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从有效到高效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从有效到高效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从有效到高效

路忠清

在一些学校,公开课和日常课可谓“冰水两重天”。公开课上,学生唱主角,曲水流觞,妙语连珠;日常课里,老师一言堂,满座寂然,奋笔疾书。常见的学生状态就是:浸在“题海”中。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学习应当是学生加工信息、建构经验、实现自我的过程。做题,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有效、亦有限。无论是教育心理学理论还是名校、名师的亲身经验都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学得更好,走得更远,教师就要设计有效、有趣的学习活动,让课堂亮起来。

一、体验发现——在观察探索中学习

发现,总是能给人带来欣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远胜于教师把现在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重要途径是观察和探究。

1.观察学习活动设计

观察是收集信息的基本途径,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如前所述,学习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提取应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习也一样。如果没有丰富的信息输入,所谓加工和输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然而,一些老师往往只去关注学生的答问、解题等信息输出的过程,而对观察、倾听等信息输入过程关注得不够。还有一些老师,想当然地认为老师讲了,学生自然就听到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或者在投影上呈现了,学生自然也就看到了,就算是完成信息的输入了。殊不知,学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呈现的图文,其实是很间接、很被动的。相比之下,如果能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自发现,所获得的信息才是感性的、具体的、丰富的,才是学生“自己的”信息资源。

观察在课堂上的应用非常广泛。科学课上,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构造;音乐、美术课上,可以让学生倾听自然界的声音,观察画面,观察实物的色彩和线条;数学课上,可以让学生观察几何图形,观察算式等;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等等。即使是在品德课这样的人文学科中,观察也并非没有用武之地。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社会现象,观察班级里的“故事”,观察一位同学的行为举止等等,从中理解学科中的概念。

观察与发现是紧密相联的,有观察,才有发现,观察得越精细、越有条理,发现得就越独到,越有价值。反之,如果没有发现的诱惑和惊喜,观察仅仅停留在显而易见的样态描述和数据测量上,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会大打折扣。因此,观察活动的设计,重在“发现”的设计,即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价值的、新奇的、有争议的问题或现象,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探究学习活动设计

探究,顾名思义,就是探其究竟。探究是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是查找原因、解释现象,是提示本质,解答问题。一般来讲,探究回答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之类的问题。

近些年来,探究教学可谓十分盛行,但都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繁琐化,认为一次探究学习必须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但繁琐的形式却消磨了学生的热情,冲淡了探究的核心活动;二是泛化,认为只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可称之为探究,还美其名曰“引领探究”。

其实,好的探究活动设计,给学生的不是琐细的步骤,而是足以引发探究欲望的“问题”,以及丰富的原始材料。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对原始材料的加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在问题和结论之间给学生留出较大的空间,不要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就像走迷宫,教师只需把终点指给学生,而不必在每个路口指挥学生行进。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探究方法”上,总想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探究的”,其实这大可不必。只要学生能从中发现答案,得出结论就可以了。因为探究方法属于元认知范畴,不是学生能说出方法就算是掌握了方法;反之,只要学生经历了成功的探究活动,即使不能用语言描述,其实也从中积累了探究的方法和经验。

二、体验成功——在任务竞争中学习

对成功的追求,是激发斗志的强大动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才会充满魅力。课堂教学中,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同伴之间的竞赛,都是登上成功奖台的“战场”。

1.挑战性的课堂任务设计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习的内容结合成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课堂任务,学生只有学习并应用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所谓综合,是指这个学习任务是一件完整的事,其中蕴含着这节课涉及的诸多知识点和技能,而不是把一个个知识点的学习直接列出来作为任务。

任务的设计一定要有难度、有挑战性。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布置前置任务,即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任务驱动式教学很常见,但是大多数的设计是在新课学习之后、应用所学完成一个任务,这样的活动是练习性的,顺理成章的,学生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不妨在上课伊始就提出一个串联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任务,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必须自学教材,必须会作探究。通过学习,学生既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学会了相应的知识技能。这样即学即用,更容易显现知识的价值,因而也更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课堂任务还应当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与生活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感到这个任务是有意义的。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会越来越关注任务本身的挑战性。这时候教师就不必生硬地编织情境了,只需要把设计的重点放在任务的“技术含量”上,即如何串联本课的教学内容,如何控制任务难度,等等。

