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产品线,是个“伪命题”!
最近行业换跑道,各大集团纷纷成立了产品部门,想要在投资驱动不利的局面下,增加产品力的驱动。
也有许多与我们接洽产品线研发的活,但这些钱,我真赚不了。因为房地产行业的产品线,真是个伪命题。

产品线的两大前提
自宝洁开创“产品经理”职务以来,各个行业都出现产品的条线管理,这是一条路。
BMW3系、5系、7系、X系和M系,最近几年还增加了1系。不同系列,面对不同需求和客户,全球各地的市场不一样,需求有差别,但哪里需要什么,就能生产什么,基本上全部覆盖了。
其它的品牌产品分类,就不一一举例了,今天再列举这些事情,已经很俗。总之目的都差不多,在不同的市场,重点推的系列不同,但不能丢掉市场。
一家成立产品部的集团公司总裁说:产品部门要好好搞,不同市场的需求不一样,当产品系列丰富,我们就敢拍更多不同种类的地。
所以说,产品在产品经理看来,它是客户战略:满足顾客更多期待。而在集团总裁看来,它是投资战略:好多地不敢拿,要是产品部门能说怎么做,咱们就敢拿了。哈哈,说明土地市场日子并不好过。
作为地产界首倡“产品经理”的我们,还是坚定的认为:产品是可以做的,但是不等于产品系。我们说的产品,是增加楼盘竞争力,但是产品线的要求不一样,它是要讲“覆盖”的。
1357系和XM系,各个部门的地位是经常变化的。比如车商最近几年的SUV部门地位高,那是全球的该品类被激活,连玛莎拉蒂、宾利、兰博基尼都开始生产SUV,因为供销两旺。
这就怎么了产品系或者叫产品线,能得到推广,它有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需求基本一致。
13系偏个人和家用,57系偏商用,M系供运动,X系供商和家用的个性派。不管宝马的,还是奔驰的,或者保时捷的,他们的各条产品线,卖到全球不一样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阶层,但是需求都差不多。
没有一致的需求,就没有全面的覆盖。这是产品线的第一个前提。
第二个前提是,价格基本一样。
除开中国之外,所有的国际品牌,他们在全球的售价有税率差、运费差,但基本一样。也就是德国人、美国人、英国人,买不论是X5,还是LV,或者lee,他们付出的价格是一样的。
如果价格不一样,那么同样商品,其属性就会发生质变。比如,中国人买的X5和美国人买的X5,那是两种车。
并非中规和美规在性能上有多大差异,而是市场认为他们是两部不同的车。不信的话,你分别调研一下美国和中国X5车主,对这辆车的购买动机、购买理由、使用场景、角色满足,那是天壤之别。
 
为何说地产业的产品线,是伪命题。
据我所知,各集团产品部的担纲选手,往往都是设计口的同学。
我得承认,在他们研发和发布的成果中,可圈可点乃至才华横溢的地方很多。毕竟产品口的大佬多是集团牛人,空间经过他们的梳理,场景更多。
比如旭辉的产品线,提出了“巨厅“这样重要的家庭社交场,以及”微笑曲线“对外立面的升级。
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地产业的产品线方向。因为研发的目的,是为了覆盖,若要覆盖,有前面两个重要的前提,而房地产的行业特殊性,根本不具有。
产品线能约定空间,但不能约定需求。
在产品研发的时候,比如我们约定了一款90㎡的产品,在国内每个城市,几乎都有这个产品段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空间,推敲做得更好。
但同样面积90㎡的户型,在全国各地的定义并不一样,比如说,我调研了许多地方对90㎡这款户型需求的看法。
在重庆,90㎡是进入城市的门槛,还带着全家人;在成都,90㎡是过渡的婚房,意味着将来迟早要换;深圳的朋友告诉我,90㎡是改善性需求,要满足他的一胎和二胎还有父母的居住需要。而我准备退休的朋友告诉我,想买个90㎡的户型,舒舒服服养老。
你看,同样的面积,在全国各地的对应客户不同,所以,我们无法通过面积短定义产品。如果你一定要强行定义,想必就会遇到著名的四字真言:
水土不服。
可以约定面积段,但不能约定价格。
虽然地产界的产品线不多,但桃李春风绝对能算得上一条,蓝城自己开发和代建了200多个桃李春风,然后宋卫平的粉丝,还克隆了几千个.
蓝城的设计院,把钱赚安逸了,因为这些粉丝,都要克隆那套图纸。
但是,桃李春风也会遇到若干困惑,即便是一样的图纸,在临安卖3万,和在驻马店卖3万,它就是两种桃李春风。前者真是卖给杭州退休的客户群,而后者是卖给当地企业家、正科或者处级干部。
同样的产品,价格在本地的意义不一样,客户就不一样,既然客户不一样,那么产品又如何一样呢?
当你研发一款120㎡的产品,自认为其很优秀,那么这款产品覆盖了西安和上海,一款售价240万,一个售价800万。请问,他们还是一样的产品么?
只要两地的价格不同,那么顾客的显性角色和强关系就不一样。如果你非要240万家庭和800万家庭的关系场一样,还侥幸卖掉了,未必是产品的成功,更可能是顾客没有选择。
 
