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师兄说:肺结节最全中西医诊治绝技(附中药、针灸、肺癌后放化疗介入选择方案)
userphoto

2023.04.28 湖北

关注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肺结节的概念

肺结节是随现代科技发展而发现的疾病,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肺系疾病的范畴。

肺结节与肺癌息息相关,对肺结节进行有效地诊断筛查、判别良恶性非常关键。

肺结节病早期诊断以及良恶性判别的主要依据为影像学检查中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越早明确诊断、确定良恶性,就能越快采取措施,防止病情进展。

肺结节指肺内直径小于等于 3cm 的病灶,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临床根据其密度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密度结节,其中部分实性结节恶变可能最高,磨玻璃密度结节次之,实性结节则较低。

结节大小和性质均是肺结节良恶性评估的风险因素,结节越大,恶性概率越高.

肺结节病的特性

肺结节病是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激素治疗停药后极易复发,且副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病具有一定优势。

肺结节的病位证素分布以肺为主,其次为肝、表、心、脾,其中以肺、心、肝存在严重病变;

病性证素以湿为主,其次为痰、气虚、阳虚、阴虚、血虚、气滞、瘀、寒,其中以湿、痰、气虚、阳虚、阴虚、气滞、寒存在严重病变;

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均以单一证素分布为主,病性证素主要以虚实结合和实性证素分布为主,虚证较少;

结节的证素分布与性别、年龄、吸烟史、暴露史、结节大小和结节性质均无关;

不同证素在不同性别、不同吸烟史、不同暴露史、不同结节大小、不同结节性质间的分布也无统计学差异,血虚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以46-69岁血虚患者居多,70岁及以上次之,18-45岁最少,肺结节常见的中医证型有痰湿蕴肺证、气滞血瘀证、表寒证和虚证

古人对于结节的认识

《灵枢·刺节真邪篇》有云:“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可见当时对“瘤”的认识便认为与津液久留有关,津液停聚体内,日久化生痰浊,致气机阻滞,血脉壅塞,停于胸中,积成结块。

中医理论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与血相互依存,相生相伴。

《素问·举痛论》记载:“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入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可见,气滞血瘀也是形成癥瘕积聚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津凝为痰,痰凝气滞血瘀相互凝结,停滞于肺,积聚产生。气滞血瘀痰凝胶结为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

肺结节中药治疗分型

虚证方面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中焦元气受损,不能固护机体则易诱发疾病,产生结节,故临床治疗孤立性肺结节时常用黄芪、党参、茯苓、猪苓、白术、山药、薏仁等益气健脾;

同时肺为娇脏,邪毒容易入侵,娇脏失于濡养,津液亏虚,易造成气阴两伤,气虚无力推动血行,阴虚则津不养血,血液粘稠,阻滞肺络,久则结块形成,因此,肺阴虚时常选用北沙参、麦冬、天冬、百合、地黄等滋养肺阴;

气阴两虚者常加太子参、生黄芪、黄精、西洋参等。

以益气养阴,肺结节患者还以气虚和气阴两虚较为多见,在治疗上重视补益脾肾,由于脾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并与水液代谢相关,因此补益脾肾一方面可加强正气,

另一方面则可消除痰凝,药物选择上常用太子参、西洋参或生晒参,随证选用以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阴虚时常用白芍、天麦冬、百合、生熟地、石斛等以补肺益阴,

在治疗一例气阴两虚的肺结节患者时使用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物组成为:党参、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赤芍、茯苓、炙鳖甲、猫人参、薏苡仁、山慈菇),临床效果明显;

肺结节实证中药治疗分型

在实证治疗方面,医家们主要以祛邪解毒,理气化痰散瘀及祛风通络为法。

“痰”“”“毒”是肺结节形成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病理表现,其中邪毒为关键致病因素,临床治疗时主要以祛邪解毒为主,辅以理气化痰祛瘀,临床治疗常用石见穿、石上柏、鬼箭羽、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龙葵、蜀羊泉等清热解毒;

