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张志俊访谈

此文章刊登于庚寅年第二期《济善》

易经》的第一句话是“无极生太极”,这是太极拳的来源。太极可谓博大精深,在众多枝脉中,陈氏太极是最古老最负盛名的一派,追根溯源可到明末清初,拳理深奥,阐释玄妙。几百年间,虽有万代名师言传身教,依然“练拳者千百万,成手者一人半”。

陈氏太极第十一代传人,张志俊先生却用他别具一格的方式,引入现代科学概念解释太极拳看似玄妙的拳理。他的弟子遍迹世界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他实践着“太极一生成一事,独辟蹊径景自幽”的个人信念。面对红尘纷争和人世百态,他崇尚“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淡泊意境,在黑白两极的世界中演绎出精彩的人生。

药罐子走上练拳路, 一败涂地方知深浅

还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说起。张志俊的身体十分糟糕,不仅患有心脏病、胃溃疡,还有腰椎病等多种疾病,年纪轻轻就成了病秧子、药罐子。一次高烧后,他决定健身强体,但以他的状态又不能参加剧烈运动,医生就向他推荐了太极拳。从此,张志俊走上了漫长的练太极之路。

太极拳的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动作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这种享受,可驱疾病利身心。

张志俊觉得这个运动不错,两年练下来,不仅身体状况大为改善,过去的病痛也有明显的减轻。他自认为拳脚功夫不得了,时不时寻人过上几招。1972年,在第二届河南省武术比赛举行期间,张志俊兴致勃勃地跑去观看,拜访了陈家沟代表队的太极名师陈兆丕,结果他和陈兆丕一交手,就一塌糊涂败下阵来。张志俊这才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自己对太极根本是略知皮毛而已。

白眼中痴迷练拳, 拜师学艺,家里成拳馆

上陈家沟拜师学艺去!惨败的张志俊下定决心要学到正宗的太极拳。1973年5月,他结识了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一代太极拳宗师陈兆奎老师。在陈老师的谆谆教导中,张志俊方知太极拳远比自己想像中的博大精深,一下就迷恋上了这个黑白的阴阳世界。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开始接触到正宗的陈式太极拳。张志俊在这方面的悟性,很受陈老师的赏识,1974年2月,陈兆奎老师正式收下张志俊为徒,他成了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张志俊根本没办法光明正大地练拳,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总会招来别人的白眼、指点和嘲讽。他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不为人理解的迷恋,独僻蹊径觅真经。那段时间,张志俊还将陈兆奎老师接到自己的家里,他的家也成了陈老师的教拳基地,除他之外,当代著名的太极拳大师陈小旺、马虹等也在这期间受益匪浅。

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史上,张志俊的这个普通家庭为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几年时间,陈兆奎老师曾数度在张志俊家里开班授拳,张志俊也多次北上进京找陈老师练拳。张志俊对练拳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夏三伏挥汗如雨,冬三九傲雪凌霜,夜半披星戴月,黎明闻鸡起舞,每日里老架、新架都要练上数十遍。

他在太极拳上还真是极具天赋,加上有名师指点,仅两年时间,他不仅拳路精熟,推手老练,在拳理上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创新。因此,陈老师对这个弟子格外器重,曾经用这样的话来夸奖他:“志俊你聪明绝顶,理应举一反三。”

张志俊与老师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1990年,陈兆奎老师仙逝,陈家沟建太极名人陵园,张志俊亲率60多名弟子,以太极陵园立碑仪式副主席的名义积极参与,回望恩师的一生经历,他当场洒下热泪,足见他对老师的不舍之情。

出山教拳,门庭若市, 四年弟子愈三千

随着张志俊的拳艺不断提升,他的知名度也在整个河南传响。1980年,他应郑州市体委和武协的邀请,开始出山授拳。

张志俊教拳,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会生搬硬套,更不会敷衍塞责,他将所学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并且用大家都好理解的杠杆、螺旋、切线的原理,形象生动地阐释了太极拳的核心——四两拔千斤。使听的人既能领悟,又易记取。再比如向心力、离心力、平面、直线、凸凹、断劲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也都被他恰如其分地引用到了教学当中。

