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 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不让我的钱变毛了
    52348图,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文章首发于猫哥的视界(maogeshijue),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西瓜数据把“猫哥的视界”归结为财经类,搞得我不写两篇财经文章以后都不好意思和大家打招呼。

    财经就财经,我也来个理科生看财经系列?

     不能让老百姓的票子变“毛”了

    12月1日,央行易行长说了一句话: “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这句话让我琢磨了好几天。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导表态一般都是含蓄而内敛的。有的事领导只做不说,有的事领导说了也不会说透。所以,把领导话里话外的意思琢磨明白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

    易行长这句话我觉得有三点值得分析。

    其一,过去我们央行行长为什么就没说过类似的话?现在为什么易行长要说这样的话?

    其二,易行长这句话与未来的货币政策趋势有什么关联?

    其三,结合未来的货币趋势,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

     钱是怎么变“毛”的

    在分析这三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最基础的问题:

    钱是怎么变“毛”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好像很简单——钞票发行多了,钱自然就变“毛”了。这个回答理论上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你是很难挖掘出经济运行本质的。

    猫哥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定性的问题,最喜欢建一个量化的数学模型来分析。

    在宏观领域与货币关联最紧密的有三个指标:M2,GDP,CPI。

    M2代表货币投放量,GDP代表我们创造的财富,CPI代表物价水平。那么,这三者的增长率就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M2=(><)GDP+CPI

    这个数学模型啥意思?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M2>GDP+CPI就是量化宽松。你想想,假如GDP增长创造的财富是6,CPI物价上涨是2,6+2=8,但是这个M2增量却是10,10大于8,也就是说发行的货币超过了财富增长+物价上涨。这就是量化宽松,货币放水。

    同样,M2<GDP+CPI就是去杠杆。也就说,发行的货币小于财富增长+物价上涨,市场上货币明显短缺,大家手里都缺钱,就会到处讨债要钱,欠钱的人想借钱还债也很困难,逼着所有人降低负债。

    M2=GDP+CPI就叫“稳杠杆”,也就说,发行的货币大致等于财富增长+物价上涨,货币投放量与经济增长大致匹配,大家负债水平相对稳定。

    我按照这个数学模型做了一点功课,把2013年—2018年M2、GDP、CPI这三个指标的增长率数据,以及M2-GDP-CPI的数据做了一个表如下(为啥选2013年这个时间节点?原因你们自己去想)。

    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从2013年—2016年我们的货币其实一直保持较为宽松的状态,2017—2018年“去杠杆”货币收紧,所以这两年大家都感觉日子不大好过。

    今年的货币政策是“稳杠杆”,所以我估摸着今年M2与GDP+CPI增长率会大致相等或者略微多一些。

     货币蓄水池

    现在问题来了,在货币宽松时期,也就是M2>GDP+CPI,这个M2增发的货币除了被GDP增量以及物价上涨所吸纳,多余的钱去哪里了?

    去货币蓄水池。

    这个货币蓄水池你也可以理解是挖的坑——专门来填超发的货币增量。

    为什么要挖坑?

    因为不挖坑,增发的货币就全流到GDP+CPI这两个池子里去了,而GDP增长的财富是确定的——也就是吸纳的货币是稳定值,那么多余的货币一定会流到CPI中,从而导致物价飞涨,那可就不得了了。

    那么,为什么要超发货币,让M2=GDP+CPI不好吗?

    因为任何经济体不同行业的回报率是不同的,如果让M2=GDP+CPI——管理层的想法是每增长1元的GDP匹配1元的货币,然而,理想很丰满,显示很骨感——

    资金没有这么听话,资金一定会向回报率更高的领域汇集,最后导致一些回报高的行业钱多得花不完,从而制造行业泡沫,一些回报率低的行业钱不够花,导致行业萎缩。

    按:未来央行发行带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理论上就可以实现精准管理货币的去向。

    所以,管理层不得不要多增加一点货币投放,让回报率低的行业多少也能雨露均沾。

    那为什么现在提出“稳杠杆”让发行的货币大致等于财富增长+物价上涨呢?呃,这位同学你先坐下,这个问题已经大大超越了课堂的进度,我们还得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弄明白,这个课程的进度才能继续推进。

    回到之前的问题,这个货币蓄水池(也就是坑)是什么?