八月札、郁金、香附、陈皮等调理气机;

浙贝母、山慈菇、夏枯草、半夏、僵香、蛇六谷、猫爪草等化痰散独;

三棱、莪术、丹参、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

肺结节实证除痰凝气滞血瘀胶结外,亦有风邪为患,因风为百病之长,肺主皮毛,最易受风邪侵犯,风善行而数变,亦可稽留不去,临床可表现为多发肺结节,且风邪不去,则疾病难以愈合或愈而复发,因此临床常用玉屏风散、桂枝汤加减、沙参麦冬汤、四物汤或虫类药等祛风通络。

本病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肺经郁热,肝经火旺,脾气亏虚是肺结节形成的主要病机,临床治疗时以疏肝理气散结为基础,重视脾胃

用药以柴胡、枳实、枳壳、陈皮、半夏、白芍、香附、路路通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四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同时加炒谷麦芽之品以顾护胃气。

亦认为本病病位在肺,除肝、脾外,亦与肾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则机体抗邪能力减弱,

在用药方面,从肝论治方面常使用柴胡、郁金、香附、夏枯草、八月扎、枳壳、瓜蒌皮、梧梗等;

从脾论治时常用山药、白术补脾益气,以培土生金,炒薏苡仁健脾渗湿,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以顾护中焦等;

从肾论治方面,常用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沙苑子、鹅管石等温肾助阳,石斛、枸杞子、女贞子等滋阴养肾。可见,肺结节病位以肺为主,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肺结节五种证型

肺结节证型分为了五型,分别为

①痰浊阻肺:方用温胆汤加减;

②痰热蕴肺:方用千金苇茎汤加减;

③痰疲交阻:方用失笑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④肺脾气虚:方用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⑤气阴两虚:方用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临床根据辨证立法,分型论治。

肺结节主要是指长于肺上小于或等于3cm的结节影,发病病位主要在肺,大多数患者以干咳或咳嗽、痰少白稀为主要临床表现。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卫之气可温养皮毛脏腑,司汗孔开合,若肺气不足,汗孔开合失司,临床部分患者可见自汗之症;若痰积体内日久,郁而化火,灼伤肺络,甚至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咯血症状。因此,肺结节的发生主要以肺为主。

女性更容易得肺结节的原因

《笔花医镜·妇女证治》曰:“妇女之症...然大要不离乎情郁结者近是。盖妇女阴啬之性,识见拘墟。一有逆意,即牢结胸中,又不能散闷于外,则郁久而成病矣”。

女子以肝为先天,临床可见女性肺结节患者大多性情急躁易怒或忧虑抑郁,情志不畅往往导致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肝气郁结,则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结滞于肺部导致肺结节的发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肺结节患者女性发病较男性发病高的一部分原因。

肺结节对心脏、脾脏的不良影响

只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液才能在脉管内“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才能将氧气及精微物质输送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发挥其各自的生理功能,正所谓“血以活为贵”、“血贵流不宜滞”。

若心主血脉功能失常,心血不足或心气推动无力,血行缓慢,停滞为瘀,留于肺内,则发为肺结节。

心与肺之间关系密切,肺气助心行血,肺结节的发生导致肺气亏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瘀血痹阻心脉,气血运行不畅,心动失常,故部分肺结节患者会出现心棒等症状;

反之,若心阳不振或心气不足,血脉运行受阻留滞于肺时,或发为结节,或影响肺主气之功能,肺主宣肃功能失常,呼吸不利,临床可见部分肺结节患者有胸闷、气短等表现。

亦有部分患者表现出失眠、多梦等症状,则是与心主神志功能密切相关,心主神志又与心主血脉相关,《灵枢·营卫生会》曰:“血者,神气也”,心血充足才能化神养神,而神明又可主宰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心主血脉功能亦受心神主宰,故肺结节的发生影响了心主血脉功能,进一步影响心主神志,从而出现失眠、多梦等表现。

