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度最昂贵的电视剧《摩诃婆罗多》台词精选|奎师开讲,粉丝必读!

《摩诃婆罗多》电视剧根据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改编,于2013年9月16日播出,共267集,项目耗资1600万美元,又投入310万美元打造宣传秀,堪称印度最昂贵的电视剧。《摩诃婆罗多》从2013年9月到次年8月播放期间,创下了印度收视新纪录,并揽获STAR Plus电视台数项大奖。


第1集:欲望VS智慧

欲求、希冀、愿景、野心,这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是吗?如果有人问,你是谁,你会怎样作答?好好思考,你马上意识到,是欲望定义了你的人生,有所建树的成就,无所作为的失败,描绘了你的本质。许多人穷极一生,渴望功成名就,而他们的欲望之火,从未熄灭,欲望驱赶他们四处奔走,如引诱群鹿的绿洲蜃影,但在这欲望的深处,却孕育着智慧之光。如何?当欲望得不到餍足而支离破碎,智慧之光便穿破缝隙,进入人的心中。不,这故事无关欲望纷争,无关野心的残酷杀戮,这个故事,是关于由欲望滋生之处所孕育的智慧。

 

第2集:教育

努力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幸福喜乐,是身为父母的第一要务。把孩子带到世上,看他们长大成人,有什么能比他们未来的福祉更珍贵?但,幸福和安康,不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吗?或对或错,父母都对孩子灌输着价值观,无论他们是否称职,他们都在教育下一代,这难道不是所有仁善之行的基本吗?理想与学习会塑造一个人的品性,就是说,父母培养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很多父母并没有为孩子的未来提供保障,忽略了对他们品格的提升,于是这些父母为孩子的未来担忧,他们的孩子却无法从中获益,而那些不担忧孩子未来的父母,更注重对孩子良好品格的培养,这样的孩子能赢得全世界的赞誉,好好想想吧!

 

第4集:顺势而为

有时,一次意外,会打乱所有的计划,人们常常把这次挫折看作人生不幸的源泉,但是,未来是由世人的计划决定的吗?不是的。第一个登上高山之巅的人,可能会在山脚制定一些计划,但事实上让他登顶的是计划吗?不是的。事实是,在他攀登的过程中,会遇到未知的障碍和艰难险阻,每一步他都要为下一步做决定,每走一步,计划改变一次,墨守成规可能会让他跌落深谷。他永远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高山,只能去适应高山。同样的道理,不是也适用于人生吗?若一个人把一次意外、一次挫折当成不幸的源头,而亲手终结了生命中的其他可能性,那这个人一生都无法功成名就,也得不到幸福与安宁。换言之,比起试图改变生活,随机应变,适应变动的环境,才是通往成功与幸福的不二法门。好好想想吧!

 


第6集:活在当下

未来的另一个名字是挣扎。如果心中欲望得不到满足,心就开始规划未来,他一刻不停地幻想欲望能在将来餍足,但是生活不在将来,也不在过去,生活就在此刻。换言之,活在当下,才是真正地活。但即使知道这一点,我们还无法理解此种真义。我们不是沉湎于过去,就是不停在为将来打算,然而生命,转瞬即逝,如果我们能接受这个基本原则,即,我们无法预见未来,也不能横加干预,我们能做的只有用耐心和勇气拥抱将来,张开双臂迎接它。这样,生命中的每一刻,不都会充满活力吗?想想吧!”

 

第7集:父母的影响

先人的愿景与野心,他们的怒气、敌意和仇恨,将为后代所传承。父母全力给予孩子世间所有喜乐,最后留下的财富却是痛苦。他们想为后人留下爱,不想却灌输了无尽的恨,好好想想,你教给了孩子什么?你一定给了他们爱、知识以及财富,但你是否也将仇恨的种子埋藏在他们心中,是不是有意无意地灌输了关乎善与恶的成见。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纷争,不就是这些成见引发的吗?谋杀、流血与死亡,不正是始于这些固有观念。换言之,父母给予孩子生的权利以及死的宿命,给予他们爱的点光以及恨的暗影,盘踞信念之中的黑暗,或现实中的黑暗,都只能让人心生恐惧,别无他物。好好想想吧!


