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经典,读人生

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经典就是一个民族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礼崩乐坏,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的社会力量应运而生,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社会地位较低,但很多都是有思想和有才能的人。

由于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他们著书立说,各成一家之言,出现了我们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后世称他们为先秦诸子。

而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经典的经典,精华的精华

为什么读经典

先秦诸子产生的年代,我们通常称之为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也是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

李之柔:如果没有记错,我是在2009年初接到您寄给我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这部书现在还在我的案头,已经读过很多遍,不但有深度,而且可读性非常强。

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完全可以这样认定,那是中华民族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思想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记得,当时我还写了一副对联,内容是“书读秦汉平生快,箫吹水云半日闲”。

易中天:的确,那是一个黄金时代,被德国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轴心时代”大概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这样的一个时段。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北纬30度上下,也就是北纬25度到35度这样的一个区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不同的民族同时产生了他们的精神领袖和精神导师,比方说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比方说以色列的犹太先知,比方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比方说我们中国的老子、孔子等,这些人是几乎同时产生在地球的这样一个区间,这个时代就称为“轴心时代”。

在这样一个“轴心时代”,在世界各大民族、各大文明当中,都产生了这样一批非常优秀、非常杰出,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思想家。我们的先秦诸子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时代,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也是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这样一个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当然应该知道、应该了解、应该阅读。

李之柔:可惜的是,许多应该知道、应该了解、应该阅读的经典,我们至今还没有很好地了解透彻。不久前,我见到文化部蔡武部长,汇报我们去年做的一个“红楼中国梦”系列活动的情况。我说如今上上下下都在提中国梦,那么,这个梦究竟是什么呢?有老先生指出,中国梦其实就是孔子提倡的礼乐之梦。当年前贤所关心思索的,其实是永恒的问题,对当下的社会、人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易中天:他们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比方说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永恒。这样一些问题永远回答不完,现在我们还会问这样的问题,但没有终极答案。历史上不停地有哲学家、思想家做出回答,然后大家不满意,接着再追问,然后再回答,再追问,再回答。为什么?因为人永远是个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它不是属于哪个家、哪个学、哪个派的,它是属于每个人的,每个人都会问这个问题:人生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到要去看看我们的先哲、我们的先贤、我们的先人们说了些什么,经典上是怎么说的,我们会抱着这样的一个目的去阅读经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孔、孟、墨、韩的人生态度

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墨得力行,读韩非得直面。在对自己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中,易中天先生读出了儒、墨、法家的经典要义,也读出了别有深意的人生态度。

李之柔:说到先秦诸子百家,一般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被列为先秦至汉初“九流十家”之首的儒家,只要提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们很自然的就会联想起孔子和儒学。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一个包括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等诸方面的人文学说体系,后人多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表达这种重实践、重人伦、重教化的“内圣外王”之道。而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区别于其他思想流派的基本特征,就是仁义和礼乐为精髓的宗法伦理价值系统,尤其将“仁”视为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说文解字》讲:“仁,亲也”;《礼记》讲:“上下相亲谓之仁”;《韩非子》讲:“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那么,易先生从孔子这里读到“仁”又是什么呢?