那几年在郑州教拳的也不只张志俊一个,但别人的拳场报名者了了无几,他这里却门庭若市,慕名而来的学拳者络绎不绝。如此热闹的场面是他自己都没有料到的,为了使每个学员都能学到真功夫,他不得不把每个班的人员限制在40人。

从1980至1984年间,先后有3000多名海内外弟子向张志俊拜师学艺,这些人不分级别高低,官员大小,全都虚心求教,还真有不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全国乃至世界比赛中屡屡摘金夺银,他澳门的弟子,澳门武术总会秘书长李文钦,在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获得了亚军。

日本拳友挑战气盛, 几招下来全服帖

最令张志俊感到骄傲和欣慰的,还是他的儿子张鹏,在1983年5月南昌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赛上,年仅16岁的张鹏一举夺魁,取得了太极拳的金牌,这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有其父必有其子,张志俊不用担心他这一身功夫后继无人了。

那场比赛刚结束,张志俊接到河南省郑州市体委的加急电报:“有一个外事活动需接待,速回。”张志俊不敢怠慢,马上回到郑州,这才知道原来是日本少林寺空手道练心馆代表团来访。这个练心馆是日本武术界第二大组织,有弟子五万余人。这次由馆长宗家保勇亲率一个25人代表团来访,声称要与太极高手切磋。以往,中国在国际武术交流中,以表演居多,日本人就认为中国的功夫不过是花拳绣腿。面对日本人的不屑和挑衅,张志俊在心里暗想: 得给他们亮亮咱的厉害,别让他们总是小瞧中国功夫!

第一个和张志俊交手的是年轻气盛的日方三段(三段在日本是最高水平),他们想上来就给一个下马威。可令大家瞠目结舌的是,张志俊只用了几招劈打推压,就将对方制得服服帖帖。日本人不敢再小觑轻敌了,紧接着一个个高手纷纷上阵,也被张志俊干净利索地全盘击败。

日本人输得是心服口服,带队的馆长宗家保勇冲着张志俊竖起大指拇连连称好: “张先生,很好!很好!”回国后,张志俊四次收到宗家保勇发来的邀请涵,请他到日本传艺。

谢绝参赛有深义, 各地开拳馆, 光大太极

其实如此的交手,对张志俊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却让他因此想到了另一层深远的意义。正在张志俊的名声红透武术界半边天,各种荣誉接踵而来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宣言:“以后不再率队参加各类比赛!”这不是相当于隐退江湖嘛, 大家都对他的决定不理解,为什么要在事业发展如日中天之时选择激流勇退?张志俊微笑着说: “太极拳需要的不是一时一地的胜负,而是向更广范围的推广,我想我的老师陈兆奎的愿望也在于此。”

之后, 张志俊选择在外开设拳馆的方法, 发扬光大太极拳事业。他第一站选择了信阳、驻马店、重庆。从古至今,重庆可是武术藏龙卧虎之地。一时关于河南来了个太极高人的传言四起。

一个外乡客跑到自己的地盘上来抢饭碗,重庆本地的武林中人皆要见识一下这位能丈外打人的奇人庐山真面目。一时间,重庆三大武馆、八大高手纷纷寻上门来要与他一较高低。张志俊坦然相对,但有言在先: “我来此地设点教拳,不为争一拳一派之高下,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太极拳,让更多的人享受太极益处。传言未必当真,说我张志俊能丈外打人是夸张,不符合现代科学原理,但陈氏太极拳以技击见长,打人丈外并不稀罕。如果我等交手,我失败,抬腿走人便可,你等落败,以后在此地营生就有不便。”

闻此善言,各路豪杰在心中叹服不已。于是,张志俊便和当地的武林中人多采取私下里交手的办法,切磋技艺,其武技武德令同仁们大加赞赏。到了1990年,重庆太极拳社学生已有上千人,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他也开始有选择地在香港、澳门等地招收弟子,创办了香港太极拳社,澳门太极拳健身会,他的学生冯宇亮到尼日利亚设坛教拳,在当地引起轰动。当地舆论称赞陈氏太极拳为“中国武术中的宝中之宝。”从此张志俊的太极事业也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他的学生遍布五大洲,1998年初,他发起的98国际太极推主工程鸡公山研讨会在河南信阳举行,来自美国、新加坡、韩国、捷克、意大利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名代表汇聚一堂。两个月后,他又在驻马店举行国际太极拳精英交流推广赛,更是对太极拳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没有率先登顶的责任感就不配做太极传人