第8集:恐惧

恐惧总是深植人心,有时,忌惮失去财富;有时,害怕蒙受羞辱;有时,忧虑与爱人分离。因此,大家都觉得恐惧无处不在。你们是否觉得,这是因为,那些让我们恐惧的事物,也是哀痛的根源?不,并无道理。事实上,任何人的经验都说明,惊慌失措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恐惧源于对哀痛的幻想,与现实并无关联。即使清楚恐惧不过是臆想,你是不是也难以打破幻想,去无所畏惧地生活。好好想想吧!

 


第9集:弱点

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比如,有些人跑不快,而有些人力气小,有人受病痛折磨,也有人记忆力不好,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你知道有谁能完美无缺吗?在我们的弱点中,有一个非常致命,它滋生了心中悲伤和失望。弱点不是先天缺憾,便是命运使然。同样的弱点,在人的认知中,普遍被看作不可逾越的界限,但有些人凭借正直与勤奋,克服了他们的弱点,这些人与其他人有何区别,你想过吗?答案非常简单,一个不向弱点妥协的人,一个一身正气的人,能克服自身缺陷,换言之,神也许会赋予你弱点,但界限,界限只由各人的认知决定。想想吧!

 

第10集:期许

人与人之间所有关系的基础,就是期许。比如,让生活富足而欢愉的丈夫,无私奉献又忠贞不渝的妻子,或者孝顺有加,悉心侍奉的孩子。人啊,人们通常会爱那些符合他们期许的人,而期待注定要落空。为何?因为期许存在于人的心智,没有人能完全了解别人心中的渴望,即使满心希望满足一切要求,也永远无法完全符合对方的期许,那从根本上引发了冲突,所有的人际纽带,都变成冲突,若人们不再把羁绊建立与期待之上,接受关系的本来面目,这一生不就充满安宁与喜乐吗?好好思考!

 

第12集:决策

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做决策的一刻,每一步,人都为下一步做决策。而决策,决策留下长久的痕迹,当下的决策带来未来的幸或不幸,不止为自己,也为家庭,为后裔。进退维谷时,人忧心如焚,犹豫不决,决策变成斗争,而心,成了战场。我们做出决策,多半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寻求内心安定。但,人跑步时能进食吗?不能。那么,斗争中的心,能做出正确决策吗?现实中,以安定的心做出的决策,能带来幸福的未来,但是妄图以决策达成安定,必将导致痛苦。想想吧!

 


第13集:关系

万物之初,就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处理人际关系时,尽量得到快乐,远离悲伤,这是最主要动机。你和所有人的关系,都能使你完全满意吗?想想吧,我们的生活,由关系构建,我们的安全,也由关系构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生活中的所有幸福,也来自关系。那,在建立关系时,为什么会有不幸呢?为什么一些关系会引发纷争呢?你想过这个问题吗?当一个人无法接受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想法,并试图改变对方时,纷争便产生了。换言之,我们拒绝得越多,冲突就越多,包容越多,喜乐就越多。难道不是吗?如果人们愿意控制自己的期望,审视自己的想法,不去强行改变他人,而是改变自身,那获得圆满的人际关系,还会困难吗?换句话说,接纳不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吗?想想吧!

 

第15集:公正

若人认为一次遭遇不公,那次遭遇便撼动他的心智,让他认为全世界都在与他为敌,越是觉得不公,心里的抵触就越强烈。以诉求公义来应对这种际遇,这无可厚非,现实中,社会上任何形式的不公,都会损毁人的信念。但,什么是公正?公正怎样定义?待人不公之人应该忏悔,而遭遇了不公的人,则应该重拾对社会的信念,这是不是能总结公义的涵义。但邪恶之人,会披上公正的外皮去寻仇,选择以暴制暴。饱尝痛苦的人,试图把更大的痛苦强加于人,一旦走上这条路,受害者就成了加害者,很快,他将成为罪犯。换言之,公义与复仇仅有一线之隔,那细细的界线,名为正义,不是吗?好好想想吧!