易中天:我从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这颗爱心就叫作“仁”。什么是“仁”?孔子没有下定义。我们打开《论语》,会发现孔子对“仁”的很多解释,但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樊迟向孔子问“仁”,孔子说“爱人”。所以仁就是爱,而且这种爱是什么呢?这种爱是一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爱,它不是简单的我爱你,它是要怎么样呢?正反两方面。正面的,你的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成立,也让别人成立,自己想通畅,也让别人通畅,就是自己想追求幸福,也让别人幸福,这是从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去做;反面的,或者说消极的方面是什么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的东西,你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你自己不想饿肚子,你不要罚人家饿饭,所以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这就是孔子的“仁”。所以孔子的理想,我觉得可以这样总结: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世界充满爱,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这就是孔子的理想。所以我在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或者说,我在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李之柔:众所周知,孔子的学说也是随着时代变迁在不断丰富发展,孔子之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称为“八儒”,其中在战国时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孟子和荀子两派。孟子主要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率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理论,并以此为基,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他说“仁政”不是别的,就是君王爱人,行忠恕的结果。孟子的“性善论”及“仁政”学说对后世思想发展影响极大。他与孔子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易中天: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仁和义有什么区别呢?仁者爱人,仁是一种爱。义是什么呢?义是羞恶之心。羞是什么?就是自己感到羞愧;恶呢?就是憎恶别人。所以,仁是肯定的,义是否定的,义是带有批判性的。在孟子这个地方,他有一股气,因为义既要批判自己,让自己感到羞愧,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所以我羞愧;另外,他还批判别人,别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他还进行批判。所以,义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而且这个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这个东西在孟子那里就叫作浩然之气,所以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他有了浩然之气后就有了势,有气他就有势,有势他就有力,所以孟子说话咄咄逼人,很不客气的。我们去读《孟子》这本书,你打开第一章《梁惠王上》,说什么呢?说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意思是说:老头儿,你那么大老远的跑来,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好处啊?孟子怎么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也就是说:大王,怎么开口闭口就讲好处啊,讲讲仁义嘛,一下子就给他顶了回去,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为什么要讲仁义,不要讲利害。所以,孟子说话他是直通通的,孟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读孟和读孔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读了《孟子》之后你就会感到振奋,你老想站起来做点什么事,实在没事找个人争辩也行,找个人辩论也行,孟子是很好辩的。所以,读《孟子》我是读到了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李之柔:由此看来,尽管都在讲“仁者爱人”,孔孟二者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自北宋胡宏提出“孔孟之道”的说法以来,延续至今,现在我们讲孔孟之道,一些人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不明白孔是奠基人,孟子属于完善者、后来人。其实在先秦,真正能与孔子齐名的是墨子,他早年曾习“孔子之术”,后因不满儒家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另创墨家学派,与儒家分庭抗礼,从此拉开百家争鸣的先河,墨家很有意思,不仅同儒家辩难,也与名家、道家相摩相荡。虽然对于活跃先秦时代的学术气氛,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也遭到很多其他学派的反击。

易中天:墨子这个人,孟子是不喜欢的,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他把墨子骂作禽兽。其实我们看,孟子和墨子他们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相通在什么地方呢?“行侠仗义”。如果要比较一下,孟子仗义,墨子行侠,孟子喜欢仗义执言,而墨子自己做。

大家都知道墨子救宋的故事,说公输般也叫鲁班,因为鲁班的地位太高了,我们就不要用鲁班这个名字了。公输般为楚国造了一种攻城的器械,叫云梯,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赶了十天十夜的路,有说是从齐国,有说是从鲁国,赶到楚国的郢都去制止这场战争。墨子他为什么要管这个事?当然这场战争墨子是制止了。墨子先说服公输般和楚王,看来说不服,然后实地演练,解下衣带做城墙,拿一个板子做模拟,和这公输般过招。公输般用九种攻城的办法,墨子用九种守城的办法,最后公输般没有办法了,而墨子的办法还没用完。公输般说:“我有一个办法,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是什么办法,我也不说。”楚王说:“你们说说嘛,什么办法?”墨子说:“公输般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臣杀了嘛,把我杀了不是就没有人帮助宋国了吗?但是我告诉你,我的弟子三百人已经带了我的办法和我的工具守在宋城之上了,单等楚兵来送死。”楚王只好不打了。

问题是墨子他为什么要管这个闲事,有人说墨子是宋国人,因为墨子的出身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宋国人,一种说是鲁国人。但是根据这一段记载,我们知道墨子当时不在宋国,他要么在齐国,要么在鲁国,赶了十天十夜的路才赶到郢都的,而且墨子救了宋国以后,他在离开楚国回国的路上,经过宋城的时候,天上下大雨,宋国人还不让他进去避雨,所以墨子是跟宋国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他完全是行侠仗义。所以,我读墨子,是读到了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李之柔:墨子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结构重整和再组合的时代,他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国”“节葬”“非乐”的学说都是有所针对的,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在自然科学领域、古代形式逻辑领域做出的贡献,至今还被学者所津津乐道,特别是“名实合为”的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从而将先秦认识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可惜在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墨家在中国历史上衰落了。

