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学一句《论语》《学而篇》(12)

?

《论语·学而篇》(12)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在春秋时代,“礼”泛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即是《周礼》,礼节、仪式。

(2)用,运用。

(3)和,均衡、和谐。

(4)贵,《说文》:“贵,物不贱也。”《广雅》:“贵,尊也。”贵贱以物喻。犹尊卑以器喻。

(5)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6)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7)由,遵从、遵照。

(8)知和而和,前面的“和”为动词,后为名词。

(9)节,约束、节制。



【译文】

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先王的治世之道,美就美在和谐,无论大事小事都遵从这个原则。遇到行不通的事情时,先明白什么是和谐再去进行均衡调和,如果不按照礼的标准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解读】

此章之难解,读诸家之注释与解读,可谓越读越糊涂。多数沿袭古人的注解,对待其中的难点甚至一带而过,大有瞒天过海之势。要么文辞不通,要么句式不通。总之,翻遍诸家解读,找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或许仅有其中的只言片语而已。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句话的重点就是在一个“美”字上。“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句话的重点是在一个“行”字上。美与不美的前提是什么?“不行”与“可行”的要求与标准是什么?让我们先从“礼之用”开始学习吧!

礼,是什么?

在《论语》和其他典籍中,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关于“礼”的文句来。时至今日,有关礼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了变化,比如礼节、礼仪、礼多人不怪等等。孔夫子的概念里,礼究竟是什么呢?《为政》章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里的“礼”是可以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显然,礼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分不开的。《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的原意是祭神的,比如还有“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从祭神到成为一种社会规范,春秋时代已经完成,比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很显然,这里的“礼之用”就是符合礼的道德规范的运用。

“和为贵”,出现分歧就在这个“和”字上。一说为“中和”一说为“中节、适当、恰当”,一说为“和谐”,一说和音乐有关为“调而谐之”。理解“和”的含义,不要和后面的文句分开。礼之用,还有后面的“先王之道”针对于孔子的时代,定是有“损益”的。这种损益,要尊崇一个“和”字。《说文》云:“龢,调也。”“盉,调味也。”乐调谓之龢,味调谓之盉,事之调适者谓之和,其义一也。由此可知,“和”的本意是调而均之,调而谐之。无论是调声还是调味,其目的就是“均”和“谐”。这里的“和”,实际上是礼的运用,虽然有变化,但要做到均衡与和谐。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先王之道,美就美在“斯”,就是“礼之用,和为贵。”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从“礼和”这个原则。从断句的角度,前面为完整的一句,说明事情无论大小,礼的运用虽然有变化,要做到均衡和谐。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句话的关键是当“礼”运用行不通时怎么办?“有所不行”是行不通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如何“和”,然后再去“和”。前面一个“和”是名词,后面一个“和”是动词。尽管如此,如果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品读经典 升华人生
天山国学苑
微信号:tshgxy
扫右侧二维码快速关注 →

更多交流,请加王宏杰微信号:yizhihua5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里最容易让人误读的句子之“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论语”新解 “学而第一篇”第11、12章
【第12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2章》“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因何不可行?
万象学论语(12):规则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规则却万万不能!
《学而篇》第十二章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