    这个坑就是房市与股市。

    这两个坑专门解决超发货币的去处。

    比如,2015年M2-GDP-CPI=4.96,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所以,那一年股市暴涨,半年时间大盘指数就从年初的3000点飙升到6月的5000点!后来管理层紧急踩刹车,最后就那啥了。

    股市受到重创,但是超发的货币总要找出路啊!

    所以,从2015年年底到2017年,我们房价也开始起飞。2017年货币收紧,当年M2-GDP-CPI=-0.29,17年底到18年一头扎进房市的投资者基本就被埋进坑里。

    说实话,房地产这个坑虽然在稳定CPI有重大贡献,但是这几年其实越来越不受待见,原因很简单,房地产这个行业吸纳的资金太多了,已经严重影响了其他行业的资金流入,另外房地产行业规模做得越大,我们居民负债率越高——这也不符合去杠杆降负债的宏观目标。

    所以,这几年宏观政策对房地产越来越不友好,从“房住不炒”到“不将房地产作为经济刺激手段”的定调,到金融机构严格限制房地产行业的融资规模,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链也就越来越紧。

    资金链从紧会对房地产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变化就是逼着房地产企业加快经营周转速度。碧桂园提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周转口号——“当年拿地,当年开盘,当年售罄”,所以,碧桂园成为中国房企第一名。

    当然高周转产生的高速度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碧桂园登上房企第一的宝座没多久,就爆发出房屋质量等等一系列问题。

    你看看,从宏观到微观都是一脉相承,一个宏观的货币政策的变化一直可以影响到微观的房地产运营模式。

    所以,只要国家宏观政策不变,房地产行业拼周转速度的趋势就不会变,过几年我们就会看到,最后房地产行业能剩下来的一定是“跑得快”的企业。

     去杠杆与去产能

    现在我们把视角再拉起来,回到宏观的视角。

    为什么现在提出“稳杠杆”——让发行的货币大致等于财富增长+物价上涨呢?

    我们前面说过,资金是不听话的孩子,它有自己的意志,如果让发行的货币大致等于财富增长+物价上涨——资金一定会向回报率更高的领域汇集,最后导致一些回报高的行业钱多的花不完,从而制造行业泡沫,一些回报率低的行业钱不够花,导致行业萎缩。

    对,这就是管理层的目的。

    国家要调整经济机构,转变增长方式,让增长的质量更高,就是要淘汰落后产能!

    只不过过去淘汰落后产能是用行政手段,现在是市场手段——让资金去做出选择。这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含义。

    所以,“稳杠杆”还是间接的“去杠杆”,不过这是结构性的去杠杆,让市场的资金来选择——哪些行业的“杠杆”要去掉。

    去杠杆没有停,去产能自然也不会停。

    所以,最近虽然没怎么提“供给侧改革”,但是这个事一直都没停。

    供给侧改革在生产端,所以,这几年大多数做企业的都感觉日子不好过——这也符合逻辑,去产能,夕阳产业日子不好过;去杠杆,别人逼着你还债日子更不好过。

    当然,管理层也不是放任“市场配置资源”而啥也不干预,如果资金去了管理层大力扶持的领域——比如高科技产业,那自然继续支持;但是,如果资金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比如房地产,那就要干预了。

    反正房地产就是一块海绵,市场缺钱,资金水龙头又不愿开闸放水的时候就把这块海绵挤一挤,因为这块海绵过去吸纳的存量资金很大,所以,挤一挤总会有的。

     回答几个关键点

    现在我们可以来分析易行长讲话的几个关键点。

    其一,过去我们央行行长为什么就没说过类似的话?现在为什么易行长要说这样的话?

    过去我们货币政策总体属于量化宽松,绝大多数M2>GDP+CPI,这种情况下,虽然有货币蓄水池解决超发货币的问题,让通胀总体可控。

    但是超发的货币大多流入了房地产这个坑,房价虽然在CPI占比不大,但是房子也属于国计民生基础产品,房价上涨对于买房者而言也是“票子变毛了”,所以过去我们央行行长没法说这个话。

    现在为什么易行长敢说这样的话?

    因为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M2不大可能以2位数的速度增发货币了,我个人判断是未来M2或者略高于GDP+CPI,或者就干脆大致相等。

    只要这个货币水龙头能管住,理论上就没有多余的货币去制造资产泡沫或者商品泡沫,没有泡沫央行行长就有底气说——不能让钞票变毛了。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

    把钱存进银行里躺着不动?

