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琼:低音开始找“混合声”,共鸣集中面罩,轻松唱高音!

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方琼教授,在首届中国民族声乐男高音艺术论坛上讲座《我对中国民族声乐的理念与实践的认识》,在成都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开讲。

著名男高音吉诺·贝基先生曾说,“歌唱时只有横膈膜和面罩发生接触”。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强调歌唱时,喉咙完全“打开”,形成一个畅通无阻的“通道”,声音的状态上下贯通,不会受阻,其歌唱的力量,直接由腰腹送上“面罩”。当然,这是一种感觉和想象,而这种感觉是世界上许多著名歌唱家都认可,并非常强调的,所以歌者一定要努力寻求这种感觉,只有这样喉咙才是完全打开的。我们谈过打开喉咙这个问题,但是如何寻找所谓的“面罩”的力量呢?

首先,“面罩”在哪儿?我们常说地“面罩”实际上是指眉心以下,唇部以上的面部肌肉部分,面部上这个部分,在歌唱时,因为积极调动,所以形成一种集中的力量,感觉像是戴了个面具,由此得名。“面罩共鸣”实际上是打开鼻咽腔的一种共鸣效果。就是说,当歌者的声音获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鸣时,鼻咽腔是完全打开的。如果说打开喉咙是要求打开喉咽腔和口咽腔,那么,要想把声音送进面罩,还必须同时把鼻咽腔打开。所以贝基先生说:“我所说的打开喉咙是要求上下左右都打开。”

分享:卓有成效的训练方式——关于面罩

1. 面带微笑(即抬起笑肌,使笑肌充分有力地调动积极状态),这样声音容易进入“面罩”。其实很多歌唱家在训练时,只做了两件事:“打哈欠打开喉咙”、“微笑地唱”。

2. 哼唱。“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这是流传在声乐界的一句常话。当然这种哼唱必须是以完全打开的喉咙和良好呼吸支持为前提,否则是哼不到面罩里面去的。在课堂上听到不少同学问,“哼”对了时什么感觉,其实“哼”是要尽量找到一种“晕乎乎的感觉”,这说明打开了鼻咽腔真正“哼”到头上去了(找到高位置的共鸣了)。

3. 不张过分张大嘴。不要过分张大嘴,这样避免了用嘴去控制声音或用嘴去做声音(造成口腔音),想想看,口腔共鸣多了,面罩哪里还会有共鸣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面罩共鸣?该怎么训练面罩共鸣?
打开喉咙唱好歌
松涛视听沙龙 │【“人人讲”互动】在欢“声”“笑”语中乘着歌声的翅膀~
歌唱发声自我训练速成法4+1
唱歌如何找到头腔体共鸣?
声乐小秘笈:如何做到高音轻松明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