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小学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

【标题】浅谈小学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关键词】小学数学 预习习惯 培养

    【指导老师】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正文】

    1引言

    古人言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识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显然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使学生学到他终生够用的知识,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获取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并使之产生迁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会预习是学会学习的第一步,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应该是教育者的使命。在已经跨入21世纪的今天,这种使命显得尤神圣。然而,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小学数学学科的预习,只重视小学语文的预习,这样势必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是有自求得知能力的。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让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资本,而学会终生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善于自学。而培养预习习惯,正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我确定了以浅谈小学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作为课题题目。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建立积极自主的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自学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课外数学兴趣的形成与培养。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现状分析、培养意义和如何培养以及培养中要注意的问题几方面进行讨论。 2小学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意义

    预习的意义不仅在于一课一节的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渐形成自学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素质教育要求的是, 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教材上现成的基本知识, 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增长知识, 也就是 学会学习。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预习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都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2.1 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9页

    把预习作为数学教学正课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预习的安排, 总体来说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小学数学课前的预习, 能够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 题海战术的恶性循环现象。课前, 学生先了解课本新知内容, 查阅有关资料, 思考怎样用旧知识旧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如何应用新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课时就能有的放矢地向老师和同学质疑, 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或同学释, 人人争先恐后,你一言、我一语, 疑点化解了, 信心增强了。同时, 老师也能重点辅导后进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小学数学课内的预习, 时间有保证, 教师有指, 仅可以解决教学上的主客观矛盾, 便于教师调查研究,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克服教学的盲目性, 而且还可以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 较普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从学生自学的基础开始, 提高了教学的起点。例如,《三位数的加减法》一节内容,它是《二位数的加减法》延伸, 前后知识有着密切的联, 算理是一致的, 不同的只是数位增加了一个。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将已掌握的二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到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像这样一些通过学生自学能解决的问题, 就不必教师重复讲解,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2 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能力是由知识的概括化和泛化迁移形成的,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能形成能力的,而惟有理解的知识、自学钻研所获得的知识,才能使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自学能力是以独立性为核心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它能够产生广泛的迁移,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培养。在小学数学的学习活动中,阶段复习、总结、做作业都可以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预习活动在培养小学生数学的自学能力方面有更显著的作用。自学,尤其是教师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国家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这就是说,教师要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无论是在课堂, 还是在课外, 都要废除 一刀切 的教学要求允许他们针对所学内容和老师给出的预习思考题, 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大胆地猜想、假设、推理、验证, 以及应用知识结论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思维过程不受课堂上时间、空间及人为因素的限制, 满足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课堂上, 学生把各自的预习方法和成果向小组或全班展示出来, 相互间交流、讨论, 在老师的参与下完善认知结构,使学生共同发展,共享成功的快乐,这样使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出现这样大好形势,何乐而不为呢?

    心理学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被动的、应答性的学习行为。教师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答什么间题, 总是跟在教师后面转。教师提问题是需要的, 但长此以往, 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应付、不动脑筋的坏习惯。另一类是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行为, 其实质是开拓学生思路,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工具, 长期坚持预习,就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当然不能说安排了预习这个环节, 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教师精心指导, 怎样预习、预习什么。我认为预习前, 教师要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 即把要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提纲的编拟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 要富有思考的价值。无目的的预习, 只能是浪费学生时间。

    预习习惯的培养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和动手能力。教学实践证明, 许多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由于求知欲与兴趣的驱使, 常常自觉预习、主动学习。例如,《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节, 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 要求学生先按书上的样子动手剪一

2/9页

    剪、拼一拼, 利用分割移动, 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由于学生事先已动手操作, 在富有游戏性的活动中学习, 印象较深, 感知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课堂上教师只需将两种图形进行比较, 学生就能找出它们底、边的对应关, 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效果良好。可见小学生课前预习对自学能力的培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 转变观念和角色, 让学生 学习有用的数学 ,让 数学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 , 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把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

     预习习惯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圆锥体积》一节内容时, 我根据两个班学生的不同特点曾这样安排, 一个班课前预习, 一个班不预习。预习要求是?1、看书上的例题, 用纸做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提出一个或几个不懂的问题。结果预习了的学生在上新课时比没有预习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多, 有深度。我还要求学生在班上提出问题, 介绍设计验证方案、实验步骤和猜想的结论, 气氛活跃。如有的学生用硬纸做圆柱体、圆锥体, 后装米量, 有的学生用易拉罐、塑料瓶等一些材料做, 然后装沙量、装水量等等。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学的是有用的数学, 同时教师也会发现不同的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是不同的, 这对于教师因材施教大有好处。由此可见, 预习习惯的培养对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2.3 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课外数学兴趣的形成与培养

    一个学生如果只在课堂上学习, 那么他掌握的知识就有限, 并且全部的负担都转到家庭作业上去了,最终导致家庭作业负担过重, 他们也没有时间学习其他知, 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假如我们认真安排好预习作业, 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例如五年级 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我就要求学生先调查重庆市出租车起步价是多少, 每千米的单价是多少。然后列出汽车行驶S千米与共用去车费总价a元之间的关系。再如学习小数前, 请学生到商店调查商品的单价及表示方法。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是日常生活交流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也并未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4 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主观能动的心理过程。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推孟曾在30年当中对许多人进行了长期追踪研究。他得出结论说?智力与成就之间不是完全相关的。他对800个男性被试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进行了比较,发现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个人意志品质的不同。因为预习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是自己独立地首次接触新知识,要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分析综合和独立地解决问题,因为预习是同困难作斗争的学习活动,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否则难以坚持和深入,所以,坚持长期预习的学生,他们的意志品质坚强,遇到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了学生对时间的利用率,保证了学习活动的一贯性,提高了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可见,在教会学生学会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学习,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教育心理学,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掌握进行学法指导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具备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教学生学会预习的过程,是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过程。面对学会了预习的学生,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意识,从教学向自学过渡,实现从抱着走到扶着走直到放开手让学

