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换个教育方式,也许你也能培养出下一个董卿


从2016年的《中华诗词大会》到2017年春晚因口红上头条,再到2017年2月开播的《朗读者》,除了春晚主持担当,董卿又将她的才情悉数展现给了观众。这时我们才发现,抛开“央视一姐”的标签,董卿亦用自己的文思泉涌完美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几个字。


当台下的专家们探讨李贺的诗词抛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时,董卿脱口而出的是“月如无恨月长圆。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当攻擂者遗憾离场时,董卿用陆游的“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鼓励离场选手。这份婉约才情,如果没有大量的诗词储备量,是装不出来的。


谈吐优雅的才女总是让人喜欢的,面对大家歆羡的目光,董卿直言,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教育非常严厉,每天必须抄写成语、背诵古诗,董卿在父亲的强迫中默默做着这些事,当时的她觉得自己就像轮子上的小仓鼠,总是忙于满足父亲的各种决定,也总是无法达成父亲的各种期待。父亲“挑剔式”的教育方式尽管让成年后的董卿收获了无数鲜花和掌声,可是却也让她在一个不快乐的童年中养成了不断挑剔自己、质疑自己的性格,童年不再,可是这种不快乐、不放松的状态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


董爸爸严苛且并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是现在大部分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缩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观念也依然是众多家长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可是成功的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条条大路通罗马,换一种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这样不是更好么?


与中国的大部分家长相比,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的师范大学教授陈德勤自然是深谙教育孩子的真谛。陈教授深知兴趣和快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当小外孙煊煊对他提出“为什么家里其他人都会收到信,而我却没有呢”的疑问时,陈教授开始每天给煊煊写一封信,且一写就是三年多,从孩子三岁开始,一直到他上小学。



开始的时候,陈教授并没有很刻意地为煊煊做教育计划,只是单纯地想让孩子开心,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着煊煊的成长,陈教授信的内容也从开始简单的问候、鼓励变成后来的讲故事、说道理,薄薄的信纸承载着外公对煊煊深沉的爱,就这样在祖孙二人之间传递。三年的时间,一千多封家书,每次落笔陈教授都坚持着自己的初心: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生活,学会成长。



就这样,煊煊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中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在“晨兴才启户,艾叶拂人头”中知道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风俗;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感受到了与好友分别时的不舍……


陈教授不仅将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融入了孩子的生活,伴随孩子成长,更是从一千多封信中精选有代表性的集结成册。一本《外公家书》,让更多的家长学会了如何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在快乐中培养孩子的兴趣、树立孩子正确的三观,让孩子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古诗词中,藏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人生百态,藏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繁琐,也藏着“诗酒趁年华”的随性洒脱。让孩子在纯粹、宽松的环境中学会成长、学会快乐、学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正是《外公家书》想要为大家带来的。


想知道更多适合孩子读的诗,请关注陈德勤、陈允斌合著的《外公家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一封封家书,看父子间互动,品教子之智慧 | 10月主题书单
左宗棠的家书来谈育儿的书。
乱杂无章:外公的手稿
一位教师写给女儿的家书,竟惊动教育部,看完以后潸然泪下
爱孩子,就给他写信
欲成大器者,必读这封流传千年的家书,莫让自己一事无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