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书速递 | 《三溪草堂读画记——高继文中国画赏析》 李然 著

高继文

斋号三溪草堂。福建诏安人,1930年生。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当代诏安画派的领军人物。

李然

福建诏安人,1964年生。198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漳州分校党委书记、校长,研究员。

封面题字:刘正成
(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陈传席题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卷 首 语
解衣盘礴,画家旁若无人,不讨好众人;
返虚入浑,欣赏者“看竹何须问主人”,当直入画中遨遊。
至若读评论文字,则有三种境界:似看将军都督高头骏马拥兵而前,自然是顿觉神旺,却也令人且敬且畏;再者似灞桥风雪中见文人雅士蹇驴破帽负锦囊觅诗,别有一番风韵,可怜可爱;还有一种是茶烟袅袅观人弈棋,局外人而得局内之趣,神往心追,偶有所得则会心而笑,可谓载赏载思。后一种境界我读李然君《三溪草堂读画记》然后渐悟。

己亥冬,继中识

(林继中:闽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闽南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三溪草堂的好观众(代 序)
◇沈金耀
李然是我恩师的长子,从他六岁时就认识他了。他们家有令人羡慕的家庭气氛,慈爱、和谐、宽容、民主、快乐,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李然天性自然、悠闲自如,还有些不拘小节,这些性格因素使他在三溪草堂观画时自然而然地采取更为纯粹的审美视角,可以了无挂碍地进入绘画审美享受之中,因此成为三溪草堂的好观众。  
高继文老师的画真好。自然引起各行各界的关注,收藏家、批评家、学者、画家、出版商、画廊主人等等,他们都很内行,也很专业。但他们以专业的眼光看画,反而忘了观画最重要的是审美享受。收藏家要考虑作品的收藏价值,作品的真伪,创作年代,生怕看走眼了,实在没福气停留在审美享受之中。批评家和学者看画更要端一下架子,中外理论,古今画史,风格个性,师承门派等都要考虑周全,说一两句评语也必须引经据典,还不能说错,过于理性的思维也要求尽快跳过审美阶段。画家观画本来是最能引起共鸣的,但画家往往也有自己的审美偏好,对一些不合自己口味的绘画作品,往往看不到它的好处。画商观画,如果老是沉湎于审美享受之中,生意就做不下去了,生活所迫,亦不能停留于审美阶段。
然而高师之画,简直就是故乡田园风物的无声之诗,这需要同样率真的观众,先好好地看画,与画家共享家乡美物,然后再去展开想象的翅膀。石涛《画语录》有《尊受》一章,开头就说:“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也。”“受”是审美(感性)感受,“识”是常识、知识、理性。第一句是说人先有感性的感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知识、常识。第二句“识然后受,非也”更耐人寻味。我们如果注意到石涛并非泛泛讨论认识论问题,而是针对绘画艺术而言,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理解这句话,那么它的意思就是如果受原有的常识、知识所限制,你就无法纯粹地感受自然,感受绘画作品了,因为先入为主的意识限制了审美感受的开放。好好的画作一下子就被归并为收藏品、商品、研究对象,你过于专注画作的某一方面,而对其他方面的意义便可能视而不见,因此你就无法好好看画,未能欣赏画家的精心创作了。王国维推崇的“无我之境”也是强调直接感受自然景物、自然情感,在有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气韵、格调。
太专业了,往往就像石涛所说的是“识然后受”,反而被专业知识(往往也是偏见)所限制,未能充分放开自己的审美感受。当然,各种专业人士也可以放下自己的身份欣赏绘画作品,但要有自觉放下功利之心的意识才能自在地沉醉于审美享受,从而更充分地欣赏艺术品。
李然不同,他没有那些杂念的羁绊,他走进三溪草堂自自然然的是一个纯粹的观赏者。读他的《三溪草堂读画记》,可称得上是澄怀读画。高师笔下,鱼虾蔬果皆可入画;李然观画,形色香味先行品尝。高师与李然,相与赏画,观画起兴,神与物游,畅神抒怀,乐何言哉!乐乎,悦乎,畅快乎……他们沉浸于单纯的审美愉悦(非功利的情感愉悦)之中。
当然艺术欣赏又不局限于审美感受。观画者在审美愉悦之中亦忍不住诗兴勃发。高继文老师深厚的人生智慧贯注于笔墨之中,溢于画外,其画作颇具画外之意。可贵者李然能文,可喜者李然作文没有专业拘束,所以观画时不做偏狭的思考,能够直观画作而诗兴勃发,将其在三溪草堂观画时的真实感受、真实想法著为美文。
李然于三溪草堂观画,纯粹欣赏,有感而发。其文亦真情流露,无拘无束。在李然笔下,高师之画鲜活可感,其文再现高师画作之真景物,真感情。这是李然《三溪草堂读画记》最可贵之处,引导读者特别关注高师画作之审美表达。充分的审美感受之后自然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才是真正的画外之意、象外之象。李然充分享受观画之乐的同时,也与高师海阔天空地神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论画无禁忌,艺术人生无所不谈,思想自由交流,引发不少关于艺术的真知灼见。因此,在《三溪草堂读画记》系列文章中我们看到了高师在审美愉悦中的可爱形象。
“三溪草堂读画记”,俨然成为诏安画坛值得研究的个案。可研究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观画?画家需要什么样的观众?画家喜欢什么样的观众?
读《三溪草堂读画记》,或许会有诸多有益的启发。
2019/7/4
(沈金耀,福建诏安人,文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教授)