3/9页

    生自己走的转变,使学生在学校中既学会了怎样学习,又培养了较强的能力,在走向社会后继续学习,继续发展,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2.5 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教师高质量的备课

    小学数学课的预习有的学生囫囵吞枣地背诵知识结论、硬套解题模式, 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一是因为小学生尚没有养成独立思考、认真讨论, 以探索知识形成过程为目的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是因为现行教材可读性不强, 许多具有思维价值的材料没能明显展示出来。

    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责无旁贷。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 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准, 吃透教材, 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智力因素精心设计教案, 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和情境, 使学生在共同探究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产生与同学的共鸣?我为什么没有这样想呢?这样的分析太有趣了,我就是最后一步做得不好,下次我也要争取想出最佳解法, 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

    这样指导学生探究, 学生的思维将随着这一具有活力、动感的知识过程向前发, 水到渠成。学生坚持课前预习, 课堂上交流、讨论, 取长补短, 在这循环往复的过程中, 不断地积累、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 学会 会学 , 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目标。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预习,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地就能养成预习习惯,并从摸索到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总之,小学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教师的终生发展以及整个教育改革都有重大的意义。

    3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

    3.1 树立正确的预习观

    学生从被动地听教师讲课到自己主动地从课本上学习知识确实是一个大转变。开始时学生不适应,普遍反映预习有困难,这恰好说明我们的学生急需学会如何预习。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会学习的人就是文盲,而学会预习是学会学习的开始。教师应种学习方法,并且一定能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为此, 笔者不仅安排了预习时间, 布置了预习任务, 而且自修课也到班里去, 一是督促, 二是答疑。这样可避免一些不自觉的学生不按教师的要求去做,造成预习效果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上课。坚持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减少教师在场的时间,预习任务也不要布置那么具体,课本中哪些是重点、难点,都要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对理解上确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留待正式上课解决。这样, 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 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的,课堂上就有足够的时间抓住重点、难点,解决这些问题。在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自修课中自觉进行预习,这样做既培养了预习能力,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把预习看做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而这种准备不只是学生对于教材的提前阅读,更重要的是在课

    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许多数学老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前完成的任务,都可以看做这样的预习。例如?记录一段时间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所居住房间铺设地砖的数量怎么计算,随家长购买某物品经砍价大概是几折买到的,选择哪一种储蓄获利更多一些等等。这可以说是新课程理念支配下的预习观

    其意义在于?其一,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有各自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其二,这样预习突破了把教材

4/9页

    作为惟一课程资源的束缚,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其三,这样预习使数学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了,使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也在用数学?其四,这样预习不只是有利于更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

    3.2 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预习方法有如下几种?

     阅读式预习法?指导预习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课前阅读教材的方法, 养成认真读书习惯。具体要求是第一, 通读。认真读课本中的例题、例题下面的 算式、结语、注意点, 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线段图等等。第二, 精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如概念、算理、解题思路等内容要指导学生多读几遍, 用心思考。关键词句要勾划起来。如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中的 同时 相同 零除外, 就是关键词, 应划起来。

     答问式预习法?这种预习方法是让学生带着教师预先提出的问题,边读书边思,准备好在课堂上回答。例如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预习时,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相遇应用题有什么特征 有哪些数量关系复习题的两种(算术) 法解答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 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例题中所列的方程是运用哪个数量关系 能不能再运用其它的数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来解答 例题与复习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还有哪些类似的应用题,也可以运用例题的方法来解 这一组预习思考题,暗中揭示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思路,学生在寻思答话的预习中可以自己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节”,即把所求的未知量改用未知X 表示。同时,缘于相遇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启示,学生得到活跃思路的训,使课堂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此教师应抓住教材的重难点,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给学生提出恰当的预习要求, 设计好预习题。例如, 预习循环小数, 出示下列预习题:

    课本27 页至28 页讲了哪个主要概念

     9、例10 的商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2.1142142 0.11417926 是不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学生带着这二个问题认真思考, 题抓住主要概念循环小数”; 题通过比较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初步了解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联系与区别。第第一个小数2.1142142 的小数部分,“142”这三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 因此是循环小数, 而第二个小数0.11417926 的小数部分, 小数位数虽是无限, 但没有按顺序重复出现一个或几个数字, 所以不是循环小数, 而是无限小数。由此想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而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议论式预习法?这一方法较适合于综合练习课的预习。它要求学生围绕教师安排的议题,通过预习,一边消化学过的知识,一边作分析、比较、判断和归纳,准备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129 页的例9, 教师要学生根据解法上的不同点,思路上的相同点这个议题进行预习,做好发表议论的准备。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抓住四道应用题都有一个相同的已知条件学校有20 个足球”,相同的问题篮球有多少个不同的关系句篮球比足球多1/4”足球比篮球多1/4 篮球比足球少1/5 足球比篮球少1/5 进行了热烈的议论。教师则以关系句中用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作为点拨的支点,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带领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

5/9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怎么培养?
“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策略与操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预习数学
2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课前预习的意义
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