脾为脏腑中运化转输水谷精微的重要脏器,居于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水液和水谷精微,只有脾气强健,饮食物才能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质才能得以正常输布,防止了病理产物如湿、痰、饮等的产生。

若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如脾气亏虚、脾阳虚衰等,则运化水液功能减退,水液代谢障碍,多余的痰浊、水饮留积体内,聚积于肺,导致肺结节发生,如《活法机要》中指出:“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

临床中部分肺结节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便秘、便溏等表现,皆与脾气虚损、脾失健运有关。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则导致全身性气血不足,因此还有部分肺结节患者会表现出倦怠乏力等症状。

对于肺结节患者病位在脾单病位或肺+脾双病位者,临床均较为常见,多数医家在论治肺结节时也大多会从脾进行论治,用药时多加以健脾益气之中药以固护脾胃。

肺结节的常有表现(患者可自测)

结节的表现既有表证又有里证,既有虚证又有实证,并且以虚实夹杂和实证为主,虚证较少。

根据临床收集的相关证候,可以发现肺结节痰湿蕴肺证(包括寒湿和湿热两类)的相关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痰色白或黄,气短,胸闷,舌苔白或黄腻,脉濡滑或滑数等;

气滞血瘀证的相关临床表现有急躁易怒,情志抑郁或忧虑,口苦,咽部异物感,舌质紫黯,脉弦涩等;

表寒证的相关临床表现有喷嚏,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虚证的相关临床表现有头晕,自汗,盗汗,食欲不振,失眠,心悸,倦怠乏力,大便干结,排便无力,舌苔白,脉细等,

虚证包含肺、肝、心、脾各脏腑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各种表现。

从三焦论治肺结节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载“肝、心、脾、胃、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因六腑是有形质的,而三焦属于六腑之一,《内经》中三焦应为具有实质性器官的有形之腑。

内经认为六腑三焦具有明确的部位,《灵枢·营卫生会》“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下,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从上述上焦的分布范围之广泛可看出三焦是有具体形质的,且三焦的重要功能在于联系周身表里内外。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榖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从上述上中下三焦的走形和功能可明确看出三焦是气津运行的通道,三焦是有形质的通道,且“焦,古作瞧,瞧,人之三焦”,《内经》时已提出“瞧”即是空隙间隙。

“肾间动气三焦原穴”系统实际指的是三焦对脏腑的控制系统,是人体阳气藏于内发于外的重要系统。

该系统关乎脏腑病变故在人体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提出了肾间动气与三焦阳气的关系以及其重要作用,《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该篇指出肾间动气是生命之本,三焦的阳气、脏腑与十二经脉气机均发源于此,三焦是人身气机升降出入的途径,三焦阳气是护卫机体抵御外邪的重要力量,如果这种气没有了,则如树根断绝、茎叶枯萎。

其次《难经》中强调了三焦之气的重要作用,《难经·三十八难》:“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府也,故言腑有六焉”

该篇指出三焦之气根源是肾中原气,从原气分支而来,三焦之气的重要作用是主持统领机体的各种气机,可见三焦的重要性,虽然三焦非原气之本源,但若三焦之气不畅,则全身脏腑气机则失去源动力,故三焦之气意义重大。

最后《难经》中论述了三焦通行阳气及三焦原气与五脏六腑的联系,《难经·六十二难》:“脏井荥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指出三焦通行阳气主要功能是参与人体阳分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的活动,五脏六腑的原气通过三焦进行分配获得,三焦将原阳气不断输送五脏六腑,阳气在六腑中聚集的部位即是原穴,五脏以输为原,故五脏六腑中原穴中的阳气即三焦原气。

《难经·六十六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三焦原气来源于肾间动气,五脏六腑通过三焦分配阳气,故三焦原气在脏腑的原穴中聚集,通过原穴调节分配给五脏六腑的原气比例,从而调控脏腑的功能。

