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人皆可修禅,十句禅意诗词,让你烦恼尽消,豁然开朗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禅,禅那的简称,译自梵语,又名禅定,集中精神,于静中思虑,为一种有层次的冥想,是佛教重要而基本的修行方法。禅宗以为,无需出家,无需读经,随时可以修道,人人皆可修禅。禅宗认为,禅非思想,非哲学,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存在。

禅意,让心归于宁静,有所归属,是一种物我两旺、安静空明的心境。今天跟大家分享十句禅意短句,愿大家读后,能有收获。

1、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出自孟浩然的《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意思是说,看到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才懂得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义公为唐代高僧,他在大禹寺参禅静修,禅房建在空寂的山林。窗外的孤峰,峭拔耸立;阶前的山谷,纵横幽深。

孟浩然漫游吴越,写了这首诗。唐代,佛教盛行,诗人和僧人常有诗词往来,关系密切,因此诞生了很多题赠寺院的诗,王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名满天下。孟浩然的这首诗,是他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禅寂”为佛家用语,佛教徒坐禅入定,静心思虑,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义公为了“习禅寂”,将禅房修建在空寂的山里,“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禅房前面是秀丽的山景,挺拔壮丽的山峰,开门可见。阶前众壑深,可见台阶与深谷相连。人到此地,仰望高峰,俯视深壑,油然而生隔绝尘世的思想,神往物外的志趣。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可见雨后的大禹寺,更为清幽,意境优美,雨过天晴,夕阳徐下,天宇方沐,山峦清净。雨丝拂面,沐浴在雨中的树木,更为青翠。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行文至此,禅房的清幽,山林的秀美,跃然纸上。义公的眼界、襟怀虽未明写,却已渲染得水到渠成。看似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笔锋一转,巧用佛家语,一笔点破。

“莲花”即“青莲,为佛家语,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不染纤尘,清香清净的青莲花,被佛家比喻为佛眼,“目如广大青莲花”。高僧义公,慧眼识宝地,在清幽的山林修筑禅房,可知他眼界清净如佛眼,胸襟纤尘不染如青莲花。

2、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道潜《口占绝句》

北宋诗僧道潜,本姓何,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自幼出家,与苏轼交好,苏轼被贬黄州时,专程前去探望。元祐中,道潜住杭州智果禅院。曾因写诗涉嫌讥刺,被勒令还俗。后得昭雪,复削发为僧。

公元1077至1079年,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昔日好友道潜,由杭州前往徐州探访他。苏轼设盛宴,为道潜接风。席中,苏轼想跟老友开玩笑,便让一个年轻貌美的艺妓,向道潜求诗,道潜即兴吟了这首诗。

道潜《口占绝句》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道潜脱口而出的这首诗,开门见山点出对方身份,东山窈窕娘,代指歌妓,道潜告诫对方,你来纠缠我,找错人了,还是去找别人吧。

苏轼对道潜的诗,赞不绝口,说道,我尝见柳絮落泥中,私谓可以入诗,偶未曾收拾,遂为此人所先,可惜也。

道潜之信守佛戒,不近女色,并非是意志力克制的结果,而是已人定界,此心已死。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可见道潜修禅的决心,心无旁骛。沾泥的柳絮,沉淀于地面,再也不会随风飘散。柳絮轻盈,漫天飞舞,宛如人之随波逐流;柳絮沾泥,则如人之出世。

恰如佛家所讲禅心,佛家所指“放心”,意为心猿意马,以柳絮沾泥比喻心如止水、禅心已定,“放心”已“收”。道潜告诫歌妓,自己不为声色所动,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心已入定,不会再有半点涟漪。

《大乘义章》卷十三讲道,禅定之心正取所缘,名曰思维。所言定者,当体为名,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专心参禅,才能心安。道潜的境界正是他心安的结果。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4、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这四首诗偈,出自惠能的《菩提偈》,字字皆可体现慧能的“顿悟说”。一念之间,从“迷”到“悟”。“明镜”的清净,“自性”的清净,为佛家坚信之理想境界。怎样才能顿悟?如何才能解脱?修行有哪些方法。答案都在文字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这首诗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讲述其来历: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

原本不识字的惠能,在听了神秀的偈语后,有感而发。惠能的诗偈,否定了神秀的时时勤拂拭之拂尘看净说法,认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

