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顶尖经方牛人的用方集锦!(附伤寒六经辨证法)
userphoto

2023.12.20 黑龙江

关注

1、胃病

    去年四月,来了一个中年妇女,体质壮实,面色暗红,患胃病多年,近半年加重。西医通过种种检查,排除了肿瘤。但是药物疗效不理想。也看过好多中医,有的还是很不错的医生,但是还是没有治好。求诊于我的时候,我叫女儿替她诊治。病人看我女儿是新手,表露出有点儿犹豫。女儿根据患者胸胁苦满、心下压痛的腹证,以及口苦、呕逆、纳呆、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等等症状与体征,诊断为大柴胡汤与三黄泻心汤证。我又重新核实了一次,觉得方证能够相对应,就在女儿写好的处方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六天后,病人兴高采烈地来复诊,说,服药后三个小时以后,就诸症症状就明显减轻。服完五帖药,食欲大开,半年的胃脘部的不适消失了。但复诊时发现患者心下压痛的腹证只是减轻一些,就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后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患者心下压痛的腹证才完全消失。就在最近,一个月前吧,病人又来了。因为春节的时候饮食不慎,又加上外感发热,引起旧病复发。这次,也是我女儿先给她诊治,我在旁边观察。我看到病人对我女儿颇为信任,发现和去年初诊时的态度大不一样。


    这个病人诊治的故事,说明一个事实:方证辨证,实实在在,朴朴实实。特别是张仲景所倡导的腹证及诊腹法,是我们临床中医生的无价之宝。但晋唐以降,经方医学渐衰,而诊腹之法几被遗忘。

自吉益东洞提出“先证而不先脉,先腹不先证”的主张后,汉方家对腹诊重新引起了兴趣。然而中国中医界对其热情不高,真是令人费解。这个病人胸胁苦满、心下压痛的腹证如果不通过腹诊如何得知,所以前医始投半夏泻心汤,继投黄芪建中汤,后投香苏饮,均未击中目标。临床上,每当我触摸到病人的典型腹证时,方证的辨别的准确性就增加了,病证治愈的机率也会明显地提高。几十年来的临证,几乎每一个病人我都有进行腹诊,腹证已经成为我诊察方证的主要根据。每当看到某位中医生诊治疾病时没有腹诊,我的心里就会感到空落落地不安。我就不明白,这样好的诊察方法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


(山石神韵摘自:娄绍昆在2011年南阳经方大会上的演讲-漫谈《伤寒论》中的“方证”)

(山石神韵注:面色暗红,三黄泻心汤;便秘,心下压疼;大柴胡汤。心下压疼还可以考虑焦树德家传方疼在心口窝三合共四合汤,也可以考虑金匮木防己汤)


 2、面瘫

    王某,女,75岁,面瘫三个月。自诉三个月前晨起即感右侧面部麻木,漱口时,水往右侧口角漏下, 鼓腮漏气,并自觉味觉减退,不能闭目,舌的右边也感觉麻木,吃饭时,舌活动不灵活.食物留滞于右侧腮部。面色暗黄,时时感觉恶寒发热,而无汗。口苦、胃部不适一个月。大便秘结,三日一行。右侧乳突前下方翳风穴处胀痛.背部至阳穴处压痛.舌红苔黄,脉浮紧。腹诊:心下压痛,胸胁苦满,腹肌结实。
太阳少阳并病,具有葛根汤证与大柴胡汤证。
    根据日本汉方家藤平健先生的经验,太阳与里的少阳并病,一般先治疗太阳病,所以予以给葛根汤,三帖。
二个月以后,病人带他人来诊,我发觉病人面瘫已经痊愈,就询问其方药后的情况,患者说:“服完第一帖药,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面瘫已经痊愈。剩下的二帖药我就不服了。”
我问:“为什么不继续服用以求巩固?”
想不到她的回答是:“本来嘴巴向左歪,只服一帖面瘫就好了。再服的话嘴巴向右歪不就完蛋了吗?”
病人的话,真的令人啼笑皆非。
这个覆杯即愈的病例为什么不用合方,必须要去研究《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的理论与“合病” 、“并病”、“坏病”的诊治规矩。其中包括研究主症、客症,缓急标本等等问题。

(山石神韵摘自:娄绍昆在2011年南阳经方大会上的演讲-漫谈《伤寒论》中的“方证”)

(山石神韵注:俗话说,男左女右,此例老年女性面瘫在有,仅作参考。面瘫也属于痉病,抽,要是近几天刚得,有考虑葛根汤发汗表解,此例虽三个月,也用葛根汤,可见表证有时时间很长。第二就是大便秘结,又胃不好,有大柴胡可能;口苦、面黄,面瘫在右边,可考虑肝病,与前者口苦、大便不通一起看大柴胡汤更为合拍;然引用日本汉方家藤平健先生的经验,太阳与里的少阳并病,一般先治疗太阳病,所以予以给葛根汤,三帖而愈确实经验,可借鉴。一般见面瘫可能都从活血祛瘀,散风着手,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呀等思路会多一点。)

