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数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投降事件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在演义中描写了无数的战争场景,虽已单打独斗居多,但战争总少不了伤亡,也少不了投降。是当俘虏还是战死往往就是将领的一念之差,而演义中也为也有很多出乎意料的经典投降。
三国最精明的投降——关羽降曹操
关羽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精心刻画的一个“义不负心”的英雄形象。毛宗岗称之为“三国三绝”中的“义绝”。金圣叹赞他“义绝千古”。而最能表现他的这种“义”的莫过于小说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中的描写。关羽被曹操人马重重包围在一个土山上,无法冲出。曹操派关羽故交张辽劝降,这对义薄云天的关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他面临着一个二难的选择:要么投降,然而这样就辱没了他的名声;要么死战,然而这样就会象张辽对他说列举的那样,有三条罪状,即负桃园结义之盟,负刘备倚托之重,逞匹夫血气之勇。怎么办?关羽边听张辽为他出主意,边积极思考对策,最后提出了三条要求: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善待二位皇嫂;三、一旦有刘备的消息,马上离去。曹操听了张辽的汇报,爱才心切的他几乎没加思索就同意了关羽的三条要求。他满心以为只要自己施以高官厚禄、黄金白银、美女骏马,何愁关羽不动心,不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所用。不料,关云长听到刘备在袁绍处后,坦言“新恩虽厚,旧义难忘”,还是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毅然离他而去。曹操因为先前同意了关羽的三条要求,也不好意思为难关羽,只落得竹篮子打水,空欢喜一场。
三国最无奈的投降——于禁降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仁被围困樊城。收到前方探子回报的军情后,曹操略微看了帐下的诸将士,无奈的他,开始不停的摇着头。“关二爷”的威震华夏,让众人体会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时间过的很快,眼前的困境,终于让那个与曹操相识近三十年的友人站了出来。没有多说什么,曹操只是会意的向他笑了笑。此时,曹操没有怀疑眼前这位故人战胜对手的能力,更谈不上怀疑他的忠诚。
于禁,字文则,左将军,益寿亭侯。就这样,背负着那三十年的信任和友情,迈着阔步的于禁,踏上了这最后的征途。然而……一场大水,瞬间便将所有美好的记忆冲垮了。在这不期而遇的滔滔洪水面前,于禁,这位当时足以成为世人争相膜拜的名将,却在刹那之间突然丧失了一个战将所应有的斗志。在洪水来临的那刻,于禁肉袒出降。无能为力的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英名在这场大水中灰飞烟灭。一切,似乎到了结束的时刻……
三国最心服的投降——孟获投诸葛
孟获是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豪强首领,是当地很有影响的人物。趁蜀国对吴国作战失败,元气大伤,刘备刚死的机会,煽动群众,杀了蜀国派在这一地区的官吏,公开发动了武装叛乱。对蜀国的安定局面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出兵之前,诸葛亮就采取了参军马谡的建议,即平叛不是杀掉几个叛乱分子,而在于收服人心,从而最终使他们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第一仗,诸葛亮派王平与他对阵,欲擒故纵,把孟获引入了包围圈,孟获中了埋伏,只得引兵败退。蜀兵紧紧追赶,把孟获活捉了。但孟获却并不服气,于是诸葛亮非常宽大地将其放回。孟获整兵再战,结果是七战七败,七次被擒。最后一次,诸葛亮仍然准备放孟获回去,孟获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没有过的事。我虽然没有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这样不懂羞耻呢?”说完,他脱掉一只衣袖,露出了胳膊,跪在地上,留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三国最有价值的投降——黄盖诈降
曹操率百万大军屯兵赤壁,欲一战歼灭孙(权)刘(备),孙刘联军为破曹殚思竭虑,苦无良策。这时,东吴大将黄盖向大都督周瑜献火攻之计,周瑜点头应允,但苦于无人向曹操诈降,以使大军接近曹营连环船。黄盖闻后,说愿行此计。周瑜又言:“不受些苦,曹操怎能相信呢?”黄盖答道:“我受吴侯三世厚恩,虽肝脑涂地,也无怨无悔。”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商议退敌之策,命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的粮草,准备进攻。黄盖则大唱反调,道:“莫说三个月,就是三十个月,也不起作用,不如投降算了。”周瑜勃然大怒:“我奉主公(孙权)之命,督兵破曹,敢有说投降者一律斩首示众。今两军对垒,你竟敢出此言,动摇军心,不斩杀你的脑袋,恐难以服众。”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斩首,后来在众将苦苦哀求之下,周瑜免去其死罪,脊杖五十,打得黄盖皮开肉绽、鲜血进流,几次昏死,观者无不泪下。黄盖的“苦肉计”后来果然奏效,他率火船二十余只乘夜打着投降的旗号,迅速接近敌船。用火攻之,终于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的百万大军,建立了奇功,三分天下也由此始之。
三国最窝囊的投降——刘禅乐不思蜀
刘禅是蜀汉后主,17岁就继承乃父基业,到公元263年司马昭的大将邓艾攻下成都时已经58岁,是一个有着四十余年执政经历的皇帝,按理说应该积累了一定的执政经验,具备相当的执政能力。但面对兵临城下的邓艾的军队,他却六神无主、惊慌失措,只会让大臣们帮他拿主意。大臣谯周建议他交出大印,向邓艾投降,他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用绳子将自己捆绑起来,带着象征蜀汉政权已经灭亡的棺材,亲自去向邓艾投降,将刘备、诸葛亮辛苦经营的江山拱手相送,尽失帝王气节。
后被司马昭迁往洛阳,接受司马昭的招待。筵席之上,先表演魏国的歌舞,原蜀国的官员都觉得很难堪,独有刘禅看得很高兴;再表演蜀国的歌舞,蜀国官员无不落泪,而刘禅却嬉笑自若。这让司马昭很是鄙夷,于是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让蜀国官员痛心不已。
三国最硬气的投降——严颜投张飞
严颜原是刘璋手下的名将,后为张飞设计活捉。军士将严颜押到大帐,张飞高坐厅堂,令其下跪,严颜坚决不跪。张飞大声呵斥:“我大军到此,你为何不早早投降?”严颜昂然回答:“我们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令刀斧手:“推下去砍头!”严颜面不改色,说道:“砍头就砍头,何必发怒?”张飞见其坚强不屈,十分钦佩,当即向他赔罪以礼相待。严颜见其出自诚心,才答应投降。
纵观整个过程,严颜开始坚决不跪,表现了自己虽为败军之将,但在人格上决不向对方低头的铮铮骨气;继而自称“断头将军”,表达了自己宁死不降的决心;最后面对对方的发怒,予以嘲弄,又表现出了对于敌人的蔑视。充分表现出了一位名将的风骨,虽降而不失其风采,不愧为三国中最为硬气的投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个人心得精选15篇
你对三国了解多少(三国演义测试题)
三国演义歇后语摘抄100条
【名著阅读】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三国演义》 (二)
《三国》里的那些成语、歇后语你知道多少?快给孩子收藏吧!(文末有福利)
读名著,学知识|《三国演义》中的语文常考知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