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不传的秘密也藏在剂量里
导读:曾听到过一位资深望重老中医告知:“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同一种中药,用量不同,作用不同,甚至可以完全相反,个体不同,剂量也会不同。来了解一点。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
典型因剂量作用变化药
川芎
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痹子宫。
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而,区别是:
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
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常用9~12克;
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临床治血瘀头痛效果最好。
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克,清代的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克,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
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克。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以上,最多可用至45,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组合,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黄芪
黄芪利尿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
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
有气虚症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克,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20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
小柴胡汤中为君药,柴胡30克,其余的五个药各9克,柴胡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柴胡能透邪外出。
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各9克,大枣4枚。
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柴胡疏肝解郁。
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各30克,炙甘草15克。
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就是个升举清阳的配角,用3-6克。
(黄芪、人参、炙甘草各15克,白术、当归各10克,柴胡、升麻、陈皮克6克,生姜9片、大枣6枚。


常见中药的超大剂量
脾胃常用药:

茯苓,超过30克有利尿作用,100克利尿最强,最多甚至用到500克。
猪苓,消浮肿120克。

白术,常用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30~60克,能益气通便。

莱菔子、槐花,30克以上可以降压。

代赭石,9~18克镇胃降气、止呕止噫,用于胃气虚弱呕吐、呕逆;24~30克治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证。

大黄, 3~6克止泻,9~15克反过来,可泻下;《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肝炎,30克为常规剂量。(大黄粉0.3克以下止泻。)

薏苡仁,药食两用,常用上限30克,治风湿、关节、腰腿痛需要用到45~90克。

肺卫常用药: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茜草,30克以上治口疮。
蝉蜕,常用量5~6克,治破伤风用25~30克。
半夏,止呕、除湿10~15克 ,开胃 15~30克安神大于30克;小剂量6克降逆和胃,中剂量15克化痰开结,大剂量30~60克(宜用姜半夏30克,生姜30克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克)可镇静止痛。
沙参,30g以上补气,小剂量则可滑肠。
芦根,降温可以用120克。
葛根,降血糖可以用90克。
浙贝母,9~15克,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18~30克则不再是治疗咳嗽,而是更加解毒散结,用在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麻黄,用来顿止暴喘,可30克分服;
白果,定喘汤用21枚(约25克),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补益常用药:
人参(家种),用来强心,救急用30克;
益母草,调经用10-15克,利尿每日用到30~45克,可加到75克显效,120克时其效更佳,常用治疗急性肾炎尿少、浮肿。
生杜仲,30克以上治腰痛奇效,不效则加至60-90克。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山茱萸,固脱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穿山甲,朱良春经验,用量须40~50克。
酸枣仁,安眠,最大用量180克;
 
清热解毒等攻邪药:
石膏,清气分热,一日可至600克。
生地,凉营血,极限剂量800克;
艾叶,常用量温经止血,大剂量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
槟榔,消积、行气、利水,常用6~15克,而杀姜片虫、绦虫,须用到60~120克。
细辛,治风寒表证用3克,最多9克。治各类痛证,有时用30克,甚至更大。
黄连,治糖尿病通常30克,配干姜防伤胃,糖尿病酮症,每日120克,降糖迅速。
夏枯草,上限15克,治甲状腺瘤,用量超过30克。
三棱,破血行气,常用上限9克;治晚期肿瘤,每日量达到45~75克,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5~8倍。
萆薢,30克以上有消除蛋白尿作用。
土茯苓,解毒用到240克。
赤芍,治疗急性黄疸超过120克。


中药超大剂量注意事项
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属于临床中药学研究范畴的内容,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刚刚起步,许多内容还是未知数。现代中药药理、毒理学研究还跟不上。
民间使用应谨慎
例如,细辛治风寒表证一般用3克,最多不超过9克。用细辛治各类痛证时,用量常常超大,有时用至30克,甚至更大。显然,风寒表证用超大剂量细辛,不仅无益,而且会有不良反应。
此外,许多中药超大剂量应用时的炮制、煎药和制剂有严格规定,应该严格遵守。
比如,附子、乌头类中药,特别强调先煎、久煎,以煎煮至不麻口为标准。


相关文章:

- 回顾民国四大名医;

- 中医抗疫活跃,但自己病的很重;

- 教育部:除名不代表WHO不承认;

学中医?学西医?都有死穴;

中医治愈率这么高,为啥就不承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剂量单味中药的奇特功效
同一种中药的剂量不同,作用也不同
单味中药的奇特功效
不同剂量单味中药的奇特功效
〖不传之秘〗不同剂量单味中药的奇特功效
中药传方不传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