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人文摄影?老宋总结了10要素,都是经验之谈

上周跟老狼谈起人文摄影,老狼说,下一个大假——国庆黄金周又快到啦,伴随着旅游,又到了人文摄影题材的高峰了。

老狼说得没错,旅游离不开人文题材,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个选题。落笔之前,请允许我先期待一下即将到来的旅游。这里顺便插播一条广告,国庆你想好去哪儿了吗?没想好就跟我们狼族走吧,详情请点《秋天已来,10月去哪里拍秋色大片最好?》。

 

 

人类、生活、记录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人文摄影?别看老宋很喜欢人文纪实类的题材,但你真让我说出个公认的、严谨的概念来,这个事儿还真不容易,因为这个概念从未被任何教科书统一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啥叫人文?不服你去百度去,一百个词条有一百种解释。辞海上是这么说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听懂了没?点啥头,别装,我没听懂。你不能说它不对,只是太抽象……什么叫文化现象?这都两百多字了,咱不能扯太远,否则一不留神就扯上哲学了你信不?

 

这里,老宋只说自己的理解(不保证严谨,对不对可以商榷):人文摄影是关注人类生活状态的摄影,记录人类生活的瞬间。关键词有三个:人类、生活、记录。

 

艾玛,这还是抽象啊!讲真,还真没法具象,只有举例说明:反映人类生活本质特征的一切画面,包括生存状态、精神追求、风土人情、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等,都属于人文(纪实)摄影。

 

比方说,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除了山山水水,美丽风光,你还打算拍一点当地人的生活状态、风土人情,对吧?那种,就是人文摄影。

 

当然,人文摄影与人像摄影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是不同的划分标准,人像摄影的重点也是人,但人文摄影除了人,还有人所处的环境。如果说人像摄影的对象是单个的人物,那么人文摄影的对象是与环境不可分割的、有人文特征的一群人——即便画面中只有一个,也是这一群人中的代表。

 

比方说,你拍的是普通美女,而我拍的是印度美女,后者就有了更多的人文内涵。


这种照片好看吗?嗯,好看,老宋也会拍这些(这就是俺拍的好么)。不过,自然界的美,美则美矣,却没有更深层的人文内涵,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接下来,老宋跟大家进行如何拍摄人文摄影的交流。老宋谈的是自己的经验,但这不是教材,当然可以不认同,甚至反对,这才是交流的意义。

 

何况,接下来要讲的,也不是技术,是想法。凡事先有想法,而后才是实现想法的办法。

 

 

要素一:镜头的捕捉能力

——什么画面值得拍?

 

如果说风光摄影、人像摄影的重点是摄影技术的表现,那么人文摄影的重点则是敏锐的捕捉能力,对画面的把握。与其说是对画面的把握,不如说是对看似普通的生活景象充满新奇感。很多人除了美丽的风光,走在街上不知道要拍什么,对人类社会生活麻木了。一旦麻木,也就由心灵到眼睛丧失了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这里要敲黑板——捕捉能力,是人文摄影重点中的重点!(艾玛,这玻璃黑板快让老宋敲破了……)

 

这里说的捕捉能力,并不仅仅指使用相机抓拍的手疾眼快,更主要的是善于发现能够表达和传递某种信息的画面,并迅速和果断地进行拍摄——无论这个画面传递的是一种具象的生活状态,还是更深层的思考,总之是言之有物的。

 

这种捕捉能力当然要用眼观察,但更多的是用心去体会。为什么我见到一些看上去并不惊奇的画面会拍摄,而有些小伙伴会认为“这个有什么可拍的?又不好看。”

 

因为我们心里想的不一样。也许你想的是拍出来的画面好看不好看,比如背景是否杂乱,画面是否简洁,光位是否恰当……而我的想法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更多地是想这画面的内容能够传递些什么信息。

 


这是加德满都的公路,是在车里拍的,当时正在堵车中。这个有什么好拍的?那么多尘土。

 

对,我所希望的就是借助飞扬的尘土来表达这一地区的环境恶劣。摄影并不是只有“审美”的功能,不美的也可以拍。


 