3、胃肠炎

    我生平第一次开中医处方的患者是我同一生产队的一亇年轻农民。他因为端午节多吃了鸡蛋与棕子,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西医诊为急性胃肠炎,输液后好转,但胃胀、呕逆、便溏,几个月一直不愈。看了几个中医,都认为病因是伤食,处方离不开消导化食的药物,但治疗的结果是不但无效,病情反而日益加重。他的体重三个月减少了20多斤。最后来我处求诊,我根据是患者当时的三大主症:心下痞硬、呕吐恶心、肠鸣下利,认为是半夏泻心汤类方证。“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这是《金匮要略》对半夏泻心汤证的经典描述。由此可知,本方证有上、中、下三部位表现,即上呕、中痞、下肠鸣,病变在整个胃肠道。再考虑他另有口疮、睡眠不安等兼症,最后选用甘草泻心汤。当时年轻气盛,认为方证丝丝入扣,必然有效。患者服了三帖药后,诸多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仿佛找到了学习的方向。经过一个来月的治疗而痊愈。这个伤食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没有使用一味消导化食的药,但是却能有效地治愈了这个伤食病人的胃肠炎症。四十年了,病人和我时有联系。我特别记住这个病人,因为是他的诊治成功,使我信服了张仲景的《伤寒论》,使我从实践中知道方证辨证在临床上的指南作用。


 4、伤食

    在这里要加以强调的是,我并不是一味地反对伤食病人临床使用消导化食的方药。恰恰相反,我每次遇见病人有消导化食的保和丸的方证,就毫不犹豫地给予保和丸。保和丸的方证是:口臭、厌食、嗳气酸腐、腹部胀痛拒按、便臭不畅、舌苔腐黏等等。
我原来居住社区的一个居委会主任的小孙女,六岁,咳嗽一年多,久治不愈。后来求诊于我,诊察所见,一派保和丸方证是:口臭、厌食、腹部胀不适、便臭尿黄、舌苔黄腐等等。我给予保和丸料方,三帖。第二天晚上,居委会主任来电话,焦急地说:“服药已经两天,第一天没有动静,今天连续腹泻三次,到底怎么回事?”我问:“大便臭不臭?”回答说:“臭气冲天。”我问:“咳嗽如何?”他如梦初醒,高兴地说:“已经一天没有听见她咳嗽的声音了。”我说:“不碍事,剩下的一帖药继续服用。”这个咳嗽了一年多的小女孩就这样简单地治愈了。

(山石神韵摘自:3、4选自娄绍昆在2011年南阳经方大会上的演讲-漫谈《伤寒论》中的“方证”)

(山石神韵注:保和丸我的理解是二陈汤+焦三仙+桔梗+莱菔子,我近期常用治疗痰盛患者,痰盛胃不好消化不良大人小孩都可用,也也通大便,有莱菔子吗。桔梗都说咽喉要药,我看对胃这里也很有启发,朱良春的仙桔汤: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其中不是有桔梗吗,治疗慢性腹泻。关于仙桔汤的更多介绍请看本博客仙桔汤条。二陈汤治痰、焦三仙健胃消食大家都不陌生了。)

5、恽铁樵应用麻黄汤的故事

    恽铁樵除攻读经书外,兼习医经,对医学有一定基础。在长沙时,3个儿子死于伤寒,另一爱子慧度亦得伤寒症。请来的名医虽熟读《伤寒论》.但不敢开伤寒方,以致爱子之伤寒越来越重,屡失愈病之机。视其方药,仍是历次用过的山栀、豆豉、豆卷、桑叶、菊花,连翘、银花、杏仁、象贝等味,服后热势依然,喘益加剧。先生终夜不寝,绕室踌躇,苦于无临床经验。迨天微明,乃毅然曰:此病头痛、发热、身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是伤寒论的太阳病,当以麻黄汤治之。乃援笔书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持方与夫人曰:
我三个儿子皆死于伤寒,今慧度病,医家又谢不敏,与其坐以待毙,不若含药面亡。”夫人默然。乃即配药煎服,先生仍去商务印书馆工作。及归,见病儿喘较平;肌肤有润意,乃更与药,得汗出喘平面愈。

(山石神韵摘自:3、4选自娄绍昆在2011年南阳经方大会上的演讲-漫谈《伤寒论》中的“方证”)

6、腹痛 带状疱疹

    我诊治过一个80岁胃癌手术后的老人,个子瘦长,面色清癯苍白。他是因为腹痛来诊的。他说自己脐腹部隐隐作痛已经30年了,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患者脉象细弦,便秘,多日一行,腹肌菲薄紧张。投桂枝加大黄汤七帖,腹痛大减。再七帖,腹痛消失。全家亲友奔走相告惊奇不已。

    半年后,因面颊部患带状疱疹又来求诊。发病五天,诊治无效,痛不欲生。诊察结果发现诸症并存,有桂枝加大黄汤证、小柴胡汤证、小陷胸汤证。我三方合一,给他三帖。药后,大失所望。我考虑再三,认为病证应该是太阳少阳并病。太阳是桂枝汤证,少阳有两个方证,一个是小柴胡汤证,一个是小陷胸加大黄汤证。先给他柴胡桂枝汤三帖,药后当天夜里疼痛大减,三天后疼痛基本上没有发作。但是小陷胸加大黄汤证仍然存在,就继续给他小陷胸加大黄汤五天量。随后一切平安。