综上所述,“肾间动气三焦原穴”系统即是三焦对脏腑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内肾间动气即原气是根源,通过三焦通道控制阳气在十二经的分配比例,从而控制五脏六腑的功能,三焦控制阳气转入转出的功能也正体现了《内经》中“少阳为枢”的理论。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上者络脉之系也,中者经脉之系也,下者水道之系也。亦又属膀胱之宗始,主通阴阳,调虚实。”

指出上焦、中焦分别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与络脉、经脉系连,下焦与水道系连,主要功能为通调阴阳虚实,该生理功能的论述为进一步对三焦腑病证的分析,从寒热虚实角度阐述上中下三焦病变提供了依据。

《中藏经》中三焦生理功能进行概括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条:
①三焦为中清之腑。
②三焦是原气、卫气、营气运行通道。
③三焦总领全身之气,协调脏腑经络表里上下气机。
④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
⑤上焦通络脉,中焦通经脉,下焦制膀胱通水道。

《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焦脉论》:“夫三焦者,一名三关也……合而为一”,孙思邈论及三焦功能时,提出三焦均出自胃脘,是机体气机升降出入中心,胃脘为六腑之一,以通为用,故在治疗三焦病时注重胃气的通调及气机的升降出入,且在治疗上焦病与下焦病时,均兼顾胃气气机的调畅,如上焦闭塞寒实之呕吐采用厚朴汤宣畅气机,下焦热导致大小便不通采用柴胡通塞汤调畅气机。

且在采用补、泄、清、温等治法时均不忘和胃,在治疗汗、呕吐、泄泻、通便、利尿等病症时,方中多加用调理气机之品。

三焦膜性组织,是气与水液运行通道,连接机体上中下部位之脏腑。

《黄帝内经》、《难经》中三焦理论为依据,在明清以降三焦膜腠腔隙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三焦为人体器官的被膜、包膜、淋巴、间质组织等,为脏腑间联系的四通管状通道、是气与津液总的运行道路,包括胸膜、心包膜、腹膜、肠系膜、盆腔膜等脏器包膜、淋巴、间质组织等。

《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三焦,古作瞧,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医学衷中参西录·少阳病提纲及汗吐下三禁》“三焦亦是膜,发源于命门,下焦为包肾络肠之膜,中焦为包脾连胃之膜,上焦为心下膈膜及心肺一系相连之膜”。

三焦之膜连接于脏腑间及脏腑躯体,无处不有,无所不包,《黄帝内经太素》中曰:“膜者,人之皮下肉上膜,肉之筋也”,张介宾对此注释说:“膜,犹幕也。凡肉理脏腑之间,其成片联络薄筋,皆谓之膜,”均认为膜是位于全身上下内外的膜状组织。

(1)上焦连接心肺为气之源头

“上焦连接心肺为气之源头”,即心肺系中属于被膜、包膜、淋巴、间质组织等的部分均属于三焦,上焦连接心肺,肺吸入之自然清气及脾胃化生水谷精气形成宗气,宗气与水液通过三焦的气机气化作用将其运行输布于全身,

《灵枢·决气篇》:“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即上焦如同水汽合成雾露浓度高、压力大,向下达中下焦、向外达肌表腠理、向上达头颃颈项进行输布,通过上焦宣降作用运行输布护卫精微于周身抵御外邪,通过上焦宣降作用将机体代谢之废浊通过肌表与膀胱等排出体外。

(2)中焦连接肝胆脾胃为气之枢纽

中焦膜性管道连接肝胆脾胃,中焦气之枢纽作用的发挥与脾胃肝胆升降作用密切相关。

中焦膜性管道即可上承上焦,还可下连下焦膜性管道,通过承上接下的枢纽作用进行津气与阴阳的升降。

上焦津气下达肾膀胱、下焦津气上达心肺需要中焦枢纽的正常升降,上焦阳气下济于阴、下焦阴津上济于阳,亦需要中焦之助才可阴阳相济。

《灵枢·营卫生会篇》:“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中焦水谷精微向上通过上焦膜性管道进入心肺血脉化而为血营养全身,向下通过下焦膜性管道输布营养及排泄糟粕。

