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宪问篇(9)如何做到罢别人的官还没怨言


原文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注释


(1)惠,《说文》:“惠,仁也。”即仁爱。会意。从心,从叀(zhuān)。本义是仁爱。本章指惠赠,给予好处。 


(2)彼,《说文》:“彼,往,有所加也。”即所要前往的较远的远方。形声。从彳,皮声。“彳”(chì)。本义是流行、传播,施加。本章指那,与“此”相对。 


(3)人,《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即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段玉裁注:“自宋元以前本艹方书诗歌纪载无不作人字。自明成化重刊本艹乃尽改为仁字,于理不通,学者所当知也。仁者,人之德也,不可谓人曰仁。”  


(4)夺,《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即手持的鸟雀被抢走。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是丧失。本章指强取。


(5)没齿,一辈子,终身。



译文


有人子产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是个施惠于百姓的人。”又问子西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就是那么个人吗。”问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这个人,他削夺了伯氏三百户的封地骈邑,使得伯氏只能吃粗粮,但伯氏到死也没有怨恨。”



解读


本章通过“或人”的嘴巴来提问,孔子对三位大夫给予评价。子产是郑国的大夫。子西,钱穆先生的注释,春秋时有三子西。一子产之同宗兄弟,此两人常以同事见优劣,且相继执政,齐、鲁间人熟知此两人,故连带问及。本章与上为命章相承,皆论郑事,此子西必系郑子西可知。其他二子西,皆楚大夫。一宜申,谋乱被诛,一公子申,后孔子死。《论语》记孔子评骘当时人物,多在齐、晋、郑、卫诸邦,并多在定、哀以前,公子申既楚人,又当时尚在,孔子弟子当不以为问。而南怀瑾先生的说法是,子西是楚国的宰相,孔子到楚国时,他怕孔子会把他的位置挤掉。本章的子西到底是指谁,尽管各说各的道理,但是从孔子“彼哉”含糊其辞的回答,似有孔子不愿意言说的话,这人当与孔子有关系,所以这里采取南怀瑾先生的说法。何况本章列举的三位大夫分数三个国家,为本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有其道理。接下来提到管仲,孔子回答的内容谈到管仲的事迹,显而易见本章是为了突出管仲的,意在说明一个道理。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子产是郑国的名相,有人来问孔子,子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惠,《说文》的注释是“仁也”,即仁爱。本章的意思是惠赠,给予好处。先秦典籍中,“惠”的用法有,《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君必惠民而己。”《孟子》:“分人以财谓之惠。”《公冶长篇》:“其养民也惠。”本章是说子产在郑国执政期间,有仁爱之心,在他的执政过程中是有“仁政”的,给百姓很多好处,孔子在这里用“惠”来评价他。在《论语》中孔子臧否人物,多用一个字来概括,比如陈文子之“清”、晏平仲之“善”、令尹子文之“忠”、宁武子之“知”、微生高之“直”等等。《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意思是说,郑国的子产有病,对子太叔说:“我死以后,您必定执政。只有有德行的人能够用宽大来使百姓服从,其次就莫如严厉。火势猛烈,百姓看着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水性懦弱,百姓轻视并玩弄它,很多人就死在水中。所以宽大不容易。”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意思是说, 孔子说:“好啊!政事宽大百姓就怠慢,怠慢就用严厉来纠正。严厉百姓就受到伤害,伤害就实施宽大。用宽大调节严厉,用严厉调节宽大,因此政事调和。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意思是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到这消息,流着眼泪,说:“他的仁爱,是古人流传下来的遗风啊。”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这个子西是楚国的大夫。《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楚昭王想把有户籍登记的七百里地方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阻止说:“大王派往各侯国的使臣,有像子贡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左右辅佐大臣,有像颜回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将帅,有像子路这样的吗?”昭王回答说:“没有。”子西还问:“大王的各部主事官员,有像宰予这样的吗?”昭王回答说:“没有。”子西接着说:“况且我们楚国的祖先在受周天子分封时,封号是子爵,土地跟男爵相等,方圆五十里。现在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治国方法,申明周公旦、召公奭辅佐周天子的事业,大王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还能世世代代保有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吗?想当年文王在丰邑、武王在镐京,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主,最终能统治天下。现在如让孔丘拥有那七百城土地,再加上那些有才能的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音啊。“昭王听了就打消了原来的想法。别人来问孔子如何评价子西这个人,孔子的回答显得模棱两可,说“彼哉彼哉”。彼哉彼哉,《公羊传》定公八年记载阳虎谋杀季孙的事,说阳虎谋杀未成,在郊外休息,忽然望见公敛处父领着追兵而来,便道:“彼哉彼哉!”毛奇龄《论语稽求篇》因云:“此必古成语,而夫子引以作答者。”因此,这应该是当时表示轻视的习惯语,好比现在的“就是那么个人吗”的话。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管仲是齐国的国相,孔子对他的评价很高。本章孔子的回答,后人认为“人也”前面可能漏掉了“仁”,以为是“仁人也”的回答。也有注释认为“人”就是“仁”。于是得出结论,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仁爱”之人。这种解读方式,是延续对子产的“惠人也”和对子西的“彼哉彼哉”的说法。孔子并没有对三个人先来了一个定论的评价,子产评价了,子西没有具体评价,管仲也不是具体评价。“人也”的回答就好比说“此人也”,意在重点提示引起后面的话。伯氏是齐国的大夫,皇《疏》说他名偃。骈邑是伯氏的封地,骈在山东,根据《水经注》说,在山东省临朐县古城东。刘氏《正义》引《春秋·庄公元年》经:“齐师迁纪、郱、鄑、郚。”杜注:“郱在东莞临朐县东南。”刘氏说:“骈即郱字。今山东青州府临朐县东南有郱城,是也。”三百,骈邑是伯氏食邑,有三百户,古制下大夫食邑三百户。伯氏这个人,史书上记载不明,从孔子的评论中可以猜测出这人应是齐王的宗族关系。管仲削夺了伯氏三百户的封地骈邑,其原因有可能是伯氏有罪,也有可能是因为王室的争斗,齐王借管仲之手消弱其他力量。伯氏什么结果呢?饭疏食,吃的饭是粗粮。“没齿”:齿是牙,没齿,没了牙,代表老了,一直到老,伯氏对管仲都没有怨恨的话。


我们现在再看本章,通过不知名的“或人”来分别问孔子,然后是孔子分别作答,是为了表达什么呢?连贯起来看这三个人,子产只不过是给百姓实惠罢了,子西是一个不值得一提的人物,而管仲真是太厉害了,他罢了别人的官职,让别人一辈子吃粗食,别人还没有怨言,管仲靠的是什么?这恰恰是本章要告诉我们的。同样是国相,每个人的心胸和能力是不同的,子产的境界只是造福于人,子西虽然有能力但是在对待孔子的问题上心胸小了。而在后面有一章,孔子答子路问,即说管仲“如其仁,如其仁”,意思是说这就是管仲的仁。对管仲给予“仁”的评价,这是孔子对春秋时期政治家评价最高的。我认为,本章是通过他人对比,来说明管仲在用人时,能把不合适的人削除,这是作为国相最难的事情。所以,下一章的“无怨”和本章的“无怨”是在说明一个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读】《论语》宪问篇第九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4.9】孔子论子产、子西、管仲
论语连载(356)《宪问篇》第9章,“或问子产,问子西,问管仲。”
杨伯峻《论语译注·宪问篇第十四·9》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论语》新解14;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