产品策略不是产品线策略。
当我们都在谈“产品“,但我们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么?
很多集团产品部的工作,还是基于对土地和客户进行分类,土地分类,无非是主城区、新区、郊区、远郊区这个的判断,然后根据生命周期和价格鄙视线,将客户分为老中幼和高中低等级。
主城高级这条产品线,都知道土地属性是配套丰富但价格高,它可以包含“老中青“等三种细分,做得够细了吧?因为细,所以在拍地前就可以做强排和测算。
但如果拿地时,楼面地价升了2000元,那么,因为代价的不一样,要不然客户换了,要不然客户变化了。反正都与之前做产品线时预设的不一样了。
硬着头皮推,就会出现市场的抗性:买得起的看不上,看得上的买不起。
而观念研究院一直谈的“产品“,是另外的意思。产品是什么呢?是”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平衡。
每一块地都不完美,每一种生活,都不是客户的完全满意。有的地远、有的地近,都知道近的很贵,但现在远的也不便宜。咱们就不用去匹配产品线了。
而是基于土地的各种限制去思考:现在地就是这个情况,或许好或许坏,市场又是那么激烈,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应该瞄准谁,为其提供啥样的生活方式,然后让他觉得付出那么多代价(房价),他认为值得
所以,房地产的产品策略,并非一城一策,更是一地一策。每块地都有“超级难题”,真的有,如果你没感知到,那么产品肯定就错了。产品,就是解题思路,当然也要落到空间的证据上。
以上写得略为抽象,论产品,我还是最佩服桃李春风:
在离城市核心位置几十公里的地方,没有城市配套、没有学区,没有投资收益,甚至业主不住以后,你都不知道租给谁。用城市派的价值逻辑来看,除了合院形态之外,一无是处。但就这样的产品:
全国的平均售价,不会低于3/㎡吧。
桃李春风在一二线城市,把退休的市民撸了一遍,在三四线城市,把当地的科级以上干部、知名企业家、高级职称者,都撸了一遍。
抓住了中国的老龄化大潮,吃够了开发红利。这是可以抄袭的,但这种顾客的需求,我们已经研发了5种不同IP的生活方式。
因为在5个不同的项目上。

一家解决难题的地产机构

(实效机构)


4位1体“产品”服务

为楼盘设计生活方式

打造产品强悍竞争力。工作从土地的超级难题(售价+顾客量)开始。打通市场、客研、空间设计、展示四大板块,直接让顾客对生活方式对号入座,确保楼盘的市场竞争力。
横跨4大专业的产品一体化服务,仅有实效机构能够为您提供。特别擅长于解决地王、远郊大盘等超级难题项目。

营销指挥官“卖法”服务

让生活方式成为顾客向往

楼盘让顾客动心的,并非容积率、面积、配置和价格等参数。而是楼盘提供的生活方式。17年行业营销成功经验,楼盘在我们眼中,不再是参数的堆砌,而是生活方式的不同。
卖法,将楼盘变为顾客向往的生活方式,卖法服务楼盘,提高销售效率3-10倍。没有败绩。

广告推广服务

建立楼盘的话语霸权

传统广告服务定位于“包装、调性”,实效金牌式的广告推广服务。旨在建立楼盘的话语霸权,让楼盘的生活方式,成为热点和主流。

-----

以上3大业务,故恕不参与招标,但欢迎项目责任人的事前沟通和交流。

联系实效

cdshixiao@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产品经理”的公司,没有未来!
为什么做了客研后,并没有提高楼盘效率?
产品终极思考:是给顾客制造欢乐,还是消灭痛苦?
创意人的超能力:让普通的事,也有闪光的机会
客户购房因素分析
向传统行业学习(3)--从“宜家”经验看体验营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