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产品功能又多又好,却干不过竞争对手,原因是什么?
userphoto

2023.08.28 广东

关注
有些产品经理、有些企业,习惯被动的应对市场竞争:
竞争对手有什么产品,我们也上什么产品;
竞争对手有什么功能,我们也上什么功能;
而且,我们还要要千方百计把功能做得更好、更便宜。

如果还不放心,怎么办?

那就继续增加功能,刷刷地把公司压箱底的技术和功能全部用上。
这下总算放心了,于是自信心开始膨胀:
我们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连我们自己都被感动了,觉得谁不买谁傻,战胜竞争对手一定不在话下。
然而,产品上市后,用户却依然无动于衷,一如既往的支持竞争对手。
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却干不过竞争对手?

下面,我们将从五个维度进行解析:



1 Kano模型
根据Kano模型,可以把产品功能分为五类:
基本功能:
理所当然必须满足的核心功能,决定了产品能不能用,比如手机的通话功能。
这类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客户不满程度会急剧增加;
如果得到满足,客户会觉得理所当然,并不会增加满意度。
期望功能
产品差异化和竞争力的来源,决定了产品好不好用,比如手机拍照功能。
这类需求如果表现很好,用户满意度会大大增加;
如果表现不好,用户不满也会大大增加。
兴奋功能
超出客户期望的潜在需求,决定了产品是否能脱颖而出,比如第一台智能手机。
这类需求,如果提供了,用户会被惊艳到;
如果不提供,用户也想象不到,不会降低满意度。
无差异功能
有可有无、用户并不在意的需求,产品设计时尽量避免。
比如,一些用户基本不用的附加功能。

反向功能

提供后满意度下降,产品设计尽量避免。

这类需求通常是为了实现公司需求而增加的,比如视频中插播的广告。

显然,只有期望功能和兴奋功能才会打动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
其它的基本功能、无差异功能和反向功能都无法打动客户、不会提高客户满意度。
如果我们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那么,我们有没有为用户提供期望功能和兴奋功能、同时避免无差异功能和反向功能呢?

2 功能太多,使用太复杂
产品通常由一组功能构成,这些功能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总的产品价值。
“功能越多,产品价值越高”的简单逻辑,就是这样形成了。
这个逻辑成立的前提,是每一项功能,都不会对产品体验和使用产生负面影响。
实际上,每增加一项功能,都需要增加开发工作量、增加开发时间和成本。
而且,随着产品功能的增加、产品的复杂性随之增加,用户需要更高的认知努力或者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使用产品。
当功能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的产品价值并不会一直上升、而是开始呈现衰减趋势。
“功能越多,产品价值越高”的简单逻辑,此时并不成立。

显然,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取消那些冗余的、微弱价值的功能,把简洁呈现给用户。

简洁是乔布斯遵循的设计理念。
苹果并没有真正从“0”开始发明产品,而是吸纳了原本比较复杂、还不是很好用的技术,巧妙地把它们变成了简洁的产品。
我们要让消费者无师自通,不需要学就知道怎么用!”。
对简洁的不懈追求,最终成就了乔布斯、成就了苹果。
我们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那么,我们的产品是否足够克制、足够精简,在产品价值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了平衡呢?

3 用户强感知
消费者认为产品是什么样,比事实上是什么样更加重要。
消费者通常从直观感受出发去体验和评价产品,只要直观感受到的产品价值越强,用户购买的欲望就越高、购买决策的阈值就越低。
如果消费者无法感知到产品价值、或者感知到的产品价值不强,即使吹得天花乱坠,顾客也不会买单。
通常,由于市场推广和直观感受的差异,消费者的感知价值与产品实际价值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3.1 感知价值与实际价值吻合
如果产品价值能够被用户强感知,再加上恰到好处的市场推广,用户感知价值与产品实际价值基本上吻合,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产品销售持续看好。

3.2 感知价值高于实际价值

如果产品价值能够被用户强感知,而市场推广过度,用户感知价值可能会高于产品实际价值,产品短期销售看好。
但是,随着商业炒作退潮和用户体验未达期望,产品销售会逐渐回落。

3.3 感知价值低于实际价值

如果产品价值不能被用户强感知,市场推广将很难出效果,用户感知价值可能会低于产品实际价值,产品想要大卖几无可能。
我们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那么,产品的功能价值,能否被用户强感知呢?市场推广是否恰如其分,真实的反应产品的实际价值呢?

4 学习曲线和用户习惯
产品具有强感知的价值,而且确实比竞争对手的价值高,这就意味着用户一定会选择我们的产品吗?
其实不然。
卖油翁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不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和训练、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是很难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
道理我们都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卖油翁,因为学习和训练是一件反人性的、极其困难和痛苦的事。
正是如此,当用户经过困难痛苦的学习和训练、逐渐熟悉一个产品并形成习惯后,他们对新的替代产品是比较抗拒的。
换句话说,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用户需求与产品功能之间形成了强关联,总的产品价值无形中提高了、甚至远远高于产品的实际价值了。

因此,与现有的产品竞争,仅仅提供又多又好的功能是不够的,必须好到让用户愿意放弃现有的产品及其使用习惯、重新进行困难痛苦的学习和训练。

我们的产品功能又多又好,那么,产品的功能价值,是否好到让用户愿意放弃现有的产品及其使用习惯呢?

5 十倍好理论

10倍好理论,最早出自彼得·蒂尔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一书中,大致意思是:

一项技术、一个产品,必须比它相近的替代品,好10倍以上;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并所向披靡;
而那些优势微不足道的产品,通常只是有一点改进而已,很少会有人买。

为什么要好10倍,而不是3倍5倍呢?

因为消费者往往会高估现有的解决方案3倍以上,而企业会高估自己的解决方案3倍以上。
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比现有解决方案好3*3(约10倍)的产品。
只有这样,消费者才有动力和意愿,挣脱现有产品及其使用惯性的桎梏,冒着风险去尝试我们的新产品。
当然,要提供10倍好的产品或技术,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渐进式创新的产品,基本上满足不了。
但是,10倍好作为一种追求极致的产品思维,应该成为每个产品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帮助我们打造具有垄断优势的差异化产品。

6 作者简介 

我的知识星球,目前已经搭建出四个知识版块:产品版块研发版块跨境版块项目版块
只要加入我的知识星球,四个版块都可以免费学习
邓小亮工学硕士,资深产品人。
产品人生最系统、最深入介绍硬件产品开发的公众号!

知识星球硬件产品开发的学习园地,学习、交流和成长互助的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媒体爆款文案的创作者如何去找到有价值的素材(一)
做一份投资计划书
当数字辞书遇上知识服务——《新华字典》第 11 版 APP 的开发与运营
一个新sales的销售心得
微信营销个人微信号的价值
市场定位和核心玩法提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