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西方思维模式差异—看空间、环境能量
引用-大卫罗伯森的调查

1871年,贺拉斯·卡普隆(Horace Capron)首次穿越北海道(Hokkaido)。他在广袤的大平原、茂密的森林,以及巍巍黑色山脉之中寻找人类生活的痕迹。'死亡的寂静支配着这片令人惊叹的景色,'后来,卡普隆如此写道。'没有一片树叶被惊扰,没有一声鸟儿的啼鸣,也没有任何其他生物的气息。'卡普隆想,这里或许是一片永恒之境,保存着史前的风貌。

'这太令人惊叹,在这样一个富裕而美丽的国度,在这个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人口密度最大之一的国度,竟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存留着这样一片无人之境,人们不知道它的存在,就像不知道非洲有沙漠一样,'卡普隆继续想着。

这里就是当时日本的蛮荒之地——日本版的'美国西部'。北海道,坐落于日本列岛最北端,与本州(Honshu)之间由一片骇浪频繁的大海相隔,是那样的遥远。但凡胆敢跨过这片海的人,就必须经受那里严酷的冬日、崎岖的火山地貌,以及凶猛的野生生物。因此,日本政府长期基本上将北海道让于依靠渔猎生活的原住民阿伊努人。

变化发生于19世纪中叶。因为担心沙俄入侵,日本政府决意收回北部岛屿,政府雇用了不少从前的武士,前去开拓北海道。跟随者不断,而后农田、港口、道路、铁路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岛。日本人请来诸如卡普隆这样的美国农学家,为北海道的开拓者们做指导,教他们开垦农田的最佳方法。仅仅70年内,北海道的人口从几千人发展为超过200万人。到2000年时,其人口已经增至600万人。

今天生活在北海道的人们,大多不再需要征服任何蛮荒环境了。不过,心理学家们发现,比起54公里(33英里)以外在本州生活的日本人,一种开拓者的精神,似乎仍然闪现在北海道人思考、感受和推理的方式中。北海道人更自我,对成功更感自豪,更雄心勃勃地渴望个人成长,也更疏离于周遭他人。实际上,如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比较,北海道人的一套认知方式更像美国人,而非其他日本同胞。

而北海道的故事只是一系列探索社会环境如何塑造思维的案例研究当中的一个。从东西方思维的显著差异,到美国各州人之间的思维之差,有一件事情变得越来越清晰:历史、地理和文化能够以非常微妙却令人惊讶的方式——甚至包括通过我们的视觉感官——改变人类的思维。我们的思考方式甚至会被我们祖先在农耕中种植的作物品种影响,有时候一条河流竟然是两岸人两种不同认知方式的分界线。

不论我们生活在哪里,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力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



直到最近,科学家们才开始重视全球范围内思维方式的多样性。2010年,一份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期刊《行为与大脑科学》(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发布了一篇文章,该文章认为,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实验对象都是'来自西方、受过良好教育、积极进取、有钱、有民主思想的人',或者也可将其简称为'Weird'(该词来自western, educated, industrialised, rich和democratic几个词的首字母)。大约70%的实验对象是美国人,大多数都是为了赚点零花钱或换几个学分才同意牺牲个人时间来参与实验的大学生。

科学家们心照不宣的前提是,他们选择的实验对象能够代表全世界所有人的广泛特征——科学家们认为,所有人基本上是差不多一样的。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西方科学家实验样本的不平衡就不是什么问题了。然而,少数以其他文化下长大的人作为实验对象的研究,却展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研究证明,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分布于研究图谱最远的一边。' 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约瑟夫·亨利奇(Joseph Henrich)说道,亨利奇就是其中一项研究的作者之一。

最显著的差异之一有关'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两个概念;不论你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自主的,或认为自己与周遭他人密切相连,认为集体的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总体而言——当然也有许多例外——西方人中个人主义者更多,而来自印度、日本和中国等国家的亚洲人中,集体主义者更多。

在很多情况下,两方的差异非常明显。当被问及有关态度和行为的问题时,生活在更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的人们,倾向于将个人成功至于集体成就之上,这反过来也激励人们寻求更多个人尊重,追求更多个人快乐。但是,这种对自我肯定的渴望也表现为过于自信的特质。许多实验都证明,被划分为Weird类的实验参与者更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比如,当被问及其自身的能力时,94%的美国教授声称他们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

