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文献对中药配方颗粒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基于文献对中药配方颗粒

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胡群1王慧玉2张晓芹2

1桐庐县中医院(浙江杭州311500)

2丽水市中医院(浙江丽水323000)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艺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粉末或颗粒状制剂。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即开始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初步探索,20世纪80年代在日韩等企业的冲击下开始重视中药配方颗粒,在2011年,我国将中药配方颗粒列入《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说明中药配方颗粒开始走上新的台阶。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相比具有免于煎煮、携带方便、调剂准确、利于储存等优点。研究表明,中药配方颗粒已经普遍被大众所接受。然而,传统中药汤剂的共煎是其特点,在共煎过程中,中药有效成分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中药配方颗粒由于少了共煎这一过程,其临床疗效还需全面验证。另一方面,国内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还没有像传统饮片那样全面,其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项目都需进一步优化。为了进一步明确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文章对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概括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瓶颈及应用前景。

1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临床疗效差异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新型制剂,其方便性毋庸置疑,然而其有效性是否与传统汤剂等同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已经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多杰拉旦等对藏药玛诺西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进行研究发现,二者在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张彤等采用小鼠代谢笼法对车前草配方颗粒与车前草饮片的利尿药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具有药理等效性;郝红梅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刺五加配方颗粒对大鼠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结果表明,刺五加配方颗粒可以明显延长力竭运动时间,增强大鼠体力。杨蓉等比较了大承气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对小鼠排便及肠蠕动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在药效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叶飞比较了单味中药浓缩颗粒配方与传统中草药配方对治疗湿疹的作用,结果发现二者疗效等同。研究表明,中药配方颗粒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替代传统煎剂。

2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经提取精制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与传统饮片是否相当,其化学成分有没有发生变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曹金华等利用HPLC-ELSD技术测定积雪草药材及配方颗粒中积雪草苷的含量,结果表明,5个批号配方颗粒中积雪草苷的含量均高于药材中积雪草苷的含量。罗秀琼等对连朴饮传统煎剂与中药配方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进行比较发现,连朴饮中药配方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更高。庹芹等比较了当归及其配方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发现,配方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远低于原药材的含量。密顺塘等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姜半夏药材及其配方颗粒中生物碱的含量发现,姜半夏药材的生物碱含量略高于配方颗粒。郑江萍等采用HPLC法对焦栀子及其配方颗粒中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比较,发现配方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相当于焦栀子饮片中含量的22.60%。从目前的文献研究来看,有一部分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大部分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低于原药材,这可能与中药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有关。

3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是经现代工艺提取并精制而成的一种粉末或颗粒状制剂,原药材的质量稳定是质量控制的第一步,其次就是提取工艺的合理性,能否将中药配方颗粒中的有效成分完全提出,并保持中医特色的“性味”,是关系到中药配方颗粒有效性的关键问题。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朱丽红等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茜草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发现最佳提取工艺为14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90min。韩征等对五味子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发现,提取时加入药材量8倍水,连续煎煮3次,每次60min为最佳提取工艺。白璐等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延胡索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00min,水料比12.50∶1,提取次数3次。全智慧还将近红外光技术应用到制川乌配方颗粒的制备中。此外,万军等采用电子鼻技术对天麻配方颗粒制备中气味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采用天麻药材-饮片-浸膏这一制备过程天麻气味损失较小,而采用浸膏—配方颗粒这一过程气味损失较大。虽然针对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的文献已经有很多,但大多是针对某一单味配方颗粒的原本标准的优化,各企业也大多是根据企业内部标准进行配方颗粒的制备,因此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的质量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统一。

4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前,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方面采用的主要技术为HPLC指纹图谱技术,不少学者应用此技术对黄连、五味子、牡丹皮等23个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也有人应用TLC及酸性燃料比色法对沙苑子、鹿衔草等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除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以外,酸枣仁汤、感冒停等复方制剂的配方颗粒也有学者对其质量标准的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此外,涂瑶生等采用红外光谱法对生白术与麸白术配方颗粒,以及半夏不同炮制品配方颗粒进行了快速鉴别。毕晓黎等也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大黄与酒大黄配方颗粒进行了鉴别。王似锦等基于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法建立了5种中药配方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游淦秀等建立了甘草配方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李趣嫦等采用平皿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建立了蔷薇科8种中药配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任桂友等建立了黄芪配方颗粒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王爽等建立了甘草配方颗粒有机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可见,国内学者对配方颗粒化学成分含量、定性鉴别、微生物限度以及农药残留等已经做了深入研究,然而其他质量控制项目的检查方法却还相对空缺。

5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5.1中药配方颗粒单煎与共煎问题

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中所引起的单煎与共煎问题一直争议不断,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群药共煎是传统中医药的特点。传统饮片的共煎对于治疗疾病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且中药复方药味之间具有君、臣、佐、使的关系,汤剂共煎过程为这一关系的发挥提供了一个作用过程,而配方颗粒多是由单味原药材经提取加工精制后变为免煎颗粒剂再随证加减配伍,其使用方法多是开水冲泡,缺少了共煎的这一过程,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能否达到传统汤剂的标准是一大问题。虽然有很多学者对配方颗粒和传统汤剂的临床疗效做了比较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在达到无显著性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时便认为二者疗效相当,且大部分研究的实验对象均是动物,缺乏大量的、确切的临床跟踪研究。因此,中药配方颗粒若想替代传统饮片,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以证实其有效性。

5.2中药配方颗粒安全性问题

安全、有效、稳定、经济、方便是患者选择药品的主要依据,传统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而来,但中药配方颗粒的试行时间还较短,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例如,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原药材经加工而来,临床上对中药配方颗粒剂量的使用多是按照原药材的量折算而来,然而中药配方颗粒经过提取后其成分之间是否发生变化,提取后的有效治愈剂量以及造成不良反应的剂量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对于每味传统饮片,中国药典对其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对于毒性药品的限量。因此,中药配方颗粒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其最适宜使用剂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5.3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问题

虽然已经有相当多的文献研究了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大多是基于原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优化,很少有根据中药配方颗粒的自身特点进行专一性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且目前国内中药配方颗粒的检验多是根据企业内控标准自行检查,不同厂家的配方颗粒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因此,有必要仿照中药饮片的质控方法对配方颗粒施行统一的监督管理。

5.4应用前景

中药配方颗粒虽然还有不成熟的地方,然而相比较传统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年轻患者倾向于选择省时、省力、携带方便、服用方便的配方颗粒,且配方颗粒可以依据其药效成分进行仿西药模式的质量标准制定,有利于中药配方颗粒的国际化发展,提高我国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笔者认为,中药配方颗粒可以与传统饮片并行,一方面针对配方颗粒的研究盲区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深入收集临床疗效反馈,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广泛推广做出铺垫。

大品种联盟科技近期会议安排

时间

地点

主题(点击可查看详情)

2019年5月18-19日武汉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及市场转化研讨会

版权声明: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中药品种联盟(BBTCML)编校发布。编辑:远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配方颗粒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中药颗粒剂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及对配方颗粒研究的建议
中药标准汤剂的研究与思考
从市场抽验角度探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相关问题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