 

第18集:界限

两个人,在变亲密时,都在给对方设定一些界限和规则。细查每一段关系,我们会注意到,它们来自我们为他人划定的界限。即使在不知不觉中,陌生人越界的瞬间,仍让我们怒不可遏。这些边界的实际形式是什么,我们考虑过吗?通过划分界线,我们不准他人自主决定,强加自己的主张,换言之,我们否定他人的独立性。独立性被否定的人,心中将充满悲伤,当对方打破所有的界线,我们会满腔怒火,这不是司空见惯吗?但如果说一致性是一段关系的实体,那独立性难道不是它的灵魂吗?好好想想吧!

 



第19集:采纳谏言

决策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他人的意见,建议和出谋划策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的未来,取决于当下的抉择,那么,我们的未来,是否取决于别人的意见,或者建议呢?我们的一生,难道取决于别人的谋划,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经验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情况,会给出不同的建议。寺庙里的信徒乐于布施;而盗贼则放言,只要有机会就偷走神像上的珠宝。虔诚纯洁的人,会给你忠告;心怀不轨的人则会进谗言。听取忠告能将人生引向喜乐,但乐于接受忠告的,也只有虔敬纯洁的人,换言之,在采纳意见或建议时,心存正义,难道不重要吗?好好想想吧!

 

第20集:未来

父亲希望孩子生活幸福,操心孩子的未来,因此,他总是试图安排孩子的未来,想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因为他熟悉那条路上的崎岖,能指出哪里有光明,哪里是暗影。儿子追随自己的脚步,是每位父亲的期望,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总忘了反省三个问题。什么问题呢?第一个问题,成功之道是一成不变的吗?时间不会带来新的挑战吗?那么,过时的经验,怎么会对下一代有所助益?第二个问题,孩子是不是父母形象的投影?是的。父母教引孩子的德行,但是,天赋是神的馈赠,那么,你觉得父辈的成功之道,一定能让孩子也取得成就获取喜乐吗?第三个问题,为生活而奋斗不是有益的吗?新的问题引发新的答案,那么剥夺孩子们面对新问题,去奋斗去挑战的机会,对他们是有害还是有益呢?因此,培养孩子的美德,比试图为其张罗未来更有益处,同样的,与其擅自决定孩子未来的道路,不如用信心与智慧武装他们,好让他们迎接新的挑战。好好想想吧!

 

第21集:说明真相

生活中,总有决心倾吐真相,却无法言说的情况。那时恐惧在心中盘桓,害怕提及事件本身,抑或是自己的对错,那是真实的感受吗?不是的,那只是一个事实,那意味着,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再正常不过了。但有时候,仅仅是吐露真相,就让人恐慌。也许,是顾虑别人的感受,怕伤害他人,惶惑地无法说出口,那……真相又是什么,我们想过吗?即使害怕,也要把事实说出来,谓之还原真相。现实生活中,真相不过是勇气的别名,无需等待时机来鼓起勇气,因为勇气乃人之本能,换言之,每时每刻,都是坦白真相的时机。好好想想吧!

 


第25集:梦想破灭

若一个人,梦想支离破碎,心中充斥愤怒,就会想去惩罚那个冒犯了他的人。梦想破灭,欲望粉碎,就该归咎他人吗?导致心愿无法达成的,有很多因素,可能是时运不济,也可能是命运多舛,又或者,那本身就是个不可达成的愿望。不充分考虑时局,便归咎他人,是不对的,这就成了报复,公平基于慈悲和怜悯,报复则基于愤怒与自负。这意味着,对别人的冒犯,无法宽容对待,一心想要惩罚对方,不是待人不公吗?好好想想吧!

 

第27集:隐患

基于幻梦与直觉,人会想象未来的伤痛与欢愉,为了避免未来可能的伤痛,我们在今天做出抉策。但是……此刻忙着消除未来隐患,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我们从未以此自问。其实,症结总与化解之法相伴相生,这是社会与自然所共有的规律,不是吗?回想过去,参见历史,你会顿然醒悟,有问题的地方,必有破解之道,这是世界运转之道。同理,为化解危机,力量应运而生,人从困境中挣脱一次,就往前迈进一步,灵魂也更加闪耀,心中充满自信,同时……更加信任这个世界,难道不是这样吗?事实上,与劫难相伴而生的,是机遇。改变自己的机遇,磨砺心智的机遇,获取智慧,升华灵魂的机遇。能抓住机遇的人,无惧危机,而固步自封的人,会给人世带来不幸。想想吧!