然而,以东亚人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研究显示,这种自我膨胀的表现几乎不存在于东亚人中;实际上,不少案例显示,参与者反而更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而非抬高自我价值。生活在自我主义价值观主导的社会中的人们则重视个人选择和自由。

关键在于,'社会环境导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思考推理的基础层面。生活在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当中的人们,遇到问题时,倾向于思考得更'全面',着眼于问题所处情境的大背景及其中的相互关系,而生活在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中的人们,则会着重分析各个不同影响因素,认为所处情境固定不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想象你看到一幅图画,里面高个子的人在恐吓矮个子的人。在没有给出其他相关信息的情况下,西方人更倾向于认为,图画中描述的这一行为反映出了个儿高者某些固定不变的本质:他可能是个龌龊之人。'然而,如果你整体地思考,你就会猜测,或许这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也许这个高个儿的人是老板,或者父亲,'亨利奇解释道。

这种思考方式的不同也会延伸至人们对无生命物体的归类。例如,如果要从一堆单词中,比如从'火车、公共汽车、铁轨'中选出两个相关词语,你会怎么做选择?该实验被命名为'三联实验'(triad test),许多西方人可能会选'公共汽车'和'火车',因为两者都是交通工具;而一个从整体思考的人会选择'火车'和'铁轨',因为他更重视火车与铁轨二者在功能上的关联性——二者相互之间对对方功能的展现非常重要。

思维方式的差异甚至会影响你的观看方式。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理查德·尼斯贝特(Richard Nisbett)的一项追踪视线轨迹的实验发现,来自东亚的参与者更倾向于关注一幅图画中的背景——研究上下文信息——而美国人会将更多时间花在研究图画的主体上。有趣的是,这样的差异在来自日本和加拿大两国儿童的画作中也有所体现,这也意味着,这种观看方式的差异从我们年幼时起就出现了。关注范围是聚焦还是广泛,也直接影响着我们日后对一幅画面的记忆。

'如果人是由观看方式决定的,而人们的关注焦点又是如此不同,那么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当中,'亨利奇这样说道。





整体观、空间环境和易学

上述研究和问题其实在东方的易学中已经有了接近完美的研究和表达,甚至是一个多维空间环境能量的计算模型。易学的本质是时空能量的计算,最开始是用于一个国家的军事,生活、生产方面,就是今年是春天适合种植什么啊,今年是整体偏热还是偏冷,篇干还是偏湿啊等等,因为时空能量的运转是有规律的——回到个人身上,每个人也就是一个全息宇宙,无论从人体的染色体分布,形体内外结构,身体作息运行等等哪一个又不同于日元昼夜,四季轮转的规律了——这就是生命的整体观,生命不单单是性命,而是生生不息的能量、空间的交错与和合。

再深一步:一个事情本来如何,到你是如何看待的,什么会这么看待,有没有别的信息的干扰全在里面可以呈现,易学讲究的是当下时空的全息取象,然后组合解读,这就是阴符经中说的“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易学中的年、月、日、时,也可以代表环境、人物、时间、还可以代表关系、情绪和行动路径,而这一切回到能量其实是一层层的多维组合,谁先来,谁后到;谁明显,谁暗藏,谁是当班执政,谁是过路神仙,一切需要全维的理解、组合和推演,而一切只在一个词上,就是”时机”。

简单说,春耕,夏收,秋收,冬藏,万物行进是有严密时机的,但如果时令错位了了?譬如今年,大方向还是春耕,夏收,秋收,冬藏,但是如果不做调整就难有好的收成,还是研究的还是环境,研究“我”在这个环境中如何更好保持“我”的人生轨迹呈直线,而不是猫步!

易学是超越了时间维的,信息场一切交错纷杂,容易导致我们迷失方向,因为我们还没有火眼金睛啊,因此借助这么易学法器,认知环境能量的影响,保持自己的清明,人生也就清澈了,万事万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到底我们要守什么,也就不言自明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学家: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差异大只因吃得不同
[小红猪]东方麦当劳
周末阅读|东方与西方的思维成因有何不同?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之谜
东西方思维差异从何而来?
【量化历史研究】文化差异的起源:来自越南的证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