高山仰止  继之以文
——读《三溪草堂读画记》   ◇钟小霖
连日以来,几乎是焚膏继晷地拜读了老同学李然君即将付梓的这部由三十多篇图文并茂、深富学养的美文组成的著作——《三溪堂读画记》(下文均简称为《读画记》)。阅罢,真如“唯美王子”王尔德所说的那样——“如果我写不出美丽的书,至少我可以读到美丽的书,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使我快乐?”——让我有一种饱餐一场玉盘珍馐琳琅满目的艺术盛筵的烈切快感。于是,将这份真切的快意和感动分享而出之念也于我的心底油然萌生。于是乎,冒然札记如下。
《读画记》的主旨蕴意,诚如李然在该书的《跋》中所自道的那样:“实际上也是读画家,在读画和读画家的过程中也读自己,观照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并表达对家乡诏安和对高先生的一份深情。”就此而论,李然《读画记》所集成的这三十来篇幅度不长的短文是曲尽其致了的,让人读后不能不为之兴“传神妙笔著春秋”之叹。
年逾九十的高继文先生是诏安一位甘居乡野、勤于创作、精于技艺、著作等身的老画家,赢得到同道“白石之后有此翁”(陈传席语)的盛赞,堪称是艺术的常青树、画坛的不老松。“三溪草堂”便是高翁的斋号。
李然,籍出诏安文庙街书香门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负笈榕城求学问道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亲炙于黄寿祺、陈祥耀、俞元桂、孙绍振等名师宿儒之门下;学成后归乡服务桑梓,历时近卅载,以好学覃思擅于属文而蜚声乡党平步进益,现重返杏坛领衔漳州电大。
《读画记》让我们晓得,李然学成归乡后,结识高翁,并尊之为师长,在此后的卅余载中与高翁过从甚密,因心神相契而引为忘年之交、不请之友。他们师弟之间结成孔颜之谊的美事,已然成为丹诏文坛的一大佳话。正是有着如此深长而厚实的情缘、学缘与道缘,方有这部让人一读而能为之震撼的《读画记》的撰造并面世。
读完《读画记》,让人感佩至深的是,作者以精致而饱含的深情、美妙而富有哲思的笔致,通过对高先生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的绍述与赏析,把高先生坎坷的人生历程、不懈的艺术求索、独特的风土题材、精湛的绘画技能、纯净的笔墨情趣、斐然的创作成就和高卓的生命境界,全方位多侧面地加以立体化的展示,让一位诗书画“大全”式的老艺术家的生命存在得到了充分“在场”,生命境界得以赫然“澄明”;也让我们读者在与之“共在”或“相遇”中,得享一份久违了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及,心向往之”的洗礼和感动。
《读画记》这组动人的美文“区块链”,周全而成功地为读者“写”出高翁这般深致、丰满而高标的生命形象,可谓是“高山仰止、继之以文”,达到了一种与高翁作画致艺一向所祈的“成教化,助人伦”之意趣相协和的审美效果。这样的悦读效果的实现,我想与李然在文章目次编纂方面的独特经心是颇有关系的。
在《读画记》汇篇成书中,整部著作的目次并没有依照各篇文章成文之先后依次编排而下,而是首先借着对著名学者林继中的访谈录开篇,自然而富有权威地导入关于主人翁高继文的话题。如此之后才通过三十篇具体的“读画记”张弛有致地展开主体的叙事。这展开的节奏,就是以约略十篇独立成篇而内在意蕴又能相互呼应涵贯的文字为单元,分别围绕着身世经历与人生志趣的确立、技艺修习与创作风格的形成、艺术精神与生命境界的追求和“证成”等三个方面展开。这样的叙事结构,赋予了《读画记》一种气韵生动的整体张力,而这种张力显然是得益于作者在编纂上的这种匠心独运。
知会了《读画记》的这一叙事策略及其所达到的成功的阅读效应,油然联想起王国维的那段著名的话语:“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段震古烁今的艺道之论虽然只指涉诗词,然而,又有谁能说作画作文何尝不亦如是呢?《读画记》系列文本所呈现的高翁之作画和李然之为文的风致,无不深契于王观堂所示的这番艺术之道,所以也都分别在各自的学域里几臻于至境。
诏安,地处闽地至南,素有海滨邹鲁之誉,尤以久享“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之名而著称。斯地文风长炽,俊彦辈出,列入载籍的书画名家多如繁星。如果说德艺双馨的画坛大师高继文是一颗中国当代艺术的常青树、画坛的不老松的话;那么,成就他的除了他自身的独特禀赋和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品格外,就是他自始便自觉地把他自己的艺术之根,深深的扎于故乡诏安那片人文荟萃的沃土中,自觉而自信地从中汲取丰厚的人文资源以不断地滋养自己,使艺术生命长盛不衰。对此,李然在《林家》《三溪》《谢家》《家山》《知音》等文中的发掘和阐释是深致而令人信服的。