    这个病例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后续,一年以后,他的女儿来找我看病。说他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她的父亲对我的诊治有没有什么非议。谁知道这个老人临终前讲了一段我意想不到的话。老人说:“我腹痛30年,一直找不到能治好它的医生。谁知道几帖中药就治好了。我想假如早几年遇见他,说不定还可以多活几年。带状疱疹第一次的药不好,味道就不对。第二次的药就不一样,一过口到胃就舒服,一会儿就睡着了。我死后,你们有什么病痛都要找娄医生看看,不要乱吃西药。如果碰到他,就把我的话告诉他。”

(山石神韵摘自:3、4选自娄绍昆在2011年南阳经方大会上的演讲-漫谈《伤寒论》中的“方证”)

7、对曹颖甫病案的理解和应用

    我一直用心留意桂枝加大黄汤的问题,后来在读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时候,看到了曹颖甫使用桂枝加大黄汤的医案体会,谨把原文抄录在下:
桂枝加大黄汤证
    庆孙(七月二十七日) 起病由于暴感风寒,大便不行,头顶痛,此为太阳阳明同病。自服救命丹,大便行,而头痛稍愈。今表证未尽,里证亦未尽,脉浮缓,身常有汗,宜桂枝加大黄汤。
川桂枝(三钱) 生白芍(三钱) 生草(一钱) 生川军(三钱) 生姜(三片) 红枣(三枚)
    曹颖甫先生的按语是:治病当先解其表,后攻其里,此常法也,前固言之稔矣。余依临床所得,常有表解之后,其里自通,初不须假药力之助者。缘先表束之时,病者元气只顾应付表证,不暇及里,及表解之后,则元气自能反旌对里。夫元气之进退往返,谁能目之者,然而事实如此,勿可诬也。故余逢表束里张之证,若便闭未越三日者,恒置通里于不问,非不问也,将待其自得耳。
    若本汤之合解表通里药为一方者,又是一法。然其间解表者占七分,通里者占三分,不无宾主之分。以其已用里药,故通里为宾,以其未用表药,故解表为主,双管齐下,病去而元气乃无忧。看来曹颖甫先生对太阳阳明同病的处理也是非常小心的,“若便闭未越三日者,恒置通里于不问,非不问也,将待其自得耳。”这几句话,就可明了他的谨慎。然而最后还是使用了这个方,但是使用桂枝汤为主,大黄通里为辅而取效。桂枝与白芍的比例是一比一,与仲景的桂枝加大黄汤原方稍有不同。我自己用仲景的桂枝加大黄汤,就是桂枝加芍药再加大黄汤曾经治疗过比较多的病症,只要方证相对应都能收到明显的疗效。譬如后来我曾诊治过一个八十岁胃癌手术后的老人,(山石神韵注:后面的文字同上6、腹痛带状疱疹)

(山石神韵注:《中医人生》——娄绍昆《青灯古卷夜思长》(二))

 8、带状疱疹

   “老张,半年前,一个中年妇女因面颊部患带状疱疹来求诊。发病一周了,诊治无效,痛不欲生。诊察结果发现诸症并存,有桂枝汤证、小柴胡汤证、小陷胸汤证。我三方合一,给他三帖。三天后病人又来复诊,告诉我药后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我考虑再三,认为病证应该是太阳少阳并病。太阳是桂枝汤证,少阳有两个方证,一个是小柴胡汤证,一个是小陷胸证。当时仅仅凭直觉,先给他小柴胡汤加连翘、蒲公英三帖,药后当天夜里疼痛大减,三天后疼痛基本上没有发作。但是小陷胸汤证仍然存在,就继续给他小陷胸汤三天量,随后一切平安。这个病例留给我的经验与教训很多。由于诊治的结果并非是水到渠成的成功,的确是偶然妙得,所以与失败只在一线之隔,一念之差,这使我不得不高度重视对'合病、并病’的学习。”
(山石神韵注:《中医人生》——娄绍昆《青灯古卷夜思长》(二)。老张,指张先丰;这一例子似乎与上边的6、带状疱疹有点相似) 

9、兼职看病第一例 慢性腹泻

    到学校后的第二天就有人请我去看病。患病的是一个青年渔民,名字叫夏成锡,二十四岁,患慢性腹泻已经两年了。西医的诊断是慢性肠炎、肠道紊乱综合症,久治无效;中医按大肠湿热论治,病症未见改善;草医解毒止痢,也没有明显的进展。屡治无效以后,他已经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是他的家人请我到他家里去看他的,他可能事先并不知道,所以当我到了他家里以后,他在楼上迟迟不肯下来,使我感到有点儿出师不利的尴尬。他的妻子看见我进退不得、左右为难的样子,就连声道歉,并拉扯着夏成锡下楼。我抬头看见一个瘦长的青年,穿着臃肿的棉衣棉裤,十分不情愿地从楼上一步一步地走下楼。暗黄憔悴的皮肤,一脸狐疑的神色透露出不加掩饰的不信任,然而聪慧明亮的目光并不因久病而黯淡。
    我同情他这样年轻就久病缠绵,我不相信一个普通的肠炎就无法治愈。
我亲切热情地向他问候,与他坐下来慢慢地聊天。我先耐心地听他讲述两年来的病情变化与诊治过程,以理解与友好的眼光注视着他,以赞同的语气应答着他的感慨,就这样渐渐地化解了他的敌意。我发现他在病史的描述中,用词恰当,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然而一种悲天悯物的心态十分明显。在我的劝解声中,他把冰凉的手腕放上由书卷起来代用的脉枕上。