惠能看来,见性成佛才是关键。所谓“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与“佛”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一念之间。惠能认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仅影响了佛教的演变,更对中国哲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是惠能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意在说明“明镜”的清净,也即“自性”的清净,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偈为《全唐诗外编》补录,《六祖法宝·坛经》有所记载。惠能把一切归结于“心”,也即“自性”。一切万法,自性本空。

他认为,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惠能曾说,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这首诗偈,《大正藏·坛经》有所记载,重在讲述修行方法。惠能引用佛言,说道: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所谓求佛,原在本心。正所谓若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若能心中自有真,有真即是成佛因;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

惠能教导弟子,自我求真,自我求佛,才是立地成佛的途径。惠能告诫世人,若要求佛,应化难为易,专心一境,只图自悟,不假外示。

7、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两句诗偈。出自唐代布袋和尚的插秧偈。偈为佛教术语,梵语音译,押韵,类似于诗,以四句为一偈。插秧偈说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插秧偈言浅意深,通过农夫插秧这种寻常小事,娓娓道来,为世人讲述以退为进的道理,可谓别开生面。农夫插秧时,面朝水田,背对蓝天。他们辛苦劳动,把一根根秧苗插满水田,虽然无法仰视天空,低头时,却能看到水中倒映的蓝天。

心地清净,不为俗世纷扰,才能悟道。恰如农夫,插秧时退后,秧苗才能插满水田,工作才能有所进展。很多时候,退一步不是妥协,而是有了海阔天空的境界。

8、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这两句诗偈,出自宋代释志璇的偈五首·其四。释志璇在第四首偈中说道:声色头上睡眠,虎狼群里安禅。荆棘林内翻身,雪刃丛中游戏。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明代刘基在《御柳》一诗中说道,君王不为娱声色,无用辛勤学舞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有由此富有巨万,声色豪奢,世家所不能及的文字。《吕氏春秋》里记载,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声,宫商角徵羽;色,青黑赤白黑。

可见,声色,可代指女色,亦可代指美好的声音、颜色。释志璇的这首偈,可以理解为不为女色所动,不受音乐干扰,安心睡眠。安禅,为佛家用语,静坐入定之意。在虎狼群里安静打坐,将安危置身事外,这种境界,非一般人能及。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竹影扫阶,尘土不会动;月亮倒映在潭底,水面不会留下痕迹。世间万物,困扰着我们的本心,我们不应被这些俗事困扰,应该心如止水,不为外界所动。荆棘林内翻身,雪刃丛中游戏。这两句偈,以夸张的手法,告诉我们遵守本心的态度。心不动,贪念和执念,能奈我何?

9、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两句诗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大约是王维57岁时所作。人称诗佛的王维,晚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禅诗,字字可见禅理。正如刘辰翁所评论,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为淡易。

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王维所要表达的,并非淡泊宁静的心境,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更有深意。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在首联开门见山,讲述自己信奉佛道由来已久,晚年的他,更是隐居蓝田辋川,修佛学道。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王维修佛学道的兴致,跃然纸上。独来独往的他,仿佛参悟了佛法。佛家所讲的自性,非空非有,非善非恶,非实非虚,非烦恼非菩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种境界,只有王维体会吧。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走到流水的尽头,前面再无水,看似无路可走的绝境,不如坐下,看风气云涌。坐看云起时,蕴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空”字。假如我们都能像云那样,无常心,无住心,哪里还会有烦恼?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隐居山林的王维,不为世事烦忧,置身山水之间,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心思澄净,随遇而安。物来不应,过去不留。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领悟佛家至理的王维,转而随处运用,信手拈来,可谓佛家“任运圆满”之“任”的心态。

10、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代无门慧开禅师的这首七言古诗,将一年四季的画卷,生动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春天可看花,秋日可赏月;夏日自有凉风宜人,冬日白雪宛如仙境。若心中没有烦恼,一年四季的每一天,都是人间最好的时节。

罗丹告诉我们,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慧开禅师的观点,与罗丹不谋而合。他告诫世人,生活中的美好,随处可见,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用心去感受,那么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存在。

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客去客来日日,花开花落年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处惹尘埃
六祖惠能 :菩提中的本心
心如明镜,不惹尘埃
六祖慧能大师
禅意歌曲27首,收藏好慢慢听
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