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作谈020:元认知学习法(5)

1

每一年生日,我都会给自己选择一个关键词,作为来年行动指南;同时也会选择一位历史上的榜样,看其人,读其书。同样,每一年生日,我也会厘定下一年学习的主题;同时也会创作一本自己的著作。以下是近些年来的学习主题与著作。

  • 2009年:幸福(积极心理学)。成果是一本印刷二十余次,今年出了第二版的著作《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与译作一本。

  • 2010年:心智黑客。成果是《心智工具箱》若干篇与至今还没写完的《心智三部曲》。

  • 2011年:DSL(Ruby编程)。成果是数个商业项目。

  • 2012年: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成果是译作《社会网络分析》。

  • 2013年:计算认知科学。成果是数个商业项目及至今还没写完的《心智三部曲》、引入认知科学经典著作十余本到中国。

  • 2014年:文体。《文心书话》与《黑暗三部曲》。2014年写的书,非常意外的是《文心书话》,事先不在计划中,自发涌现。突然非常想写。

  • 2015年:道人出山去。成果是主编《追时间的人》、《开智正典》与《如何才能做喜欢的事》三本书;在微信社群百人围观下,快速写作《心智七讲》总计20万字;《大宗师》总计15万字;创办《认知写作学》,撰写《认知写作学绪论》讲义九篇,文字速记稿总计三十万字。


这就是过去几年,我工作之余的行动学习。什么是行动学习?在学习期盼什么上,用作品说话,输出大于输入;用行动说话,实践大于围观。

2

只有输出才能更好地学习,甚至你还需要进行刻意练习,提高输出的难度,才能真正学会。否则你始终陷入在误以为自己学会了的元认知错觉中。这就是认知科学近些年来的主流理论:必要难度理论。

什么是必要难度理论?人类记忆存在广泛且普遍的元认知错觉,会误将「记住了」 当做「 学会了」。如果你将人的大脑粗陋地比喻为一块硬盘。假设你的每次记忆,都是往这块硬盘中写入内容。你可以近似地将人的记忆想象成无限容量,但是这些硬盘上的资讯会相互竞争。

人的记忆有两种基本机制:存储与提取。近些年来,认知科学家们研究区分了人们记忆竞争时的两种不同类型:存储优势(storage strength)与提取优势(retrieval strength)。以前,人们常识以为,记得越快,就是学习效果越好。简而言之,存储越容易,提取就会越快。但是近些年,最新实验发现了与常识相反的结论:「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容易,提取出来会不容易;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那么,提取会更牢

3

如果利用认知科学的新发现改善学习,那么你需要在输出端需要增加难度,这就是「必要难度」理论。具体而言,认知科学家证实了以下常见必要难度现象的普遍存在:

  • 地点的必要难度:换个地点背单词,创造情景尤其是地点的不一致;

  • 时间的必要难度:放慢学习速度。工作记忆学到的内容,人们很快会忘掉,所以速度越快没什么好处,反而长时记忆更重要,所以不要在课堂上写笔记,而是六个小时后写笔记;

  • 分散学习的必要难度:长时记忆才是真正的学习,其中最优的间隔次序是5-10%,可以使用anki等间隔效应软件;

  • 交错学习的必要难度:学习不要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学习,而是在情境中反复交织、多个主题学习;

  • 提取的必要难度:可以利用生成效应与测试效应。生成效应的利用就是换成自己的口吻来重复知识点;对测试效应的利用就是记住,测试不仅是评估,更是记忆本身!

4

人类需要行动学习;甚至只有行动学习,在输出端创造合适的难度,你才能更好地、真正地学会。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行动学习?谈两个高阶技巧:写书与里程碑。

先说写书。人类知识的最佳抽象结构是什么?树形结构。MIT 计算认知科学实验室主任Josh,用计算认知科学方法推论人类表征抽象知识的结构。他比较了循环结构,星星结构,方块结构,链条结构等等,最终,他用数学方法证明人类最佳的抽象知识结构是树形结构。树是一种特殊的网络。树有唯一通道,从一个概念通往另一个概念。每一个通道可以无限展开。