尤其让人动容的是,在聚焦追述高翁艺术成长本源及艺术追求心路历程的同时,李然也不惜笔墨地对诏安深厚、广博的人文底蕴加以富有诗意的发掘,并对深蕴于其中的动人轶事和高标的境界加以深情的讴歌和礼赞,淋漓尽致地舒达了无尽的乡愁。如《谢家》篇中对前贤谢芸史、谢琯樵姐弟之真诚景仰和称道,《知音》篇中对许沙洛先生的深切缅怀和礼赞。这些,无不让人读之而不禁为之泣下。
相当长的时间以来,不佞我对于地域偏而狭的诏安何以能文风长炽、俊彦辈出的赜奥长思不解。读了李然的《读画记》后,我似乎有所了悟,正是有着一茬又一茬像他这般学而有成且赤子之心未泯的后生才俊,不断地甘于用心灵和生命去契接和赓续前贤的斯文之道,葆任家乡斯文不坠、薪火不熄。这真如夫子所言的那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李然生长于丹诏那方霄壤之间充盈着艺术气韵的洞天里,长期浸润于众多书画艺术家汇成的海洋中,我虽不知晓李然本身的书法或绘画之修为臻于何境,但从他的这系列有如“区块链”的《读画记》的美文中,我清晰而强烈地感受到:他对中国画技艺中的勾勒躜捉、皴擦点染等技法是了然于心,并能得心应手地将其吸收化用为自己的文法和笔致。在《读画记》的每一个层面的书写和阐释之中,无论是对高师整体生命气象的多侧面立体式展示,抑或是对丹诏故土自然人文内蕴的全方位深层次表彰,他都能从容有度呼应自然地运用勾勒、皴染的笔法加以书写,把故乡人文历史的吉光片羽和老画家的东鳞西爪摭拾得妥帖而恰切,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地与主体话题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达到了“笔参造化,学究天人”的境界。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领略到李然厚积薄发的致学为文之功夫和风致,教人为之心悦诚服。
这里需要着意说明的是,我对于李然能稔熟地化用绘画技法而成为自己的书写文法和笔致的称述,并非出乎一己之私;而是借着从诗词化用前贤经典语句的创作手法这一理道为根据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于诗词的化用是这样评价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美成以之入词,白仁甫以之入曲。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者也。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王国维的理解显然是悟道之论。而在王论修辞中的“借”,窃以为毋宁是一种吸收、消化后的运用,只是他着眼于从境界上说,而在我的语境中是就创作技法而说的。李然的这一“借”,事实上是一种跨艺域的化用,其功夫要求比起诗词在同一艺域的化用更赋挑战性。
《读画记》展示的是李然所心领神会的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高继文先生朴茂而高卓的生命形象和人生境界,堪视为一部图文并茂、感人至深的关于主人公的“别传”。同时,这也是一部深情款款、美趣盈盈的国画艺术欣赏启蒙读本,寓于其中那宏富的绘画艺术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对于如我这般道外之人方外之徒的读者说来,无疑是深具直观而丰饶的绘画欣赏启蒙教益的。为此,我愿意报以诚挚的感念。
另外,《读画记》深情地描摹了“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诏安那方富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当代地方文化神韵和精神风貌,并富有情调地讴歌、传扬了历代乡贤的动人事迹和高尚情怀,情透纸背,催人泪下;也可谓是一部生动感人的乡土教育的好读物。
二〇一九年冬至于土拙书屋
(钟小霖,福建惠安人,1985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资深编辑)