自称“太极閒人”的张志俊,早在1985年就曾经婉言谢绝调入省体委,而只专注于太极事业的发扬光大。他这一生淡薄名利,远离权位,潇洒处世,真诚待人,凡是和他交往过的人都会发现,谈起太极拳来他话如潮水,涛涛不绝,珠玑妙语间流淌的是平等、真诚。而面对名利却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张志俊将《道德经》中的这句话,用在了挑选学生和家庭教育当中。修武先修德,走进他的家中,四处弥漫着传统厚重的文化气息。一言一行,尊师重孝,就是长辈树立给孩子的最好榜样。

除了练拳,他更喜欢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他閒来无事时会在家钻研书法绘画,有时候可以一连写上十二个小时。用他的话说,将太极的功力用到绘画和写字上,一点也不觉得累。文化也好,艺术也罢,只要是真正的传统国学,道理自是相通的,他能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那种东西。他享受着传统文化带给他的每一份美好。

张鹏作为陈氏太极的第十二代传人,子承父业,从13岁开始跟着父亲练拳,耳提面命,口传心授,如今他的弟子之多也不亚于自己的父亲。在张鹏的眼中,父亲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他认为最大的孝就是让父母不再操心。张志俊保守和严谨的家风,把张鹏培养成了一个率直的人。对张志俊来说没有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事情了。

圆融是太极的一种境界,世间万物离不开阴阳静动之美,国学的回归,讲的就是德的回归。思想升华,境界的提高,同时也在提高国人的素质。张志俊先生已经着手将40多年来练拳的心得体会整理成系列图文资料,留给后人。发扬国学,宏扬民族气势,他要从自己做起,年底他的书《太极拳新探》也要问世了。

今年五月一日,在他六十五岁寿辰时,他举办了一个从艺40年的聚会,弟子们欢聚一堂。这是他自认为最宝贵的财富,太极一生成一事,“不思而得,不勉而中”, 太极的境界是没有尽头的,反过来所谓最高境界也有“一层深一层,层层意不同”之用功。

太极拳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一部分,太极拳中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以修德、练意、养气为重, 由内达外, 身心相印, 内修而刚, 应外以柔, 中正处世。正因如此,太极拳被世人称为哲拳。

“天道酬勤”是张志俊对人生的理解。在对太极拳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他深深地感受到,民族的必将是世界的。因此,他不遗余力地将太极拳向世界传播,使之造福于全人类。同时,发展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他说,“在我国,太极拳这种民族艺术适逢盛世,不久必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顶峰,能够率先走上峰顶的,可能是别人也可能是我张志俊,这是我们每一个太极传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这种责任感,严格地讲就不配做一个太极传人,自己也就不可能达到较高的境界。在这方面我愿做一个探路者或铺路石,有生之年要为陈式太极拳的创新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来。”

背景:陈氏太极拳的渊源

陈氏太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常阳村。因陈氏人丁繁衍,家传武术在附近又大有声望,加之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久而久之,便易常阳旧名为陈家沟。

陈氏总结了许多拳术套路,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以及别开生面的演练方法双从推手等。又据此理,他创编刀、枪、剑、棍等武术器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均据太极之理,由无极生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都分阴阳,形成了太极拳械的雏形。

十四世的陈长兴,又将陈王廷编的一至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为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后人称之为“老架”,这才有了广为流传的陈氏太极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尚导论拳(19):行拳走架都绕不开的太极起势
张志俊(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陈照奎嫡传弟子,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关于陈氏太极拳传人张志俊的擒拿技击术对话
请关注“辽宁文化共享频道”7月14日13:35和17:36播出《天人合一话太极 ——张志俊》
陈氏太极传人张志俊详解“改变力的方向产生空”
高手》---一书出版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