(3)下焦连接肾膀胱胞宫为气之动力

下焦膜性管道连接肾膀胱胞宫,生发于肾的元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膜性通道运行于全身;肾主水,肺为水之上源,亦是通过三焦膜性管道使得肾阳气化水津上达于肺,肺通调之水津下行于肾。

《难经·?三十一难》说:“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道也”,下焦泌别清浊,清者经下焦元气之推动向上向外进行布散,浊者通过下焦膜性管道渗入膀胱与大肠排出体外。

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强调下焦连接肾火,肾火推动鼓舞气之运行,卫气出于下焦,下焦连接肾火,故卫气具有温分肉肥腠理之效,布散全身温煦肌表。

①湿邪:
无论是外感湿邪还是内生湿浊其基本病理均为津液停滞、运行不利,因三焦沟通联络周身表里上下无处不在,故水湿浊邪可随三焦水道停滞于机体的任何部位,导致三焦不通。

②热邪:
无论是外感温热之邪,还是内生火热,均可耗气伤津、沿三焦弥漫周身,热邪还可蒸腾湿浊,导致湿热弥漫三焦。

③寒邪:
无论是外感寒邪还是内生寒饮,均可导致三焦郁滞不通,因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寒邪可导致气血津液运行通道受阻,故可引起三焦不通。

④情志失调:
如长期情绪抑郁,忧思压抑导致三焦气机不畅,进而影响津液、血脉运行障碍,三焦不通。

⑤饮食失宜:饮食不节、过食生冷黏滞等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积滞阻于中焦,气与津液升降失调,导致三焦气机阻滞不通。

治疗中多根据病机主次、寒热并用、多脏兼顾,以疏利三焦为主,可选用柴胡桂枝汤、升降散、四逆散、温胆汤等经典方剂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

疏利三焦气机多选柴胡、枳实、枳壳、香附、木香、厚朴、青皮、陈皮等药物;

寒热并用如柴胡、桂枝、干姜、石膏、黄芩、瓜蒌、大黄等药物;

化气利水如黄芪、桂枝、猪苓、茯苓、泽泻、大腹皮、桑白皮等药物;

化痰散结如白芥子、半夏、浙贝母、茯苓、海蛤壳、牡蛎等药物;

温阳化气如附子、桂枝、炮姜、鹿角片、细辛等;

调和血脉如郁金、姜黄、当归、丹参、川芎、赤芍等;

补气调气之品如党参、灵芝、黄芪、白术、沙参、茯苓等。

通畅三焦,流通气血,解除三焦郁滞病理产物为“通”,即宣畅气机,流通水液及护卫精微,化痰活血散结以通达上下,解除痰核瘀滞等三焦郁滞的病理产物,恢复三焦气机的通畅,

选用柴胡、香附、木香、桔梗、枳壳、旋覆花、陈皮、青皮等理气通畅三焦气机,白芥子、半夏、浙贝母、茯苓、葶苈子、石菖蒲、萆蘚、车前子、椒目等利水化湿祛痰散结

郁金、姜黄、当归、川芎、牛膝、鸡血藤、水蛭、地龙、穿山龙等理气行血以通利血络。

恢复三焦气化,使得气血津液生化有源为“化”,三焦气化功能有赖肺脾肾三脏之气的充足,补益肺脾肾,温化鼓舞阳气助力三焦气化,即补益温化的治疗原则恢复三焦气化功能,五脏六腑各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气血津液生化有源,结节自消。

如用灵芝、黄芪、党参、太子参、茯苓、山药、白术、蛤阶、冬虫夏草等补益肺脾肾三脏之气,化生护卫精微促进三焦气机运行;

