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予非“神针”是予“神”针——吴善斋针灸落英掇拾


作者/李佛基

编校/青灵


【导读】起初被题目所吸引,小编不由好奇,既得“神针”之誉,又如此谦虚,医术自当高深。细读此文后,其用针取穴的独特,针刺顺序井然有序,独特的针刺补泻手法……让小编不禁拍案叫绝。本文干货不少,希望可以给大家开拓思路。


先师吴善斋先生(1889——1984),安徽针灸界耆宿,祖籍径县茂林,世代耕读而雅好歧黄,至先生始执医业于芜湖,耕耘针坛七十余载,技臻纯青,益精勤不倦,以九十五岁高龄临证,持针而逝。兹掇拾落英,掬奉同道。

撰定常规穴精取舍

吴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探求、总结几出一套独特的常规取穴法。笔者于六十年代随侍先生,记录其针灸一千余例次,有六穴必用,它们是:内关、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师概括此六穴功用,编“吴氏六穴歌”日:

吴氏六穴,二阴四阳。先护内关,曲洛津梁。

合谷调气,阳陵筋强。三里健体,阴交莫忘。

师临证常首取内关、足三里,尝日:“内关护心,火昌神明;三里健脾,土旺根健。盖护得包络,君火自可煦照;阳明强健,脾气易得升腾。乾坤交泰,自必无虞。余弱冠临证,时有晕针发生,辛亥后施针必用此二穴,晕针遂绝。”笔者多年实践证明,若先针此二穴,确能防止晕针,且有良好的回阳救逆效果。

吴师认为:“针灸之道全在斡旋气机。气为血帅,气行血行,经络畅达,一正气周流,自能健体祛疾。”阳明经多气多血,故临证必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和足阳明经合穴三里,二穴相配,可使气机调畅,上下通达。“曲池”一穴,师谓可引“天河水”涤六腑。如阳明经证高热神昏,泻曲池往往热退神清。此穴适应症极广,故临证必用。“阳陵泉”为筋之会,用此穴可舒筋活血,吴师经验,无论新病宿疾,刺此穴可使患者减轻催病后的重着不适感。“三阴交”之功用则医家熟知。吴师用六穴从内关始,三阴交终,是起于阴,伸于阳,敛于阴。阴平阳秘,达到新的平衡。先师早年用针,穴少力专,如仲圣经方“逾不惑后,自创常规取穴法,五十余年来,一直运用于临床,异病同治,卓见功效。兹录“常规取穴歌”如下:

常规取穴一十三,曲池合谷与内关,

三里阴交阳陵泉,太溪太冲内庭襄,

关元气海多连用,肾俞命门常两针,

或取委、昆及环跳,气至病所时应寻。

独出机抒,撰定常规,是吴老临证的一大特色。除前述六穴,吴师常用的穴位还有太溪、太冲、内庭、关元、气海、肾俞、命门,井十三穴。吴师根据病情,辨证增减,委中、昆仑、环跳即为经常增用的穴位。师尝自谓吾临证取穴,人或讥为韩信将兵,殊不知如此可通调周身经络,有疾祛疾,无疾强身。盖针施无病之经穴,实非滥伐无辜,乃调正气驰援有病之经络也。”笔者多年实践体会,吴师之诲实为至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临床运用,效果良确。兹举吴师医案立则,以窥一斑。

例1:朱某,男,62岁,1964年7月12日初诊。血压素高,突发中风,经某医院治疗半年余平复,遗发音不清,右半身不遂。察患者体丰腴,言蹇涩,舌颤难伸,质淡红,苔薄黄腻,脉弦缓。此肝阳挟风痰上扰清空,痰浊留滞经络。治宜祛风通络,平肝潜阳兼滋肝肾。针刺:上星、百会、曲差(2)、内关(2)、合谷(2)、曲池(2)、足三里(2)、阳陵泉(2)、三阴交(2)、太冲(2)、委中(2)、承山(2)、次髎(2)、肾俞(2)、关元、气海。此后,以此方为基本方,先后参以内庭、侠溪、风市、丰隆、环跳等穴加减,隔日针一次,计一个半月,患者已可策杖而行,握笔书写,应答清晰。

