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篇太极拳的好文章,看罢如醍醐灌顶!
userphoto

2024.05.07 山东

关注


功夫就是对于至简的内容不断重复,从而身心全面开悟!每天,每月,每年就练一个动作,你看功夫上不上身!

一、“身如气囊”
“身如气囊”就是打拳时身体如同一个充了气的大气球,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变化而胀缩鼓荡。
蓄势时:体内内气由四梢向丹田回收,身体有收缩感,此过程称为“合”,属阴;
发势时:体内内气从丹田向四梢扩散,身体有膨胀感,此过程称为“开”,属阳。
我们把身体随着拳势蓄发变化产生连续的、有节律的胀缩感称为“开合鼓荡”。身如气囊的胀缩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掤劲”,“开合鼓荡”就是体内掤劲充盈变化的结果。
掤劲是刚柔相济的弹簧劲,是具有球体感的膨胀劲,是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所有劲力的“母劲”,因此太极拳又有“掤劲拳”之称。太极拳掤劲的鼓荡、充盈程度标志着习拳者功夫的深浅,对技击和养生效果影响极大。
二、“吸轻呼沉”
“吸气呼沉”:吸气时有气流沿督脉上行(“气贴背”)之感,身体上提变轻,使蓄势时身体转换轻盈灵活;呼气时有气流顺任脉下行之感,身体下沉变重,使发势时打击对手沉稳有力。
行拳时呼吸要遵循“细、匀、深、长”的原则,任何时候呼吸都要以放松和舒适为本。
三、“手指胀缩”、“掌心吸放”
“手指胀缩”、“掌心吸放”是身体开合鼓荡“形于手指”的结果。既然是“身如气囊”,手掌作为气囊的一部分,自然会随着身体一起胀缩鼓荡。
蓄势时:随着吸气掌心微微内凹,劳宫穴内含,手指有被气抽向丹田而收缩变细的感觉;
发势时:随着呼气掌心微微外凸,劳宫穴外放,手指有丹田向外充气而膨胀变粗的感觉。
手掌心随着拳势蓄发开合所形成的这种凹凸吸放变化,有类似吸盘吸放的感觉,其实这就是太极拳常说的“粘黏”劲。要求学员在推掌时掌心有外凸之意,收掌时手心有内凹之意,以此体会太极拳的“粘黏”劲。
手掌是身体感觉最为敏感的部位,故有“太极功夫手上看”的说法,有一天你在行拳时随着拳势蓄发变化手掌出现了胀缩、吸放的感觉,恭喜你已经踏进了太极拳之门!
四、“脊柱行拳”
“脊柱行拳”是指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打拳方式。学拳初期,是用手脚来打拳,使得是局部力和僵力。
进而学会了以腰带脊,发挥腰部的枢纽作用,再随着功夫的加深,“腰”会逐渐成长:先是与胯连成一体,以腰胯来带动手脚,接着脊柱上下伸展,形成一个连接百会和会阴穴的身体中轴线(也称“中垂线”)。
臂和腿好像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打拳时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动手不动腰为僵手,迈步不用腰为死步。上肢要体会“以腰带臂”的感觉,下肢要体会“步随身换”的感觉。
我们常说:“四块松,全身松”,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肩胯的放松,在太极拳中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
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体脊柱的S曲线得到适当调直,可以纠正头颈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做到身法中正。
脊柱的“左右转动”是太极拳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是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的主要方式。
脊柱的“前后张弛”是说脊柱如同弓背,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送张弛;
蓄势时:脊柱随着吸气微微后弓,称为“吞身”;
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前驰,称为“吐身”。打拳时脊柱随着拳势开合变化和拳势呼吸呈现出节律性的张弛,这是形成太极拳开合鼓荡的动力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拳、悟拳的各种感觉和级别!
打太极必备的三种功法,看懂之后进步飞快!
练习太极要记住的这些感觉,你有吗?
练拳重在找感觉
练拳重在找感觉——黄复元 ——中国武术在线 太极拳的论坛
寻找太极拳在身上的感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