印度斋普尔的一个摄影摊,瞧这个相机,瞧这个三脚架。镜头前面为什么有一块木板?因为他用相纸拍摄成负片,再在这块木板上把负片翻拍成正片。


 

来呀!中国兄弟,拍张照片,20卢比!行,但是我先拍你一张!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这位仁兄用它的老爷座机拍了我,然后又翻拍成正片之后的最终成品:

 

 

加德满都,正在晒太阳的小贩。这样坐显然是将就巷子里那一道窄窄的阳光,很有趣。

 

当然,我的目标也不是为了有趣。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布列松大师曾说:“事实不见得有趣,看事实的观点才更重要。”

 

这就是眼光。这里并不是老宋自夸眼光好,这也是俺老宋孜孜以求的。知道拍什么,比知道怎么拍更重要。

 

 

要素二:客观还原别嫌乱

——不刻意丑化,也不刻意美化

 

先随便贴几幅看上去不好看的照片吧,我这里不好看的照片大把的。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乱?嗯,是的,很乱,一点都不简洁……老宋你说过,简洁就是美。那你为什么要拍?理由很简单:因为它们反映了一个地方原生的生活状态,它就是这样乱,我干嘛要掩饰真实?

 

而且光线也不是很好,看上去是阴天啊,画面的对比度那么低。

 

是,这我知道,但我不准备让摄影只在技术层面徘徊。等到一切条件都适合出“大片”时,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消失了。不要犹豫,立刻拍。

 

真实记录,不能刻意丑化,但也不能刻意美化。所以,人文摄影也是纪实类摄影,这种题材接近新闻摄影,它不是以“美”作为评价标准的。如果硬要往“美”上靠,那么,真实就是美。

 


要素三:随时准备着

——多拍便是最好的经验

 

刚才说了,我这里有大把不好看的照片,当然也有一些看上去还不错的。很多人曾问我,你为什么有这么多不错的照片?亲,不错的照片其实是分子,有多少分母你知道吗?

 

我大多是在行进中抓拍行进的人,这样的难度有多大,成功率有多低,亲,你知道吗?

 

怎么办?多拍呀!连拍呀!

 


你以为他一做动作我就抓到了?非也,我一直在拍他,他才做动作的。

 

 

这也只是很多张中的一幅而已,不然我根本不知道小姑娘什么时候会望向我。

 


抓拍这张走动中的女学生,我拍了不下10张。因为她在动,我无法预知哪一张才是最好的。

 


像这种快速移动的,如果你没有把握,那就用自动模式+连拍吧。我没有用连拍,我一直是光圈优先+单次对焦,因为我有着新闻摄影记者的敏捷。

 

提出“决定性瞬间”的布列松大师,在抓拍“决定性瞬间”的伟大作品是,也绝非只拍一张。我有次看到了布列松大师拍摄同一场景时的一整券底片图,可惜找不到那张图了。

 

 

要素四:尊重拍摄对象 

不招致反感 也可提前沟通

 

有些地方的宗教仪式是不方便拍照的,有些人也不喜欢被拍照。当遇到明确的不准拍摄的警告时,便不能强行拍照。

 

大部分寺庙的殿内都不准许拍照,信徒们参与的一些宗教活动,即使在非宗教场所(比如在大昭寺外磕头的信徒),也比较反感被拍摄,特别是一些上年纪的人。

 

是否可以拍,看情况而定夺。有明确禁止拍摄的寺庙殿内就不要去拍了,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

 

在街上拍摄也最好是用长焦镜头,一来不会干扰到对方的活动(比如正在磕长头的藏民),二来对方没看到相机时,表情也会比较自然。

 


不方便接近时,长焦镜头便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短焦距镜头不适合拍人文。通常认为35mm镜头是人文镜头,是因为它能够保留更多的环境,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再保证环境因素的情况下,拍人也不会离得太近(除非画面里只有大头像)。

 

在较近的距离拍摄人时,最稳妥的办法是征得被拍摄者的同意。

 