    当时的脉症如下:
    脉细舌淡,形寒肢凉,头晕神疲,纳呆口淡,小便清长,大便溏泄,一日多次,肛门控制大便的能力减弱。一派少阴太阴之象,典型的附子理中汤证。腹诊所见:腹肌扁平菲薄而无力,心下有振水音,按之悸动应指。证实了以上的诊断大致不差,但是“心下有振水音”与“按之悸动应指”这些腹证加上“头晕”一症提示着还有水气上逆的病情,于是必须在附子理中汤的基础上加上苓桂术甘汤。在整个诊察过程中夏成锡的态度始终是冷冷地,患者这样的不配合我还是第一次遇见。我把处方开好以后,就把自己对他的病症诊治的依据详细地告诉了他,叫他先煎服五帖。
    我自信会治好他的病,所以笑着对他说:“只要你耐心治疗,你的病会痊愈的。”
“我这样的病,你有治过吗?”他轻轻地问。
    我听得出,在他的问话里虽然对我还有一些不信任,但经我一番言说以后的他,对我的警戒心理已经有了一点放松。
    我很肯定地点点头,笑着说:“我村子里有一个中年妇女腹痛腹泻两年,白带如水一年,我就是用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把她治愈的,疗程也只有一个多月。”
    他半信半疑地说:“我在医院里碰到许多慢性腹泻的病人,诊断的病名都清清楚楚的,什么过敏性结肠炎啊,肠道紊乱综合症啊,肠结核啊,但是治疗效果都不好。”
    我承认他说的情况是事实,就对他说:“西医对慢性肠炎的鉴别诊断是有办法的,但在治疗上疗效不是很确定。这种病还是中医针灸疗法好一些。”
    他颇有情绪地说:“中医师看了好几个,中药吃了好几箩,我的病为什么总是不见效呢?”
    这个问题我一时无法回答,就说:“中医没有一种专门治疗慢性肠炎的药,只有在正确辨证下的方药才能取效。”
   “你怎么知道你的辨证处方会是正确的呢?”他一点也不客气地说。
  “《伤寒论》中方证对应的诊治方法是中医学中最有效的一种疗法。”我只得从头到尾一一道来,“你的病症的表现与太阴、少阴病附子理中汤证与痰饮病苓桂术甘汤证非常符合。”接着我就把太阴、少阴病的提纲症和他的临床表现作一一对照,把附子理中汤证与苓桂术甘汤证和他的脉症腹证也作了比较。他一声不吭地听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在闪闪发亮。
   “我认为辨证的正确与否只有通过治疗的实践来决定,你假如相信的话就先服五帖药试试看。”我告诉他。
    我把处方递给他,处方上写着:炙甘草二钱,附片三钱,白术五钱,党参五钱,桂枝三钱,茯苓五钱,干姜三钱,五帖。
    他接过处方,认真地看了一会儿,一声不吭。我看他犹豫不决的样子,就想出一个妥善的办法,就是在中药服用之前,先行用艾条自灸一周,为他选出以下几个穴位:中脘、气海、关元、阴陵泉,并告诉他艾条熏灸这几个穴位的效果就是温补太阴、少阴的阳气,温通温散全身的水湿,相当于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的功效。如果诊治不当,也没有什么副作用;如果有效,我们就方药与温灸双管齐下,可以缩短疗程。
    实实在在的方证辨证的分析,先灸后药的诊治方案的设计,热情自信的治病态度,终于化解了他的悲观与困惑,他欣然同意了我的诊治计划。我在状元镇诊治的第一个病例就这样稍有波折地开始了。
    一周后,他笑吟吟地来找我了。艾条自灸一周全身感到几年来从未有过的舒畅,所有的症状有所改善,大便控制不住的现象明显减少。明显的疗效使他相信了我,满怀信心地把一周前的处方拿去抓药了。服药后一切反应良好,就一直守方不变,同时每天自灸不暇。连续诊治三个月,所有症状消失,唯有神疲体弱状态难以消除。
(山石神韵注:摘自亦教亦医状元桥)

(山石神韵注:这个病例摘录很多,叙述详细。主要是当地治疗第一例对打开局面,同时增加自信心都很有启发)

本文来自:娄绍昆

附:伤寒六经辩证歌诀

一、《太阳病证》 

伤寒经病

伤寒经病邪走经, 六经路径辩证清, 太阳头项强痛紧, 阳明面赤额痛行,

少阳暴聋目赤痛, 太阴腹满肢痛频, 少阴喉肿五方治, 厥阴吐涎痛颠顶.

六经合病, 并病, 传经, 直中

合病数经病同行, 并病它证现此经, 传经体强在三阳, 体弱容易传三阴,

由阴转阳病将愈, 直中三阴病沉沉.

