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季健康】初秋养生重点是祛湿气护脾胃,做好保你不生病!

祛湿气护脾胃,“秋老虎”不可怕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初秋暑热尚未完全消退,却已有几分凉爽,此时最让人感觉不适的就是秋老虎。此时湿气仍然较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秋燥又开始登场,稍不留神就容易被暑湿、秋燥伤身。那么,应对初秋气候变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应对“秋老虎”养脾很重要

长沙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黄建乐介绍说,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中医学有“长夏”之说,长夏是从立秋到秋分这一时段,即民间说的秋老虎。

这段时间暑气仍一时难消,但总的趋势还是逐渐凉爽,自然界降雨频繁,湿气过重,湿是其主要特征之一,湿气过盛,侵入人体造成疾病时,就成为了湿邪。其常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如脾胃疾病、心血管疾病、暑湿感冒等。

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五行属土,与长夏之气相通,主气为湿,所以五脏中当属脾胃与湿邪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而脾喜燥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胸闷欲呕、大便稀溏,甚至水肿等症。

秋老虎时节昼夜温差变大,湿热交结,入侵人体致气机不畅,加上贪凉饮冷等外部因素,破坏了人体的正气,还常会出现中暑、感冒、气管炎等疾病。此时应早睡早起护卫阳气,少食辛辣多吃酸,饮食不过于生冷。

此时的饮食还需注意,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过量,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损伤人体阳气,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可多食滋阴润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苹果、葡萄、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秋燥来袭动辄“上火”

长夏过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逐渐干燥,燥为秋季主气,是外邪“六淫”之一,燥邪过盛易伤人体津液。黄建乐说,此时人体容易虚火上炎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因此,应注意滋阴生津,饮食要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则,不妨多吃些梨、葡萄之类的水果,以此来滋阴润燥。还要注意少吃葱、姜、蒜等辛辣食品及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果蔬,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

另外,要保持心情舒畅,做好心理调节,保持内心宁静平和,防止“悲秋”发生。此外,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燥易伤肺,所以秋季燥邪易损伤肺功能不健全的婴幼儿及素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要主动饮水,多食果蔬。

起居运动需顺应天时

除饮食外,此时起居、着装、运动等方面需要注意很多细节。黄建乐说,秋季暑气渐退,早晚温差加大,空气干燥,自然界由“生长”开始转向“收藏”。

起居方面应尽量早睡早起,衣着宽松舒适,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运动方面,进行体育锻炼时需做好准备活动,以防拉伤及受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运动后要及时回室内脱去汗湿的衣服,用干毛巾擦身,换上干衣,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免受凉感冒。

忌运动过度,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以防出汗过多,出现运动疲劳或运动损伤。此外,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秋燥,运动后要多喝水,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

早晨锻炼要杜绝空腹,运动前应适当喝些糖水或吃点水果,避免出现低血糖。黄建乐提醒,养生需根据“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理论,从饮食、起居、出行及心理上遵循以上原则。特别是年轻人,切不要自恃身强力壮,熬夜贪凉,暴饮暴食,长此以往必将损伤正气,导致疾病发生。

编辑 || 燕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养生防病六大观点
夏季如何养阳气?
初秋:适量运动 拒绝秋膘
湿气重脾胃虚 通通不用怕
秋分养生
末伏到了|秋老虎已下山,不懂养生要吃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