自 跋
《三溪草堂读画记》的写作缘于几年前林继中先生的建议,契机则是今年元月十五日在北京国家画院举办的“继之以文·高继文中国画作品展”的大获好评,高继文先生声名远扬之际。本书收入我今年四月份以来利用工作之余,陆续完成的四十篇关于高继文先生生长环境、创作过程、绘画风格、艺术价值的短文。附录收入前年我根据高先生手稿和访谈整理的《从艺漫谈》。
我得识高继文先生卅余载,过从甚密,常得提撕,尊之为长辈高师。彼亦待我甚厚,相契于心,引以为忘年之交、不请之友。三溪草堂读画,实际上也是读画家,在读画和读画家的过程中也读自己,观照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并表达对家乡诏安和对高先生的一份深情。九十岁的高先生是一部大书,很沉,很厚,我虽追随他三十多年,但仍难以理解透彻,言不尽意。因此写作的过程也是学深悟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轻松、愉快的享受,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并一直延续下去……
本书作为漳州电大美育进学校和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的辅助教材,如若有助于广大读者对中国书画的研习和鉴赏,那将是我莫大的欣幸!
最后,我想把木心先生《云雀叫了一整天》里的一首诗,献给高先生,也献给鼓励、帮助本书写作的各位师友、同事、家人,以及各位读者。
知与爱
我愿他人活在我身上
我愿自己活在他人身上
这是“知”
我曾活在他人身上
他人曾活在我身上
这是“爱”
雷奥纳多说
知得愈多,爱得愈多
爱得愈多,知得愈多
知与爱永成正比

己亥冬至于漳州电大行知楼


作/品/选/登

《澡雪》  68cm×136cm  陈传席题


《春夜喜雨》  68cm×136cm    陈传席题

《许沙洛诗意图》  68cm×140cm

《家山》  180cm×97cm

《八仙纪游》  118cm×68cm

高继文、魏传义  《松鹤延年》  100cm×68cm

《蔬果四条屏》  34cm×138cm×4    陈传席题,高继文画

《拟八大山人法》  68cm×136cm

《同气相亲》  68cm×80cm

《泼墨写芭蕉》  68cm×95cm

《猫蟹之战》  68cm×102cm

《圈猪致富》  68cm×136cm

封底篆刻:苏东河
(山东济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师读画】
陈传席:白石之后有此翁!高继文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开幕在即!
学习明代画家风格,上睿山水画欣赏
高奇峰先生画作欣赏(一)【57P】
这位老画家一幅作品盖十枚印章,是为防赝品吗?
《试论中国画写意墨竹的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