太阳病证

太阳经腑表里畅, 经病伤寒中风双, 经证发热诸脉浮, 头项强痛恶寒凉,

伤寒表实必恶寒  无汗浮紧麻黄汤, 中风表虚热恶风, 有汗浮缓桂枝汤,

腑证气分血分淤, 气分蓄水血淤肠, 膀胱蓄水尿不利, 五苓散喝行水长,

蓄血淤热小便利, 桃核承气抵当汤, 太阳犯胸分两类, 虚烦结胸水热亢,

虚烦栀子豉汤用, 结胸大陷胸丸汤, 结胸类证有脏结, 热入血室太少阳,

心下痞证脾胃堵, 五泻心汤用之康, 太阳温病不恶寒, 发热伤阴口渴强,

风温脉来浮不紧, 自汗身重神不爽, 滋阴清热勿汗泻, 银翘散类治无仿,

发热恶寒发于阳, 宜攻发外桂枝汤, 无热恶寒发于阴, 温里宜用四逆汤,

太阳少阴两经病, 四逆汤可救急慌, 太阳阳明必自利, 面赤额痛葛根汤,

太阳少阳半表里, 大小柴胡桂枝汤, 咽淋疮衄血汗寒, 不可发汗汗则伤,

太阳欲解巳午未, 变证观脉随证详.

(太阳病八特点: 1. 经证—分伤寒和中风. 2. 腑证—分为气分和血分. 3. 太阳犯胸—分虚烦和结胸. 4. 结胸类证—此不是结胸证, 分脏结, 热入血室, 太阳少阳合证. 5. 心下痞证—用五泻心汤治.     6. 太阳温病—含温病, 温病为重证. 7. 太阳合病—太阳少阴, 太阳阳明, 太阳少阳. 8. 变证—观脉随证治疗.

此外, 太阳温病和风温是两类证, 和中风及伤寒不同, 温病是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 热伤津液, 伤阴, 所以口渴. 风温比温病严重, 以上两证用滋阴清热之药, 如银翘散类. 不可发汗泻下.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也可从太阴合治.

结胸—实热证, 按之痛, 按之石硬, 食欲不好, 或便秘, 寸脉浮, 关脉沉, 舌苔黄. 是热邪侵.

脏结—虚寒证, 如结胸, 但不是结胸, 饮食如故, 时时下利, 脉浮, 关脉细小沉紧, 白舌苔, 滑者难治, 也有痛, 脏结无阳证, 和腑无关, 不可攻, 治疗用理中汤加枳实, 是寒邪侵.

虚烦—烦者热也, 热郁于胸, 虚者没有夹杂有形之物就只是虚, 虚烦而不得眠, 心中懊憹, 坐卧不宁. 如果按之有有形之物, 则为实证, 是大陷胸汤证 )

结胸

结胸实热硬和痛,食欲不佳黄苔从,寸脉浮数关脉沉,太阳犯胸水热涌。

脏结

脏结虚寒结胸类,饮食如故下利亏,寸浮关沉细小紧,苔白脉滑难治回,

无阳勿攻无腑证,理中加枳温阳归。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恶寒发热头身痛, 喘而无汗表实宜,

去沫除烦先煎麻, 麻桂甘比三二一.

桂枝汤

桂枝汤恶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表虚有汗此为功,

项强葛麻喘杏扑, 抗炎解热痛痒松, 服前盖被喝热粥, 微微出汗遍体通.

五苓散

五苓散倍泽泻君, 白术桂枝猪茯苓, 太阳水热尿不利, 头痛微热渴欲饮.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桃黄君, 桂硝甘草破血行, 下焦蓄热经腹胀, 淤热互结狂扰心,

晨起空腹服微利, 活血化淤法则灵, 大柴胡汤合本方, 实性诸痛气血凝.

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发烧主, 热聚胸隔虚烦堵, 心中懊憹卧不宁, 胆囊食道发炎苦.

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葶苈杏, 白蜜黄硝甘遂粉, 水热互结仰不伏, 项强有汗结胸痉.

大陷胸汤

大陷胸热痰水满, 大黄芒硝甘遂散, 剧痛拒按脉沉紧, 便秘烦燥渴气短.

五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心下热痞便不爽, 按之无物软不痛, 关上阳脉烦尿黄.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寒热痞, 芩连黄泡煎附子, 下寒怕冷出汗补, 上热心胃轻泻宜.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 呕泻干姜甘枣参, 寒热交结心下痞, 气滞食积无痛行.

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参干姜, 黄连芩夏枣甘尝, 水热互结痞食臭, 腹鸣下利散水强.

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黄连芩, 干姜夏枣会人参, 寒热互结胃虚痞, 肠鸣呕烦降胃行.

四逆汤

四逆汤草附子姜, 亡阳虚脱急救方, 手足厥冷过肘膝, 腹痛吐利少阴伤,

大汗休克脉微绝, 心梗心衰抑郁良.

葛根汤

葛根麻黄桂枝用, 芍药甘草姜枣同, 项背强痛恶风主, 无汗表实解肌松,

先煎葛麻后诸药, 太阳阳明经证从, 恶寒发热头项强, 自利面赤额痛逢.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夏大黄, 芩芍枳实枣生姜, 少阳阳明合病烦, 寒热往来肋痛常,

心下痞痛呕不止, 利胆排石苔黄当。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少阳宗, 参夏甘芩姜枣同, 寒热往来肋痛疸, 口苦脉弦呕烦从,

胆胃不和兼扶正, 胃虚气逆苔白逢,柴胡桂枝合方用,太阳少阳两经功。

(方中柴胡量大,用半斤)

瓜蒂散

瓜蒂豉汁赤小豆, 痰涎宿食峻吐求, 胸痰痞硬呼吸差, 寸脉微浮余脉休,

丁麝葱解呕不止, 烦燥气冲上咽喉,

 (吐法也是治太阳病的一个办法, 其代表方为瓜蒂散。若改散为汤则疗效更佳)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二味, 敛阴平肝血虚陪, 两足腓肠拘急痛, 筋脉痉挛难伸回.

