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顺势而为”的道和术缺一不可(摘自无名氏)
“不为事先,动而辄随。”寥寥八个字,愚钝如我,却实在是花了太长时间才真正的“懂得”的。请大家注意,我说的是“懂得”,而不是“知道”。

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记不得准确的表述,大意是说:愚钝的人,总是要从自己的失败中得到经验教训,而智慧者,往往能从别人的得失中感悟,并缩短自己弯路的过程。我也曾是这种言论的拥趸,并自诩了好多年。从懂事开始,我便始被认为是聪慧一族,因为无论是什么东西,我总是大多能比别人上手的速度快、领悟的程度深,学习、运动、工作、对新生和突发事物的理解,无不如此。于是,在亲属、朋友的一片赞誉声中,众口铄金下的常人思维惯性导致了自以为是的自我认同,习惯于将自己区别于常人,现在想来,着实可笑。在投资投机的道路上,一晃16个年头走过,人终于了解,“知道”只是一个智力和悟性的范畴,“知道”距离“懂得”实在千万里之遥,但有时也仅仅页纸之薄,晋升到真正觉悟、“懂得”的层级,以我而言,竟全部需要自己的成败得失,借不得任何外力。 

“顺势而为”,是众所周知的交易格言,我自然也从入行之初就“知道”了。但是,真正觉悟其中深意,做到“懂得”、深信、并坚持执行,却不过是近年来的事情。原因何在?只因我太聪明,一直愚蠢的以为自己太聪明。之前很长时间,总是因为自己有过很多次对不同品种顶底接近完美的预测和交易经历,就片面的认定自己聪明过常人,甚至聪明过市场。于是,在大多数顺势而为的交易之余,总还是偶有逆势之举。原因决不是虚荣的为了哗众取宠或者要显得特立独行,而是就是愚蠢的觉得自己聪明,可以做到。这就是“知道”和“懂得”的差别。结果是,一次逆势的错误中,只要一次,因为感性战胜理性导致的没有纪律保护,市场就将你打回原型。只是“知道”,却不觉悟,自不“懂得”,这次躲过了,总有一次躲不过,最终结局不会改变,发生的时间早晚而已。

经历不多的投资人会对此不解,逆势错了也不要紧啊?坚持止损纪律不就行了?而所有有多年经历的老投资人却都会了解,在这只是知道而不懂得的层级,一切的法家之御都没有绝对效用。你设定的东西,你同样可以更改,规则人定之,人亦可改之;即使有人监督执行,只要不建立在法人行为下的法律强制监督下,你的权威仍然会将这种监督践踏得一无是处,因为没有人有能力向你的权威挑战,也没有人愿意承担不按照你的意愿更改,而可能带来的一旦错误的责任。

贪婪恐惧是人性,期望侥幸是人性,不愿意轻易承认错误更是聪明者、自负者的共性特征,历史的进程告诉了我们很多:

1,股神巴菲特近日宣布,在本次金融风暴中,证券投资部分的损失约为136亿美元,并明确表示过去一年自己在股票方面的损失超过了整体投资的30%,从现在的市况看,应该又超过了这个比率。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评估价格与价值的乖离,但事实是他不但从来不看重趋势,也不在意趋势,表现行为即是逆势买入,所以我之前有“如果金融危机转化为类似1929年的大衰退,巴菲特也可能晚节不保”之说。 

2,海龟法则的创始人理查德丹尼斯,其管理基金十几年的平均收益,在华尔街的历史上无人可比,所有基金经理都以其为师、为楷模,无人可望其项背,但1985年一次大的逆势无纪律行为,一次其自行制定后又被其强行修改的止损比率和逆势加仓,导致了基金下破50%亏损限制被予以摘牌,他也因此结束了他的投资投机生涯,退而从政。 