 

第28集:信仰

信仰寄生于传统之中,而传统则维护着信仰,但信仰仅仅出自传统吗?想想吧,如同雕像蕴藏于石材,信仰也藏于传统,这石块里蕴藏着雕像,但石块本身不是雕像,要让雕像现身,就必须雕琢石材,无用的部分要被凿碎摒弃。与此同理,宗教信仰要在传统中找寻。若没有打破对因陀罗的供奉,转而崇拜牛增山,雅度族也不会找到救赎之法,因此,食古不化之人,不配拥有信仰,盲目遵循传统之人,无法获取信仰。人们常说,天鹅有辨识之慧,将乳汁与水混合,天鹅能只食其中乳汁。而要追寻真正的信仰,从知识中攫取灵慧至关重要,若缺乏此种灵慧,那人信奉的不过名为宗教的伪教。好好想想吧!

 


第30集:抉择

人人都希望今日的决定,能引向充满光明、幸福安康的未来,做出这样英明的决策,是每个人的希望。以你的人生为例,是不是太多抉择都着眼于未来?理应如此啊,每个人都有权利,过上简单快乐的日子,然而,没人能预知将来,只能去憧憬与想像,所以,人生中的重要抉择,基于想象力。那我们做出决定就没有别的方式了吗?想想吧!使命感是一切喜乐的根源,这使命感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因此,做决定之前,记得扪心自问,做这个决定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使命感。这很合理,不是吗?如此,心怀使命,不去盘算未来,不就能引向更幸福的未来吗?好好想想吧!

 

第31集:怅悔

犯错受罚时,正义会拷问心灵,使其备受煎熬。这个时候我们会问,犯下罪行后,人已有所不同,其后,那人设法弥补,尽力改变自身,那为何要受罚?但,行为总有影响,种因结果。兼爱众生,可收获喜乐,而杀害人则其罪当诛。判断只基于行为,那赎罪和忏悔便毫无意义么?非也!自然有其价值。赎罪与忏悔玉汝于成,让你为接受惩戒做好准备,换言之,若不思忏悔,刑罚有什么意义呢?想想吧!

 

第35集:作恶VS行善

有人对你以怨报德,或者有人行恶,却得善待时,你多半会质疑,与人为善、德行高尚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但是别忘了想想,做个小人,又有何益处?惯于作恶之人,心灵难得平静,也无法体验安稳,这样的人会一直处在焦虑之中,终身追逐信仰而不可得,这算是幸福安乐吗?但与人为善之人,以德出世之人,还有仁义行事之人,则可以收获平稳,仁者无敌,并内心安宁,因此总会收获尊重。换言之,善行、义举并不是攫取幸福的手段。事实上,仁者就是喜乐的化身,而恶行、劣迹 也并不引致悲苦。行恶的那一刻,不法滋生悲苦,正法不能化身为幸福喜乐,因喜乐蕴含于正法之中。

 


第36集:恐惧

人类生活的驱动力,是恐惧,人们总能找到恐惧的理由。我们在人生中选择的道路,其实也由恐惧决定,但这些恐惧是真实的吗?想想吧,恐惧意味着,对于未来有不详预感。但是,谁才是时间的主人呢?时间的主人,既不是我们自己,也并非我们的敌方,时间只臣服于神,所以仅仅是谋划伤害你,就真能伤到你吗?不是的。充满恐惧的心情带来的伤害远大于外界,难道不是吗?在困境中,担惊受怕的心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使苦难更甚,但是,充满信念的内心,却能轻而易举地克服困难。换句话说,人们因为日后的困苦将恐惧埋藏于心,可恐惧使得日后困苦有增无减,难道不是吗?仔细想想吧!

 

第37集:自信

当一个人遭遇生命中的考验又无法胜任,而对自己的力量失去信心时,就会抛弃美德,沾染恶习。事实上,人性本善,仅当他丧失自信时,恶意才伴随而生。只有自信之人,才能承担正法,然而什么是自信呢?当一个人认为,人生考验使他脆弱无力时,就对自身失去了信念,于是不去勇敢面对,反而想尽办法,力求脱身。但如果他相信,磨难可使人更加坚强,就如同锻炼可使筋骨强壮,那么他必将愈挫愈勇。也就是说,自信只不过是一种心境,它只是我们对待人生的一种方式,而对待人生的方式掌握在自己手中。想想吧!

