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梦之缘起——清雅集古珍藏古代磁枕》 瓷枕答客难(上)

瓷枕答客难 (上)
             清雅集古?竹林

《梦之缘起——清雅集古珍藏古代瓷枕》书封面
内文  瓷枕答客难

甲午深秋,“清雅集古”诸君相聚于钱江之畔,品茗之余,焚香沐手,把玩、欣赏古人所制瓷枕。然古代初用瓷枕距今已一千二百年,其使用方式、与生活和生产之关系自是与当今相去甚远,诸君虽赞其艳美,不免有雾里看花之慨。吾虽极力答疑解惑,怎奈问题庞杂,一时难以面面俱到。次日,吾梳理问题,所涉甚广,难以一论而定,遂仿汉代答客难文体,分而论之,希冀以一文之石投解诸君之惑、求方家指正之两鸟,乃吾所幸也!成文如下:



或曰:瓷枕那么硬、那么高,难道真的是实用器具吗?
答曰:从现有资料来看,唐宋时期瓷枕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实用器物。

民国时间,河北钜鹿地区曾经发现了一个北宋时期的古村落。这个古村落因为洪水泛滥被整体掩埋在泥沙下面,直到被发现之前都保持了北宋时期生活状态的原貌,有不少陶瓷的枕头还完好的摆放在炕头。可以看出,早在北宋时期陶瓷枕已经在河北地区广泛的使用了。这个案例记载在民国时期河北第一博物院的半月刊上(1)。更加有意思的是,钜鹿村庄里面有一些瓷枕是日本学者称之为“台付枕”的款式,这种款式的枕面很大、像荷叶形状,而底座很小。大家看见的、也是本图录第53号器物就是这种款式。这类瓷枕貌似头重脚轻,显得不够稳当,所以,过去有部分人认为不是实用器。而在钜鹿古村落发现炕(北方常用的卧具)的边缘有块高出的木条,用以阻挡枕具的滑动,似乎就是专门配合“台付枕”使用的。这就可以看出“台付枕”是实用器具。

日本著名学者三上次男在陶瓷枕的专著(2)中提到:日本国内发现了不少唐代陶瓷枕的残片,以三彩和绞胎为主。最关键的是这些残片的出土地点十分明确,基本是官衙遗址、达官显赫的私宅、寺院遗址、祭祀遗址,并非墓葬出土。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日本,这些陶瓷枕都是实用器物。日本当时是高度效仿了唐朝的风尚,因此,可以推测,这类三彩、绞胎陶瓷枕在唐朝也应该是实用器物。

在河北钜鹿出土的瓷枕中还发现带有“崇宁二年新婿”等字样的器物(3)。说明这些器物在当时还用做婚嫁礼品。在河北保定曲阳县发现的五代节度使王处直墓中有一副疑似婚嫁场面的壁画中,出现了如意云形枕的图案(5)。这也可以反映出五代北宋时期河北地区用陶瓷枕作嫁妆可能是一种普遍的习俗。

河北曲阳五代节度使王处直墓壁画  
正中间是如意云形陶瓷枕

根据唐宋时期多位文人的诗赋,我们可以知道瓷枕不仅是枕具,其最大优势是具有消暑纳凉的功用。北宋张耒写道:“巩人作枕坚且轻,古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珍藏有一方非常珍贵的磁州窑枕,在白地上黑彩书写了一首“枕赋”:“…….是时也,火炽九天,时惟三伏,开北轩下陈蕃之塌,卧南薰蕈春之竹,睡快诗人,凉透仙骨。游黑甜之乡而神清,梦黄粮(粱)之境而兴足,恍惚广寒之宫,依稀冰雪之窟。凛然皂发之爽,倏然炎蒸之萧。思圆木警学之勤,乐仲尼曲肱之趣。庶不负大庭太故(古)之物,又岂持(特)不困于烦暑之酷而已也。”诗赋反映了当时瓷枕不仅是实用器,还是“消炎蒸”的好器具。

再者,瓷枕并不是纯粹的横平竖直结构,很多器物上都有适应人体自然结构的改良,比如枕面的自然下凹、枕墙的前后高低差、枕墙边缘的“去锐角化”设计、前枕墙和枕面交界处进行圆弧处理等等。这些改良都是需要增加制作成本的,如果不是实用性需求的话,似乎不需要增加额外成本进行这类细节的处理。

综合这些实际案例以及瓷枕的细节处理,可以充分说明至少有很大一部分瓷枕是具有实用功效的,而不是明清时期古人所理解的“尸枕”。



或曰:既然陶瓷枕是实用器物,那么唐代常见的一类尺寸很小陶瓷枕,长度只有10cm~15cm左右,这类小枕难道能枕住头吗?

