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皋初中德育专题(亲子篇)]积极倾听,孩子才愿说,智慧劝说,孩子才会听。

一、 中国家长进入了一个尴尬的时代。

一个孩子推开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门,看见我坐在那里,很明显有些感觉意外。“我们老师在哪里?”我一听就明白了,又是一个被家长骗来咨询的孩子——家长单方面觉得孩子心理有问题,怕孩子不来,谎称孩子比较喜欢的老师在图书馆这边(中心在图书馆隔壁)等他。不出意料的,孩子愤然离去,留下无奈的家长。这样的场景已经不止一次遇到了。

“老师,孩子小学的时候蛮听话的,进了初中就犯了怪,你越说他越不听!”

“老师,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现在孩子都不愿意跟我们说话,我一开口就冲我!”

“老师,这孩子太叛逆了,我想通了,再也不管了!”

“老师,我就是养了个白眼狼啊!”

……

不知不觉中,中国家长进入了一个尴尬的时代:一方面家长幻想着孩子像自己小时候一样的乖,唯家长之命是从,希望在孩子心目中家长是神一样的存在,无所不能。但孩子非常叛逆,家长挫败之余深深地悲叹:“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自己小时候的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的责任感与上进心了呢!”另一方面,孩子却总是觉得父母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观点out,什么都不懂,还喜欢在孩子面前装。于是孩子们想方设法跟家长斗。

大家常说的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描述的就是此类状况。

其实,不是孩子不孝,除去极少数特例之外,大多数孩子是不愿意跟家长发生矛盾冲突的。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在用自己小时候的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有人说,三岁一个代沟。虽没有这么夸张,但家长跟孩子之间一定存在一个代沟,刚好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家长跟孩子之间的代沟更深更宽。一句话,家长没有跟上孩子的步伐,却处处想控制孩子,矛盾、冲突自然在所难免。

  在改变之前,我们先得弄明白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像家长们担心的那样没有责任感与上进心。

对此,美国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这样认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变化是造成孩子们的变化的直接原因。

第一的重大变化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为孩子们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曾经,我们小时候,传统文化要求,爸爸是一家之主,在家里说了算,不管爸爸妈妈说什么,我们都很顺从,至少表面上顺从。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一传统已经成为历史。德雷克斯指出:“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孩子们追求平等与尊重,只是追随了身边的榜样,这是一种进步。把这段话拿出来,不是让家庭回到那个爸爸说了算的时代,是希望家长可以学会尊重孩子 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

第二个重大的变化是,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与上进心。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有几个家长跟孩子提过责任感与上进心这样的名词?但多数孩子都有责任感与上进心。现在家长、老师恨不能天天把责任感与上进心挂在嘴上,可惜这些在孩子那里就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感触的名词。原因在于,家长以爱的名义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们无需努力,却总是得到家庭里最好的照顾,最好的物质享受。一个从没有为家庭做出贡献的孩子哪里来责任感与上进心呢!家长们大包大揽,过度的照顾,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与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又反过来埋怨孩子没有责任感与上进心。是不是有些难为孩子了呢。

家长要想有机会引导孩子,必须有和谐的亲子关系,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的基石,也是家长能够引导孩子的关键。亲子关系是否和谐取决于父母跟孩子沟通的方式。好的沟通方式其实就是解决两个问题: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其实很多孩子遇到问题时最期待的能够帮助他的人是父母,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被孩子从“求助清单”里除名了呢?咨询的时候总有孩子告诉我:“我想把在学校遇到的不开心的事情告诉父母,可每次只要我一开口,他们就会说,你还是想想怎么把学习成绩提高吧,别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没用的事情。”也有孩子说:“我最不想跟我爸妈说,尤其是我妈,跟她说什么事情,她都会教育我,我宁可跟朋友说,也不想跟他们说!”细想想,有多少家长跟孩子之间不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呢?有时候,是不是我们自己的反应让孩子不愿意再跟我们交流了呢!

积极倾听,孩子才愿意说;智慧劝说,孩子才会听!

积极倾听能解决孩子不愿意跟家长说的问题,智慧劝说,能解决孩子不听家长的话的问题。

   怎样才是积极倾听呢?