2.课堂竞赛活动设计

竞赛是教师早已熟知的课堂活动方式,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处于适度的兴奋、激进状态,往往能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竞赛活动设计的首要问题是“比”什么,课堂上让学生“比”的一定要是有明确结果、有客观评价标准的活动。也就是说,竞赛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教师或学生的主观评判,这样才能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如果竞赛活动依靠主观判断,教师难免会运用自己的权威左右竞赛结果,从而影响课堂的民主平等。

竞赛活动设计与课堂任务设计一样,也应当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才能使活动富有竞争性的吸引力。太“小儿科”的活动不适宜组织竞赛,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小看”他们,因而对竞赛失去兴趣,而且如果大家都顺利而迅速地完成竞赛任务,不分高低,竞赛也就失去意义了。所以老师不要动辄“比一比”,只有在关键时刻“出手”,才能保持课堂竞赛的生机和活力。

竞赛活动的组织要避免形式化,竞赛的结果应当是自然发生的,得胜者欢欣鼓舞,未胜者心悦诚服。教师不要过于凸现胜负,甚至程式化地“宣布比赛开始”、“宣布比赛结果”、“颁发奖品”等,不仅耗费课堂时间,而且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引导学生投入竞争过程本身,人人想方设法,组组群策群力,时时争分夺秒,从中体验力争上游的快乐。

三、体验创造——在制作创编中学习

创造,是自我意志的实现,是自我价值的发挥。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能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自主。课堂教学中,制作和创编活动能够让学生发挥创造的潜能,体验创造的快乐。

1.制作活动设计

制作活动,即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制作出一件作品。而作品的制作过程需要用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制作的价值不在于作品,而在于制作的过程。20世纪享誉全球的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有句名言:“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学会了。”制作的过程能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以往的小制作大多安排在课外,学生在家里完成作品,再拿到课堂上展示。为了充分发挥制作活动的价值,教师可以尝试把制作活动安排在课堂上。这样一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二可以让学生经历制作过程,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三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操作,同伴交流合作,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小学很多学科都可以安排制作活动,如科学课可以安排科技制作,美术课可以制作手工制作、数学课可以让学生制作立体几何模型等。语文、英语、思品这样的人文学科,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制作活动,如品德课上制作友情卡表达友情,英语课上制作小台历学习关于日期、时间的词汇等,语文课上可让学生写名人卡片、名人颁奖词等。

当然,在制作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创作时间和创作自由,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上。对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也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感受与理解,而不是作品的精致程度。

2.创编活动设计

课堂的创编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作、编造,如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利用公式编制数学题、听音乐创编舞蹈动作等。与制作活动相比,创编活动能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自由。

创编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延展,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续编故事,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原文,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情节脉络、矛盾焦点,然后再让学生自由想象,才能使续编的部分处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反之,如果对原文的阅读理解不够充分,学生往往只关注故事中都有谁,单凭自己的意愿续编,或受老师的鼓励刻意标新立异,既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也偏离了创编活动的初衷。因此创编活动的设计关键是把握好两个“度”。一是学生创编内容的新异度,要以教学内容为前提和依据,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也不应千篇一律、墨守成规;二是教师指导的度,既不要用过多的“启发”、“引导”束缚学生的想象,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脱离教学内容范围。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日常课,教师都应当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核心,以高效课堂为目标,设计既符合学习心理规律,又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沉浸于快乐的学习之中,让课堂闪烁智慧的光彩。

(作者单位: 丹阳市荆林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
2013年下学期电子教研室工作总结
妙招 | 上公开课课前焦虑课后悔恨?特级教师给你8条建议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张菊荣:“教-学-评一致性”给课堂带来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