答曰:古代器物经常出现一器多用的情况。日本学者三上次男根据唐代三彩枕、绞胎枕残片主要出现在官衙遗址、达官显赫的私宅、寺院遗址、祭祀遗址附近,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对这个器物的正确用途作出判断是比较难的。……大致可得以下五种可能。第一是随葬用的模型品;第二是腕枕;第三是脉枕;第四是袖枕;第五是颈枕。” (同2)然后分析,除了第一种功能(模型品)不太现实之外,其余几种都有可能。尤其是第二种腕枕的功用似乎高一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三上次男提到第五种“颈枕”的可能性的时候,还特意强调了日本江户、明治时期亦保留了类似功用的“枕箱”。国内学者在研究瓷枕功用的时候,大多采用了“腕枕”、“脉枕”的说法,而忽略了最后一种功用。

从考古出土和传世实物来看唐代陶瓷枕的规格普遍来说都是比较小型的,无论是越窑、寿州窑、长沙窑还是巩县窑,无论是箱形的还是动物雕塑类枕,所有瓷枕都有一个共性是尺寸都不大,只有接近晚唐五代时期,瓷枕的尺寸才开始慢慢变大,这种小型的瓷枕在宋代及以后基本就看不见了。可见,枕面小是唐代瓷枕的普遍现象,并不是因为功用的改变而增减枕面。

回头来看,三上次男第五种“颈枕”的解释倒是更具有普遍意义。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的话,在这些瓷枕上面可以发现很多的证据,可以用来支撑“颈枕”的解释:

1、枕面呈现明显的凹曲弧度。这个弧度并不符合“腕枕”、“脉枕”的理想弧度。

唐代巩县窑三彩枕
可以明显看到枕面微微下凹的圆弧度。

2、枕的边缘进行了“去锐化”的处理,以避免在使用的时候太硌。如果是用作“腕枕”、“脉枕”的话,没必要花时间处理枕的边缘部分。(按:前述两点似也支持腕枕、脉枕之说。)

唐巩县窑黄釉枕    边缘都进行钝化

3、有的枕头可以明显地看到枕墙前后的高度差异。如果是“腕枕”、“脉枕”的话,没必要有高低差异。相反,对称的方式更适合“腕枕”、“脉枕”。因为瓷枕做成前后同一高度的话,从两个方向都可以使用,就有一定的通用性;而高低差的设置方式对于“腕枕”、“脉枕”来说并不实用,对于“颈枕”来说更加合适。

唐代巩县窑绞胎枕
枕墙的前后有明显的高低差异

种种改良是符合枕颈——也就是枕头这一功用。枕颈的功用在比唐代更加早期的时候可以看到实例。最近几年发现的三国时期曹操墓中出土了一件石质的枕头,上面有明确的铭文说这是“慰项石”。“项”就是脖颈部分,这就说明在三国时期,枕头的用法是枕在颈部的。唐代很有可能沿袭了这一使用方法。

图五  瓷枕用作“颈枕”,支撑颈部位置

这主要是古人的发型跟当代人不一样。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有所损伤,所以古人是不理发的。到唐代的时候,尤其推崇各种高大的发髻。睡觉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发型,“枕头”并不是包裹住整个头部,而是用于脖颈部位的支撑,这种使用方式也符合医学原理。

因此,陶瓷枕在唐代时期的功用,虽然不能排除“腕枕”、“脉枕”的可能性,“颈枕”更具有普遍意义,甚至是主要的一项功用。



有客曰:既然陶瓷枕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产量必定不小,那么,有哪些地方烧制这些器物呢?