积极倾听,通俗一点说,就是给倾诉者一个积极的回应,让他感觉到你是关注他,尊重他,在乎他的。孩子在跟我们倾诉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够积极倾听,孩子会更愿意说,孩子说得越多,你了解的信息就越多,你就越有机会引导孩子。

如何回应呢?

首先注意非语言性的回应。不要小看这一点, 很多学者认为65%或更多的信息含义是由非语言方式传达的。在沟通的过程中当语言信息跟非语言信息矛盾的时候,人们通常会相信非语言信息。所以在孩子跟你说话的时候,放下手里的任何活儿,认真听孩子讲话,给孩子一个重要的信息:我很在乎你的感受,我很认真听你讲话。要跟孩子较多的目光交流,点点头,向孩子示意我认可你的感受,孩子情绪比较激动,或者比较伤心难过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拥抱。(“正面管教”理论说,家长跟孩子之间没有一个拥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两个拥抱!)

当然,积极倾听的过程中也必须有语言的回应,一般来说回应的语言不带有明显的评价,更不能指责。语言回应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嗯。”“还有吗?”“后来呢?”等简短的回应鼓励孩子说更多;二是对孩子倾诉的问题进行解码并回馈以了解孩子真正要传递的信息。(常见的不带评价的句子:“我明白了。”“真的啊。”“嗯”“哦”“还有吗”“给我讲讲”“你想谈谈这件事吗”“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继续说,我听着呢。”“这似乎对你很重要。”“我们来讨论一下吧。”)有时候,孩子就是一个小小的情绪问题,就是想借你的耳朵用用,说完了就没事了 。 (如果确实没有时间,一定要跟孩子说清楚,约定一个时间再谈)。积极倾听最关键的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觉得你是能够与他感同身受,能够理解他的,才愿意跟你说,他说得越多,你越能够弄清楚真正的问题所在,才能真正有机会帮到孩子。

  极倾听也不是什么时候用起来都有效的。当孩子拥有问题的时候,(就是孩子自身遇到了困难,需要得到帮助)是使用积极倾听最有效,也最能帮得上孩子的时候。当孩子的行为导致了父母拥有问题的时候,积极倾听就没有什么效果。父母因为孩子的行为感到烦恼、挫折、怨恨,紧张、敏感、不安,不喜欢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拥有问题了。比如,孩子放学磨磨蹭蹭,要拖很久才出来,导致父母在外面心烦气躁,问题就是父母的了。在孩子那里,他磨磨蹭蹭出校门是跟几个好朋友打打闹闹,玩得开心呢,他好着呢,无需跟你倾诉。 父母拥有问题时需要用的是面质技巧。 不说专业术语,我把它说成智慧劝说。简单地说,就是父母跟孩子不带任何贬损的陈述自己面临的问题,表达希望得到孩子帮忙的愿望。给大家一个很实用的避免争执的方法—“我-信息”。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不被接纳的行为:(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行为描述注意不要贴标签或评判。如孩子回家跟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小时,没有打电话跟你说明情况。一种说法:你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说。另一种说法:你没有按时回家,也不打电话,太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了。第二种说法明显的多了批评,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斗志”。(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做错了事情,心怀歉疚,心里忐忑,但对方谴责批评过多的时候,会借机转移话题,躲过了自己的错误,把矛头指向对方的态度不好。)如果父母批评指责,孩子们也会熟练地把矛盾重点转移到父母的态度不好。到时候,不仅父母期待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做不到,还会增加亲子关系中新的矛盾冲突,事与愿违,得不偿失。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感受只关注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晚回来,我很担心)影响(我在家里没心事做事,在家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确给父母带来了影响,而且没有收到批评与指责的时候多数情况之下会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不上进,做事不用心是因为家长,这4种行为必须抛弃
没有不想上进的孩子
没上进心,任凭折腾也不会爱上学习,做到这几点让孩子产生内驱力
孩子识字越早越好吗?识字晚就真的输在起跑线了吗?
五本书帮你解决孩子不爱学习、撒谎、叛逆等问题
父母的肩膀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