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暗示的作用有多强大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

心理暗示的作用有多大,你们可能想象不到,那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几个实验。

三个有趣的实验心理暗示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从以下三个著名的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出心理暗示的作用。

气味辨别实验:

受试对象是100名男子和100名女子。实验时,首先让每个人闻过烧酒、薄荷和鹿蹄草的气味,然后拿出1O瓶没有任何气味的蒸馏水,谎称其中有3瓶分别具有上述物质的气味,并让所有受试者分辨。结果有48名妇女和37名男子声称他们完全嗅出来了;另一部分声称患有感冒,不能完全确定是哪种气味;只有6人表示没有嗅出任何气味。

帽子实验:

试对象是儿童。实验时,先由一个人对儿童讲话,讲完离去。然后由主持实验的人问儿童:“刚才讲话的人哪只手里拿着帽子?”在受试的27名儿童中共有24名回答是左手或右手。其实,刚才那个讲话的人手里根本没有拿帽子。

皮肤实验:

在受试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声称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纸,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受试者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十几分钟过去之后,将湿纸取下,受试者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摸上去还发热。其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皮肤发生了变化。

“无中生有”成为上面三个实验的共同结果。暗示的综合作用,即实验者对受试者的外在暗示、受试者的自我暗示以及受试者之间互相心理影响的团体暗示,是产生“无中生有”结果的原因。正确地运用心理暗示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人都会受到心理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


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会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因此,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有强弱之分,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正负)无法由人的潜意识控制,也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觉得这对你好不好,你已经受到心理暗示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学习、危险的躲避习惯等,也都是由于心理暗示的作用才得以实现。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自我暗示“自己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暗示”的方法:

 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安慰自己:'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

 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自我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消极作用


它有时也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性结婚后很想怀孕,由于焦虑而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使怀孕失败。

由于这种迫切心情,所以当自己月经过期未来,就觉得自己怀孕了。很快又觉得自己开始厌食,恶心、呕吐,喜吃带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到医院就诊。

但经医生检查和化验后,发现并不是怀孕。这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的结果。

积极作用

暗示也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


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

有人做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

 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

 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

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教师和家长都是必须谨小慎微的人,因为儿童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


教师应该注意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注意引导学生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

例如在考试心理的调整中引导学生变'我一点没底,我恐怕要考砸'变为'别人行,我也行'。

家长不应当对孩子说:你真懒,或者你怎么就这么笨。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让你的孩子真的变得'很懒'或'很笨',即使他本来很勤快也很聪明。

在心理暗示中,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这就要求心理暗示的实施者应具有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某些神医或者神棍说'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把戏的缘由。


心理暗示愈含蓄,效果愈好。因此在心理咨询和教育中最好尽量少用命令方式去提出要求。若能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心理暗示应具有艺术性。教师要力求为学生的活动配上适当的艺术形式,如趣味性的故事、竞争性的游戏等,借助于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通过非理性直觉,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招让你内心强大起来
暗示是一把双刃剑
心理-学校心理学研究伦理问题探析
Cell | 为什么有的人更招蚊子?
找朋友要“气味”相投
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