 

第38集:权力

对权力的贪恋,吞噬每个人的内心。人们汲汲营营,谋取权力,而这权力的影响,可能上至整个俱卢王朝,下至自己的家庭。人们总是努力谋求权力地位,然而,权力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可曾思考过?一个掌控众多人生,并能够剥夺众人自由的人,就能体验到更多的权力。权力之实质是对他人施加的影响力,然而,真正的影响力,难道不该由爱、善意、同情心,以及正法组成吗?若以残暴和不义之行谋求权力,他人必定心生厌恶和反抗,其下场么……下场就像这样,没错,铁腕也许一时有效,但那并非真正的掌权,这也就是为什么,世人仍然尊崇像婆利古大仙和极裕仙人这样的圣人,却不尊崇婆罗那和希罗尼耶迦西布。请一定要好好想想,我说的对吗?

 



第41集:言传身教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时,都是一片混沌,他的内在自我既不知什么是善,也不知什么是恶,换言之,刚出生的孩子,并不具有善恶之性。那么他们的美德与恶行究竟从何而来,我们思考过这个问题吗?孩子们会把从父母那儿耳濡目染得到的价值观,视作行为准则,就像,要来小河边,原本并没有路,只因为走得人多了,才变成了路;也就是说,父母本身的欲望,决定了孩子的善恶,不就是这么回事吗?然而,当发现了孩子身上的恶习,父母又会震惊而伤心。他们扪心自问,孩子究竟是怎么学坏的?事实上,父母们早就潜移默化地,将不义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这些不义之种则渐渐在心中,长成了邪恶之树,这意味着,希望子女善良,正直的父母们,首先必须控制他们自己的欲望,这不是很必要的吗?普天之下的父母们,都应该好好想一想。

 

第42集:磨难·幸福

人们本能地,希望他自己、他的家人和孩子,能得到所有的幸福,因此我们总是,尽量避免繁重的工作和麻烦,我们总是贪图安逸和享福。想想你的人生,这难道不是真的吗?我们总是给下一代,提供最舒适的环境和待遇,但是,你是否曾经想过,舒适对他们有什么益处?一个娇生惯养,高床软枕的人,他们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呢?劳作使人健康,当我们的心智面临艰难困苦时,它变得睿智。我们曾经历苦辛,但我们容易忘记,正是我们尽力的砥砺,使我们的身心变得强壮。这意味着,当我们给孩子,关上辛劳和悲伤的大门时,我们是不是给他们关上了幸福之门呢?好好想想吧!

 

第44集:专注

要学到知识必须专注投入,我们都知道这一点。但专注到底有何实际的重要性,我们考虑过这个问题吗?人的心灵,在求知的路上总要面临种种阻碍,有时一位学生妒忌另一位学生;有时学生会质疑教学内容;有时师长的责罚会让学生满腔怒火。没有吗?这些难道不曾发生?种种思绪乱人心神,由于心灵不安,我们无法获取知识,只有全神贯注心灵才会安定,专注奉献能摧毁人类的自负,能消除嫉妒野心等不良情绪,令心灵安定,思路集中。事实上,知识不拘一格,无论是来自神之造物,还是人类智慧结晶。达陀陀哩耶上师,甚至能从一牛一狗处获取灵慧,换言之,无论是宗教知识,还是生活智慧,抑或是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更好地掌握知识,超越老师,对老师的虔敬奉献就尤为重要。难道不是这样吗?好好想想吧!

 


第45集:尊师

每一个向老师学习的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尽相同。所有的学生都听老师讲课,都憧憬老师,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学有所成,你可曾想过为什么会这样。事实是,那些没有好好学的学生,极力做出虔敬的样子,却根本不明白虔敬奉献的真正含义,只是在老师脚下放满花束,或对老师言听计从,就是真的虔敬了吗?不,真正的虔敬奉献,是全心信赖师尊,学生应在老师发话前主动作为,应该学会老师的思维方式。若学生无法在老师身上,看到梵天,毗湿奴和众神之王的形象,他所谓的虔敬奉献,就算不得真心实意。事实上,虔敬不是任务,而是我们内心的感受,是一种思想状态,换言之,我们的无知,不是一种谬误的思想状态吗?想一想吧!