用桂枝、鹿茸、炮姜、杜仲、仙茅等温阳化气,恢复三焦气化。

从三焦论治分析治疗肺结节的通化方

通化方中由灵芝、黄芪、桂枝、白芥子、半夏、浙贝母、柴胡、郁金、姜黄组成,

其中灵芝、黄芪、桂枝宣化补益之品为方中之“化”即恢复三焦气化,灵芝甘平,补气扶正固本、滋补强壮;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医学启源》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为补益肺脾之气的要药,生用补益气血还可通行血脉;

桂枝辛、甘、温,不仅可助阳化气,还可温通经脉,三药配伍宣化补益之品,温阳化气,恢复三焦气化,气血津液生化有源,则痰瘀不生,五脏六腑各司其职,转化有序,发挥各自正常生理功能;

柴胡、郁金、姜黄、白芥子、半夏、浙贝母化痰散结活血理气之品为方中之“通”即解除三焦郁滞状态,活血化痰宣畅气机、流通气血通达上下,解除导致痰瘀互结的病理因素。

柴胡、郁金、姜黄调畅三焦气机,解除三焦郁滞,柴胡善入肝胆经,疏肝解郁,宣畅三焦气机,为解除三焦郁滞之要药;

郁金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开肺经之郁,擅长行气化瘀、清气化痰;

姜黄辛苦温,开宣气机为血中之气药,还可疏利肝胆而散郁;三味药物配伍取意于升降散,升降相因,宣上达下,通内调外,使得三焦疏利,气血流通,为治疗三焦气机不畅的要药。

白芥子、半夏、浙贝母三味药化痰散结,白芥子性温,味辛,可豁痰通络,散结消肿,具有消肿辟恶之功效,尤能深入皮里膜外经隧曲道之痰。

朱丹溪言其“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不能达,古方控涎丹用白芥子,正在此义也”;

浙贝母苦甘、微寒,《本草汇言》载“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具有“最降痰气,善开郁结”之功效,可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还可软坚散结;

半夏燥湿化痰散结,《本草经集注》中载半夏“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咳逆”,三药合用为化痰散结、消癥软坚的关键药物。

全方共奏疏利三焦、化痰活血散结之效,临床疗效显著,且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对单纯肺结节病患者可作为激素替代治疗药物,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巨大优势。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了黄芪、灵芝、桂枝等补益气化药物中多含有中药皂苷和多糖等成分,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调节免疫效应细胞功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且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改善肺部炎症,保护肺泡上皮细胞。

柴胡、郁金、姜黄、白芥子、半夏、浙贝母等化痰散结,祛瘀活血药物现代研究发现具有抗细胞氧化,抗炎,调节人体免疫力等功能,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利依据。

但关于本病的中医药研究极少,更无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和实验研宄,因此关于肺结节病的中医药研究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通化方是针对基本病机制定的治疗肺结节病的基本方,针对患者固有病机的不同,应在通化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即通化调治法中的“调”,调燮周身三焦气血阴阳等。

如气阴两虚的患者加用党参、北沙参、玄参等益气养阴;

阳气亏虚者加用鹿角片、干姜等温补阳气;

湿热内蕴者加用败酱草、蒲公英、黄芩等清热化湿之品。

(1)三焦郁滞、痰瘀痹阻、气阴亏虚证:
主症:胸闷,咳嗽,口干咽燥,神疲乏力;
次症:咳痰量少或无痰,五心烦热,盗汗,气短懒言,少寐多梦,皮下结节;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2)三焦郁滞、痰瘀痹阻、湿热蕴肺证:
主症:胸闷,咳嗽,咳痰质黏,痰色白或黄;
次症:脘腹胀闷,口干口黏,大便粘腻不爽,皮下结节;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