正是因为树又有唯一通道;又可以无限伸展,因此,它成了人类存储抽象知识的最佳结构。借助于这个原理,我常用的一个高阶技巧就是,在进入某个领域时,会假设自己要写一本书。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反复思考:如果自己来写这本书,那么,那么,这本书的体系会是什么样?有哪些打动我的地方呢?在时间、心力有条件的情况下,甚至我会真的写出一本又一本书!比如目前大家正在看的《工作谈》,就是我趁着近期工作有空挡,快速完成一本小书。

因为这本书是自己写的,那么对它的树形结构了如指掌,借助于这本自己写的书的纲节目,我可以掌握任意一个学科的体系。刚开始的时候,当然会闹笑话,没关系。采取成长型心智,知错就改,承认自己不懂。

慢慢地,伴随你的成长,你的知识之树会越来越优雅,甚至它会自我生长!比如,2008年主编的那本书,六年印刷二十次,无意中影响了众多省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遗憾第一版错误不少,在老友帮助下,去年大幅修订原书。今年拿到第二版新书了!主编此书时,恰逢人生低谷,多年后回头看,已风淡云轻。

5

愚人才追求完美,所谓用作品说话,一个完成的作品大于一个没有完成的作品。而作品,就是你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这就是行动学习的第二个要点:你要有里程碑;你要赋予自己的行动或作品或实践仪式感。有清晰的开始、结束,这样你才能一次又一次提高自己的行动力。

什么叫做人生关键里程碑?即使与你不是同一路人也能懂。比如公司上市或者本科生发超牛论文,这类里程碑,命运会给 每个人三到五次机会。大机会,小机会就更多了。可以理解为人生 hard 游戏的打 boss 任务。你需要用人生的关键里程碑去倒逼自己集中心力。这类关键里程碑对你的自信气质塑造极大。多数人因为缺乏这类仪式感,所以即使博士毕业,也常有自卑感。

感慨小镇青年走过的路,从来与众不同。为什么这个复杂的社会,还能容忍我如此简单乏味的生活方式呢?因为我在人生关键里程碑上得到了路人的承认。诗歌奖使得大学直接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首届北京市挑战杯特等奖与大学本科阶段发表的十几篇论文,建立了科研自信;数学奥赛拿奖与高考数学满分,使得从来不怀疑自己的神经智力

6

创造好的作品,获得人生关键里程碑,你要有品味,你更不要试图中庸与平衡。读书时面面俱到,人际最好的,成绩也不错的,往往是班上某位女生。但十年后你发现,班上最优秀的从来不是这类人,而是那类缺点也是光芒的人。脱颖而出,是指锋锐的光芒,甚至是缺点,面面俱到,数年后庸人而已。

一旦你清晰地意识到它是你的关键里程碑,要放慢节奏,最大感知它,并且赋予仪式感。比如写文章纪念,拍照。最大化它的价值,这样才会反复给你正反馈。如果在人生关键里程碑来临时,你不去放慢节奏,感知它时,其实你就浪费掉它了。

一个学霸不觉得本科考上TOP高校算什么,其实就在浪费它,更聪明的学霸会善用它,更积极地去组织同学会,领袖他人。把正向情绪传达给更多人,那么他自己收获就更大了。我认识的不少十年后取得更大发展的学霸几乎都干过这样的事情。比如,某位学霸,高中考上Top高校时,给当地很多学弟分享,结果几位在他如今事业发挥了非常关键的支持作用。还骗了个同学做老婆。


尽力而为,拼尽全力,结果不可预知,养成拼的习惯,此事不成,下事也会成,这就是柳井正的九败一胜。九次小败,迎来一次大胜,是成功创业者的常态。科研也是这样的。乔布斯的大胜同样是在失败几次后。败要败在事,不要败在人。事指产品,人指人品。

小结

那些每一年的人生关键词,就像咒语一样,锚定了本年的行动。借助于历史上的大儒智者,平添了一份好运。那些每一年的主题学习与著作,则让我的下的人生意义渐渐浮现。它们就好比一块又一块人生里程碑,帮我在这个混乱的时空中存在。

未来我终将不存在,但我的作品终将时间不朽。

ps:2014年总结参见再见,2014(上)再见,2014(下);2015年总结参见旧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能理论与心智模型
全文阅读
论人类行为与制度的关系
意识与无意识的认知
想当一名学习工程师?需要了解这些教育与学习理论
传媒观察 | 喻国明等:一天5亿条推文、2940亿封邮件……信息过载如何引发认知争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