抵当汤

抵当水蛭虻桃黄, 少腹硬满热如狂, 小便自利无湿热, 身黄沉结淤血亢,

虻蛭三十炒去脚, 同煎血下不再尝.

(热重于淤血的证用桃核承气汤. 淤血重于热的用抵当汤, 脉沉结. <内经> 淤血在下使人发狂,

淤血在上就使人善忘.)

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加附汤, 胸痹气短咳痛当, 阳虚畏寒夜卧甚, 脉沉弦缓舌淡详.

(桂枝汤去芍药, 再加附子. 如果脉促, 桂枝汤去芍药, 不加附子)

二《少阳病证》 

少阳病证

少阳主枢顺畅达, 口苦咽干目眩花, 寒热往来气热郁, 玄细沉紧肋痛发,

经证暴聋目赤痛, 腑证口苦呕烦加, 关脉浮大盗汗眠, 三阳合病少阳查,

少阳三禁汗吐下, 随证权变治勿差, 少阳欲解寅卯辰, 小柴胡汤主治佳.

(少阳病有三个特点: 1. 经证—耳聋, 目赤, 头痛, 治小柴胡汤. 2. 腑证—口苦, 心烦, 喜呕,

治小柴胡汤. 3. 三阳合病, 治在少阳—关脉浮大, 盗汗, 欲眠, 治从少阳, 治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少阳宗, 参夏甘芩姜枣同, 寒热往来肋痛疸, 口苦脉弦呕烦从,

胆胃不合兼扶正, 胃虚气逆苔白逢,柴胡桂枝合方用,太阳少阳两经功。

(方中柴胡量大用半斤)

三、阳明病证

阳明本性通温降, 燥热内结恶热伤, 四大热渴汗脉洪, 面赤苔黄里实亢,

邪热传里腑病同, 滑数沉实便秘常, 胃家腑实泻下主, 太阳正阳少阳襄,

太阳阳明脾约湿, 尿频便秘胃热当, 正阳阳明胃家实, 大承气汤峻下光,

少阳阳明大便难, 胃燥大柴胡汤尝, 麻子仁丸三承气, 大小柴胡白虎汤,

阳明热证上中下, 栀子豉汤清上强, 白虎清中猪苓下, 经证宜用葛根汤,

湿热黄疸有三证, 茵陈蒿汤里热防, 麻黄连翘赤豆表, 栀子柏皮一般黄,

阳明欲解申酉戌, 潮热汗出谵语狂.

(阳明病有五个特点: 1. 腑证为主—胃家实. 2. 经证—自利, 面赤额痛. 3. 三阳合病—太阳阳明, 正阳阳明, 少阳阳明. 4. 湿热黄疸证—是阳明热与太阴湿相结合, 影响胆汁排泄, 分三种情况: 之一,湿热在表, 脉浮, 头痛, 发冷发烧,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 之二, 湿热在里, 小便不利, 身黄如橘色, 腹微满, 热大于湿, 渴欲饮, 茵陈蒿汤治. 之三, 湿热在非表非里, 这是一般的黄疸证, 五心烦热, 下焦有热,苔黄, 胃口不好, 栀子柏皮汤治. 5. 热证—热证用清法, 热在上用栀子豉汤, 热在中用白虎汤, 热在下用猪苓汤.

正阳阳明---叫阳明的阳明, 是由阳明本身构成的”胃家实”, 也是火施阳明, 正阳火热是因, 凡和少阳, 太阳无关的都叫正阳阳明.

喜热饮, 病在少阴, 喜冷饮之病多在阳明,

阳明多实热证, 通字是六府的正治之法, 通阳的一个好办法是利小便--太阳腑膀胱..)

大承气汤

大承大黄硝枳扑, 阳明腑实拒按苦, 苔黄焦燥脉沉实, 痞满燥实峻下除.

小承气汤

小承大黄枳扑轻, 苔黄脉滑便燥宁, 里急后重痢疾初, 阳明腑实痞满清.

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黄硝甘, 缓下燥实无痞满, 苔黄脉滑口齿痛, 恶热口渴便秘癍.

大柴胡汤(查看上面)

小柴胡汤 (查看上面)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 大黄枳扑杏芍妥, 胃强脾弱津难布, 尿频便秘胃热多.

白虎汤

白虎膏甘知母粳, 阳明气分大热紧, 四大热渴汗脉洪, 气津两伤加人参,

白虎加桂调营卫, 若加苍术祛湿行.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二味, 敛阴平肝血虚陪, 两足腿肚拘急痛, 筋脉痉挛难伸回.