 

备注:“要想从溪流汲取更多的水,就需要更大的容器;要想从老师那学来更多的知识,则需要更开阔的心胸。”

 

第46集:优越

何谓优越,优越意味着远远强于他人,也就是说,优越,与你拥有多少知识无关,关键是,你比其他人,多掌握了多少。换言之,一味追求优越,把求知变成了一种竞技,而这竞技中要何时决出胜负呢?暂时领跑是有可能的,但没有人能永远超群。因此,人心中会产生,不满焦躁与挣扎。然而,若不求首屈一指,只是精益求精,情况会怎样?精益求精,意味着汲取一切有益的知识,并非要与人一较高下,只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灵魂。力求精进,不是与他人竞争,而是在跟自己较量,换言之,精益求精的人,早晚会学有大成,就算不去竞逐,也堪称出类拔萃。但若仅仅渴望成为人上人,成功与否尚未可知,却一定无法自我精进。好好想想吧!

 

第57集:祈祷

每当人们面临绝境,他们就向至高之神祈祷,恳求神灵相助渡过难关。但是,这些祈祷的真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可曾想过?祈祷的含义,是将一个人的畏惧,忧愁、决心选择和谋划,置于至高神的支配之下,也就是说,不再忧心自己的举动将会产生何种后果,而是践行正法,将神的意旨视为自己的命运……这不就是祈祷吗?然而,人们真有可能理解至高神的意旨么?他的意旨最终导至我们行动的结果。但如果人们全然弃绝了行动,又算什么祈祷呢?事实是,行动即是人生,不贪求成果,才是真正的祈祷。如果祈祷祝告,会使一个人消极处事,无所作为,那这究竟是祈祷还是投降?好好想想吧!

 



第66集:正法

正法,每个人都在思考它的含义。有些人审视自己的正法,有些人则思虑他人的正法,人们总是议论旁人的不义,世人就没有人不曾思考过正法,但是说到底,正法究竟是什么?有谁能真正理解它?正法,教会人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如何与其他生灵和平共生,因此,正法傍身时,人们总能心安神宁,难道你就没有这样的体会吗?换言之,正法能止息世间一切纷争,但人与人之间毫无纷争,又怎么可能呢?想想吧,即使心中存有仁爱,也会有争斗纷扰吗?我想你会回答:'肯定会有',但若思及深处,你便会领悟到,当人陷入纷争,他就难免忘却仁爱。那么,欲望被人重视,傲慢与愤怒也为人重视,那么爱呢?不,爱总是被人忽视,因为当爱被置于首位是,一切争端、一切纷扰和一切厮杀,都将烟消云散,若这种仁爱是对整个世界的呢?不光是针对人类,也是针对一切生灵,甚至是针对一枚草叶。若人心中存有大爱,那么怒气又怎能从中滋生呢?当然不能,爱意总是针对他人而生,而若将此爱意延展于整个造物,那便有了同情心。同情心,也就是接受整个世界,对每个人都心存爱意,也不抗拒任何人的爱。同情心才是正法的根基和本质,正法若是参天古木,同情心便是其蒂固深根。但有些时候,人们彻底忘记了正法的本质,他依仗并执着于规则与传统,同情心当然是抛之脑后了,而社会中争斗侵蚀,妒意蔓延,剥削弥漫,愤怒满盈,恨意滋生。也就是说,不义把持了社会,到那时,至高神就必须化身,来指引凡人,何为正法。摩诃婆罗多是一个时代的传说,一些人误把传统当做正法,而同时其他人耽于不义,并陷入怒火,恨意与野心的漩涡不可自拔,这就导致正法分崩离析。那时,人们的爱是局限的,他们对世界不怀大爱,同情心无处容身,因此,我,将化身下凡!”

 


本文转自百度贴吧:霎哈嘉sahajayoga吧;

重编:印度阿育吠陀(India_Ayurveda)




观赏《摩词婆罗多》1-267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奎师那生态园小课堂
信仰的喜乐
在这世上,什么是人的最宝贵财富?
與孩子討論政治
金七十论
注荼半托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