易中天:墨子讲的是兼爱,就是所有人都平等地爱,这跟儒家的思想不一样,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的,先最爱自己的亲人,然后再爱不太亲的,再爱不亲的。而墨子他是天下所有的人都平等地爱,所以他是一腔热血。

而韩非子呢?韩非子说世界上没有爱,世界上哪有什么爱,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算计。他说有一个人是开马车铺的,卖马车,还有一个人是开棺材铺的,卖棺材。这个开马车铺的人天天祈祷说:“愿天下人升官发财。”那个卖棺材的天天祈祷说,他愿天下人早点得病死去。韩非说:“难道是开马车铺的人仁慈吗?不是,因为只有你升官发财,他马车才卖得出去,他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所以,韩非他是直面惨淡的人生,他是冷冰冰的、赤裸裸的、血淋淋的,把这个人世间的利害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算计都无情地给你揭露出来,一点面子都不讲。因此,他认为这个社会要建设得好,没有别的办法,什么仁爱啊、仁义啊,什么礼让啊,都没有用,有用的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是刑法,一个是权术。严刑峻法,阴谋诡计,这两条管用。

先秦诸子的所有思想都有价值。儒家是理想主义,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世界充满爱,看上去很理想、很美好,但是很难做到。所以儒家的思想它是把双刃剑,它有两个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可以激励人生,鼓励我们向善,鼓励我们做个好人,我们要想做一个好人,就应该讲仁义;但是它也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粉饰太平,一旦儒家学说被统治阶级用来粉饰太平的时候,韩非的思想就有用了,有什么用呢?揭露黑暗。所以,历史上很多革命者、批判者是爱读韩非的,当然历史上那么多野心家、阴谋家也是爱读韩非的。革命者、批判者从韩非那里拿到了思想武器去揭露那些反动统治的欺骗性;阴谋家、野心家从韩非那儿拿到一些办法来搞阴谋诡计。所以,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品读经典,品读智慧

千百年来,关于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在不停地追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却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所以有人迷惘,也有人困惑。我们的先贤已经给出了答案,这些答案就在先秦诸子当中。读先秦诸子其实就是读人,读人生,读人生智慧。

李之柔:从孔、孟、墨、韩之中,易先生读到的是人生的态度,那么,在其他经典著作之中呢?您给出读者的建议又是什么呢?

易中天: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智慧。什么人生智慧呢?我们来说老子。有的哲学家把孙子、老子、韩非子合在一起讲,认为从《孙子兵法》到《老子》再到《韩非子》一脉相承,在这个问题上我倾向于同意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就是老子哲学来源于军事辩证法。《老子》这本书是可以当作兵书来读的,里面有很多兵道,但是军事辩证法在《老子》这里变成了政治辩证法,讲治国。比方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又从这个军事辩证法变成了哲学辩证法,最后在我们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变成了生活辩证法。实际上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讲,读《老子》主要是读生活辩证法。那么老子讲的生活辩证法是什么呢?是弱能胜强,柔能克刚,无为则无不为。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老子的生活辩证法。这个生活辩证法对中国的影响是很大的,中国很多俗话、民间俗语都是老子思想转化过来的,比方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这是老子的思想,不为天下先嘛,这些思想都是从老子那儿来的。所以,老子的思想也很有意思,就是它可以用在不同的领域、得出不同的结果来。

李之柔:现在我的工作室里还悬挂着您写给我的一幅字——“大强如弱,至刚之柔”,我觉得这也是老子学说的精髓,一般人只看到“有”,老子则强调“无”的作用和意义;一般人强调有为,老子则强调无为……凡此种种,老无不有悖于常识和常理,也无不表现出深刻性和全面性。比如老子讲“无为”,在我看来,“无为”不过是一种手段,他是要通过最自然的方法去达到无所不为的目的,“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并不是真正的无为,反倒是庄子,显得更逍遥一些,他用老子以虚无为本体的世界观看待人生,认为“至人”应当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而使精神得到超越和解脱,主张“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充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愿望与情趣