答曰:由于瓷枕的体积相对比较庞大,不便于携带,因此,在古代不发达的运输条件下,瓷枕的运输成本很昂贵。从经济学上来说,瓷枕的生产只能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就近策略,二是优质优价策略。

就近策略就是在销售目的地附近生产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人口聚集多的地方,普遍需求大的区域,就在附近建立窑场生产这类产品。例如,北宋时期的河南地区是当时首都的所在区域,也是大量人口的聚集区(由于宋代特殊的政治结构,首都附近聚集了大量的军队。为了保障供需,就要从全国调动粮草进行供给,所以北宋时期的河南地区是商业十分繁荣的区域)。因此,北宋时期河南地区是瓷枕生产的密集区域,有很多著名的窑口生产高质量陶瓷枕。

优质优价策略就是要生产特别优质的瓷枕,用质量进行差异化竞争。由于运输成本高,别的区域生产的瓷枕要运到人口密集区域进行销售,无法在价格上取得优势,必须走不同的路线。高档器物是唯一的选择。只有生产优质的器物,有一定的溢价空间才能抵消运输成本的劣势。例如,景德镇湖田窑生产的瓷枕在很多地方都发现过,销售的区域性并不以生产的区域为主要销售对象,这类瓷枕的质量普遍都比较高。

陶瓷枕的生产时间主要是介于唐到元这一时间段。目前还没有发现明确到隋的陶瓷枕,但是在隋代时期的张盛墓中发现了陶瓷枕的模型(6)。由于无法证明这件器物的原型是陶瓷还是石质的,所以现在还无法判断隋代时期是否出现了成熟的陶瓷枕。明清时期,陶瓷枕生产的数量很少,质量不高。以至于明代人已经开始认为陶瓷枕是“尸枕”了。(出处)所以,我们主要集中讨论的是唐至宋元时期的陶瓷枕,而这个时期,也正是我国陶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名窑林立,百花齐放。很多地区都生产了设计巧妙、制作精美的陶瓷枕,这直接反映了当时瓷器制造业的辉煌成就,也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的水准。

唐代时期的瓷业可以用“南青北白”来形容,南方推崇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方推崇以巩县窑、邢窑、定窑为代表的白瓷。主要生产陶瓷枕的窑场和陶瓷器生产的名窑并不完全重合,南方地区来说,越窑生产的陶瓷枕数量并不多,但是已发现的几例器物都十分精美。相对来说,长沙窑和寿州窑生产的数量更多一点。寿州窑基本以黄色或者黑色的长方形箱式结构器型为主,类似于现在的“面包”形状,民间经常亲切的称之为“黄面包”、“黑面包”。长沙窑的陶瓷枕造型更加丰富,有长方形箱式结构枕,也有动物类雕塑枕,枕面部分通常有釉下彩绘图案。北方地区来说,陶瓷枕主要集中在巩县窑黄冶地区,生产的白釉、三彩、绞胎等系列陶瓷枕影响十分广泛。邢窑和定窑生产的陶瓷枕并不是很多,但都比较精。

五代北宋时期,瓷器生产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除了原有的几个窑口,还诞生了很多举世闻名的窑口。这和当时割裂的政治局面、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海外贸易的拓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于陶瓷枕的生产,也开始出现新的生产窑口了。南方地区来说,景德镇湖田区域开始慢慢变得成熟和重要起来(7)。湖田生产的瓷枕品种十分丰富,有些甚至是非常复杂的雕塑类器物,销售的范围也很广,在很多地区都能发现该类产品。北方地区来说,生产瓷枕的区域也进一步得到扩展。五代至北宋早期,巩县窑芝田区域生产的“花枕”系列质量很高,直接影响了附近其他窑口。以密县窑、登封窑、新安窑、宝丰清凉寺窑、当阳峪窑、鲁山段店窑等为代表的河南地区窑口在北宋时期生产了不少质量颇高的器物。其品种十分丰富,有珍珠地系列、剔刻系列和镶嵌系列等。这个时期,靠近河南安阳地区的磁州窑生产的瓷枕质量也较高,以荷叶型大枕面“台付枕”最为典型,品种有剔刻、划花、珍珠地等。