彭县老茶馆。问什么我可以离那么近公然抓拍一群半裸的汉子?不拍挨揍吗?怕呀,但我是提前沟通好了的:我是个摄影爱好者,来拍老茶馆,能不能把你们放在我的画面里?没有人反对,那好,我就得到授权了。

 


狼族旅行团成员在尼泊尔进行创作。这也是征得同意后允许拍摄的。

 


这是狼族旅行团的“徕卡姐”唐红霞在进行创作。她很喜欢街拍人文题材。顺便说一句,我十分崇拜的布列松大师用的就是徕卡。

 

 

要素五:动态画面更生动

 

老宋个人非常喜欢拍摄“动作片”——拍摄运动中的人物(想歪了的请自己面壁去),觉得画面具有动感是很有活力的。相比之下,动作中的人物,比静止下来的人更有魅力。这一点恐怕不用多解释了吧,看图即可理解。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我就再问一句话:鸽子或者鹰,是飞起来好看,还是静止的好看?豹子或者马,是跑起来好看,还是静止的好看?

 


 

要素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下面这几张图,有个相同的特点:人物的眼神是望向镜头的。

 

为什么有些时候我们不希望人物看镜头,有时又希望让人物看镜头?

 

没有一定之规。老宋个人的理解是:看你要表现的是什么,视乎需要。如果你要表现的是周边的环境、照片讲述的故事,甚至是人物的服装,看不看镜头都不要紧,因为这些照片用的是全景(全身)或中景(膝盖以上),那个画面是用来讲故事的,不是用来表现表情的。

 

所以,再看下面的几幅照片,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几乎全是头像。

 

头像是近景。这时候,眼神,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标配”了。

 

 

 

那么这些照片是抓拍还是摆拍呢?我告诉你,这些都是抓拍,你信不?真的是抓拍。那是在人物看过来的第一瞬间抢拍的,就这么牛。再看下面一张。

 


我想有人会问,既然你说是抓拍,你怎么知道这个女孩会回头?老实说,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回头以及会不会回头,就像我根本不知道讲话全程念稿子的领导什么时候会抬头。但我的镜头当时就对着她,只要她一回头,我立刻就打一梭子。

 

结果,中了。上帝之手,鬼使神差。抓拍也可以拍眼神的。如果你这样想,你可以用中焦镜头站在非常“暴露目标”的正面吸引对方的注意,以明确的姿态告诉对方你要拍他/她。只要对方不躲避(不想让你拍的就闪开了),并且配合地眼神看过来,就成了。

 

你要硬说这个叫摆拍,行啊,咱不抬杠,总之是非常迅速的,根本来不及对焦——就像抬头一刹那就继续低头念稿子的某些领导,那一瞬还给你时间对焦?正确的做法是你早就测好了光、对好了焦,就剩下按快门了。

 

布列松大师一生中最喜欢自然而然的抓拍,他几乎从未干扰过被拍摄对象。但老宋不认为人文摄影一定不能摆拍,只要你能够表达你想表达的内容,抓拍摆拍都是无所谓的,重在内容,不纠结这些形式。

 

那你也许会问,拍这些大头肖像,你想表达什么内容?就一个字:当地人的精神面貌。比如拍印度人,我那一系列就叫《India Face》。

 

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嗯,那我就拍一个窗户里的窗户……嘿嘿。

 


下面这张照片里的人看着眼熟不?对,就是斋普尔街上给人拍照的那位大叔!

 


哎呦,我的妈也,一口气写了这么多,还没写完,我先去喝口水,先到这里吧,未完待续,下期我们继续聊。诶~诶~后面睡着的同学,下课了。这节课大部分同学都睡着了,我看下节课能把睡着的聊醒不?我得去准备几个段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旅行中如何拍好人文?老宋的经验分享
长焦镜头不能拍人文吗?一定要用广角吗?
41、你想要的水下摄影 原来是这么的……
如何评价照片拍得好与不好
不做单反流氓 人文摄影的三条建议
人文纪实摄影有什么技巧 人文纪实摄影技巧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