易中天:对,老子讲无为是假无为,实际上是无不为,至少也是有所为,只不过为了有所为,我先得无所为,无所为才有所为,叫作有所不为有所为,他还是要有所为;庄子是真不为,他就是不做。大家可能熟悉一个故事,楚国曾经想请庄子去做卿相,庄子在濮水旁边钓鱼,楚国来了两位大夫,说我们国君想麻烦您老人家了。庄子说是啊,听说你们楚国有一种神龟,它已经死了三千年了,你们楚王宝贝得不得了,把它放在盒子里面,上面盖着丝巾,恭恭敬敬地供在庙堂上。请问作为一个乌龟,它是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供奉起来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打滚呢?这两位大夫说,那当然还是宁愿活着在泥巴里打滚。庄子说对不起了,二位可以回去了,他就是准备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一般人把这个故事解释为庄子的清高,其实不是,我认为表现为庄子的透彻,根本就不是什么清高,他看透了人生。在庄子看来,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他的生命,而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这才讲宁肯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他也要这个生命,也要这份自由,为了这个自由,庄子宁肯什么都不做,宁肯自己没有名,宁肯自己没有利、没有用。这是一种艺术人生观,是以一种诗意看待自己的人生,所以庄子的思想在后世就发展为中国人的艺术人生观,而且对中国美学、中国艺术的影响非常之大。在先秦诸子当中,对后世美学艺术影响最大的是庄子,而且直接下承禅宗,就是以一种自然的心态去看待社会,把人与社会全部看作自然,认为最自然的、最顺其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李之柔:不过,庄子的这种学说照样遭到了荀子的批判,荀子有一篇文章叫《解蔽篇》,“解蔽”就是纠正方法论上的片面性,在先秦诸子,荀子似乎是更加偏重科学与辩证的人。他以性恶论为基础、以“隆礼重法”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实际上兼容了很多孔孟与法家思想的精华,对历代的政治理念和制度结构都有影响。

易中天:说得正是。荀子总结了他以前的思想家,认为他以前的思想家,除了孔子以外,他不敢说孔子,除了孔子以外都有片面性。庄子的片面性在什么地方呢?“蔽于天而不知人”,只知道自然,不知道人类社会。其实儒家也有片面性,就是蔽于人而不知天,孔孟不讲天,庄子不讲人。真正讲人又讲天的是荀子,而且荀子讲天人关系,讲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呢?荀子说,各有各的规律,“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说自然界有它的客观规律,不因为你是现在的君主、是尧舜,就怎么怎么样,也不因为你现在的君主是桀纣,就怎么怎么样。人类社会的变化不会影响到自然界,自然界的变化也不会影响人类社会。所以他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荀子的这样一种思想发展到《易传》里面,就形成了一直激励着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荀子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从荀子这里我读到了科学进取心。

之柔:易先生有学有识,对先秦诸子的解读方法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们在品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不但要像先哲们一样更加积极地思考,同时也要立足当下,充分取其精华,将其发扬光大。

易中天:我觉得作为文化传播者,首先要清理我们古代典籍先秦诸子当中那些积极的正面的东西,把它们传播出去,以增强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批判的工作还是留给我们专家去做为好。第二点,作为一般读者,用不着全面、系统、完整地把握先秦诸子,完全可以求仁得仁、求智得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只要我们有所领悟,有所感觉就好。第三点,我们读先秦诸子,我们读经典,对于一般人来说,他的目的就是获得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从哪里来?从人生体验中来。人生体验从哪里来?从每个人的生活中来。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体验,每个人的人生都必须自己去体验,每个人的人生智慧也必须自己去获得,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易中天

著名学者,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2005年4月首播即获热评,而《易中天品三国》更是引发收视热潮。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易中天中华史》,引发各界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读经典》(一) 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
我读先秦诸子——易中天
央视《中国通史》文字稿-第16集-诸子百家
我读先秦诸子 易中天
中国古代思想家邮票
[转载]诸子百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