南宋、金、元时期,由于政局的变化,宋朝的国都被迫从北方搬迁到了南方地区,生产瓷枕的窑场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器物的流行样式也有一些不同。这个时期的北方地区,以磁州窑、定窑、井陉窑为代表的河北地区生产的器物质量最佳,有多种款式和品种。定窑的剔刻花系列,婴戏、仕女、建筑等雕塑枕;井陉窑的戳印花系列;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系列产品都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另外,山西地区,尤其是晋南地区也是这个时期十分重要的瓷枕生产区域,介休窑、汾阳窑、长治窑等窑口生产的陶瓷枕质量亦佳。品种有白地黑花、剔刻花、珍珠地、宋三彩等。其中,长治窑生产的虎形枕、仕女枕设计精美,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南方地区,除了景德镇湖田窑依旧在生产高质量的瓷枕之外,吉州窑的产品也很多,有白地黑花系列的和绿釉系列。本次展览里面还有相对少见的白釉系列的吉州瓷枕。

另外,唐至元这个阶段有很多著名的窑口,生产的瓷枕数量很少,但是质量很精,比如钧窑、耀州窑等。还有些著名的窑口确没有发现生产过瓷枕,比如建窑和龙泉窑。



或曰:建窑是以生产黑釉茶盏为主的,由于胎釉的关系,不生产瓷枕可以理解,但是龙泉窑的产品序列很丰富,为啥偏偏不生产瓷枕呢?再者,北方生产的陶瓷枕数量似乎远多于南方生产的数量,这又是啥原因呢?

答曰:龙泉窑没有发现瓷枕,这肯定不是受限于生产工艺等技术问题,一定是受制于产品需求不够强烈。龙泉窑以青瓷为主,产品的种类很丰富,生产技艺高超,器物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还远销到了欧洲大陆地区,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说,制作瓷枕对于龙泉窑来说没有难度。真正的原因一定是客户不需要这类产品。由于陶瓷枕的运输成本较高,所以陶瓷枕的生产以满足本地区的需求为主,具有一定的地方性特征。以龙泉窑为代表的南方窑场生产的陶瓷枕远少于北方地区,也说明南方地区陶瓷枕的需求不如北方来的多。

陶瓷枕最大的优势是清凉消暑,而南方陶瓷枕的需求量少,可能和南方人的习俗有一定的关系。南方盛产竹子,用竹子制作的消暑器具既便宜又方便。在元代刘贯道著名的《消暑图》中间就有一件消暑佳器“竹夫人”,即用竹子编制长条形的类似瓷枕的器物,在炎热的夏日,怀抱它进行散热,古代文人亲切的称之为“竹夫人”。

元代 刘贯道《消暑图》,手里拿的就是“竹夫人”

可以看出,当时南方曾流行使用竹制器皿降温,只不过竹制器物不容易保存,现在已经很难发现实物了。

另外,卧具的差异性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南方地区以竹质、木质家具为主。据河北钜鹿发现的宋代古村落可以看出,北方地区使用的卧具则是类似现在的炕。由于陶瓷枕比较坚硬,在竹木结构器物上面使用并不方便,容易损伤卧具,所以,比较适合偏硬质的卧具上使用。

综上所述,由于南北之间的卧具差异,以及南方盛产竹子等诸多因素,南方习惯上并不流行用陶瓷质地的枕具,这就导致了南方窑口生产的陶瓷枕数量比较少。



有客曰:既然陶瓷枕从南到北、从唐到元一直都有生产,那么,一定有很多别致的造型了。陶瓷枕曾经存在过哪些特别的器型呢?

答曰:陶瓷枕的器型十分丰富,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唐代时期的陶瓷枕基本都是偏小型的,接近晚唐-五代时期尺寸开始增大,器型也越来越丰富。从设计思路的角度,可以将丰富多彩的器型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突出枕面的纹饰,一种是以底座为装饰的重心。(到底是按器形分还是纹饰分,抑或是装饰)

侧重于枕面装饰的瓷枕基本都是以长方形箱体结构造型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新的造型。这类原型来自于石质或者玉质枕具。在汉代墓葬中已出现了长方形箱体结构的玉质枕头,著名的满城汉墓即是一例(注28)。晚唐以前,陶瓷枕的造型基本都类似这种长方形箱体结构。接近晚唐的时候开始出现方形的箱体结构和如意头形的造型。到宋代的时候,造型比较丰富,有腰形、圆形、八方形、银锭形等多种款式。
瓷枕的多种造型