栀子豉汤(查看上面)

葛根汤(查看上面)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栀子黄, 阳黄湿热黄疸方, 肝炎利胆转氨酶, 肋痛柴胡川楝襄,

湿多茯苓猪苓泽, 热重黄柏龙胆尝.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 杏仁大枣桑皮投, 脉浮头痛发烧冷, 湿热在表黄疸留,

蕁麻肾炎浑身痒, 利尿关节特效求.

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甘草使, 湿热黄疸非表里, 五心烦热胃口差, 下焦有热苔黄宜.

(非表非里黄疸, 也就是一般性黄疸。柏皮—黄柏皮)

四、太阴病证

太阴脏证脾阳虚, 呕吐不食胀痛腹, 自利益甚口不渴, 四逆理中虚阳补,

经证太阴中风取, 四肢痛甚烦脉浮, 桂枝汤用可发汗, 阳微阴涩脉转愈,

非寒非热阴阳堵, 腹满时痛脾脏苦, 外迫阳明实满痛, 肝脾气血不和入,

大便不下喜温按, 桂枝加芍两证服, 湿热证明脾阳旺, 暴烦下利去秽腐,

太阴欲解亥子丑, 阴极阳升病易除.

(太阴病有五个特点: 1. 经证—脉浮, 四肢烦痛, 治用桂枝汤. 2. 脏证—脾阳虚, 腹胀痛, 自利不渴,治用四逆辈, 理中汤. 3. 非寒非热证—阴阳不和, 腹满时痛, 治用桂枝加芍药汤. 4. 外迫阳明—腹痛胀满较重, 大实, 大满, 大痛, 不大便, 治用桂枝加芍药汤, 或加大黄汤. 5. 湿热证—阴经作解有下利, 有腐秽之物排出, 病转愈的征兆.

桂枝加芍两证服---非寒非热证和外迫阳明证两证都可用.

暴烦下利去秽腐—病将自愈

六经病中唯有太阴病不渴.)

 四逆汤(查看上面)

 桂枝汤(查看上面)

理中丸

理中姜参白术草, 脾胃阳虚多涎找, 吐利冷痛食欲差, 畏寒肢冷温按瞧.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十八, 甘草姜枣同煎佳, 太阳病误陷太阴, 肝木乘脾气血差,

腹满时痛忙柔肝, 缓急止痛病不发.

五、少阴病证

少阴阳虚阴虚推, 但欲寐烦脉细微, 自利而渴欲吐无, 尿白可定阳虚亏,

黄连阿胶阴虚火, 猪苓汤治阴虚水, 亡阳汗出复吐利, 喉肿脉紧病已危,

大承气用三急下, 腹满秘痛咽干回, 咽痛甘草半夏散, 桔梗猪肤苦酒摧,

少阴欲解子丑寅, 阳虚四逆加减随.

(少阴病有三个特点: 1. 寒化证, 热化证--寒化证为阳虚, 多用四逆辈, 热化证为阴虚有热, 代表方为黄连阿胶汤治疗阴虚有火, 猪苓汤治疗阴虚有水. 2. 咽痛—为少阴经证, 有五个方子. 3. 三个急下证—皆用大承气汤.

喜热饮, 病在少阴, 为少阴虚寒证, 四肢为诸阳之本, 手足若温则阳气仍在, 头为清阳之腑, 少阴经之病可以代表三阴经, 少阴病阳虚用四逆汤, 阴虚火旺用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鸡子黄, 芩芍泻心滋阴当, 心肾不交烦不卧, 舌红细数夜甚亢,

先煎去渣芩连芍, 胶入再投鸡子黄.

猪苓汤

猪苓泽苓胶滑石, 养阴利水清热宜, 阴虚热渴尿不利, 水热互结心烦急.

甘草汤

甘草汤用生甘草, 阴火上熏咽痛找, 少阴伏火热毒侵, 会阴肿痛浓煎消.

桔梗汤

桔梗汤加生甘草, 喉痹解毒咽肿消, 少阴虚火上犯喉, 舌红细数苔尿少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散及汤桂草, 米汤送服含咽少, 风寒客于少阴经, 喉肿痰涎重证瞧.

猪肤汤

猪肤一斤煎去渣, 米粉炒香白蜜加, 咽肿下利烦胸满, 润肺滋肾脾胃差.

苦酒汤

苦酒方醋夏蛋清, 咽喉生疮脓痛紧, 半夏切块入蛋壳, 蛋清拌醋三沸行,

热伤少阴声不出, 少少含咽痛再饮.

(苦酒是醋, 清酒是醪糟)

六、厥阴病证

厥阴寒热消渴要, 气上撞心热上焦, 中寒饥而不欲食, 吐蛔下利乌梅高,

干姜芩连人参汤, 重在苦降呕逆消, 麻黄升麻宣郁热, 寸脉沉迟余脉渺,

当归四逆血虚寒, 寒厥寒利四逆扫, 热厥滑数白虎汤, 湿热清法下法找,

热利下重白头翁, 口渴沉弦黄腻烧, 实利谵语小承气, 腹满胀痛黄苔瞧,

两阴交尽冬至复, 厥阴欲解丑寅卯.

