绩没达标,低于标准线就会认为这是不对的,于是内心自然会升起羞恶心,于是伴随着'义’的产生,勇气也接着来了,告诉自己下个月一定要突破。

这个时候聪明的领导,一般是先去了解下属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所以才导致业绩没完成,从而去鼓励加油。而愚笨的领导看到你业绩差,按标准原则行事,先罚了再说。

这就是全然按照标准,原则行事,岂不知标准不能针对所有人,不能针对所有情况。领导者需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这需要用心去感受。

制度、标准、机制是现代管理的代名词,其背后的本质是'法家’的那一套,秦国成于法家思想,也败于法家思想。嬴政执政的后期到秦二世上位这段时间,“法治”被作为唯一的治国思想,执政者无限的依赖法治,强化“法”的作用,而弱化了“儒之教化”。

最后的结果就是,君主认为自己有着无限的权力,导致国内矛盾激化,以至于秦国终究走向覆灭。由此来看,法家对于秦国来说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对企业何尝不是如此?

法必不可少,不可否则制度、标准、机制对管理的积极作用,但万事不可太过,制度更多的是隐恶扬善。仁义之心同样必不可少,仁义为主,再辅以'法家思想’才是正道。

企业也要有正向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先要正人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追求合理的利率才符合天理,一心只为追求高利率,就容易脱离正道,其最后必将走向毁灭。

朱熹说:“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不唯利是图而已”。 荀子认为:“盛世重义,乱世重利。”孟子身处在乱世,人们唯利是图,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人处世是这样,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司马迁说自己读孟子见梁惠王,常常感叹不已:'利’实在是天下大乱的根源啊!所以,君子不言利。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利义齐飞,君子已不羞与言利,或者说,君子也要言利。但是不是也有必要多言“仁义”而“救其弊”呢?

当然,的确也不可能只说仁义而不说利,这已不合乎我们今天的现实。应该是既说利也说义,或者,还是用圣人孔子的那句话来调节,叫做——“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见到即将得到的东西,要想一下是否符合'义’的要求,见到利益好处,要想到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此之谓不取不义之财。

内容来自懂车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 编卷六 性理三
我们要去深思恶人出现的根本原因
孟子:关于性善性恶千年的争论孟子早就给出了答案-了悟人性真理
孟子“不忍人之心”的哲学阐释
儒学中的仁义思想
心经 宋 真德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