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孩子来到人世间最先认识的人是爸爸妈妈,孩子最早学会说的词汇是“爸爸妈妈”,孩子出门在外最想念的是爸爸妈妈。孩子是看着爸爸妈妈的脊背长大的。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第一次啼哭,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吃饭,第一次穿衣服,第一次上学……都会使爸爸妈妈由衷地高兴。在这无数个“第一次”中,孩子小手拉着爸爸妈妈的大手走进了人生世界。所以孩子的最直观的榜样也是爸爸妈妈。

家庭教育,是指孩子从出生一直到长大成人,一生所受到的家长对他们实施的全部教育和影响,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有意的和无意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家长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四川人说四川方言,河南人说河南方言一样,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作用大得多的本质教育。意志、胸怀、品德、习惯的形成,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一个好人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位好的长辈给过他终生受益的教诲;一个坏人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位不称职的长辈给过他终生难以摆脱的误导。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会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之路;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会使父母留下终生的遗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道染缸;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教育是人类的希望。

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为了家庭的和睦美满,我们每一位家长理应承担起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

家长自身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不要以为只有家长有目的的同孩子谈话时才是教育孩子。家长在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孩子。家长在上班前怎样检查自己的着装,迎送客人时怎样和来客握手,怎样对待朋友和坏人,在客厅里以怎样的姿势跟别人谈话、说话时的表情和举止,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不过我们自己不注意罢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的言谈举止反映的正是家长的形象。

有些父母亲,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却深得孩子的敬重,那是因为他们那种正直、忠厚的为人,勤劳勇敢的行动,勇于牺牲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孩子,教育了孩子。这正是人格的力量。伟大的父母正是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孩子的。那些讲究公德、富有教养、心胸豁达、处事公道、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充满爱心的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成长的航标。

优质的家庭教育,不是优在“说”,而是优在“做”。家长对的人格感染和习惯影响,这是家庭教育的上乘境界。

有一位农民,将家里五个孩子全都培养成了大学生。记者去采访这些孩子,问他们的父亲是怎样把他们培养成才的,孩子们说:“身教。父亲从不讲大道理,他为我们制定一份计划,早晨五点起床,锻炼身体,包括他自己。每天早晨,父亲总是第一个起床,敲敲我们的房门,不多说一句话,我们便很自觉地爬起来。十几年如一日啊,父亲从未间断过!我们的毅力便在这十几年间一点一点地沉淀下来,成为一棵不倒的大树。我们从跨进小学的第一天起,父亲便发给我们一个脸盆,一个搓衣板,意味着以后我们要自己照顾自己了。我们的独立性便从这一个脸盆,一个搓衣板开始了……”

马宇歌同学是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小记者,在学校她乐于助人、关心集体是出了名的。老师们都说:“这孩子小小年纪为什么这么懂事,这么优秀?”后来人们知道了他的父亲马弘毅送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的故事,大家心里就明白了: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马弘毅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散会以后,其他父母领着孩子走了,马弘毅却让马宇歌留下来,父女俩一起把开会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孩子上了入学后的第一课。

过去,农民的儿子看到父母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洒大地,自己便学会了吃苦耐劳;老百姓的女儿每天看到母亲缝补浆洗,日夜操劳,便学会了关心体贴,勤俭持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这样“润物细无声”。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每天都在自己的眼中留下父母的形象。拿出孩子用心灵拍摄的“照片”看一看,有些父母的形象是光辉的,高大的;但是,有些父母的照片却不那么“光辉”,不那么“高大”。

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了什么呢?一些年轻的父母,一下班回家便只想着疯狂地娱乐,有的甚至每晚把饭桌当牌桌,把客厅当赌场,全然不顾在一旁做作业的孩子。难怪有些孩子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不想学习,不思进取。这些能都怪孩子吗?

当我们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喝“你给我看书去,不许看电视”时,自己却靠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不时发出开怀的大笑,这能让孩子安心看书吗?