(厥阴病有四个特点: 1. 寒热错杂. 2. 寒, 厥和热之对比, 孰多孰少. 3. 厥阴病讲究厥, 其中包括寒,热, 虚, 实,  三个厥: (1) 寒厥—四逆辈为主, 还有血虚寒厥, 用当归四逆汤. (2)热厥—白虎汤证, 脉滑, 如有湿热证侯出现则不能用白虎汤, 而要泻下. 即清法, 下法. (3). 寒热错杂之厥—乌梅丸证, 麻黄升麻证. 4. 下利, 分寒热, 阴阳, 虚实, 寒性下利用四逆辈, 热性下利用白头翁汤, 实利用小承气汤, 寒热错杂下利用麻黄升麻和乌梅丸.

厥阴病既有消渴的渴而欲饮, 又有饥而不欲食, 饮食一事, 食不食主要在脾胃, 欲不欲则主要在肝胆, 口渴大致可断定为厥阴病, 特别是渴而欲饮, 饮而能消者.

厥阴病有热就是真热, 非用泻药不可, 寒就是真寒, 非用附子, 四逆辈不可, 寒热错杂证则寒热兼而治之.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肝经的热都在血分, 血分有热者, 要长疮, 肝有病则疏泻

不利, 厥阴本身有火, 这是肝火, 三焦, 肝, 肾之火都叫相火, 属阴.

冬至复—冬至后一阳来复, 复卦)

乌梅丸

乌梅连辛桂姜柏, 附子当归椒参采, 上热下寒吐蛔烦, 清上温下久利排.

干姜芩连人参汤

干姜芩连人参汤, 饮食入口即吐当, 寒热错杂苦降主, 寒多可增人参姜.

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麻知母草, 白术桂枝玉竹芍, 芩姜天冬归苓膏, 阳郁厥逆宣发瞧,

咽肿下利唾脓血, 寸脉沉迟余脉渺.

(寸脉沉迟, 下部脉不至, 服药后要出汗, 汗出可解)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桂枝要, 辛芍通草甘大枣, 血虚肝寒手足冷, 脉微欲绝冻疮瞧.

白虎汤(查看上面)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热血痢, 黄连黄柏会秦皮, 赤多白少脉弦数, 凉血解毒厥阴奇,

阴虚血热产后利, 再加草胶扶正宜.

伤寒六经证治捷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有经腑之分:太阳经证,即太阳表证,有虚有实。

表虚治以辛温解肌,调和营卫,桂枝汤主之;

表实治以辛温发汗,麻黄汤主之。

太阳腑证,即太阳里证,有蓄水蓄血。

蓄水治以化气行水,五苓散主之。

蓄血有轻重,轻者治以缓攻逐瘀,桃核承气汤主之;

重者峻攻逐瘀,抵当汤或丸。

此为太阳病正治法则。

因病情、体质之异,太阳病又易出现其它变证,又当施以变治法以补正治法之不足:

一为项背强几几的风寒涉及太阳经脉证,表实治以发汗解表,升津液,舒经脉,葛根汤主之,表虚治以解肌调营,升津液,舒经脉,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二为中风而喘或误下微喘证,治以解肌调营,降气平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三为表寒里热烦躁证,治以外散风寒,内清里热,大青龙汤主之。

四为表寒里饮咳喘证,治以外解风寒,内散水饮,小青龙汤主之。

五为寒热如疟状面色反红身痒的表郁不解证,治以辛温轻剂,小发其汗,宜桂麻各半汤;服桂枝汤不得法,寒热形似疟一日再发的表郁不解轻证,治以辛温再轻剂,微发其汗,宜桂二麻一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的表郁内热证,治以微发其汗,兼清里热,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六为太阳阳明合病,表邪未解,内迫阳明证,自下利者,治以只须解表的逆流挽舟法,葛眼汤主之;不下利但呕者,治以发汗解表,降逆止呕,葛根加半夏汤主之。若误汗或误用吐、下,更有繁多的变证,需参原著详审。太阳病忌吐、下。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也有经腑之分:阳明经证,发高热,汗大出,口大渴,不恶寒,反恶热,脉洪大,白虎汤主之;阳明腑证,潮热、腹胀满、手足不断汗出,谵语,脉沉实有力,三承气汤(大、小、调胃承气汤)主之。表未尽者禁清,里未成者禁下。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无喜呕,治宜和解,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病不可吐、下、发汗。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太阴与阳明同为里证,阳明是里热实证,太阴是里虚寒证,脉沉缓,治以温中散寒理中汤或四逆辈。太阴病忌攻下。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乃一经主水火二气,易火虚水亏而出现寒化热化两种机变:火虚则从寒化而伤阳气,脉微细,但欲寐,常伴有无热恶寒,身倦卧,四肢厥冷,吐利等症,治以扶阳抑阴,附子汤、真武汤、四逆汤类。水亏则从热化而伤阴气,阴虚阳扰,心烦不能安卧,咽痛咽疮等症,治以育阴泄热,黄连阿胶汤,苦酒汤类。少阴病不可发汗,不可下。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厥阴为三阴尽一阳生,主上热下寒或里虚寒热错杂、厥热胜复之证,治以清上温下,方如乌梅丸、麻黄升麻汤;或温里清热,方如干姜芩连人参汤; 或救逆去热,方如四逆汤。厥阴病忌汗、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10太阳病33至42麻黄汤症小柴胡汤证
《脉经》
《伤寒悬解》少阳篇提纲七
伤寒论.第98条
灵兰诵读31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抓住两个方 掌握太阳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