例2:程某,女,31岁,1964年7月12日初诊。面皖不沃,头晕畏寒,少腹冷痛,带少清稀量多,腰腿酸疼,下肢轻度浮肿,脉来沉迟,舌淡胖有齿痕。良由诞育过多,血海虚寒,脾失健运,水湿浸淫,证属气虚带下,宜益气健脾,温补下元。针刺:内关(2)、合谷(2)、曲池(2)、足三里(2)、阳陵泉(2)、三阴交(2)、太溪(2)、太冲(2)、委中(2)、承山(2)、次髎(2)、肾俞(2);艾条灸气海5分钟。每日针灸1次,计两周,带下愈,腰腿痛廖。

两患者同日就诊,性别、年龄、察赋既殊而病情迥异,均施常规取穴法,异病同治;且又同中有异,不悖辨证论治之旨,故均获良效。

施洽有序善用奇穴

吴师临证,一律依次施针,井然有序。其“常规取穴”的行针走向最为规则。兹举吴师治疗菌痢、肠炎、阑尾炎的基本方为例:右内关→合谷→曲池→左曲池→合谷→内关→左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内庭→太冲→右太冲→内庭→太溪→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右天枢→左天枢→气海→关元。

针刺点轨迹由大圈顺时针转向内圈,笔者称其为“顺时针刺法。”其间若增加穴位,可依序先后插入。体表各部的针刺顺序是:

1.颅外、颌面穴位可在常规顺时针刺之前进针;

2.取四肢穴位由右腕上行,转左臂下行,再下行取左下肢穴位,由脚面穴位过渡到右下肢上行;

3.背部穴位安排在四肢穴位刺灸完毕后,往往以委中、殷门等穴过渡。背部俞穴的刺灸与胸腹部取穴的顺时针走向对应呈逆时针顺序;督脉取穴安排在背部诸腧穴之末且由下而上;

4.胸腹部穴位最后刺灸,由上而下,由外转里,终末穴位多为气海、关元或中极。刺灸全部完成时的取穴轨迹似笔划相连、由外转内的“回”字。

吴师对“顺时针刺法”曾作精辟设释:“人体经气运行一刻不停,上应日月星辰运转,下应春夏秋冬更迭,周而复始,如两环无端,故人体无穴不是起点,亦无穴不是终点。人体除任、督脉穴位外皆是双穴,若对称进针,针势或左或右作‘之’字行,有耗散真气之虞;束纽灸起于一穴,穴穴相接,循四肢躯体回环,则真气易得湍聚。余创此法,即敛真气以击病邪,多可奏效。任、督二脉,总括一身阴阳,刺灸之序,与道家小周天之理相合。”

吴师对奇穴有独到的认识与运用。他认为“经外奇穴”的提法有误:“是穴皆在经络网罗之内,何曾离经?或前人不惶考究新穴络属而归经外,或挟某穴效奇自重而立异标新。余谓经外奇穴,是指《灵枢经》外、由后世医家发现的穴位。如此则可解释`印堂’明在督脉上,何以言经外之理。”

师用奇穴不分古今,常用者有华佗夹脊、四神聪、四缝、八邪、八风、十宣以及阑尾、球后等。并创用“内睛明”与“脚四缝”,前者用于翼状簧肉、角膜溃疡、泪囊炎,后者用于小儿麻痹症,均有卓效。“内睛明”沿内昔紧贴眼睑角进针,轻施捻旋补泻,随即出针。“脚四缝”位置并非与手“四缝穴”对应,而是取拇、二、三、四趾末节环面横纹中,以毫针直刺,行泻法。此穴配合“跟上”还可治截瘫和中风后遗症之下肢不举、足腕下垂。“跟上”穴在跟骨之上、跟腱之中。

