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学中医:深刻认识“虚实”,理解虚证和实证的关系

《黄帝内经》有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由此衍生的“虚实”之别,也就奠定了中医的辨证基础——虚证和实证。

那么,我们如何区分虚实、虚证和实证之间又有哪些联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在中医理论里,疾病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个体体质的差异,生活环境、情绪变化、调摄养护的区别,都将影响一个疾病的发展。

而虚证和实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错杂、转化、真假等复杂联系。如果未能仔细甄别,是很容易误诊的。

我们首先说说虚实的问题。

内经说了,如何区分虚实就在于正气和邪气的状态上:存在正气不足、或者说正气不足为主要异常的证候就是虚证;如果邪气强盛、正气也不虚,这时候就是实证。

由此可见,虚实的区别并不难理解,一个重点就是实证也需要辨识正气的状态,如果邪气虽然强盛,但正气却也有明显的虚弱不足,这时候就不能辨别为典型的实证。由此也就需要我们掌握虚证和实证的如下几个相互关系:

1、 虚实的错杂并存:

从理论上看,虚实似乎是泾渭分明的,但实际上,虚实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大多数情况下反而是一种共存交错的存在关系。

也就是说,虚证中可以夹有实证,实证中也能夹有虚证,甚至虚实并见都是有可能的,这就是虚实错杂。

比如八纲有表证里证之分,于是就完全可以有表虚里实、表实里虚;从病位上来说,可以有上虚下实,也可以有上实下虚等等。

也只有理解了虚实错杂并存的关系,我们在治法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攻补兼施、寒热并用等等。

当然,区分虚实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辨别孰轻孰重,这样才能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做到“专其主证”而治。

比如实证夹虚,大多是原本为实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正气受损,或者素体虚弱而新感外邪。这时候的“标”以实邪为主,正虚似乎不大明显,其治法就应该以祛邪为主,适当兼顾扶正就可以了。

如果是虚证夹实,多见于危重的实证迁延日久,导致正气损耗大伤而致,当然也可以是素体大虚之人感受新邪。只不过此时以正气的虚弱不足为主要矛盾,邪气的存在被掩盖而不显得那么突出而已。

此时的治法,就该在培扶正气的基础上,适当兼顾祛邪。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忽视了扶正,则将会导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窘况。

至于虚实并重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也就是正虚与邪实都比较明显。如小儿疳积日久,既有脾虚这个“虚证”,更有食积这个“实证”,此时如果只是健脾则食积愈硬,只是化食则脾虚愈甚。

2、其次,我们再说说虚实的转化问题。

简而言之,一个疾病从发生到痊愈,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正邪争斗的一个过程。,就像往沸水里加点凉水,最后成为温开水的过程一样。机体驱邪的过程里,需要消耗自身的正气,这就导致很多实证会有可能转变为虚证。

而在一些虚证的调治过程中,如果方法得当,正气得到及时地培补,那么虚证也会转变为实证。

当然,也可以是一些虚症的病因,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实邪,如脾虚血滞本属虚症,如果出现心脉痹阻,此时也是虚症变为实证了。

3、最后,我们还需要辨别虚实的真假。

也就是如何识别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的情况。也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避免内经“虚虚实实”之虞。

比如戴阳一证,危重病者突然看上去神清气爽、说话有力,其实是一种危重的虚症。

而高热厥逆之证,原本是内有实热之邪,却出现手足厥冷之类的阳气不足之象,这些都是虚实真假所需要辨别的。

内经有云“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就是指的辨别虚实真假的问题。

总而言之,“虚实”是中医辨证的一个基础,看上去似乎并不复杂,但也有上述几点需要我们仔细甄别,才能更精准地确立正确治法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56 讲 病机:基本病机
疾病分虚实,用药有轻重,不得不察 (学辩证之:八纲辨证)
什么是实症 什么是虚症
中医虚实辨证方法
“什么是实症 什么是虚症” 的更多相关文章 八纲辨证—虚实-紫香 一般而言,虚指正气不
八纲辨证之虚实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