3,十九世纪初最声名显赫的投资客杰西里费弗,四起四落,他的空头交易一度将影响到美国衰退的时间,其交易影响力可见一斑。他的«股票做手回忆录»更始终为我钟爱。但最后,正是他自己再一次的逆势交易,并违反了他在他的书里一再强调的交易规则和纪律,导致他在最后一次破产后吞枪自尽。许多人认为他是因为负债规模而自杀,但我想他的自杀一定与人的理性最终还是无法彻底战胜感性而失望有关。 

4,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1929年股市泡沫破灭后在1931年逆势抄底,结果破产。 

5,巴菲特另一个老师费雪,虽然预见1929年股市泡沫破灭,但是还是在下跌中逆势买入自认为是便宜的股票,结果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一蹶不振。 

6,大鳄索罗斯,1987年前认为日本股市泡沫巨大,逆势放空日本股票,结果惨败,日本股市牛到了1989年。当时,索罗斯在华尔街评论上鼓吹美国股市会坚挺,日本股市将会崩盘,而结果正好相反,美国股市崩盘了,日本股市却坚挺,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当年损失了32%。 

7,上海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当初从台湾股市1000多点进入一直做到10000点,然后把股票全部抛掉,完成巨额盈利,并坚持握有现金。后来台股上冲到12000点之上后开始下跌,当跌到7000点时,她认为进入合理价值投资区间便满仓逆势买入,结果后来股指又跌掉了5000点,她不得不全部认赔清仓,三年的财富又都化为乌有。 

8,香港业内名人曹仁超,1972年香港股灾前1200点看空,结果差点被公司解雇。1973年港股达到1773点后大幅下跌,老曹因躲过大熊自然信心百倍,遂在1974年7月港股跌至290点后认为可以捞底,拿全部积蓄50万港币结合融资逆势抄底,全仓买入和记洋行。当时该蓝筹股已从1973年股市泡沫的高点43块跌到5.8元,看似很低了。但后来5个月,港股再度跌至150点附近,和记洋行更是跌至1.1元,老曹无奈斩仓,亏损80%以上。 

他们无疑都是聪慧有加之人,对交易的铁律也全都“知道”,却都没有能够真正“懂得”,更不知道在自己的绝对权威下,如何用法律形式来进行法家之御,来约束自己、控制风险、控制感性,去“做到”,失败的结局自是必然。 

如何确定趋势,是一个“术”的范畴,是建立在大量统计基础上的概率结论。

读后感:

一篇不错的谈论“顺势而为”理念的文章。

关于“顺势而为”这四个字,要真正做到,有三层进阶:第一层就是作者说的,要知道“顺势而为”的理念;第二层要真正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即作者说的要“懂得”;第三层是最关键的东西,即如何确认“趋势”。作者没有说,很多的文章也没有说。

我推介的“规则交易法”就是一种确认“趋势”的操作方法,严格地说,是确认行情的“拐点”。“拐点”和“趋势”的不同在于“拐点”侧重行情的当下变化、不关心当下的行情变化会有多大的趋势(即行情的延续性)。谈“趋势”,就会有心理障碍,因为一说到“趋势”,人就会去想象“一段上涨(下跌)行情”,想到“一段”,每个人心里的标准就不一样了。比如说,1949点开始上涨,究竟哪里算趋势确立?见仁见智,30点、50点、100点……,这就是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想,在实战中因为没有真正的客观标准,这些心里的主观标准会令操作时犹犹豫豫的,会错失好机会、也会介入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

我看到了太多太多侃侃而谈“顺势而为”思想理念的文章,个人觉得都是“语言上的巨人”,因为没有与思想理念相配合的合理方法的论述,都是白说!大家想想是否是这样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找到趋势拐点,期货的趋势拐点应该怎么抓住?
网上最好的股市高手——罗静(全集)
股市交易的五大真谛,散户必读!
传统指标(BOLL布林线)结合资金流向L2新用法
[转载]股市中简单的一句话,可能就让你受益无穷
趋势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