    这个恐怕有点悬。

    我找了一组近6年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数据,我把它与前面三个关键数据放在一起,大家直观感受一下。

    你看看,最近三年银行定期存款利息连CPI都没跑过。

    实际上如果要求财富保值增值,我觉得财富收益至少要达到GDP+CPI。

    这是什么含义呢?

    含义就是你的财富收益扣除通胀后,至少要达到GDP增长率——也就是整个社会平均财富增长水平。

    如果你的财富增长扣除通胀之后连社会平均财富增长水平都没达到,按照相对论理论,你的财富其实也在缩水。

    如果未来我们大的货币政策基调是M2=GDP+CPI,跑赢GDP+CPI就是跑赢M2,跑赢M2就是跑赢了印钞机。

    现在问题来了,怎样才能跑赢印钞机?

    投资房地产吗?

    如果买房投资收益能达到GDP+CPI,大家想一想会是啥结果?

    那一定是整个民间资金都向房市流动!

    这是管理层绝对不希望看到的结果,过去十几年由于我们M2政府长期以两位数增长,房地产这个坑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泡沫,如果继续放任民间炒作房产,最后泡沫破灭之时就是经济崩盘之日。

    那么,我们换一个思路,假如你是管理层,你会允许民间资金进入那些领域获得大于等于GDP+CPI的回报?

    房地产没戏;

    银行理财肯定达不到;

    商品市场会引发通胀;

    创投与产业投资门槛太高;

    只剩下一个——

    这就是股市!

    呃,这个推理还真不是我瞎猜测,其实管理层想干什么都是明牌。

    同样是货币蓄水池,管理层完全是两个态度:

    房市是“房住不炒”;

    股市是“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的诉求”。

    政策导向一目了然。

    12月最高层有个会议没有提到“房住不炒”,一干楼市大V就如同打了鸡血了一样兴奋起来,开始鼓吹房价即将大涨。
    看到这些言论我就想笑,经济下行压力大,管理层在一线城市有条件放松房地产限购是有可能的,但是房价大涨是绝无可能的。
    今年美联储3次降息,国内降息呼声也很高,虽然我们CPI10月达到3.8,但那是猪师兄惹的祸,拿掉猪其实是通缩。
    那么,管理层为什么顶着压力不降息?
    11月我们CPI已经冲到4.5,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5,居民存款压力已经非常大了,如果降息,那么居民存款会向什么地方流动?
    那一定会向房地产流动!
    没办法,买房投资的惯性太大了,这个弯不是一时半会能扭转的。
    就为了压着资金不往房市这个池子跑,宁愿资金躺在银行里也不降息!
    当然为了给实体经济减轻负担,我们央行也煞费苦心搞了一个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前段时间扣扣索索降了5个基点——
    相当于降息0.05%,实际效果可以忽略不计,这还是对实体经济,房贷利率依然保持不变。
    所以,对于房市与股市这两个传统的货币蓄水池,管理层现在干的事就是填房市池子,建股市池子——房市要减少蓄水量,股市则多多益善。

     有趣的数据

    给一组有趣的数据。

    假如未来中国GDP是6,猪肉价格控制住后CPI回到2,那么,我们的M2大致就是8左右。

    现在问题来了,投资什么能保证年化收益能达到8%?

    房价如果不大涨,即使部分中心城市房价有点涨幅也会被各种税费对冲掉,没有房价上涨的收益,存量房产净资产收益率还不到3%;

    而中国股市所有上市公司净资产平均回报率恰恰是8%。

    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

    国内机构对A股前景很悲观:GDP都到6了,可能要跌到5,所以,国内机构在资本市场一直是卖卖卖;

    境外资金对A股前景很乐观:中国GDP还能保持6!就算再下跌一点也是全球第一啊!所以,北上资金在资本市场一直是买买买;

    两拨人交错而过,互相骂了一句傻X,然后坚定的背道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房地产泡沫何时破裂
过去十五年90%的人更穷了,99%的人不知道怎样赚大钱!
中信固收:M2与CPI从背离到共振
两张图片揭示经济问题的本质
20年的房贷,其你只用还12年!房贷选20年还是30年划算
民间收藏的财富论(五)艺术品资产的信用,就是财富杠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