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州,除了有炎帝神农,还有一位千古大帝......

随州,隋文帝杨坚的发祥地

——隋朝与随州探秘之一

随州,是人文始祖炎帝神农的出生成长之地,还是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的发祥之地、治国安邦的起步之地。杨坚与随州有很深的渊源,杨坚本人乃至他的孙女南阳公主对随州有很深的情感。


出掌随州 走上一线

杨坚出生于北朝西魏大统7年,即公元541年。他的父亲杨忠行伍出身,屡立军功,曾率军从南梁手中攻取了随州,被封为大将军、随国公。自此,杨家数代人与随州结缘。

杨坚自小在寺庙长大,14岁太学结业,授“京兆功曹”, 补差为首都警卫部队的下级军官;15岁时,他娶了他父亲的上司、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为妻,进一步与关陇贵族集团结盟;17岁时,擢升为“右小宫伯”, 当了北周皇帝近卫部队的副职干部。这虽然是个成天在皇帝身边的“好岗位”, 但因权臣宇文护的压制,加上皇帝三天两头疑忌他有“龙相”, 结果8年得不到提拔,还时常担惊受怕。

公元565年(北周保定5年),25岁的杨坚,仕途迎来了新机遇,周武帝宇文邕晋升他为大将军,下派他到随州,担任随州刺史。

随州刺史的官职,虽然品位不及朝廷的部、院首长,离他岳父独孤信担任的柱国还远着呢。而且,当时的随州刺史还受襄州(今襄阳)总管宇文直的节制。但是,随州刺史毕竟是封疆大吏,一方首长,可以发挥行政智慧,施展政治才干与抱负。

中国的南北朝,大体以长江为界,南朝宋齐梁陈强悍时,分界线局部可强推至淮河一线。随州地处江北淮南,曾是梁的地盘。杨坚的父亲杨忠为北朝拓土开疆,前不久攻下随州,将汉东之地收进北朝囊中,南朝的行政权力压缩到了江南。因取随之功,杨忠被封为随国公;568年杨忠离世后,杨坚袭随国公爵位。

赴任随州的新剌史杨坚,对物阜土美的汉东名郡随州,不缺情感与粗线条的了解。随州地处南北对峙的前线,又是新收之地,整顿武备、抚慰民心,当为头等要务。

根据史料、传说,杨坚在随州刺史任上,下功夫训练军队,落实了府兵制;整修城墙,疏浚护城河;鼓励农桑,提振赋税来源;兴修佛教庙宇,疏导民心民情,做了许多实事。据传,他和夫人独孤伽罗主持了仙城山相国寺、苦竹院和城西南智门寺的修建,在随州大力推广北魏、北周崇尚佛教、敦厚民心的行政举措。

自随州刺史杨坚始,仙城山相国寺、随城山智门寺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沧桑1400余年后,上世纪中叶,人们还能见到遗址遗迹;残垣断壁间,北魏、北周风格慈眉善颜、鼻梁高耸的石佛造像仍熠熠生辉。

因为从小在寺庙长大,以及为了便于察民情、听民声,智门寺落成后,杨坚偕夫人住进了智门寺。老百姓拦轿递状、倾诉,是经常的事情。

汉东随州,是杨坚入仕从政的真正起步之地、发祥之地,也是杨坚经世治国的实验场。同时,随州刺史生涯也开启了杨坚政治生涯的崭新机遇和上升渠道。

封爵随国 光耀汉东

杨坚出掌随州两年后,汉东大地走出了战争的阴影,府河两岸稻麦飘香,《隋书·文帝本纪》称“随州大兴。”

这时,杨坚奉调回京,坐了几年冷板凳,期间请假为母亲守孝3年。此后, 杨坚随周武帝攻灭北齐, 任定州总管, 晋位柱国; 因受周武帝猜疑,再调亳州总管。周武帝宇文邕36岁英年早逝,其子宇文赟即位为周宣帝。

这周宣帝不是别人,作太子时已是杨坚的女婿。女婿当政,岳丈很快从亳州调回京城,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官居大前疑(首席宰相)、勋位上柱国(最高勋位)、爵封随国公。这是杨坚与随州的又一重渊源。

