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阴关系如何?读懂“寒厥”自见分晓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系列(五)(肖相如)
1、四逆汤证
  一

  【原文】

  大汗出,熱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353)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354)

  嘔而脉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377)

  【词解】

  内拘急:腹中挛急不舒。

  【讲解】

  以上三条原文是阳气由虚而脱发展而成的寒厥。

  太阴病的脾阳虚弱、少阴病的心肾阳虚,如果没有及时控制,阳气由虚而脱就可以形成阴阳气不相顺而致寒厥。

  脾肾阳虚,火不暖土,阳不固阴,可在恶寒(当为畏寒)踡卧、手足不温等阳虚不能温煦的表现的同时,还可见大汗淋漓、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呕吐等津液耗散的表现,最终形成阳随津脱,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稍有不慎,很快还会阴竭阳脱,阴阳离决而死亡。

  353条的大汗出,热不去,说明大汗是亡阳脱汗,热是虚阳外越的假热,不是太阳病的发热,因为太阳病的发热会汗出热退;

  内拘急,四肢疼,乃阳虚寒凝,筋脉不通;

  下利,乃脾肾阳虚,火不暖土,阳不固阴;

  恶寒,实为畏寒,乃阳虚不能温煦之故;

  若阳虚进一步发展,由虚致脱,则可形成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下利这些表现属于少阴病,如果出现厥,就属于厥阴病的寒厥了,主之以四逆汤。

  354条之大汗、大下利,乃脾肾阳虚,阳不固阴;厥冷,乃阴竭阳脱,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厥。

  大汗、大下利属于少阴病,而厥则属于厥阴病了,而且是从少阴的阳气虚衰发展成厥阴的寒厥。寒厥,可主之以四逆汤。

  377条之呕,乃下焦阳气虚衰,寒邪上逆,影响胃气和降所致;

  脉弱,当为沉而微细的脉象,为少阴心肾阳气虚衰之象;

  小便复利,即在呕的基础上加上小便利,小便利,即小便清长频数量多,乃肾阳虚衰,不能固摄津液所致;

  身有微热,乃虚阳外越之象,身热既微,则说明虚阳外越不重;

  见厥者难治,是说在上述表现的基础上出现厥,则说明少阴的阳气虚衰在加重,由虚而脱,发展为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

  厥阴病的寒厥,和少阴病的肾阳虚比较,病情进一步加重,并且很容易发展成阴阳离决的死证,危险在增加,治疗难度在增加,所以难治。

  呕、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为少阴病,厥为厥阴寒厥。因为其仍属厥阴寒厥,仍可主之以四逆汤。

  二

  【原文】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358)

  【词解】

  下趣:趣,音区,同趋,即下趋。向下进行之意。

  【讲解】

  此条乃论述欲作自利的先兆。

  伤寒四五日,因里阳不足,阴寒凝滞而见腹中痛,因此,谷气失运而下趋,而见转气下趋少腹,此乃欲作自利的先兆。

  因里阳不足,阴寒凝滞,故当可用四逆汤治之。

  这条原文是寒厥过程中的一个证型,原文所述为脾肾阳虚的表现,还并不是寒厥,但若其再发展就可能是寒厥,不能孤立看待,应将其放在厥阴病寒厥的过程中来看待。

  治疗可根据病情轻重酌情选用理中汤、四逆汤,若治疗得及时准确,就可避免发展成寒厥。

  三

  【原文】

  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364)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温其裏,乃攻其表,温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372)

  【讲解】

  此两条论虚寒下利兼表证的证治、治则。

  第364条,脾肾阳衰,阳衰阴盛,则见下利清谷;从“不可攻表”可知当有表证。故此条证乃表里同病,即脾肾阳虚兼有表证。

  从“下利清谷”来看,脾肾阳虚为重,根据表里同病时表里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里虚寒证急重者,应先温其里,后攻其表。

  若不循先后缓急之法,先攻其表现,汗之则阳随汗泄,里阳更虚,浊阴更盛,故见汗出必胀满。

  第372条,脾肾阳衰,阳衰阴盛,则见下利;阳虚寒凝,则见腹胀满;外兼表证,故见身体疼痛。亦为表里同病,里虚寒证急重,故宜先温其里,宜四逆汤;里阳复,表证不罢者,可用桂枝汤攻其表。

  第364条的腹胀乃误汗变证,而第372条的腹胀则为下利兼证。

  此两条的治则皆当先温其里,不可攻表,或后攻其表。

  比较第372条与第91条,第91条的下利清谷乃误下所致,身体疼痛为原有表证未罢;本条下利腹胀满为原有证,身体疼痛乃复感外邪新产生的表证。

  这两条原文讨论的是少阴病虚寒下利兼表证的治疗原则,同样不能孤立看待,仍然要将其放在寒厥的过程中来探讨。

  这两原文所述还不是厥阴病的寒厥,但是可能发展成寒厥的,特别是兼有表证时误用解表可加重已有的阳虚,加速向寒厥的发展进程,应引起重视。

  2、通脉四逆汤证

  【原文】

  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湯主之。(370)

  【讲解】

  此条乃阴盛格阳的证治。

  本条病机乃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由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故见下利清谷;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故见外热;阳虚欲脱,不能固摄津液,故见汗出;阳气由虚而脱,阴阳气不相顺接,故厥。

  治疗可主之以通脉四逆汤,与少阴病篇317条相同。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这是少阴病的表现,厥则是厥阴病了。所以这条原文所讨论的寒厥,是从少阴病发展而来的。

  3、误治胃寒致哕证

  【原文】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380)

  【词解】

  外气怫郁:外气指体表之气,怫郁谓体表无汗而有郁热感。

  【讲解】

  此条乃误治胃寒致哕的证治。

  因大吐、大下,而损伤中阳,令胃气极虚,医家又因其外气怫郁似表,而复汗之。医家又误以水疗之法治之,令胃中虚冷,饮停气逆,致哕。

  本条当与第226条作出比较。

  本条虽未列出方药,但按其病机情况,治疗应该温中止哕,方用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等。

  这条原文所论,虽然不是寒厥,但要放在寒厥过程中来讨论,反复误治,损伤了中阳,严重的会损伤肾阳,并发展成寒厥。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误治是导致疾病加重,甚至死亡的常见原因,当然也可能是导致寒厥的原因。

  4、少阴病篇、霍乱病篇的相关条文

  【原文】

  少隂病,下利,白通湯主之。(314)

  少隂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315)

  少隂病,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317)

  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385)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388)

  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389)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390)

  【讲解】

  以上条文皆与寒厥有关,本在少阴病篇(314、315、317)、霍乱病篇(385、388、389、390)中,但其本质属于厥阴病,因为都是厥证。

  少阴肾阳虚衰导致的呕吐下利,大汗淋漓,小便清长等,以及霍乱的顷刻之间吐利交作,此类患者极容易发展成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证,治疗不及时还会发展成阴竭阳脱、阴阳离决的死证。

  将其放在少阴病篇和霍乱病篇讨论,是为了适应疾病动态变化的规律,就像太阳病篇有许多非太阳病的内容一样。

  上述条文所讨论的寒厥,病机是阳气虚衰,阳不固阴,阴液耗散。病情相对简单,用四逆汤类回阳救逆,阳回阴固,则厥可止。

  这一类寒厥,和西医学中的失液性休克相似,主要因为呕吐、下利、大汗等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而致休克。

  现在临床上见到的失液性休克治疗也相对简单,西医用静脉补液的方法,及时补充容量,休克很容易得到纠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诊断学》总结
《金匮要略》论“虚”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恶风、畏风、畏寒
临证体验
如此实用的《诊断提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