针法严谨灸疗灵活

吴师临证,必备二十余枚一寸半毫针,因其用之最多。此外,备一寸毫针四枚,三寸、五寸、八寸毫针各二枚,三棱针一枚。由于取穴较多,吴师考究押手。师不直接以指甲置穴旁,而代之以“押手套”。套系纯银打造,与其左手拇、食、中指末节指型相适,用时松紧得宜。套筒壁靠甲背一侧呈弧形稍伸出,似指甲延伸,扣切穴侧轻便灵括,亦易于消毒。针刺时,先置押手,针尖轻抵穴上,拇、食指指腹紧捏针柄作小幅度捻旋,针即可刺入,无痛或痛感轻微。

吴师针法严谨,对前人补泻手法有选择地继承。他反对按经络走向分逆顺作迎随补泻,力主垂直于体表穴位进针,认为这样取穴准确。吴师行针通常只以捻旋、提插、开阔补泻结合运用,对慢性病患者往往参以呼吸补泻。腰、臀、腹、臂、腿部软组织较丰厚处,必分“天”、“人”、“地”三部行针,层次分明。吴师针刺一般不留针,以“探气”、“得气”、“行针”、“布气”为针法要诀。尝曰:“针宜行,不宜留,尤不宜多留、久留。经络以通达为贵,每针必留,岂非设障于经络之上耶?”针刺皮下后,稍停,缓缓轻捻,是为“探气”,感气裹针尖,即为“得气”,再稍停,即可“行针”。

其手法主要为“三飞一捻”,要领是右手拇、食指持针,先食指向前、拇指向后,迅速捻针,放开,随即捏住针柄再向前捻,如是共三次,历时约一秒。第三次捻针后才要松开,改为拇指向前、食指向后长捻一次。行针时,针体向下运行为补法,针体不进不退为平补平泻,针体向上运行为泻法。这种有韵律的行针,患者感觉针感强而无不适,易于循经传寻,即属“布气”。每穴平均行针约需一分钟,主穴则需二至三分钟。通常每例患者针刺完毕须二十至二十五分钟,配合灸疗则须半小时以上。

吴师对灸疗有自己的认识:“艾叶辛温,以火燃之,气味芳香,外灸穴位,温通经络;内吸入肺,流布脏腑,是双重作用。”关于灸之补泻,他认为:“温针、艾条平灸、艾灶灸之火远肤即去者属补法;雀啄灸、艾灶灸之火灼肤始去者为补中兼泻,发泡灸、化脓灸方可称泻法。至于隔药灸,当视饮片或药末性质定灸法之所兼。”师除灵活运用上述名类灸法外,尤喜用太乙神针,并制白铁套筒盛装,以防药香散逸,亦易燃易灭。对虚寒者,无论何症,往往最后在神阐,或气海、关元行太乙灸三分钟或更长时间,效额佳。

意贯神注身受求实

吴师对“医者意也”的理解别具心得:“医者意也,如立丽日,一心系之,全神贯注,自能心领神会。”每见师临证,先凝神自调气息,始行刺灸,“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一穴一针,丝毫不苟。似与病人有默契,能准确地感知针感走向,并随机适当调整。笔者曾多次受师刺灸,亲身感受到适度针刺,有韵律地行针和恰到好处的艾灸,能使患者迅速放松,自身意念追随针感,往往最后一穴针毕或灸毕,有豁然轻快之感。病家曾赠师“神针”匾额,师笑谓:“予非‘神针’,是予‘神针’耳”,颇耐人寻味。

师自学医之始,即以身试针,七十余年不辍,偶有小恙,即执针自疗。由于对所有穴位的针感都很熟悉,故笔者建议对“赤白肉际”的一些穴位用“快速进针法”,师欣然首肯。师还对研究新报道的奇穴和新针法,井乐于采用之。曾要笔者为其试扎耳针,体会针感,验证疗效。其鼓德风范,永昭来者。

本文选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年第1期,由中医集结号编辑整理,尊重劳动和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出处与原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枢经第三篇小针解之一
“力-气-势”针灸体系
董洪涛博士选择中医微博集之十一
【转载】金针秘传针验摘录+针灸精华汇集+神奇的经络穴位组合 人体上下对应穴
气学中医谈经络(四)丨针灸如何治病
名老中医秦亮甫的治疗经验介绍(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