周大象二(580)年,周宣帝突然撒手而去,留下8岁的小皇帝宇文衍苦撑。在御正大夫(皇帝的秘书长)刘仿、内史上大夫郑译和皇太后也就是自己的女儿杨丽华的帮助下,杨坚成了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的辅政大臣,出任左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权位达到了顶峰。

也就在这一年,杨坚还当上了随王。

580年12月13日,可怜的小皇帝周静帝下诏赞颂他的外公杨坚曰:

“隋国公……心同伊尹,必致尧舜,情类孔丘,宪章文武……可授相国,总百揆,……进公爵为王,以随州之崇业,郧州之安陆、城阳,应州之平靖、上明”等“汉东二十郡为随国”。“位在诸侯王上。随国置丞相已下,一依旧式。”

诏书的意思是说,随国公杨坚辅周,如同伊尹辅助殷商、霍光辅佐汉皇,功勋显著,假黄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上柱国、大冢宰、随国公这系列职务、爵位、待遇,已经不够份了,必须再升级了。因此授杨坚相国之职,总揽军政,进爵位为王。

既为王,王国在什么地方?在随州啊!北周中央以随州为中心,划出随州和周围的安陆、城阳、平靖(今广水市西北)、上明、淮南、永川、广昌、安昌、义阳(今随县北部)、淮安、新蔡(今河南新蔡县)、建安、汝南、临颍、广宁、初安、蔡阳、汉东等20个郡为随国,作为随王杨坚的领地。

遇随而起,遇随而兴。这时的杨坚身为相国、辅政大臣,必须殚精竭虑地运作中央权力、执掌周廷权柄,而不可能呆在随州,在封国里享受王爷的荣华富贵。进爵随王,加强和巩固了杨坚的权柄和地位,他那雄才大略的心智,在谋划着更大的目标。为期不远,作为封国的随国,她的因子将裂变、扩展、放大,一个统一的中华随帝国将诞生。

国中之国的随国,先秦时代在汉东随地绵延了千余年,湮没于楚秦的兼并,汇入了国家统一的时代潮流。这是第一随国。

与杨坚政治生涯相关的随国,是第二随国。杨坚受封随国,不仅仅是让随地重温了方国的旧梦,而是并非出自偶然地彰显了随地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机缘。

建立大隋 一统中华

公元580年,杨坚进爵随王,周静帝的诏书中还明令,随王杨坚可以设丞相,象模象样的当王,可以任命官吏,开府办公。这时,随州和它周围的郡县,又一次成为国中之国的随国,成了政治家杨坚的后方基地和一面旗帜。

杨坚是否在随州设了随王府,是否以随王的身份旧地重游、巡视随州,《隋书》未见记述。《隋书·文帝本纪》一万余字,似乎不屑于记载随王杨坚,而聚焦于随帝杨坚。

国中之王无论多么风光、显赫,总要逊于一统之帝。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杨坚,纵横捭阖于北周的权力中心,朝着中华大帝的目标猛进。许是他的小外孙、已长到10岁的小皇帝周静帝宇文衍,已感受到外公杨坚的光芒四射与咄咄逼人,干脆就颁诏“禅位于随”, 把皇帝的大位交给了随王杨坚。

公元581年2月13日,杨坚在古都西安称帝,国号随。后又写作隋。改元开皇。杨坚在位24年,迅速拨乱反正,澄清玉宇,结束了东晋以来中华300年分裂,建立了强盛的中华一统大隋帝国。

从随州刺史——承袭随国公——进爵随王,到位登大统,建立隋朝,杨坚政治生涯的几大步,步步与随相关,有随相伴。随州,是杨坚政治生涯的发祥地,也是他人生的前进基地。

杨坚登上皇帝宝座时,后宫传出了哭声,他的女儿杨丽华可是前朝北周的皇太后啊,现在北周没有了,女儿怎么办?江南飘来了歌舞声,那里还有个醉生梦死的陈朝政权,分庭抗礼,怎么办?(未完待续,尽请订阅,关注隋朝与随州探秘之二)

(本文作者:刘永国 高级编辑,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退休后留意于人文历史、抗日战争和“随文化”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坚,从随州刺史到隋朝皇帝
《南北朝的最后五十年》小公务员杨坚在北周的仕途之路
一个强大的国家,就因为取错了一个名字,最终没能抗过40年?
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为何能在短短四个月之内,就能统一分裂280余年的中国?
隋文帝杨坚,为北周奉献半生,最后没忍住篡了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