(3)三焦郁滞、痰瘀痹阻、阳气亏虚证:
主症:胸闷,咳嗽,神疲乏力,畏寒肢冷;
次症:咳痰清稀色白,气短,口淡不渴,大便溏泄,皮下结节;
舌脉:舌淡暗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弦。

针灸论治肺结节
针灸论治请医师治疗,针灸有风险

1、天宗穴周围找痛点、结节、皮肤颜色不一样的部位,扎针散刺破节。

2、前臂孔最附近(约手臂中点往肘关节方向上去一点),在桡骨内侧缘(靠近心包经这一侧)找痛点结节,扎针散刺破节,刺激孔最阳性点时要同时刺激云门穴(肩胛骨喙突,胸小肌附着点)利用的是肌肉联动效应,筋膜融合效应。

(点揉前臂肺经阳性反应点(特殊的刺痛点、小筋结、皮肤颜色变化或斑疹)桡骨尺侧边缘(帖骨),根据结节部位上下变化位置,左肺用左前臂穴位,右肺右前臂穴位(孔最穴)。

孔最穴,肩胛骨岗下窝中天宗穴(帖骨,痛点、筋结,配合背部刮痧针刺)

治污穴(双侧)点刺放血。

中渚穴透心经,心经开则活心阳,心气起来了则汗收,灵骨透肺经大鱼际,心肺功能不足胸骨锁骨下大动脉压迫紧张则肺经打开,咳嗽从底部到达咽喉,打开后背紧张的膜,干咳的问题难解决大概是璇玑穴处(胸骨柄后面)筋膜应力点振开则解决咽喉处问题,扎的时候让患者咳嗽。

咳嗽乏力胀痛:身柱穴;鼻炎:结点,迎香穴透上迎香穴(透过手触摸到的节点中间)

驷马穴,驷为芳房宿(星),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四宿。

房宿(驷)晨见,开始霜降,驷马三穴正是应了天象“从初秋到深秋”的金气。而在人则为肺之总解部。大多数肺脉病证、肺脏病症都可用到,尤其是肺结节这类疾病则是必不可少的要穴。

依据肺主治节的功能,能治疗调节人体气机运行,从而治血先治气,治气以调血,气活血行而百病消。

人身无非气血,故肺有治理调节气血的功能,也就是行使宰相(相傅之官)的权利,来调整人体气血的均衡。

驷马穴强心活血也是从肺主气而朝百脉的生理功能演化而来的,当然也和肝主藏血密不可分。

因为解部在肺、肝,互为体用,肝藏血,肺主气,血为阴,阴主静,静者不动,肺所主之气鼓动肝血方能周行全身,是以肝血为体而肺气为用,正应了肝为阴中之少阳,肺为阳中之少阴。

针灸辨证加减取穴

风:风池、风府、风市、翳风、风门
痰:丰隆
瘀:膈俞、血海、三阴交、下三重、消瘤穴消瘤
火:行间、侠溪
虚:足三里、关元、太溪、肾俞、中脘、下脘穴、气海、关元加悬灸神阙

肺结节癌变后

脂代谢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脂肪酸与胆固醇代谢紊乱在肺癌的发病中有特异性作用。

高血压人群中,血尿酸水平升高则患者罹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增大,同时认为补充叶酸能够降低该因素所导致恶性肿瘤发生与死亡风险。

甲状腺结节为肺结节最常见共患病,现代医学认为甲状腺结节属内分泌疾病,有研究表明甘油三酯过高及高血压属于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并且在女性中表现突出。

中医则认为结节的产生与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瘀血阻滞相关,甲状腺结节与肺结节以中医角度而言有气滞、血瘀等相同病因。

诸如此类具有相似病因或危险因素的疾病,需要重视其与肺结节良恶性改变的关系,相同的机制与相通的危险因素或间接成为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方法。

肺结节、肺癌发生常会影响到患者情绪状态,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此类不良情绪同样会诱使疾病发生。