当你自己一边玩着麻将一边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你想没想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有的孩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半躺在沙发上,两脚放在茶几上。你注意观察一下,这很可能就是他爸爸坐沙发的姿势。

你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

诚然,教育需要一种智慧,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讲大道理充其量是一种知识,大道理讲多了,孩子便充耳不闻了,更糟糕的是在孩子心目中,你成了一个罗嗦爸爸或罗嗦妈妈。

爱讲大道理的父母,若自己与这些大道理背道而驰,比如,你要求孩子刻苦学习,而自己却整天在麻将桌上混日子;要求孩子大公无私,而自己却爱占小便宜,那最后的结局便会有两种:一种是孩子瞧不起你,另一种便是接受你言行不一的“身教”。

据说,有一位老师发现班上有一个同学特别擅长于“国骂”,张口闭口“他妈的”,多次批评,不见成效,于是决定到学生家中去家访,想让家长配合老师做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谁知老师一进门,还没来得及说明来意,孩子的父亲就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他妈的,在家里就他妈的捣蛋,光知道他妈的看电视,什么活也他妈的也不干,不知道他妈的在学校怎么样。我跟你说,如果他妈的在学校不好好学习,你尽管他妈的给我揍。”

老师目瞪口呆。原来根源在这里!

言谈举止的行为习惯也是很容易被“世袭”的。

父母身上不良的品行,诸如懒散、粗鲁、急躁、狭隘、势利、缺乏善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容易被继承,因为“坏品质”总是更有活力和传染性, 

请看江苏省某县一名初一学生写的一篇周记《打麻将的妈妈》:

“三万……八条……”妈妈又在客厅里打麻将了。此时,我已无心再做作业了,一股无名的怒火从胸中升起。我气!我恨!我恨这个爱打麻将的妈妈!

一次考试,我得了个满分。我欢天喜地把试卷带回了家,想让妈妈也高兴高兴,也表扬表扬我。但我把试卷递给妈妈看的时候,妈妈竟不屑一顾地说:“满分能值多少钱,也值得炫耀!”她一看我不高兴了,就随手递给我一张10元钞票说:“这是我昨天打麻将赢的,给你做个奖励吧!”我气愤地把钱撕成两半,伤心地哭了……

我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读到这样的作文太多了。有很多孩子在作文中写到爸爸常常在客厅里与一帮人抽烟、喝酒、打麻将、说脏话,而把孩子关在卧室里做作业。最后,喝醉了,喝吐了,还要孩子出来“打扫战场”。每写到这里,孩子都无一不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气愤、厌恶和无奈之情。

每一位父母怎样为人处事,是对是错,孩子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有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在作文中写道:

妈妈在姥姥那儿总是笑脸如花,有什么好吃的总让我给姥姥送去。她还常常陪姥姥说话、散步。可不知为什么,只要看到奶奶,她的脸就拉得好长,连话也说不上几句……

孩子的眼睛是一架照相机,它会把看到的一切都拍摄下来,留在大脑的底片上。

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如果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东西”,那么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东西”,到那时,你的儿子也会觉得理所当然!“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德性是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会的,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最近几年,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一则公益广告,给人印象深刻:一个中年妈妈,在床前给自己已经年老的妈妈洗脚,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傍边看着。一会儿,这个孩子也端着一盆水,喊道:“妈妈——洗脚——”

它告诉人们,家风是代代传递的。

 “家长行为”,说到底是“社会行为”。

父母的行为,每天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引导着孩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的理想境界是:让每位爸爸成为孩子敬仰的英雄;让每位妈妈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严禁对孩子做的15件事情!会毁了孩子一生!
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都是实在干货!
孩子的作业拖延症就这么解决,现在看还不晚!
孩子总是沉迷于电子游戏?家长一定不能不管!
论三个带不好孩子的误区
初一年级家长会上的讲话(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