还有一种枕的造型十分奇特,枕面很大,像大荷叶的形状,而底座很小,显得头重脚轻,并不稳当,日本学者称这种造型为“台付枕”。这类瓷枕器型的设计思路虽然已经突破了长方形箱体结构原型的束缚,但是这种夸张的枕面确能更加突显出枕面的纹饰,以枕面纹饰取胜。

台付枕

第二大类的器物是以枕的底座为装饰重点。这类陶瓷枕往往以雕塑类器物为底座,再在这基础上增加一个枕面。唐代的时候已经出现这类陶瓷枕了。巩县窑里面常见有兔形枕、虎形枕,有白釉的,也有三彩的。长沙窑和越窑里面也发现过神兽主题的雕塑枕。到宋代的时候,除了狮虎类造型,更是出现了婴戏、仕女等人物造型。有的人物雕塑枕中,会将枕面做成荷叶形状,然后巧妙的融入到整个图案设计中。也有的雕塑枕,直接借助人物的背部作为枕面,将雕塑件整体当做瓷枕来使用。最典型的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定窑婴戏枕。雕塑类陶瓷枕往往属于精工细作,审美情趣是从雕塑之美出发,跟第一大类器物有差异。

瓷枕的雕塑之美

第二大类的陶瓷枕中,除了雕塑类型,还有镂空枕、建筑枕等类型。将底座进行镂空装饰,瓷枕的整体就可以看做是一种微缩的建筑结构体。发展到后期,还出现了非常复杂的建筑类型陶瓷枕。有的时候,整个枕的底座表达的是戏曲故事中的一个场景。

瓷枕的器形受到实际用途的限制,发挥的空间本是有限的。而聪明的古人确能将瓷枕的造型设计做到实用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很多甚至变成了经典器型。后世发现这种经典器型,根本无法在这基础上进行修改,只需要照搬复制就可以了,体现了高超的设计功力。

注:
1 《河北第一博物馆半月刊》第六期第一版(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十日)
2 三上次男 《中国的陶枕---唐至元》,载于《杨永德收藏 中国陶枕展》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编,1984
3陈万里 《陶枕》,北京: 朝花美术出版社 ,1954;更加清晰图片出现在:长谷部乐尔 《磁州窑》,东京:株式会社平凡社, 1996
4(美)巫鸿 《黄泉下的美术》,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10
5 (明) 屠隆 《考槃余事》卷四,“枕”条记:“旧窑枕长二尺五寸者可用,长一尺者谓之尸枕,乃古墓中物,虽宋磁白定亦不可用………”
6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 《安阳隋张盛墓发掘记》,载于《考古》 1959年10期
7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报告之二 “景德镇湖田窑址” 1988~1999年考古发掘报告,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 编著,文物出版社,2007年
8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注释必须以文章为序)

更多精选阅读(点击下方链接进入)

梦之缘起——清雅集古珍藏古代磁枕

任志录:梦醒时分 ——《磁枕玄珠》序

孟耀虎:《磁枕玄珠》前言

孟耀虎:《磁枕玄珠》珍赏

一枕梦千秋——中国古代陶瓷枕

专栏 | 紧贴梦境的唐宋瓷枕——眭伟民藏

征文与投稿
我们希望聚合有生命力的与艺术、收藏、历史研究相关的原创思想观点、有独特视角的学术见解,所以特别开放原创内容投稿通道。尤欢迎观点新颖、论证缜密、文字精炼、引注完整的研究佳作,务求恪守学术道德,谢绝一稿多发。欢迎朋友们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 

wymuseum@163.com


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民族精粹


博物馆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09:00-21:00,周一闭馆

地址

深圳市龙华新区梅龙大道与东环二路交叉口

龙华文化中心三楼

电话

0755-81781731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被严重低估的窑口,你知道吗?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南宋龙泉青瓷鬲式炉鉴赏与研究(下)
龙泉窑古瓷大全
元代海上瓷器贸易的规模与特点(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讲座纪实)
器物说2021杭州首拍|古格·私家藏瓷
龙泉窑的繁荣时期分期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