长期抑郁情绪除皮质醇水平升高外,会在表观遗传学基因调控方面出现改变,非编码RNA 会在抑郁患者中出现异常,促使部分细胞内基因表达异常。

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异常相关,抑郁情绪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肺癌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恶性肿瘤的首位,原因是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

因此约 70% 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甚至发生了全身广泛的转移。因此,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低,我国肺癌病人的五年生存率甚至不足 10 %。

而早期确诊的患者,若施以及时地干预和治疗,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 80%以上。肺癌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切除,以及多模式联合治疗。

推荐两种不能进行手术的肺癌比较靠谱的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肺癌在国内外开展十分普遍,治疗有效率在73.3-92%。

其治疗手段已由单一的支管动脉内灌注,发展为多种手段联合或同时运用。

肺癌介入治疗常见的手段有:

1支气管动脉内灌注;
2支气管动脉内灌注栓塞;
3肺动脉内灌注;
4肺动脉内灌注栓塞:
5局部瘤体内直接注射,包括x线、CT、B超引导下三种。

支气管动脉供血仍为主要供血(87%),肺动脉参与供血者占10%,鳞癌和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为80%,血动脉与生存的相关性研究提示,尽管肺动脉参与血供,但对生存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经皮局部药物赢接注射(化疗药物与碘化油、碘化油与无水酒精)以及与放射治疗相结合,一年生存率可达78.57%,三年可达59.5096。

局部药物直接注射化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瘤细胞,再加上碘化油的细胞水平栓塞和无水酒精对瘤细胞的直接破坏,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重点推荐碘125粒子肺癌介入手术

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诊时已达到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机会,只能依靠姑息性治疗。利用125I粒子植入肿瘤内部持续发出低剂量1,射线,破坏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繁殖分裂,从而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

影像系统的发展使得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内放疗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得益于计算机定位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的发展,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的放射物理学剂量分布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正常组织细胞损伤少等优势逐渐显示出来。

利用TPS制定治疗计划,医师可以根据患者肿瘤的位置及大小确定粒子数目及植入位置,之后在CT引导,准确穿刺并植入粒子。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而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可以避免损伤很多正常器官.

植入放射性粒子后2个月内肿瘤迅速缩小,2个月左右肿瘤缩小至初始肿瘤大小的50%以内,2个月以后肿瘤缩小速率较前变慢,直到7-5个月左右肿瘤体积缩小至30%趋于稳定不再变化。

放射性125I粒子的半衰期为59.6天,即在第一个半衰期内治疗效果达到最高,第一个半衰期之后由于放射剂量的下降,肿瘤缩小速率也明显变缓。

提示若需要补种放射性粒子,应该以粒子半衰期为界,在在第一次植入粒子2个月以后进行,可有效提高放射效果。

另外,在植入粒子后1-2个月,肿瘤迅速缩小,要密切注意肿瘤缩小速率,及时更新放疗靶区和治疗计划,以免瘤体退缩过快造成放射性粒子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

(1)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局部控制效果较好。

(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后2个月内肿瘤体积迅速缩小,之后缩小速度变缓,即在放射性125I粒子第一个半衰期内治疗效果达到最高。

(3)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NSCLC能够有效的降低多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且不同的疗效等级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4)肿瘤类型是影响125I近距离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鳞癌相比腺癌更易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5)年龄、TNM分期以及合并肺部其他疾病(包括肺炎、肺不张、肺脓肿及胸腔积液等)为125I近距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或学习参考,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焦”不通肺病缠身?老中医:肺健不健康或许还与脾、肾有关
一个中药方子,从上到下,同时帮你清除上焦,中焦,下焦一身水湿
卫气生发于肾,取资于脾,源出于肺,是下焦肾气、中焦谷气、上焦清气
扶阳中医打通三焦法—调气,补中、疏木、降胆、温肾
‘‘分消走泄’’法应用三仁汤辨治心衰
三焦不通杂病多,一个经典方,打通三焦,远离痰湿,失眠上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